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的三个过程,即撰写教学案例、组织案例讨论和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考核。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思想品德课 过程
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不同于其它教学法中的案例分析,尽管两者都是利用案例来进行课堂教学,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探究案例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探究案例;而在其它教学方法中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案例——理论,理论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掌握理论需要分析案例,案例分析是为了掌握理论。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组织和实施主要包括三个过程:撰写教学案例、组织案例讨论和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考核。
一、撰写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撰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前教师首先要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收集整理相关素材,撰写教学案例并发给学生预习准备,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准备,写出分析提纲和思路。教师在撰写案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案例要能够尽量多地蕴涵教材的概念和原理
案例教学法是在引导学生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在案例探究过程中所能掌握知识的多少与案例探究所将涉及的知识的多少有关。因此,教师在撰写案例时首先应将学生所应掌握的概念和原理排列出来,使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必须尽可能多地蕴涵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从而使得学生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当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能力必须要以知识为基础,离开了知识来谈培养能力是不可想象的。
2.案例要能够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
案例教学法所使用案例的具体内容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模拟的,因为在案例教学中,重要的不是案例的具体内容是否真实可靠,而是案例对教学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当然能将两者统一起来的案例是最好的。在很多时候,教学用的案例都要经过修改或者假设,以便能更好地适合课堂教学的需要。但是,案例的主题必须和真实的情况相接近,或者至少和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生活环境相类似,即至少看起来它是真实的,或者说,这个案例的主题应该是大家所共同感兴趣的。
二、组织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组织案例讨论的方式灵活多样,针对中学生目前的能力与素质的实际状况,通常是先由一位准备得比较充分的学生代表自己或小组进行发言,然后由其他学生或小组针对此发言提出补充意见或反对意见,也可以从其它方面另行分析,最后,由教师作一个案例小结。在思想品德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案例讨论的过程就是以案例的事实和教材知识为依据,通过师生的互动来挖掘案例中的潜在性的问题,探讨案例事件的行为与原由。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引导学习者去探讨案例中复杂的、深层次的、有争议性的问题,协助学习者进行讨论。针对一些复杂的案例,教师可以以疑问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通过这样高度互动的引导式教学,让学生体会如何思考、决策和解决问题,多数学生反映这样的教学活泼、有趣,能刺激其主动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最好不要有倾向性的提示或结论,因为这样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误导”,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
2.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应多加鼓励和肯定
由于案例教学法侧重于学习的过程,再加上案例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这就更使得学生的讨论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案例的讨论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或“愚蠢的问题”,关键是看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合理。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表示尊重,哪怕是分析问题的过程或结果都发生了错误,都要给予应有的鼓励。另外,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对同一问题分歧是有的,争论是不可避免的,但必须明确大家争论的只是针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观点,而不是对人,所以不能对任何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有丝毫的不尊重或侮辱,尤其是教师,其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最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发言不仅是其他同学,还是教师学习的重要信息来源,也只有大家彼此尊重、倾听和沟通,增进团体合作,才能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促进共同进步。
3.注意对班级纪律的管理
良好的教学的秩序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面对的一大难题就是班级纪律的管理。由于学生往往会因观点的不同而形成激烈的争论,因而课堂失控是许多教师的梦魇,特别是新任教师或初次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事实上,评价教学效果的好坏,也不应以班级纪律的好坏为主要依据,而主要应以学生学习的效果好坏作为依据。维护班级课堂秩序是教师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讨论的秩序严重影响了教学顺利进行,教师就要加以“平息”;但是,如果学生的讨论因过度投入而使班级纪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只要不影响讨论的正常进行,教师就应“宽容”,这是难免的、正常的。当然,许多教师还是存有这样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教师先要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以树立教师的“权威”。事实上,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什么“拉据战”,而是一种协作的伙伴关系。
三、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考核
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量化考核是任何教学法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展示学生学习进步的一个重要依据。持续的、系统化的考核能让学生不断地看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以及今后需要进一步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从而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对学生案例的考核可以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二是教师帮助学生自我考核。一般来说,最初还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以后可逐渐过渡到由学生自我考核。采用自我考核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削弱从众心理,降低比较的心理,从而追求个人的自我成长。但是,不论采取什么考核方法,都要将学生的考核成绩量化作为平时成绩纳入到学期成绩中去。从内容上来说,对学生的考核主要分三个层面:
1.思维品质层面
强调学生思维的品质,即评价学生在案例教学活动过程之中,思维方法和能力是否达到标准。
2.技能层面
评价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在表达意见、分析信息、人际关系及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是否得到发展。
3.态度层面
在态度层面上,重点在于学生态度的表现,强调个人的眼界、信念与价值及自我评价。
