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砚,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独特物证。我国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好文房由来已久,“笔砚精良,人生一乐”。中国的砚台,从秦汉时代逐渐形成,已伴随着人们走过两千余载。
用研石磨颜料进行书写、绘画,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开始。早在中原文化之初的裴李岗文化遗址间,便出现了琢磨规整的研磨器,器有足、面平整,研磨棒呈圆棍状,是研磨谷物的重要工具。稍晚的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里,出土了一套绘画工具一个研磨盘、一根研磨棒、一个水杯和几块颜料,是砚的前身。
早期的砚,在形制方面,长期保持着附有磨杵的形式。其砚石多取天然而形稍圆者,周缘或不规整,但其表面必平齐以供研磨,研石则多如圆柱状、圆锥状或馒头状,可说是最雏形的砚式。从以姜寨为代表的仰韶文化时期,一直到汉代的大约三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早期砚的发展一直处于缓慢的状态之中。
湖北云梦睡虎地战国至秦初的墓中,曾出土一件早期书写用砚。砚为不太规则的菱形鹅卵石加工而成,附研石一件,亦为鹅卵石加工刻成,砚面与砚石面均有使用痕迹与墨迹。同时出土的还有圆柱墨一块,墨色纯黑。这块造型极其简单、体积又不太大的鹅卵石,承前代之式,启后代之形,为我们揭示了早期书写砚的雏形。
两汉时期,由于人工手捏墨的出现和纸的发明,砚的制作水平迅速提高。大约到了西汉中期,砚开始从实用的书写工具中脱胎出来,砚式造型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天然石板砚式多见于西汉时期,圆形带盖的三足砚多见于东汉晚期,通常分为砚身、砚盖、砚石三个部分,有的砚还在平台的近边处挖一个或两个耳杯状水池,三足多如圆柱状、有的还雕有熊纹或熊形、虎形等,取法朴拙雄厚。至于砚盖,则是雕刻的重点,浮雕或镂雕辟邪、蹲蛙、双鸠、双龙等,又有镂雕作六龙、四龙、双龙缠绕者,足见技法之繁复。长方形薄板砚,由西汉中期经新莽而流行于整个东汉时期。扁圆形砚板、圆形三足带盖砚、长方形薄板砚,为汉砚的三种常见类型。偶或能见一些特殊的砚式,如兽形铜函石砚、漆砚、木砚等。
魏晋南北朝至隋,圆形三足青瓷砚的出现延续了汉代圆形三足石砚的韵致。同时,由三足开始至南北朝中晚期出现了五足至十足等多足陶瓷砚。此时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的北方雕刻的方形石砚开始出现。尤以北魏石雕方砚最为精美。
隋唐时期的陶瓷砚有一种圆形多足的造型,其砚周下的凹可作储水池,称“辟雍砚”。辟雍本为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如壁环为名。唐宋时期,人们发现一些比以前砚材远为优良的新品种,如:端、歙、红丝石、洮等,它们有质地坚实、细密滋润、发墨不损毫等特点。唐代砚制较典型的为箕形砚、风字砚。唐代还有龟形砚、鸳鸯砚等多种形式。
两宋时期,砚式在讲究实用的前提下日趋多样,四大名砚端、歙、红丝、洮河砚陆续出现。宋代的文人学者也开始对砚进行专业研究,在理论上为砚之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砚式以抄手砚为代表,虽无纹饰,但每一个边缘都刚劲挺拔,典雅庄重,体现了一种内在之美。抄手砚式均属风字形系统,与唐代的箕形砚一脉相承,但有所变化。
元代制砚的形式,基本上延续了宋代,各种砚材均有制作,但略显粗犷和朴拙。
从明代开始,砚的制作和工艺装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它的功能由实用为主变成了以艺术为主,进而成为一种收藏品,开创了追求风韵文人砚雕的先河。
清代是砚台制作的辉煌时期,风格多样,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多种流派,使砚大大超出了一般文具的实用性,而成为供人玩赏的艺术品。民国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砚制一直追慕明清风格,穷极雕工,追其繁缛的奇异巧工。铜制墨盒也大行其道,便于携带,砚的代产品亦产生了,其中不乏“美品”。
沉寂几千年的古砚,研磨出的是华夏文明的原浆。焦书辉先生出生于河洛之畔,精习绘画创作,供职于新闻报业。20年来以他独有的嗅觉,寻寻觅觅于陕、晋、豫一带的乡野与市肆,其中甘苦只有自知。近时受我的诚邀,将书辉先生所藏130方秦汉至晚唐间古砚一并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展出至年底,这些民族的砚宝,这些直追汉唐的古砚,我们难以一次看到如此的汇聚。
“墨精非砚不展采,笔精非砚不飞花”。书辉先生面对一方方古砚,醉心他的收藏,沉静伏案绘画,每每用他自己的气息去吐纳来自千年历史深处众多的生命气息。用自己的手与逝去的先贤之手泽重叠,其境界高妙,禅思如定。
