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创意背景
为更好地挖掘和传承“名人文化、古城文化、英台文化”,深化拓展课程广度,展示学校乡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开发了班级“儿童模拟博物馆”为课程实践载体的研究活动。
学校选择三年级、五年级为实验对象,共开设“梁祝馆”、“青梅馆”、“老手艺馆”、“古镇传说馆”、“乡贤名人馆”、“传统游戏馆”、“老台门馆”“丰惠古桥馆”八个场馆,这些场馆的主题源于本土文化,素材取于孩子们熟识的生活,如
“梁祝馆”:我校是绍兴市非物质文化“梁祝传说”的传承基地,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三(4)班的孩子们建立了以梁祝文化为主题的班级博物馆——梁祝馆。 馆内展出了同学们精心编辑的梁祝传说绘本,制作的梁祝人物书签,绘制的梁祝经典桥段纸扇,捏制的英台故里——祝家庄,以及各类书法、剪纸等作品,更有越剧爱好者的现场演出,为大家带来一场视觉上的盛宴。
“老台门馆”:丰惠自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到1954年,一直是上虞县治之所在。千年古县城,孕育出许多世家大族、书香门第,自然也曾构筑起大量精美的宅邸,台门之数至少当以百计。一座座粉墙黛瓦院落式民居,渗透着古朴的神韵。台门里的家族以耕读传家,家风严谨台门成为人才涌现的摇篮。随着岁月的推移、历史的演变,以木质结构为主的台门不断老化和倒塌,古貌不再。残存的台门,看似破败简陋,当你推开大门,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一本内涵丰富的古籍,五3班的“老台门馆”将为你推开记录着家族变迁的岁月故事。
“名人乡贤馆”: 丰惠历史悠久、文化鼎盛、英武人才、奇人名士如星汉灿烂,从古至今,名人辈出。本次活动,五4班开展了“寻名人、访乡贤”的综合实践活动,建立了班级“名人乡贤博物馆”。通过做丰惠名人墙,制作名人小档案、名人名言小书签,绘制了手抄报,录制了学做小导游的视频,制作了活动手册,编制了一本《叶天底传集》,与名人书信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丰惠古城文化底蕴之深厚。
这些建立在学习与生活有机联系中的“儿童模拟博物馆”, 由孩子们亲手收集、制作、布置而成,在经历、思考、成果展示活动中,孩子们深度走进了有“虞”味的“活课程”,让爱上虞、爱丰惠、爱家乡之情与学习、生活融为一体,使德育教育真实地发生。
2.典型做法
2.1 第一次研讨
为了更好的开展好班级模拟博物展示活动,本校组织开展了第一次研讨
会,落实相关主题,集体培训了班级模拟博物馆建设的相关流程。确定了具体分工,课例展示人员。校领导进行了相关的讲话和工作部署。决定聘请区级的导师进行个别分班指导。
2.2 第二次研讨
为提升班级博物馆建设质量,在前期各班拟好活动方案的基础上,邀请区名师到会指导,会议初步流程:1.各班交流汇报班级博物馆建设方案。2.分组指导交流。整个会议中,导师们热情指导,学员们虚心求教。
2.3 确定建馆方案,动起来
两次探讨后,老师们根据活动主题,确定了建馆方案,如:
《丰惠古城台门探密方案》
一、考察探究活动:
1.丰惠古城台门人文历史信息探究。
2.实地考察现存台门,领略古代建筑艺术之美。
3.了解组成台门的组件及其作用。
4.寻访台门的生存现状,倡导保护与修缮。
二、设计制作活动:
1.计划、记录单、评价表等活动过程资料的设计与制作。
2.保护残存台门的倡议书的设计与制作。
3.台门组件——窗花的设计与制作。
4.台门组件——砖雕的设计与制作。
5.台门组件——瓦当的设计与制作。
6.台门组件花样拓展应用。
三、志愿服务活动:
1.在特定区域展示台门里的故事。
2.分享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故事等。
3.在主要街道张贴保护台门的标语和口号。
4.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发放保护台门的倡议书。
5.编写台门历,在一定范围内交流品读。
四、整理资料,筹备布置
《传统游戏活动筹备方案》
一、活动准备
1.了解記录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玩过的传统老游戏。
2.提出任务,组建活动小组,10人为一组。(让学生明白组建小组要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特长协调搭配)
