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EH概念中的“O”泛指社会资源,“E”是指大教育,“H”指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数字生态资源的互动整合。在这里,OEH已经代表着一种终身学习、工作、生活主动、协调、和谐发展的理念。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些论述都说明了在小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中,语文课程因为具备多重功能和奠基功能,其重要性不容置疑。因此,语文教育必然走向OEH,必然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从而形成一个微观和宏观高度统一、自主开放互动学习、交流的社会化的语文大课堂。
通过思考和实践,我们认为,OEH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育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具体论述如下。
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一个涵盖学校内外的概念。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语文的课程资源。但是,我们在重视教材、教师等校内课程资源的同时,忽视了对校外课程资源,尤其是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我们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就必须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
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网络上的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其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花草虫鱼,这些内容表现直观,文字图画,动态变幻无穷,让人眼花缭乱……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等其他课程资源所无法代替的。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并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同时,教师自身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者,充分挖掘网络资源的潜力和深层价值,提高利用率。如在教学《阿里山的云雾》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布置的自学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到互联网上(或图书馆等)去查找有关阿里山的资料。课上,师生不但展示交流了网上关于阿里山的有关资料,而且对阿里山所在的台湾宝岛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了解。通过学习,学生不但获得了语文知识,还发展了搜集信息能力;学生不仅欣赏了优美的风景,还获得了关于台湾岛的地理、历史、风俗等方面的许多课文上没有的知识,更受到了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构筑语文对话平台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以前,师生之间进行对话主要是在课堂上。但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时空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每一位学生都与教师和同学有充分的对话时间。而且,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对话不但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还极有可能受到各自社会角色的限制。学生一般对教师有敬畏感,所以,师生之间不太可能完全做到真正的“平等”。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师生在课堂上已经能基本上做到平等对话。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互联网的出现,为师生交流构筑了对话平台,使师生之间的对话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
为了构筑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及家长之间的对话平台,学校创建了华庄中心小学网站http://www.hzzx-edu.com。其中设置了“华小论坛”这一栏目,“华小论坛”中就有关于语文教育的《语文教学大家谈》板块。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无论身在何方,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上网来到这里,都能畅所欲言,对语文教育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别人共同探讨。
华庄中心小学一位署名为舟舟的老师在上面发了一个关于语文教学的帖子《当前小语教学之我见》,全文内容如下:
现在的小学生语文功底较差,语感不好,规范意识不强,灵性、悟性更差,使得一大批语文教师怨声载道!痛定思痛,究其原因,是现在的教育理念、教育形式、评价机制惹的祸!学生也很无辜!现在的学生做的无用功很多,收效很小。其实,我们这些成年人反过来想想:我们的语文修养是老师教出来的吗?我觉得更多的是从大量的阅读、内化、表达中修炼出来的!所以,现在的教学要简化头绪,加强课外阅读量,返璞归真,将学生和老师都从繁琐、无效的怪圈中拯救出来!希望得到支持!
十几位师生就此问题在下面跟帖发表自己的观点,浏览者就更多了。此外,网站上还有聊天室,师生、生生可以相约在空闲时到聊天室进行即时对话,对语文教育进行探讨。
丰富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华庄中心小学要求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区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同时,该校也十分重视开发网络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作用。这样,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最近几年,华庄中心小学每学期都组织“电教研究月”活动,组织教师上公开课,研究如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目前该校已拥有三个网络教室),在最近三个学期的“电教研究月”中,该校教师都上了“网络课”。其中,语文课有习作指导课和二年级的识字课等。在张春晓上的五年级习作指导课《说说心里话》上,学生在网络上查找并学习他人的习作,然后各自在电脑前按键写作;孟玲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识字课上,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拼字游戏,个个学得兴趣盎然。华小网站建成以后,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或发表自己的习作,或随意谈谈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空前高涨。例如三年级的孟惠同学发了一个帖子,将自己的习作《我的书房》送到网上:
我的书房既明亮又宽敞,它有29平方米,东面有5米长,4米宽的书橱,书橱里有3层:第一层放着天文书;第二层放着奥数书;第三层放着普通书。
南面是窗,窗上放着一盆海棠花。每天我起来读书时闻到花香大脑十分清醒。西面放着桌子、椅子、台灯,我的椅子是全家最好的家具,有时我累了我就把椅子放下躺一会儿;有时我要拿书就把椅子放高。
放了学我就钻进我的书房,我先做完作业,然后再看书。欢迎大家来参观我的书房。
该生在这样的“发表”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学习语文的劲头更大了。
