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镜,魔镜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y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照镜子是不是可以变得更美?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经常照镜子,可以随时发现自己身上的瑕疵,包括那些难看的动作和表情,及时修正之;也更能发现自己的美丽之处,更好地彰显之——你要是留意,就会发现,一些大牌明星在拍照时,总是把某个侧面展示出来,因为从那个角度来看,她(他)是最漂亮、最有魅力的。
  不过更深层的原因是在心理上。一项研究表明,多照镜子可以有效减轻心理压力和烦躁情绪,提升自信。而自信和美丽,正是一对孪生姐妹,如影相随。
  多照镜子甚至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心理学家建议,在办公桌上不妨放一面镜子,当工作中出现困难或是心情不好时,就照上一照,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一笑,然后你就会觉得轻松许多,能更专注、更高效地投入工作了。而且由于镜子的反射原理,增加了房间的通透性,拓宽了视觉范围,还能缓解眼睛疲劳,这与向远处看是一个道理。
  当然,如果你是个男人,在桌子上放镜子好像有点不太合适,因为会让人觉得你很“娘”。不过也没关系,我们还有许多替代品,最常见的当然是电脑和手机屏幕了:调至适合角度及亮度,就可以当镜子用。还有窗户玻璃,别人以为你在向远方眺望,其实你是在欣赏自己。这些替代品的好处是方便、隐蔽,不易被人发觉,而且同样有效。
  从前我跟人合租时,同住的一个哥们儿每天早上都要对着镜子龇牙咧嘴地笑,然后大喊:“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要努力!我一定会成功!”当时只以为他是发神经,后来开始对心理学感兴趣,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暗示和自我激励。只是我很想穿越时空,对当时的他说一句:“哥们儿,能不能声音低一点?天天这样被你吵醒,真是够烦的。”
  路易斯·贺推荐过一种“自我接纳”练习,基本原理也是心理暗示,道具也要用到镜子。方法是,每天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看着自己的眼睛,叫着自己的名字,反复对自己说:“我爱你,我接纳你,我认同你。” 此练习适用于那些有心灵创伤、不够自信的人。不过我的建议是,在私密空间里进行比较好,以免像我那不幸的室友一样被人骂。
  法国有一面有250年历史的镜子被称为杀人魔镜,使用过它的人会脑部大出血而死。后来研究发现,此魔镜的镜框是由一种已经灭绝的树木制成,在光线照射下会发出剧毒气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照镜子也有危险。当你开着车也忍不住要照镜子时,想想这个故事吧。
  北野摘自《今晚报》 编辑/乃清
其他文献
暗恋过吧?  从青春期开始,我就以每年一个的频率更换着暗恋对象,真够坚贞的。我那些闺蜜都是一月一换呢。所以我是个很长情的人,连偶像都是几年一轮回,赤诚之心,苍天可鉴。  从小到大的暗恋对象都是一个模式,运动系。迷恋运动系,受不了小男生装老成,看到大男人装年轻就觉得可爱。初中暗恋师兄,从未说过一句话,偶尔在食堂碰到,都要目不斜视擦肩而过,以示自己心无杂念,其实小心脏扑腾得快飞出来了。唯一比较明显的,
期刊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当初上任之际,曾写了封感性十足的公开信给两个尚未成年的女儿,为这两年来多半时间没能陪在她们身旁致上歉意,并为自己为何选择迈向白宫之路做了番解释。    亲爱的玛丽亚和莎莎:  我知道这两年你们俩随我一路竞选都有过不少乐子,野餐、游行、逛州博览会,吃了各种或许我和你妈不该让你们吃的垃圾食物。然而我也知道,你们俩和你妈的日子,有时候并不惬意。新来的小狗虽然令你们兴奋,却无法弥补我