3.利用在课余时间,通过采访让学生了解我们的传统游戏有哪些,是怎么玩的。(出示《采访记录单》)
4.各小组选择一项感兴趣的传统游戏作为本组的活动小主题,制定初步的活动方案,细化任务,责任到人。(各组的任务大致都一样:①分工;②自主实践;③成果分享、汇报;)
5.通过讨论初步选定了4个传统游戏项目:抓沙包、跳房子、滚铁环、跳皮筋(边跳边唱)
二、自主实践
1.采访:指导学生如何做好记录、拍照、摄像效果好。
2.各小组确定活动小主题:抓沙包组、弹皮筋组、跳房子组、各组根据自己的计划分头实践。
三、展示分享
例:抓沙包组活动设想的展示过程:
1.准备做沙包需要的材料;
2.亲自动手做一做
3.在展示玩法时,采用现场演示法,让同学们能更直观地了解了沙包的玩法,其中介绍的玩法有从长辈们那儿讨教过来的,也有自我创新的。
4.活动评价: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5.交流体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活动后的体会。
八个场馆的孩子们在方案的引领下,纷纷行动起来,唱梁祝、访古桥、采青梅、寻名人……教育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
3.主要成效
区妇联领导和镇政府领导来校参观“儿童模拟博物馆”,对八个场馆做出了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八个班级博物馆,恋恋不舍。“看,这是我家旁边的那座桥!”“嗨,这是我奶奶家的老台门哦!”惊呼声、赞叹声此起彼伏,家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学校邀请家长朋友们参观“儿童模拟博物馆”,家长们犹如一个个返老还童的孩子,听小戏迷唱梁祝,跟“小师傅们”学编制麦秆扇,与孩子们一同走高跷、
打陀螺……趣味盎然的场馆,让家长们挪不开脚步。
“儿童模拟博物馆”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活动情境,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让经历、思考、成果展示、活动评价可视化,并以此加强活动的内在整合,让“活教育”真实地发生,让德育教育渗透于无形。
为更好地挖掘和传承“名人文化、古城文化、英台文化”,深化拓展课程广度,展示学校乡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开发了班级“儿童模拟博物馆”为课程实践载体的研究活动。
学校选择三年级、五年级为实验对象,共开设“梁祝馆”、“青梅馆”、“老手艺馆”、“古镇传说馆”、“乡贤名人馆”、“传统游戏馆”、“老台门馆”“丰惠古桥馆”八个场馆,这些场馆的主题源于本土文化,素材取于孩子们熟识的生活,如
“梁祝馆”:我校是绍兴市非物质文化“梁祝传说”的传承基地,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三(4)班的孩子们建立了以梁祝文化为主题的班级博物馆——梁祝馆。 馆内展出了同学们精心编辑的梁祝传说绘本,制作的梁祝人物书签,绘制的梁祝经典桥段纸扇,捏制的英台故里——祝家庄,以及各类书法、剪纸等作品,更有越剧爱好者的现场演出,为大家带来一场视觉上的盛宴。
“老台门馆”:丰惠自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到1954年,一直是上虞县治之所在。千年古县城,孕育出许多世家大族、书香门第,自然也曾构筑起大量精美的宅邸,台门之数至少当以百计。一座座粉墙黛瓦院落式民居,渗透着古朴的神韵。台门里的家族以耕读传家,家风严谨台门成为人才涌现的摇篮。随着岁月的推移、历史的演变,以木质结构为主的台门不断老化和倒塌,古貌不再。残存的台门,看似破败简陋,当你推开大门,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一本内涵丰富的古籍,五3班的“老台门馆”将为你推开记录着家族变迁的岁月故事。
“名人乡贤馆”: 丰惠历史悠久、文化鼎盛、英武人才、奇人名士如星汉灿烂,从古至今,名人辈出。本次活动,五4班开展了“寻名人、访乡贤”的综合实践活动,建立了班级“名人乡贤博物馆”。通过做丰惠名人墙,制作名人小档案、名人名言小书签,绘制了手抄报,录制了学做小导游的视频,制作了活动手册,编制了一本《叶天底传集》,与名人书信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丰惠古城文化底蕴之深厚。
