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学科。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以粉笔、黑板、挂图为媒体,课文里面的诗情画意很难表达出来,导致课堂气氛较易沉闷,学生听起来乏味学起来枯燥,学习兴趣难以激发,更谈不上自主学习,久而久之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学生、媒体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实体要素,多媒体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标的,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
一 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增强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通过图文、动画、音响及色彩等形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从而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语文课《田忌赛马》一文,学生通过多媒体看到了两次赛马的全过程,通过这些活动的画面,学生们不但了解、掌握了田忌取胜的妙法,还萌发了新的想法。有个孩子说:“我也想当一次田忌,让我自己设计比赛。”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自己设计了比赛,充当了教学的主人,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由此可见,多媒体对拓展孩子的思维确实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见,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 情境创设,以情感人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起到教学语言、教学结构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我首先精心布置了教室:讲台上端放着两盆碧绿的万年青;黑板上方正中,悬挂着周总理的遗像,遗像上披着黑纱;学生的课桌上放着每人精心制作的小白花。教室里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三 情境教学,启发想象
古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朵绮丽的奇葩,有的寓意深邃,有的富于哲理,有的寄情山水……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诗篇,可以帮助他们拓宽视野、丰富语言、陶冶情操,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多媒体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直观视野,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很轻易地把学生引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
在教《望庐山瀑布》一诗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到庐山的美、瀑布的美,我先是熟练地运用色彩鲜艳的简笔画配诗,让学生感知诗中所描绘的情境,紧接着引导学生“紧扣字词赏意境”,如提出:“诗中哪个字用得好?你从这个字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画?”,使学生从中领悟想象意境的途径,从而进入这首诗所表现的青山陡峭、烟雾缭绕、急流飞泻、气势磅礴的意境。之后我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那凌空而下、半洒云天的奇特壮美景观赫然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巨大的瀑布从陡峭的峰顶喷泻而下,水流湍急,如滚滚长河般奔腾不息,犹如一条巨大、耀眼的白练悬挂于苍翠青山之间,它以千军万马之势飞泻而下,咆哮着,怒吼着,发出震耳欲聋的轰然巨响。这样,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进行体验,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情感油然而生,进而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那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最后让学生在这壮美的奇景前吟诵诗文,体会诗的音韵美,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壮丽,从而更加深入地领会到了古诗意境之美。学生在情绪饱满、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不但发挥了想象力,陶冶了情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四 扩大语文课堂内的信息容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需要大容量、大面积、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内的内容,而是应该开展横向、纵向的联系,由浅入深、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从而发展智力、激发创造力、形成能力。
如《秋天到了》是一篇画面优美、语言精炼活泼的短文。教学时,我快速帮助学生弄懂了短文的内容,然后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秋天里还会有哪些景象吗?”孩子們似乎有些茫然,这时候我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多媒体动画软件:“高高的蓝天上飘浮着几朵淡淡的云朵,一群大雁排列着整齐的队形向南方飞去,几只色彩艳丽的风筝在秋风中欢快地舞蹈。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梧桐树、洋槐树摆动着枝条,一片片黄叶从高处盘旋着落下,像翩翩落地的彩蝶。池塘里还残留着几片凋零的荷叶,岸边毛茸茸的小草们也纷纷换上了嫩黄的衣裳……”优美的画面再配以悦耳的音乐,孩子们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感受。在如此诗情画意的情境里,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谈秋风、谈秋雨、丰收的果实、收获的喜悦,思维被激活了,思维深度也大大增加,有些孩子还能对比其它季节来讲述秋天的特色。
这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作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恰当地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设计美妙的情境,提供丰富的信息素材,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从而锻炼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上可观,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确有它独具的优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将愈来愈广泛地被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它为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前景。它把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契机。
一 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增强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通过图文、动画、音响及色彩等形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从而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语文课《田忌赛马》一文,学生通过多媒体看到了两次赛马的全过程,通过这些活动的画面,学生们不但了解、掌握了田忌取胜的妙法,还萌发了新的想法。有个孩子说:“我也想当一次田忌,让我自己设计比赛。”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自己设计了比赛,充当了教学的主人,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由此可见,多媒体对拓展孩子的思维确实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见,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 情境创设,以情感人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起到教学语言、教学结构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我首先精心布置了教室:讲台上端放着两盆碧绿的万年青;黑板上方正中,悬挂着周总理的遗像,遗像上披着黑纱;学生的课桌上放着每人精心制作的小白花。教室里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三 情境教学,启发想象
古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朵绮丽的奇葩,有的寓意深邃,有的富于哲理,有的寄情山水……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诗篇,可以帮助他们拓宽视野、丰富语言、陶冶情操,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多媒体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直观视野,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很轻易地把学生引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
在教《望庐山瀑布》一诗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到庐山的美、瀑布的美,我先是熟练地运用色彩鲜艳的简笔画配诗,让学生感知诗中所描绘的情境,紧接着引导学生“紧扣字词赏意境”,如提出:“诗中哪个字用得好?你从这个字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画?”,使学生从中领悟想象意境的途径,从而进入这首诗所表现的青山陡峭、烟雾缭绕、急流飞泻、气势磅礴的意境。之后我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那凌空而下、半洒云天的奇特壮美景观赫然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巨大的瀑布从陡峭的峰顶喷泻而下,水流湍急,如滚滚长河般奔腾不息,犹如一条巨大、耀眼的白练悬挂于苍翠青山之间,它以千军万马之势飞泻而下,咆哮着,怒吼着,发出震耳欲聋的轰然巨响。这样,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进行体验,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情感油然而生,进而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那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最后让学生在这壮美的奇景前吟诵诗文,体会诗的音韵美,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壮丽,从而更加深入地领会到了古诗意境之美。学生在情绪饱满、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不但发挥了想象力,陶冶了情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四 扩大语文课堂内的信息容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需要大容量、大面积、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内的内容,而是应该开展横向、纵向的联系,由浅入深、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从而发展智力、激发创造力、形成能力。
如《秋天到了》是一篇画面优美、语言精炼活泼的短文。教学时,我快速帮助学生弄懂了短文的内容,然后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秋天里还会有哪些景象吗?”孩子們似乎有些茫然,这时候我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多媒体动画软件:“高高的蓝天上飘浮着几朵淡淡的云朵,一群大雁排列着整齐的队形向南方飞去,几只色彩艳丽的风筝在秋风中欢快地舞蹈。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梧桐树、洋槐树摆动着枝条,一片片黄叶从高处盘旋着落下,像翩翩落地的彩蝶。池塘里还残留着几片凋零的荷叶,岸边毛茸茸的小草们也纷纷换上了嫩黄的衣裳……”优美的画面再配以悦耳的音乐,孩子们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感受。在如此诗情画意的情境里,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谈秋风、谈秋雨、丰收的果实、收获的喜悦,思维被激活了,思维深度也大大增加,有些孩子还能对比其它季节来讲述秋天的特色。
这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作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恰当地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设计美妙的情境,提供丰富的信息素材,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从而锻炼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上可观,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确有它独具的优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将愈来愈广泛地被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它为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前景。它把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