期刊
西方文明有一种古老的习俗:在举行重大活动或重要建筑物奠基之前埋入一些物品,如谷物、报纸、钱币等,用来向不确定的未来发送某种信息。随着时代的发展,埋存物品的概念也逐渐被扩大。  在1939年的世博会开幕之前,人们在地下埋入一个鱼雷状容器,放进代表时代特点和人类文明的若干物品,并将其命名为“时间舱”。从此,“时间舱”与烙印着科技和文明标志的世博会结缘。  时间舱,即人类与未来的对话。它是人类保存历史,
期刊
铜陵发电厂始建于1951年。50年多来,经过四期扩建,已从当初仅有37名职工、总装机容量只有2000千瓦的小厂,发展到现在职工1857人、总装机容量达55万千瓦的国家大二型企业,成为皖中南地区的骨干电厂之一。  铜陵发电厂始建于1951年。50年多来,经过四期扩建,已从当初仅有37名职工、总装机容量只有2000千瓦的小厂,发展到现在职工1857人、总装机容量达55万千瓦的国家大二型企业,成为皖中南
期刊
1.她慢慢站起身来,柔情无限地瞧着胡斐,从药囊中取出两种药粉,替他敷在手背,又取出一粒黄色药丸,塞在他口中,低低地道:“我师父说中了这三种剧毒,无药可治,因为他只道世上没有一个医生,肯不要自己的性命来救活病人。大哥,他不知我……我会待你这样……”   ——《飞狐外传》第二十回。程灵素为胡斐而死的这一场景,是我看《飞》时唯一为之动情的一幕。    2.郭靖忽然想起,说道:“我给你带了点心来。”从怀里
期刊
麦太教训麦兜:“有个小朋友,他不听话,第二天——他死了。”  妈妈这样教育他:“有个小朋友,他太骄傲,后来,他成了乞丐。”  在许多年前,他不知道有麦兜的存在,就像他无法预知妈妈如此犀利的判定到底是对是错。  他只知道——好孩子,应该很谦虚。如果别人讲“小P你很优秀啊,书念得那么好,还会背那么多唐诗”,妈妈一定会说“哪有,这孩子笨得很呢,每天还要人叫起床”。  妈妈的人生哲学就是谦逊和忍让。小事忍
期刊
中国的传世之画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不少,但如《富春山居图》经历的这般曲折跌宕、充满戏剧性且寓意悠远的,可谓独一无二。  公元1347年(元至正七年),78岁高龄的一代山水画宗师黄公望,决定要使出毕生功力,研磨出一幅山水画长卷。此后三年,黄公望潜心创作,1350年终于大功告成,作品取名《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自觉年事已高,恐不久于人世,便将此画送给挚友无用上人。无用上人展开卷轴,不禁惊为天作:图绘富
期刊
大学毕业那一年,我们班的一个女生嫁给了上一届的师兄,作为两名中文系同学,当时他俩身穿礼服,乘坐敞蓬汽车穿过寒风劲吹的大连街道,冻得瑟瑟发抖,却仍坚持着在棒槌岛的沙滩上念完了《红与黑》中他们最中意的选段:“来吧,一切都很好;勇气,我一点儿都不缺!”听了他们无畏的宣告,大海就泛起了不平静的波澜,而我正是旁边那个忍俊不止的家伙。如今我旧事重提,可不是在讽刺什么,至少不完全是。  我觉得我们说太多的笑话,
期刊
在电视节目中,偶然见识了一位神童。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小男孩,当场表演拿手绝活:背《新华字典》。主持人随便报了几个汉字,小男孩不假思索,脱口就能说出该字所在的页码。主持人将信将疑,翻开一本砖头厚的《新华字典》一一核对后,嘴巴再也合不拢了——竟然分毫不差!有观众站起来表示怀疑,报了自己的姓名,请他说出那三个字的页码。小男孩依然对答如流,一字不差。刹那间,掌声雷动,现场观众无不折服,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期刊
每一次,当他伤害我时,我会用过去那些美好的回忆来原谅他,然而,再美好的回忆也有用完的一天,到了最后只剩下回忆的残骸,一切都变成了折磨,也许我的确是从来不认识他。  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  希望你下辈子不要改名,这样我会好找你一点。有时失去不是忧伤,而是一种美丽。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  当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