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与“不同”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电视媒介与传统相亲的融合,电视相亲节目自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屏之上就一直备受关注。在经历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婚介为主的试水期以及新旧世纪交替以综艺娱乐为主的探索期之后,以2010年《非诚勿扰》为标志的繁荣期到来,一时间各种相亲节目充斥荧屏。热闹背后,电视相亲节目也需要从发展的历程中追寻,在比较中发现“同”与“不同”之处,并从同质化与特征化的比较中得出保持长久生命力和维持较高收视率的发展之路,即不仅要克服盲目同质化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提升节目质量,并坚守内蕴的文化品格。
  关键词:电视相亲节目;发展历程;同质化;特征化
  中图分类号:G2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3)06009505
  相亲,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定亲前家长或本人到对方家相看,是人们构建婚姻的方式之一。电视作为一种受众广泛、影响力巨大的传播媒介,影响了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亲当然也包括在内。
  电视相亲节目在我国可以追溯至1988年山西电视台开办的《电视红娘》,但真正引起全国电视相亲热潮的还要数2010年江苏卫视推出的《非诚勿扰》,此档节目一经推出就以黑马姿态迅速占据全国综艺节目收视冠军宝座;同时期还有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上海卫视的《谁能百里挑一》、浙江卫视的《爱情连连看》等同样有着较高收视率和巨大影响力的十余档电视相亲节目。在跨越二十余年的历程中,电视相亲节目又有怎么样的波折起伏呢?
  一
  要对电视相亲节目有所认识,首先需要回顾此类节目的发展历程。它主要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试水期,这个阶段的电视相亲节目处于婚介期。山西电视台于1988年创办了《电视红娘》,这档节目是我国最早的电视相亲节目,可看作是国内电视相亲类节目最早的雏形;1990年北京电视台创办的《今晚我们相识》也是这个时期的重要节目。这个阶段的节目还是以婚介作为制作追求,《电视红娘》就是以为穷得找不到媳妇的单身汉们牵线搭桥作为制作初衷;《今晚我们相识》虽然在节目形式上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主持人与嘉宾面对面交流,不再是嘉宾一个人在镜头前念“征婚启事”,但出场嘉宾仍然只有征婚的一方,在台上介绍自己的情况,是否有人青睐那是台下观众的事情。虽然只是主持人或嘉宾播报征婚启事的独角戏,在社会思想并未像今天这样开放的当时,要让人们在电视里抛头露面、公开宣传“婚姻大事”的开创性及难度可想而知,但就是这些节目的开拓让“电视相亲”这个名词正式进入受众的视野[1]。
  二是20世纪90年代末至新世纪初的探索阶段,电视相亲节目走的是综艺娱乐之路。1998年,湖南卫视模仿台湾电视相亲节目《非常男女》开播了《玫瑰之约》。此档节目开电视相亲节目娱乐之先河,为男女嘉宾寻觅缘分、展现自我提供了平台,可以说是中国电视相亲节目娱乐性的发端。节目带有娱乐、游戏性质,主持人与嘉宾以轻松的语言风格进行交流,以综艺节目的形式展现嘉宾的才艺。不仅节目形式,节目本身的诉求也是偏娱乐的,因为谁都清楚仅通过几十分钟交流的现场速配,不可能立刻与婚姻联系到一起。随着《玫瑰之约》的大获成功,其他电视台也开辦了类似的相亲节目。据统计,全国共有20多家省级电视台开播电视相亲节目,风格、形式等极为相似,甚至连名字都区别不大,如《今日有约》、《今夜情缘》、《屏中缘》等。电视相亲节目在此时也风行一时,直到2003年,走到综艺娱乐阶段的电视相亲节目经历了繁华之后淡出了荧屏。
  三是2010年后的稳定繁荣期,相亲真人秀成为电视相亲节目的主流形式。2009年底,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的开播唤起了人们对电视相亲节目的记忆,真正引爆热潮的要数《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这两档节目都是通过对英国BBC《Take Me Out》的借鉴及演化而形成的。如果说《玫瑰之约》等还在相亲节目和真人秀节目之间徘徊的话,那么第三阶段的节目则是毅然加入了真人秀的阵营。电视相亲节目成了个人秀的平台,参与过节目的一些男女嘉宾成为网络红人,他们在镜头前极尽表演之能,借着相亲的名义喧嚣一时。电视相亲节目开始进入鼎盛期,各种同类节目纷纷闪亮登场。即便这些节目在某种意义上充当了真人秀的平台,但还是以相亲交友为基调,只是包含的内容更加多样化,正如孟非的开场白说的那样:欢迎收看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电视相亲”。
  电视相亲节目在2010年后进入了鼎盛期,是因为其蔚为大观的节目数量和有目共睹的高收视率,这看似百花齐放的盛景之下,是否每朵节目之花都各具特色呢?
