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向阳的大槐树村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k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向阳”、“大槐树村”已是大家近期茶余饭后热聊的话题了,同样《马向阳下乡记》也是观众追屏的TOP1。故事讲述了淄川区商务局市场科科长马向阳在“千名第一书记下乡”运动中临时被派往一个地处偏僻,贫穷落后且外人罕至的小山村——大槐树村。从公务员到村官,从城市到农村,马向阳感受到了自己的格格不入。虽说马向阳极不情愿来此,但经过一番思想波动后却能扎根于此。他用“大智慧”带领着村民修路、建厂、种菜,一起走向致富的道路。在电视剧中,很多人除了欣赏马向阳的睿智与魄力之外,还对大槐树村的旅游景观念念不忘、称赞不已。可是,这大槐树村在哪里?似乎成为每一位观众心中的疑问。
  一场秋雨一场凉,这句古老的谚语,在北方的任何地方都显得十分准确。10月12日,国庆黄金周后的第一个休息日,我便踏上了开往“大槐树村”的旅游大巴。从济南出发沿着经十路直直往东,过章丘至淄博境内,车子转向开往淄川的方向。一路上,一车人对大槐树充满了期待和憧憬,毕竟我们将要走入热播剧的实景地,走进吴秀波战斗过的地方了。这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情。
  寻找大槐树,寻找马向阳的痕迹
  “大槐树村”其实坐落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永泉村。“大槐树村”的村名是根据《马向阳下乡记》的剧情需要而设计的。永泉村处在幽古静谧的涌泉齐长城风景区内,村内民风淳朴、安静祥和,以于姓村民为主,鲜见刘姓。据考证,涌泉村建村于明代,由临淄南磨房迁入于姓单姓,清初孟氏由邻村迁入。看来,刘姓也是因故事需要而设。
  进入村子后,我同其他的游客一样,直奔村口的大槐树而去。然而,当我真正地走近大槐树的时候,心里却立刻生出了一些遗憾。映入眼帘的大槐树,已经有些“老化”,树叶也褪成了天蓝色。原来,这棵令人着迷的百年古树,实际上是一棵人造槐树。同行的当地旅游局向导告诉我们,本来村子里没有大槐树,但剧组看中了村子的格局和风光,因剧情里需要有一棵大槐树作为灵魂和主线,于是在村口搭建了现在这棵大树。虽说这棵大槐树不是真的,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人们追逐它的热情。只要进入村子后,你立刻就会发现在这里让人惊艳的并非只有大槐树,还有许多其他的老树。人们常说,树是山的衣服。可是在涌泉,大山又仿佛成了树的附属。涌泉的树不仅多,而且相当古老。几万棵有着数百年树龄的梨树、杏树、海棠树、柿子树、山楂树、楷树等,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里村外,坡上谷底,年年开花,岁岁结果,让人叹为观止。
  同大槐树合影似乎是每个人进村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然后再摸一把老碾盘,奔着“大槐树村委会”三步并作两步跨进槐树小学。小学内共有三排房子,一排大约三间房子,如今已经废弃。“马向阳”的宿舍就在中间这一排。如今,宿舍内黑板上的那句“让大槐树下长出金子”的粉笔字依旧还在。马向阳的单人床,还有一些简单的家具也还在。宿舍内依旧是剧情中的格局,红砖铺设的地板,还是那般老旧。
  走出“马向阳”宿舍,前后两排房子分别是村委会和超市,以及电脑室和图书室。可惜,如今的超市已经停业,电脑室和图书室也变成了仓库,里面堆放着拍摄时的一些道具。倒是“村委会”里“齐旺财”和“梁守业”用过的两张办公桌和名牌,大喇叭用的功放器以及村委院落里的那竿国旗,还在继续坚守着着剧情。
  “刘世荣家炒鸡”,抢了“洪云妈农家乐”的威风
  要发现“大槐树村”的风景,还要继续往村里走。沿着“马向阳”铺设的水泥磨盘路走上100米,在一个三岔路口,便是“刘世荣”家。“刘世荣”家非常好找,因为在他家的大门口外立着一块红底大黑字木牌,上面赫然写着“刘世荣家炒鸡”几个字。“好家伙,如今,刘世荣不干大棚,改做农家乐炒鸡店了,这不是抢洪云妈的生意嘛。这大木牌,不是刘世荣在大槐树下举得那块吗?”一位游客调侃。
