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商科人才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123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商科人才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中,旅游管理专业的需求尤为迫切。本文对现今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协同创新机制研究的现况进行了阐述,指出其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提出协同创新机制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商科人才;协同创新;旅游管理
  一、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协同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行业对国民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消费是我
  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对优秀旅游行业的人才具有强烈的需求。如何针对旅游行业发展的需求培养人才是近几年高校商科人才发展研究的一大重点。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需要学生掌握相当强的操作技能以及具有相当强的实践能力。根据2015年我国旅游行业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开设旅游管理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共有1518所,相较于2014年增加了396所,在校生共57.1万人。有鉴于此,如何在建立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同时,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培养出众多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等应用型综合素质人才,是现今非常重要的课题。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员Peter Gloor是最早提出协同创新理念的学者,其指出协同创新是在科研创新系统中,由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所、行业企业科研机构三大科研创新主体围绕共同目标,实现资源共享、互相配合和协同,形成创新推动力,继而推动创新产出。对于目前的旅游管理专业而言,校企合作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从而强化我国的旅游管理教育。因此,本文试图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为例,研究高校商科人才协同创新机制,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必要性,寻找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具有标志性的培养途径,使旅游管理专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模式更加系统,从而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旅游行业的整体影响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协同创新机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核心师资力量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是我国新兴的专业,因此大部分的高校教师皆由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各种相关专业转行而来,虽然他们通过多年的努力与实践已基本具有相关的行业理论知识,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缺乏大量的实践经验,以至于课堂上往往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學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得不到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的指导,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需要花很长时间去适应旅行社、酒店、景区、餐饮等单位的工作。
  2.课程设置比重欠合理
  我国大部分院校在设置旅游管理课程的比重时,以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管理学、统计学、英语等)为主,关于具有行业指向性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比重较少,缺少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考虑。大多数院校在大二下学期,甚至部分院校在大三上学期才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这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
  3.实习与教学安排欠合理
  鉴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因此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都需要安排充足的相关单位(如旅行社、酒店、景区、会展等)的校外实习,务求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前熟悉旅游行业的相关运作。但目前大部分高校都缺乏学生校外实习的安排,有的高校直到大四年级才安排校外实习,或者出现一部分学生实习,一部分学生继续留校上课的现象,导致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部分高校对实习单位筛选不力,导致实习单位完全将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让学生苦不堪言的同时不能全方位了解实习单位、了解旅游行业,以至于学生难以达到实习的最终目的——对自我实践技能的提升。
  4.校企单位合作设置欠合理
  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大多缺乏深度以及健全的保障机制,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形式大多数是校企签订协议,企业到校以讲座形式宣传企业,学校为企业输送实习生作为旺季时期的劳动力。但实质上,这种方式虽缓解了企业旺季的用人压力,让学生初步了解旅游企业,但学生并没有接受实质性的具有深度的企业知识。与此同时,我国旅游管理的校企合作尚处于初步摸索阶段,缺乏相关的法律保障机制,这让一些不法商家有机可乘,因此,我国的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协同创新机制的建议
  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我校位于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南经济文化中心广州市,是一所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校以“通基础、精专业、强外语、重实践”为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优良的品格、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熟练掌握一至两门外国语,能够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推行,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明确了一条可行之道,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体竞争力。
  1.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明确培养目标是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工作,我校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目标,使人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全面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旅游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中外旅游产业、旅游市场及涉外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规律和发展要求,具有较高的旅游管理业务素质及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能在旅游集团公司、星级酒店以及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旅游规划、旅游市场策划、涉外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涉外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培养目标为基础,我校制订了一系列要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系统地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旅游涉外企业和外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业务操作技能,具备国际旅游企业和国内旅游企业涉外事务处理的能力;清晰地把握国内外旅游产业和旅游市场的运行规律、发展前景、市场需求;掌握一定的英语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在今后工作和社会实践中能运用英语进行较好的沟通与交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学校注意培养学生专业职业技能的发展潜质,鼓励学生在校期间报考相关资格证考试。   2.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机制的建议
  基于上述问题,结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定位,本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提出相关建议:
  (1)合理分配师资力量
  学校除了引入高素质、高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外,还应引入相对应的企业导师。学校引入的旅游管理专业师资理论知识较丰富,而旅游企业导师则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两者相结合,综合授课,提升专业的软实力。
  (2)课程设置均衡化
  在注重基础理论课程设置的情况下,平衡好基础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的比例,可以在设置基础理论课程时逐步加大专业课程的设置,同时合理分配好实践技能培养与理论基础培养的课时。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不同的方向,我校设计了个性化的“基础+专业技能”的课程,例如导游方向的学生应配合导游业务、领队业务、带团技能等相关的课程与实践;酒店方向的学生应配合酒店管理、餐饮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的课程与实践;旅行社方向的学生应配合计调实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等相关的课程与实践等。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学校争取培养出具备竞争实力的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化旅游人才。
  (3)合理安排實习与教学
  广州市每年两次的进出口交易会期间,企业都需要大量的旅游实习生,因此广州的高
  校一般会在每年的4月至11月期间安排学生前往旅游企业实习。实习期间,学校应该实行统一管理,避免出现部分学生在校上课、部分学生前往旅游企业实习的情况;设定相关的制度,并通过法律法规途径保证学生在旅游企业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同时,需要按专业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安排,例如会展方向的学生,可以安排前往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进行观摩与实战操作;旅行社方向的学生,可以安排前往大型旅游企业实践。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安排学生在校期间提前适应旅游企业工作环境,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4)构建校企合作规范平台
  校企合作的方式除了请企业导师到学校开展讲座,学生前往企业实践学习外,还应由学校派相关教师前往企业调研学习,增加教师的实践性,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当今旅游企业的文化、从业需要、素质要求、服务标准等,通过与企业的深度交流及时修补自身教学上的不足。以此为基础,双方在法律法规保障的前提下,建立有效、完善的契约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四、结语
  近几年,在我国高校商科人才协同创新机制研究方面,旅游管理专业虽然已有不少突破,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各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进行协同创新机制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校和企业的内部环境,针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找准自身定位,建立自身特色,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引领学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李辉,阚兴龙,孙巧耘.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
  [2]周扬.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协同创新为视角[J].天中学刊,2014(3).