他感到生活很富有,他感到生活很精彩。 (责编:高功)
(作者为郑州大象博物馆馆长)
用研石磨颜料进行书写、绘画,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开始。早在中原文化之初的裴李岗文化遗址间,便出现了琢磨规整的研磨器,器有足、面平整,研磨棒呈圆棍状,是研磨谷物的重要工具。稍晚的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里,出土了一套绘画工具一个研磨盘、一根研磨棒、一个水杯和几块颜料,是砚的前身。
早期的砚,在形制方面,长期保持着附有磨杵的形式。其砚石多取天然而形稍圆者,周缘或不规整,但其表面必平齐以供研磨,研石则多如圆柱状、圆锥状或馒头状,可说是最雏形的砚式。从以姜寨为代表的仰韶文化时期,一直到汉代的大约三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早期砚的发展一直处于缓慢的状态之中。
湖北云梦睡虎地战国至秦初的墓中,曾出土一件早期书写用砚。砚为不太规则的菱形鹅卵石加工而成,附研石一件,亦为鹅卵石加工刻成,砚面与砚石面均有使用痕迹与墨迹。同时出土的还有圆柱墨一块,墨色纯黑。这块造型极其简单、体积又不太大的鹅卵石,承前代之式,启后代之形,为我们揭示了早期书写砚的雏形。
两汉时期,由于人工手捏墨的出现和纸的发明,砚的制作水平迅速提高。大约到了西汉中期,砚开始从实用的书写工具中脱胎出来,砚式造型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天然石板砚式多见于西汉时期,圆形带盖的三足砚多见于东汉晚期,通常分为砚身、砚盖、砚石三个部分,有的砚还在平台的近边处挖一个或两个耳杯状水池,三足多如圆柱状、有的还雕有熊纹或熊形、虎形等,取法朴拙雄厚。至于砚盖,则是雕刻的重点,浮雕或镂雕辟邪、蹲蛙、双鸠、双龙等,又有镂雕作六龙、四龙、双龙缠绕者,足见技法之繁复。长方形薄板砚,由西汉中期经新莽而流行于整个东汉时期。扁圆形砚板、圆形三足带盖砚、长方形薄板砚,为汉砚的三种常见类型。偶或能见一些特殊的砚式,如兽形铜函石砚、漆砚、木砚等。
魏晋南北朝至隋,圆形三足青瓷砚的出现延续了汉代圆形三足石砚的韵致。同时,由三足开始至南北朝中晚期出现了五足至十足等多足陶瓷砚。此时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的北方雕刻的方形石砚开始出现。尤以北魏石雕方砚最为精美。
隋唐时期的陶瓷砚有一种圆形多足的造型,其砚周下的凹可作储水池,称“辟雍砚”。辟雍本为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如壁环为名。唐宋时期,人们发现一些比以前砚材远为优良的新品种,如:端、歙、红丝石、洮等,它们有质地坚实、细密滋润、发墨不损毫等特点。唐代砚制较典型的为箕形砚、风字砚。唐代还有龟形砚、鸳鸯砚等多种形式。
两宋时期,砚式在讲究实用的前提下日趋多样,四大名砚端、歙、红丝、洮河砚陆续出现。宋代的文人学者也开始对砚进行专业研究,在理论上为砚之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砚式以抄手砚为代表,虽无纹饰,但每一个边缘都刚劲挺拔,典雅庄重,体现了一种内在之美。抄手砚式均属风字形系统,与唐代的箕形砚一脉相承,但有所变化。
元代制砚的形式,基本上延续了宋代,各种砚材均有制作,但略显粗犷和朴拙。
从明代开始,砚的制作和工艺装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它的功能由实用为主变成了以艺术为主,进而成为一种收藏品,开创了追求风韵文人砚雕的先河。
清代是砚台制作的辉煌时期,风格多样,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多种流派,使砚大大超出了一般文具的实用性,而成为供人玩赏的艺术品。民国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砚制一直追慕明清风格,穷极雕工,追其繁缛的奇异巧工。铜制墨盒也大行其道,便于携带,砚的代产品亦产生了,其中不乏“美品”。
沉寂几千年的古砚,研磨出的是华夏文明的原浆。焦书辉先生出生于河洛之畔,精习绘画创作,供职于新闻报业。20年来以他独有的嗅觉,寻寻觅觅于陕、晋、豫一带的乡野与市肆,其中甘苦只有自知。近时受我的诚邀,将书辉先生所藏130方秦汉至晚唐间古砚一并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展出至年底,这些民族的砚宝,这些直追汉唐的古砚,我们难以一次看到如此的汇聚。
“墨精非砚不展采,笔精非砚不飞花”。书辉先生面对一方方古砚,醉心他的收藏,沉静伏案绘画,每每用他自己的气息去吐纳来自千年历史深处众多的生命气息。用自己的手与逝去的先贤之手泽重叠,其境界高妙,禅思如定。
他感到生活很富有,他感到生活很精彩。 (责编:高功)
(作者为郑州大象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