  远观不如近访,“刘世荣”家还真的干起了炒鸡店。在电视剧播出后,房主于祖勤的“刘世荣”家就火了。每天来他们家游览的客人,甚至将平房顶都踩出了裂纹,这让他不得不将通往平房顶的楼道封住。面对源源不断的游客,于祖勤的女婿李强有着十分聪慧的经营头脑。他将淄川城区的饭店暂时关闭,跑回了“大槐树村”做起了农家乐炒鸡。来往的游客除了参观欣赏,更喜欢坐在“二叔”家的院子里吃点农家饭,单是国庆节首日“刘世荣家炒鸡”就卖出了300多斤。于祖勤给女婿打下手,在忙活的同时不停地回答游客提出的各类好奇问题。“晚上的镜头经常拍到凌晨两三点;道具都是自己家的;使用房屋给了2000元……”这一系列话,68岁的于祖勤已回答无数遍。在正屋的相框中,至今还存放着很多张于祖勤与剧中演员的合影照。他说,吴秀波和李洪涛还给自己留了签名。
  站在“二叔”家的大门口往外看,正对着的一条石头小街,就是刘世荣每天喊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地方。在细细的秋雨中,踩着泛黄的落叶,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往前走就是剧中的刘氏老宅。秋雨、石头路、老宅子、黄叶,一种时光的穿越感和落寞感立刻爬满心头。
  “梁会计”的油坊关门了,“支前煎饼”依旧火热
  其实,来到“大槐树村”除了马向阳和刘世荣外,我们最关心的恐怕还有“老祖奶”和“梁会计”。他们的“家”在哪里。答案就在自己脚下。“梁会计”家是最好找的,在进入村子后,站在大槐树下合影时,你会发现对面的小房子上写着“花生油”、“香油”,不用问,这就是“梁会计”家。如今,油坊和“梁会计”家的大门时常上锁,因为房主的真正主人全家居住在济宁兖州。他们不经常回家,房子也不打算出租,因没有人看护只能关闭。所以,很多游客只能遗憾地油坊门口合影。不过,我比较幸运,这天正好房主在家,于是我也幸福地登上了“梁会计”家的平房顶。
  “老祖奶”家,不大好找。对于我来说,这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沿着瀑布跟前的一条小道往里走,就会发现一个斜坡的碎石道。径直上去,就会找到“老祖奶”家的拍摄地。只是“老祖奶”家的房主,88岁的于大爷,听力不好,喜欢安静,交流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大家还是少打扰的好。   除了“刘世荣家”的农家乐热火朝天外,“李云芳”的“支前煎饼”公司如今也是吃客爆棚。要想在这里吃到煎饼,简单,那就排队等上20分钟吧。“那就等吧,来这的另一目的,就是要找到老祖奶支前煎饼的味道。”同行的小岳说道。
  只要沿着村子里的水泥磨盘路走,不论进村还是出村,似乎都绕不开那口铁轱辘的水井。这水井有20多米深,依旧是当地村民们的主要水源地。这口水井同大槐树一样,看惯春华秋实、夏雨冬雪,以处世不惊的态度成为游客们争相留念的重要取景地。
  其实,当你真正的走入“大槐树村”,走入涌泉齐长城风景区后,你就会发现,在这里,美景不仅仅是大槐树和老水井。沿着茂密的树林往上走,齐长城、齐兵营、古堡、孟姜女哭长城发源地,孙膑遗址、劈山等,一个个有着美丽传说的景点就会不断展现在游人面前。当你走进齐长城的拱门,就仿佛走进了历史。涌泉自古以来就太平安逸,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地方,相传在公元前341年,孙膑在取得了马陵战役决定性胜利以后的春天,从山东边带兵来到春风习习、风景如画的涌泉,率众将士休息调整,并将驻兵地山花烂漫的山谷命名为“歇马堂”。这些美景,在剧中没有一一展现,不过身处其中,你可以毫不怜惜地去欣赏它们,拍摄它们。
  劈山是马向阳最爱去的地方
  说到“马向阳”,就不能不说劈山,这是他作为一个户外登山爱好者,来大槐树村后,最喜欢去的地方,也是他遇险的地方。
  劈山坐落在涌泉齐长城风景区的东北方,海拔近800米。劈山俊秀挺拔,山势陡峭,单是“一线天”就如同刀劈一般,将两座40米高的巨石一分为二。相传劈山原名为“大寨”,是一个整体的崮寨。当年孟姜女哭长城倒塌时,城墙与部分山体一起倒下声响震天,似晴空霹雳将山寨劈为两半,劈山因此而得名。而成百吨的大石头从崮顶塌了下来,紧挨着崮寨的底边,躺在陡峭的山坡上,却没有再往下滚落。是什么原因支撑了摇摇欲坠的巨石,千百年纹丝不动,到现在也没人说清楚,成为千古悬念。或是,孟姜女在哭范喜良的时候,惊动了上苍,使得半个山体轰然倒塌,成为万古留存。