  [3]吴小花,陈勇飞.江西省独立学院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2016(5).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学生由于学业困难而无法毕业的情况越来越普遍。高校学业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学风,诱发各种心理问题、诚信问题及违纪行为。将学业警示制度应用于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可以教育学生认真对待入学教育,端正学习态度,确立学习目标。  关键词:高校教育;学业警示;山东理工大学  高校学业质量有下滑趋势已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大学生因学业状况不佳导致无法按时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现象已不在少数,被学校予以降级或
期刊
摘要:本文探究了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模式的应用效果。选取四个年级的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一个实验班,再随机抽取一个普通班,以方便结果测评。普通班学生采用传统育人模式,实验班学生实施合作育人模式,比较两类班级学生育人效果的差异性。研究显示,各年级实验班学生的各项育人效果得分均明显高于普通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观察时间为一个学期,研究过程中排除厌学或因其
期刊
摘要:换位思考是一种重要的授课方式,目前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论述“什么是师生换位思考”,进一步论证了在思政课上进行师生换位思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结合一些简单的案例介绍,阐述了在思想政治课上应用换位思考教学法的实效性。  关键词:换位思考;思政教学;实效性  一、师生换位思考的科学诠释  在社会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教育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期刊
摘要:1902年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史上一个充满争议的法案,它的颁布不仅影响了英国教育的发展进程,还涉及许多政治和宗教因素,牵涉多方人员、组织机构的利益。新成立的地方教育当局在实施1902年教育法案条款时如何处理利益矛盾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利物浦市为个案研究,通过分析该市议会的教育委员会人员选拔组成情况,探讨英国政府面对争议与冲突的态度和举措。  关键词:1902年教育法;争议与冲突;地方教育当局;利
期刊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群团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要求,切实推进高校共青团深化改革,共青团河海大学委员会进一步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不断探索并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夯实第二课堂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第二课堂;制度建设;对策建议  一、河海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情况  1.制度建设。由河海大学校团委牵头,协同学生处、教务处,其他相关部门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大学阿拉伯语系部分课堂的观摩和部分学生的访谈,分析了高校阿拉伯语四级统测的积极反拨作用和消极反拨作用,提出教师和学生应该利用积极的反拨作用进行教与学,同时努力化解消极反拨作用。  关键词:阿拉伯语;四级统测;反拨作用  一、前言  反拨作用是指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如果测试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影响就是积极的;反之,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考研对正常教学带来的问题,提出大学生在考研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考研;正常教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有专家总结了七大原因: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知识陈旧,转化率低;准备不足,生涯模糊;依赖性强,创造力弱;选人用人,缺少标准;市场配置,手段粗放;理念滞后,能力危机。如何处理好考研与正常教学的关系是目前高校面临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以安徽新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以产学研理论为基础,研究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产学研;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一、新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物流管理专业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在贯彻落实学校“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积极开展深层次产学研合作教育,构建“学”“用”“创”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该专业办学特色鲜
期刊
摘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戰,也对教学秘书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高校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争取培养国际通用型人才,为推动我国国际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国际化;秘书工作;教学管理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作为以外语教学为主的独立学院,如今已与国外近20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随着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国际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因此,转变人才培养模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学习法律英语的学生,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感受,从学生的视角探讨法律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学生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法律英语的教与学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法律英语;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生能力  一、学习现状  法律英语课程的起步较晚,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在一些高校开设此课程;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尤其是一些法律院校,陆续开设了这一门课程。我校也在近几年开设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