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首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其次,为什么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之路;再次,如何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之路;最后,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做马克思主义的接班人和传承者。只有学号马克思主义,才能建立一个人坚强的信念和道德意识,才能完成我们人生的必修课,选好自己的工作岗位并为之奋斗和奉献一生,才能做社会主义建设强有力的建设者,才能在艰难险阻面前战胜困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之路、走好马克思主义之路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们从小学的学习生活中就不断接触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呢?通过这篇文章的分析,我们将对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一、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共同创立的一个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和领域,比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是极其深刻、理性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在不同角度上来说,我们可以给予马克思主义以不同理解。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上来讲,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的,由其后的各个时代、各个民族以及各个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的观点和学说,从而形成一种理论体系。其次,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性质的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再次,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方法论和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历史进程和思维发展模式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不可拆解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二、 马克思主义之路
马克思主义之路,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之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之路,亦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纲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和国情相结合,不仅促进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新的发展和继承。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具有实践性的,也就是有实践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中国画的产生、发展和逐步推动的过程,是与中国革命的产生、发展和建设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自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时,需要有一个青大理论体系来支持推翻当时不合理、不公正的社会制度,于是,自立自强的中华儿女走向了一条探索新社会的道路。
但是,大革命的失败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随着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是给受苦受难的中国人带来无限的曙光和希望,中国人民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十月革命的胜利,帮助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那些没有方向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重新看到光明,充满了建设一个新的国家的勇气和决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带领全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原理和中国的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这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辩证发展的过程,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的形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财富。
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之路,是我们党和人民误会的选择。在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就已经把马克思主义这个鲜明的印记写在我们的党旗上,我们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马克思主义之路,也就走上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正确道路上,这条道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科学、合理、正确的方针政策,不断开辟出救国、救民、兴国、兴民的道路,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利用科学的指导思想教育人民、指导人民和鼓舞人民,才激励了中国人民建设强大祖国的斗志和勇气,使我们一直走在富强祖国和人民的道路上。
三、 如何走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
在如何走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上,首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唯物辩证主义,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原则,坚持革命性和历史性相统一的问题,只有这个样,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才能建设一个安定团结的集体,才能让百姓们安居乐业;其次,反对教条主义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多多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但不是生搬硬套的运用于实践中,而是变通的运用,也就是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具体问具体分析的应用。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每次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的情况下,我们才会胜利,否则,注定要失败,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才是我们无悔的选择;再次,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是加入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是具有我们本民族的文化特点的,是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先富带动后富,走出一条特色的农业化道路,先进的工业化道路;最后,走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之路,其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路,坚持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性质,包括对社会化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时刻警惕西方经济学者对社会主义的诋毁,警惕这种不良之风,坚决反对背离社会化主义的行为,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做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必须围绕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的体系来创新和发展,同时,必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二者缺一不可,所谓中国化,就是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实际情况相结合。
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是从我们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推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邹文广,《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展开逻辑》,《求是学刊》,2010年第1期。
[2] 王健,《新大众与马克思主义的新大众化》,《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之路、走好马克思主义之路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们从小学的学习生活中就不断接触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呢?通过这篇文章的分析,我们将对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一、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共同创立的一个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和领域,比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是极其深刻、理性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在不同角度上来说,我们可以给予马克思主义以不同理解。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上来讲,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的,由其后的各个时代、各个民族以及各个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的观点和学说,从而形成一种理论体系。其次,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性质的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再次,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方法论和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历史进程和思维发展模式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不可拆解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二、 马克思主义之路
马克思主义之路,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之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之路,亦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纲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和国情相结合,不仅促进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新的发展和继承。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具有实践性的,也就是有实践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中国画的产生、发展和逐步推动的过程,是与中国革命的产生、发展和建设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自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时,需要有一个青大理论体系来支持推翻当时不合理、不公正的社会制度,于是,自立自强的中华儿女走向了一条探索新社会的道路。
但是,大革命的失败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随着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是给受苦受难的中国人带来无限的曙光和希望,中国人民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十月革命的胜利,帮助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那些没有方向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重新看到光明,充满了建设一个新的国家的勇气和决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带领全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原理和中国的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这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辩证发展的过程,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的形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财富。
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之路,是我们党和人民误会的选择。在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就已经把马克思主义这个鲜明的印记写在我们的党旗上,我们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马克思主义之路,也就走上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正确道路上,这条道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科学、合理、正确的方针政策,不断开辟出救国、救民、兴国、兴民的道路,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利用科学的指导思想教育人民、指导人民和鼓舞人民,才激励了中国人民建设强大祖国的斗志和勇气,使我们一直走在富强祖国和人民的道路上。
三、 如何走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
在如何走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上,首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唯物辩证主义,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原则,坚持革命性和历史性相统一的问题,只有这个样,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才能建设一个安定团结的集体,才能让百姓们安居乐业;其次,反对教条主义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多多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但不是生搬硬套的运用于实践中,而是变通的运用,也就是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具体问具体分析的应用。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每次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的情况下,我们才会胜利,否则,注定要失败,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才是我们无悔的选择;再次,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是加入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是具有我们本民族的文化特点的,是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先富带动后富,走出一条特色的农业化道路,先进的工业化道路;最后,走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之路,其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路,坚持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性质,包括对社会化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时刻警惕西方经济学者对社会主义的诋毁,警惕这种不良之风,坚决反对背离社会化主义的行为,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做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必须围绕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的体系来创新和发展,同时,必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二者缺一不可,所谓中国化,就是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实际情况相结合。
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是从我们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推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邹文广,《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展开逻辑》,《求是学刊》,2010年第1期。
[2] 王健,《新大众与马克思主义的新大众化》,《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