  劈山“一线天”的夹缝处仅允许单人通过,抬头仰看,两座三角形巨石的顶峰,遥相呼应,缝隙狭小,像极了一只煽翅欲飞的蝴蝶。要想攀登劈山,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十足的耐力和毅力,还有一些基本的登山知识。难怪剧中“马向阳”不止一次地邀请登山的朋友前来探索。劈山上建有齐长城、古兵营,此外还是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发源地。所以,来到“大槐树村”,必看劈山,来到劈山,也必须看齐长城。否则,等于没来。
  秋日的劈山,野菊花遍布山谷,金柿挂满枝头,泛黄的柿叶、红艳的枫叶和着清脆松柏灌木将山谷装扮得层次分明。可惜机遇不巧,正逢山中云雾浓重,劈山似隐似现,变幻多端,不过反倒是增加许多神秘感觉。
  步行进入劈山,路况越走越差,由宽变窄最后成了崎岖的山道,只能依仗双腿。沿着山道上升,用不了多久,齐长城的关隘就出现在了眼前。齐长城是我国古代早期的一项军事防御工程,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齐长城西起黄河河畔,东至黄海海滨,途径山东十三县,长达千余里。它建筑在起伏连绵的山岭之中,虽沿线有平谷之地,但多为山岭,长城依山就势而筑。而眼前的齐长城,就是建在险峻的劈山之上的。在山顶的缓处,如今烽火台、堡垒依旧安在。它们虽历经千年时光,饱经风霜,却依旧容颜不老的静静地端坐在劈山之上,俯瞰着人世间的沧桑变化,风雨无常。它们就像一位位智者,千百年来一直陪伴着劈山,荣耀着劈山。
  站在劈山顶俯瞰山下,上山来的人排成了长长的队伍,在蜿蜒曲折的齐长城古道上,时隐时现,煞为壮观。如此美景,让人心中豁然开朗。
其他文献
2011年6月,“囊匣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9月,扈啸被评为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囊匣制作技艺”传承人。  “囊匣制作技艺”,对于一般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带着对“囊匣制作技艺”的好奇,我来到了湖北省博物馆,找到了“囊匣制作技艺”传承人扈啸。初识扈啸,我们对他的印象是:中等身材,个子不高,话语不多,干起活来特别认真。扈啸看到我们,连忙放下了手上
期刊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是文化部、财政部在 “十二五”时期开展的一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在全国创建一批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彭阳县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加强领导,把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
期刊
满族民间剪纸在东北地区已有数百年历史,其在满族民间社会生活中经久不衰,就在于这一艺术形式已融入满族民众的生活,演化为一种习俗。例如,在传统社会里,东北满族节日习俗中的“挂笺”便是独特的剪纸艺术;而窗花、棚花、炕围花等剪纸形式,更是满族民众装饰居家的生活艺术品,为众多满族妇女所擅长。在辽宁省沈阳市就有这样一位掌握满族剪纸艺术的老人,她叫初春枝,是辽沈地区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她的剪纸艺术
期刊
宋新成个性低调儒雅,对于艺术有着天然的悟性和睿智,在京求学期间,经多位名师的指点和教诲,受益匪浅。为探寻绘画的真谛,宋新成如痴如醉,勤学不倦,坚持每日一课,沉浸于天地自然之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宋新成认为,老子倡导的“自然”思想,本是教人以“自然”为法则“为无为”,其哲学思想蕴涵着人类崇尚自然美的美学内涵,反映出人类追求自然美的艺术精神
