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缺如对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节段性骨缺损的影响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sold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骨膜缺如对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节段性骨缺损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6年4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54例下肢节段性骨缺损患者资料。根据术中观察干骺端截骨处骨膜分布情况分为两组。骨膜缺如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3~57岁,平均(38.20±9.90 )岁;股骨3例,胫骨7例;非感染性骨缺损4例,感染性骨缺损6例;节段性骨缺损范围4.0~14.0 cm,平均(6.85±2.87)cm。骨膜正常组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38.90±10.10)岁;股骨9例,胫骨35例;非感染性骨缺损12例,感染性骨缺损32例;节段性骨缺损范围4.0~9.0 cm ,平均(6.09±1.54)cm。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对骨搬移过程中疼痛进行评价。使用牵开指数、骨愈合指数、外固定指数评估两组患者牵张成骨愈合及矿化情况。应用Paley骨搬移治疗骨缺损肢体功能评价系统评估肢体功能。

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28.50±5.70 )个月。两组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均得到满意的修复,肢体恢复原有长度,骨缺损均愈合。末次随访时,骨膜缺如组牵开指数[(12.29±1.04)d/cm ]、骨愈合指数[(39.00± 3.96)d/cm ]、外固定指数[(51.25±3.69)d/cm ]、VAS评分[(3.30±1.77)分]分别与骨膜正常组[(11.67±0.96)d/cm、(38.07± 4.22)d/cm、(49.74±4.25)d/cm、(3.36±1.66)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Paley骨搬移治疗骨缺损肢体功能评价:骨膜缺如组,优9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10/10);骨膜正常组,优39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7.7%(43/4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1)。骨膜缺如组:钉道感染1例,对接点愈合不良1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0.0%(2/10)。骨膜正常组:钉道感染2例,肢体力线不良3例,对接点愈合不良6例,足下垂畸形1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7.3%(12/44 )。两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6 )。

结论

干骺端截骨处骨膜缺如对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节段性骨缺损的骨再生愈合、矿化及骨重塑无明显影响,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文献
一缕柔嫩的春风,一场飘洒的大雪,奏响了春天的序曲。我们守望着故土,用心的灵犀与时间对话。是谁端坐在故乡的山坡上,极目远眺我家门前那片长满紫荆花的篱笆?是谁吹一叶柳笛
期刊
随着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鞋作为人们生活中行走天下的必备品,早已经从过去御寒、护脚和耐用的基本用品发展到今天美观、舒适和功能化的个性
本文以我国境内一个特低渗透类型的油田为例,论述了将在同层进行补孔压裂的这项技术,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使用到此类油田当中的具体情况,以期望能够为同类型项目供给一定的
目的探讨使用Ilizarov技术结合肌腱转移治疗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2月,使用Ilizarov技术结合肌腱转移治疗11例(14足)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资料。其中男6例(8足),女5例(6足);年龄12~36岁,平均21.6岁;Diméglio分级,Ⅱ级8足,Ⅲ级6足;同期行Ilizarov技术和肌腱转移术者7例(10足),分期手术者4例(4足
以108个粳稻品种为试材,测定糙率等25项品质指标,运用差异性分析和相关分析探索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代表性品质指标.结果表明:25项指标中变异系数超
回顾历届展会rn“青岛叉车与配件展会”从2001年首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展出面积不断扩大、专业观众成倍增长,已经发展成为“北方环渤海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专业
可能是当过兵的缘故,在千万条道路中,我尤其喜欢山路。每当我走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时20年前在云贵高原筑路架桥的军旅生涯历历在目,犹如尘封已久的琴键再度被敲响,心中涌出
期刊
在进行应力计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有限元方法的应用能够为化工局部设备的计算提供便捷帮助,但在设计和检修的整个过程中设计人员经常会遇到的有限元方法的计算问题.
五溪蛮首之洪江苗,又名雄溪苗,雄溪蛮,疑为共工直系部落,汉人以苗族的共工部落临水而居,故名洪江,该地名因族名而得.县境巫水,古称雄溪,典籍列为五溪之首,故又称“雄溪蛮”.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