此外,办网络小报也是华庄中心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每月要做的一件大事。大家比谁的版面设计精彩,比谁的文字内容丰富,比谁的报头、题花精美……看到自己的成果打印并张贴在校园的宣传橱窗内供全校师生欣赏,学生的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些论述都说明了在小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中,语文课程因为具备多重功能和奠基功能,其重要性不容置疑。因此,语文教育必然走向OEH,必然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从而形成一个微观和宏观高度统一、自主开放互动学习、交流的社会化的语文大课堂。
通过思考和实践,我们认为,OEH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育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具体论述如下。
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一个涵盖学校内外的概念。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语文的课程资源。但是,我们在重视教材、教师等校内课程资源的同时,忽视了对校外课程资源,尤其是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我们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就必须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
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网络上的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其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花草虫鱼,这些内容表现直观,文字图画,动态变幻无穷,让人眼花缭乱……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等其他课程资源所无法代替的。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并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同时,教师自身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者,充分挖掘网络资源的潜力和深层价值,提高利用率。如在教学《阿里山的云雾》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布置的自学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到互联网上(或图书馆等)去查找有关阿里山的资料。课上,师生不但展示交流了网上关于阿里山的有关资料,而且对阿里山所在的台湾宝岛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了解。通过学习,学生不但获得了语文知识,还发展了搜集信息能力;学生不仅欣赏了优美的风景,还获得了关于台湾岛的地理、历史、风俗等方面的许多课文上没有的知识,更受到了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构筑语文对话平台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以前,师生之间进行对话主要是在课堂上。但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时空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每一位学生都与教师和同学有充分的对话时间。而且,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对话不但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还极有可能受到各自社会角色的限制。学生一般对教师有敬畏感,所以,师生之间不太可能完全做到真正的“平等”。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师生在课堂上已经能基本上做到平等对话。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互联网的出现,为师生交流构筑了对话平台,使师生之间的对话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
为了构筑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及家长之间的对话平台,学校创建了华庄中心小学网站http://www.hzzx-edu.com。其中设置了“华小论坛”这一栏目,“华小论坛”中就有关于语文教育的《语文教学大家谈》板块。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无论身在何方,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上网来到这里,都能畅所欲言,对语文教育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别人共同探讨。
华庄中心小学一位署名为舟舟的老师在上面发了一个关于语文教学的帖子《当前小语教学之我见》,全文内容如下:
现在的小学生语文功底较差,语感不好,规范意识不强,灵性、悟性更差,使得一大批语文教师怨声载道!痛定思痛,究其原因,是现在的教育理念、教育形式、评价机制惹的祸!学生也很无辜!现在的学生做的无用功很多,收效很小。其实,我们这些成年人反过来想想:我们的语文修养是老师教出来的吗?我觉得更多的是从大量的阅读、内化、表达中修炼出来的!所以,现在的教学要简化头绪,加强课外阅读量,返璞归真,将学生和老师都从繁琐、无效的怪圈中拯救出来!希望得到支持!
十几位师生就此问题在下面跟帖发表自己的观点,浏览者就更多了。此外,网站上还有聊天室,师生、生生可以相约在空闲时到聊天室进行即时对话,对语文教育进行探讨。
丰富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华庄中心小学要求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区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同时,该校也十分重视开发网络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作用。这样,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最近几年,华庄中心小学每学期都组织“电教研究月”活动,组织教师上公开课,研究如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目前该校已拥有三个网络教室),在最近三个学期的“电教研究月”中,该校教师都上了“网络课”。其中,语文课有习作指导课和二年级的识字课等。在张春晓上的五年级习作指导课《说说心里话》上,学生在网络上查找并学习他人的习作,然后各自在电脑前按键写作;孟玲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识字课上,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拼字游戏,个个学得兴趣盎然。华小网站建成以后,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或发表自己的习作,或随意谈谈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空前高涨。例如三年级的孟惠同学发了一个帖子,将自己的习作《我的书房》送到网上:
我的书房既明亮又宽敞,它有29平方米,东面有5米长,4米宽的书橱,书橱里有3层:第一层放着天文书;第二层放着奥数书;第三层放着普通书。
南面是窗,窗上放着一盆海棠花。每天我起来读书时闻到花香大脑十分清醒。西面放着桌子、椅子、台灯,我的椅子是全家最好的家具,有时我累了我就把椅子放下躺一会儿;有时我要拿书就把椅子放高。
放了学我就钻进我的书房,我先做完作业,然后再看书。欢迎大家来参观我的书房。
该生在这样的“发表”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学习语文的劲头更大了。
此外,办网络小报也是华庄中心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每月要做的一件大事。大家比谁的版面设计精彩,比谁的文字内容丰富,比谁的报头、题花精美……看到自己的成果打印并张贴在校园的宣传橱窗内供全校师生欣赏,学生的心里别提有多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