期刊
知识分子的定义和范畴  知识分子在欧美并不是受过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代名词,ILLECTUAL(知识分子)应该是关注社会、人类命运,具备“人文精神”的一族。仅仅具备专业知识的,可以称专业头衔,却不属于知识分子范畴,例如律师、医生、作家、工程师等。  那么知识分子应该具有什么基本的普遍的特质?也许有很多选项。但“理性精神”或曰“科学精神”是最基本的,是文化人格的核心。  从事文史哲的某些人一听“科学精
期刊
女画家古仪(励国仪)选择了宁波天一阁这个中国著名的藏书楼来举办的个人绘画作品展。天一阁是宁波名胜古迹,一个16世纪留存下来的老建筑,近几年,宁波市政府为更好保护文物,把就近的古建筑都拆移到一起,在天一阁形成一个古建筑群,亭台楼阁,回廊花窗,在桂花树下摆上了一排排明式椅子,在青石板路上铺设了红红的地毯,画展的开幕式就这样开始了。  古仪是我国著名的画家,现任潘天寿基金会会长,日本国际水墨画协会理事,
期刊
姜怡翔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画展并获奖,其笔下的写意花鸟墨色素雅、色彩迷离,弥散着中国画水墨之古韵,思构着自己内心的花鸟世界,其作品中的“花非花,竹非竹的墨痕时空意境”让人感悟颇多。刘文西先生对其作品评价说:“姜怡翔的艺术风格给人一种清逸、亲切、意外之感。”杨晓阳先生也称赞说,“姜怡翔先生的画,施色以水墨加入,沉稳冲和各种色相都在不露痕迹中自然流露,让人倍觉淡雅超俗。”  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会融
期刊
“走出去”,几乎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誓言。中国文化走出去更是一个不断升温的热词。随着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的交融渗透不断加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被世界认可。然而文化走出去依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瓶颈制约,如何进一步提高文化的包容性和亲和力,形成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成为一道新的课题。  几天前,在采访中国艺术国际行的团队时,他们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纽约杰曼顿布展时,史蒂文·洛克菲勒二世在看到画
期刊
艺术人生独行者  国舰,安徽省砀山县城关镇人,生于1976年9月,自幼酷爱书画,祖籍江西,祖母之父辈为当时名噪一方的父子三秀才,精于书画,在烫画上更是深有造诣。国舰从小深得真传,凭着自己的天性聪颖,以及对烙画艺术的独特爱好,他多年沉浸在对烙画的练习和钻研之中,终于掌握了一套独有的烙画技法,并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  烙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我国民间珍贵的稀有画
期刊
11月25日,在各地初步评价的基础上,经传统保护村落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旅游局等联合公布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国共有994个村落榜上有名。自2012年以来,我国已经公布两批1561个村落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327个村落列入2014年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加上此次名单入选村落,共计2555个传统村落将被保护。  文化部筹划推行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