这些建立在学习与生活有机联系中的“儿童模拟博物馆”, 由孩子们亲手收集、制作、布置而成,在经历、思考、成果展示活动中,孩子们深度走进了有“虞”味的“活课程”,让爱上虞、爱丰惠、爱家乡之情与学习、生活融为一体,使德育教育真实地发生。
2.典型做法
2.1 第一次研讨
为了更好的开展好班级模拟博物展示活动,本校组织开展了第一次研讨
会,落实相关主题,集体培训了班级模拟博物馆建设的相关流程。确定了具体分工,课例展示人员。校领导进行了相关的讲话和工作部署。决定聘请区级的导师进行个别分班指导。
2.2 第二次研讨
为提升班级博物馆建设质量,在前期各班拟好活动方案的基础上,邀请区名师到会指导,会议初步流程:1.各班交流汇报班级博物馆建设方案。2.分组指导交流。整个会议中,导师们热情指导,学员们虚心求教。
2.3 确定建馆方案,动起来
两次探讨后,老师们根据活动主题,确定了建馆方案,如:
《丰惠古城台门探密方案》
一、考察探究活动:
1.丰惠古城台门人文历史信息探究。
2.实地考察现存台门,领略古代建筑艺术之美。
3.了解组成台门的组件及其作用。
4.寻访台门的生存现状,倡导保护与修缮。
二、设计制作活动:
1.计划、记录单、评价表等活动过程资料的设计与制作。
2.保护残存台门的倡议书的设计与制作。
3.台门组件——窗花的设计与制作。
4.台门组件——砖雕的设计与制作。
5.台门组件——瓦当的设计与制作。
6.台门组件花样拓展应用。
三、志愿服务活动:
1.在特定区域展示台门里的故事。
2.分享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故事等。
3.在主要街道张贴保护台门的标语和口号。
4.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发放保护台门的倡议书。
5.编写台门历,在一定范围内交流品读。
四、整理资料,筹备布置
《传统游戏活动筹备方案》
一、活动准备
1.了解記录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玩过的传统老游戏。
2.提出任务,组建活动小组,10人为一组。(让学生明白组建小组要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特长协调搭配)
3.利用在课余时间,通过采访让学生了解我们的传统游戏有哪些,是怎么玩的。(出示《采访记录单》)
4.各小组选择一项感兴趣的传统游戏作为本组的活动小主题,制定初步的活动方案,细化任务,责任到人。(各组的任务大致都一样:①分工;②自主实践;③成果分享、汇报;)
5.通过讨论初步选定了4个传统游戏项目:抓沙包、跳房子、滚铁环、跳皮筋(边跳边唱)
二、自主实践
1.采访:指导学生如何做好记录、拍照、摄像效果好。
2.各小组确定活动小主题:抓沙包组、弹皮筋组、跳房子组、各组根据自己的计划分头实践。
三、展示分享
例:抓沙包组活动设想的展示过程:
1.准备做沙包需要的材料;
2.亲自动手做一做
3.在展示玩法时,采用现场演示法,让同学们能更直观地了解了沙包的玩法,其中介绍的玩法有从长辈们那儿讨教过来的,也有自我创新的。
4.活动评价: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5.交流体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活动后的体会。
八个场馆的孩子们在方案的引领下,纷纷行动起来,唱梁祝、访古桥、采青梅、寻名人……教育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
3.主要成效
区妇联领导和镇政府领导来校参观“儿童模拟博物馆”,对八个场馆做出了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八个班级博物馆,恋恋不舍。“看,这是我家旁边的那座桥!”“嗨,这是我奶奶家的老台门哦!”惊呼声、赞叹声此起彼伏,家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学校邀请家长朋友们参观“儿童模拟博物馆”,家长们犹如一个个返老还童的孩子,听小戏迷唱梁祝,跟“小师傅们”学编制麦秆扇,与孩子们一同走高跷、
打陀螺……趣味盎然的场馆,让家长们挪不开脚步。
“儿童模拟博物馆”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活动情境,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让经历、思考、成果展示、活动评价可视化,并以此加强活动的内在整合,让“活教育”真实地发生,让德育教育渗透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