一篇好的思想品德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它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思想品德课 过程
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不同于其它教学法中的案例分析,尽管两者都是利用案例来进行课堂教学,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探究案例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探究案例;而在其它教学方法中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案例——理论,理论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掌握理论需要分析案例,案例分析是为了掌握理论。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组织和实施主要包括三个过程:撰写教学案例、组织案例讨论和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考核。
一、撰写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撰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前教师首先要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收集整理相关素材,撰写教学案例并发给学生预习准备,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准备,写出分析提纲和思路。教师在撰写案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案例要能够尽量多地蕴涵教材的概念和原理
案例教学法是在引导学生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在案例探究过程中所能掌握知识的多少与案例探究所将涉及的知识的多少有关。因此,教师在撰写案例时首先应将学生所应掌握的概念和原理排列出来,使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必须尽可能多地蕴涵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从而使得学生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当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能力必须要以知识为基础,离开了知识来谈培养能力是不可想象的。
2.案例要能够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
案例教学法所使用案例的具体内容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模拟的,因为在案例教学中,重要的不是案例的具体内容是否真实可靠,而是案例对教学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当然能将两者统一起来的案例是最好的。在很多时候,教学用的案例都要经过修改或者假设,以便能更好地适合课堂教学的需要。但是,案例的主题必须和真实的情况相接近,或者至少和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生活环境相类似,即至少看起来它是真实的,或者说,这个案例的主题应该是大家所共同感兴趣的。
二、组织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组织案例讨论的方式灵活多样,针对中学生目前的能力与素质的实际状况,通常是先由一位准备得比较充分的学生代表自己或小组进行发言,然后由其他学生或小组针对此发言提出补充意见或反对意见,也可以从其它方面另行分析,最后,由教师作一个案例小结。在思想品德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案例讨论的过程就是以案例的事实和教材知识为依据,通过师生的互动来挖掘案例中的潜在性的问题,探讨案例事件的行为与原由。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引导学习者去探讨案例中复杂的、深层次的、有争议性的问题,协助学习者进行讨论。针对一些复杂的案例,教师可以以疑问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通过这样高度互动的引导式教学,让学生体会如何思考、决策和解决问题,多数学生反映这样的教学活泼、有趣,能刺激其主动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最好不要有倾向性的提示或结论,因为这样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误导”,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
2.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应多加鼓励和肯定
由于案例教学法侧重于学习的过程,再加上案例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这就更使得学生的讨论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案例的讨论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或“愚蠢的问题”,关键是看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合理。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表示尊重,哪怕是分析问题的过程或结果都发生了错误,都要给予应有的鼓励。另外,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对同一问题分歧是有的,争论是不可避免的,但必须明确大家争论的只是针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观点,而不是对人,所以不能对任何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有丝毫的不尊重或侮辱,尤其是教师,其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最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发言不仅是其他同学,还是教师学习的重要信息来源,也只有大家彼此尊重、倾听和沟通,增进团体合作,才能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促进共同进步。
3.注意对班级纪律的管理
良好的教学的秩序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面对的一大难题就是班级纪律的管理。由于学生往往会因观点的不同而形成激烈的争论,因而课堂失控是许多教师的梦魇,特别是新任教师或初次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事实上,评价教学效果的好坏,也不应以班级纪律的好坏为主要依据,而主要应以学生学习的效果好坏作为依据。维护班级课堂秩序是教师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讨论的秩序严重影响了教学顺利进行,教师就要加以“平息”;但是,如果学生的讨论因过度投入而使班级纪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只要不影响讨论的正常进行,教师就应“宽容”,这是难免的、正常的。当然,许多教师还是存有这样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教师先要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以树立教师的“权威”。事实上,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什么“拉据战”,而是一种协作的伙伴关系。
三、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考核
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量化考核是任何教学法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展示学生学习进步的一个重要依据。持续的、系统化的考核能让学生不断地看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以及今后需要进一步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从而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对学生案例的考核可以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二是教师帮助学生自我考核。一般来说,最初还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以后可逐渐过渡到由学生自我考核。采用自我考核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削弱从众心理,降低比较的心理,从而追求个人的自我成长。但是,不论采取什么考核方法,都要将学生的考核成绩量化作为平时成绩纳入到学期成绩中去。从内容上来说,对学生的考核主要分三个层面:
1.思维品质层面
强调学生思维的品质,即评价学生在案例教学活动过程之中,思维方法和能力是否达到标准。
2.技能层面
评价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在表达意见、分析信息、人际关系及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是否得到发展。
3.态度层面
在态度层面上,重点在于学生态度的表现,强调个人的眼界、信念与价值及自我评价。
一篇好的思想品德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它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