  二
  我们从“花丛”中折取其中最为抢眼的进行对比,并试图从中发现这些节目的特质所在。
  首先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它每期都邀请24位女嘉宾和5位男嘉宾参与。男嘉宾上台自我介绍,选择心动女生,再经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男生权利”等环节与女嘉宾速配[2]。节目主持人是风格比较稳健的孟非,孟非是新闻主播出身,思维敏捷,能掌握说话的力度,有控制大局的能力,其光头形象也让人过目不忘。除此之外,还设有色彩性格心理分析师乐嘉和社会心理学教授黄菡一男一女两位心理导师。主持人和两位嘉宾主持搭配是节目的一大看点。
  《我们约会吧》(后改为《我们约会吧+》)是湖南卫视推出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每期有100位女嘉宾,每位男嘉宾上台后由机器人Mr.Right从中选出与其最匹配的前30位女生到前台,男嘉宾选心仪女生,Mr.Right同时从中匹配出和男嘉宾理论上最般配的那位女生。经过三轮交流,其中有男嘉宾VCR播放、Mr.Right大拷问等环节,让男女嘉宾相互了解完成速配[3]。主持人先后有何炅、杨乐乐等,最为代表的是有“愤怒主播”之称的邱启明。独特的“邱式表达”,还原节目真实、善良本原,让所有观点在同一舞台上,以绝对平等的状态交流碰撞,让节目成为一个“小舞台、大社会”。   上海卫视也推出了《百里挑一》,每期有16名女嘉宾,男嘉宾出场自我介绍后接受现场观众及在线网友投票,超过70票方可进入下一环节;女嘉宾将评价对男嘉宾的第一印象,观看短片并提问交流,交流过程中通过翻牌形式投票,最后进入表白环节,看结果能否牵手成功[4]。节目之初主持人为程雷,后由骆新接棒,风格多变,或玩笑、或教导,将已婚男士、资深评论员等多面熟男形象尽显无遗。
  《爱情连连看》是浙江卫视推出的号称“纯爱梦工厂”的一档男女交友节目,有独一无二的计算机检索系统,每期上台人数为50名。而男生经过一定的条件检索,最终将会从这50位女生中遴选出12位,同男生作面对面的交流[5]。根据每位男生的独特交友要求量身定制的检索系统,让每一位男生不再是被动者,而是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现场男女嘉宾牵手成功率大为提高。主持人沈涛是典型的80后,诙谐幽默,语言犀利。
  以上四档节目无论是质量还是收视率都是目前电视相亲节目的佼佼者,这与节目本身的精良制作和电视台的实力与号召力息息相关。我们从以上几档节目的简单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然都有自身的特色和創意所在,并试图树立自己的风格,但在节目的舞台布置、节目环节的安排、节目的嘉宾设置等来看,还是十分接近。尽管节目风格略有不同,但是都没有脱离相亲交友这一大主题,而且都充当了嘉宾展现自我的真人秀平台。另外,虽然他们在主持人和点评嘉宾风格上各异,但是其基本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配合节目各个环节,而节目环节的设置本身就是趋同的,甚至其触发的舆论热点都雷同,如嘉宾的“语出惊人”、新闻主播的跨界主持、利用后台机器系统等,所以同质现象比较明显。而同质化正是看似百花争艳的电视相亲节目表象下的症结所在。
  三
  同质化是从商品竞争中引入的概念,指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从性能、外观乃至营销策略上相互模仿,最终逐渐趋同的现象。在电视节目中,同质化的表现主要是节目的内容趋同、定位趋同、受众趋同、节目元素趋同。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现在的电视相亲节目同质化问题比较明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同质化现象呢?电视节目说到底是追求收视率,也可以说是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决定了节目的制作方向。当电视相亲节目收视率爆棚,想要分一杯羹的勺子也就伸了过来,同质化节目的制作有利于降低电视台的运作成本。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所消耗的电视资源是巨大的,尤其是重新打造一档新节目,而节目同质化不仅避免了新节目的潜在风险,又在最短时间内生产出满足观众需要的节目,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还有就是我国节目版权保护方面的相关法规的缺失,在2010年就出现了湖南卫视向国家广电总局申诉,要求打击“剽窃”,而对象就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当然,其中的“李鬼”、“李逵”之辨,作为观众的我们不得而知,后续的处理也没有明确的跟踪报道,但无论如何,不影响两档节目的继续播出和火爆。
  面对节目的同质化,也许会有一种声音,他们认为只要观众愿意看,电视台乐意制作,节目即使同质化又有何不可?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是合理。”况且同质化的节目是制作方的共识和最理想的选择,也有利于观众接受,因为同质化的电视节目已经在众多的电视频道中出现,观众对这类节目已经有了一定了解,能迅速获得观赏体验。《非诚勿扰》等节目延续数年的播出生命以及可观的收视率更是对同质化一种有力的支持[6]。
  较之学界比较通行的对同质化的批判态度,笔者也认为同质化的电视节目的存在是有其可取之处的。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盲目同质化的弊端,对于一档电视节目来说是致命的。首先,它会影响观众的收视热情,电视节目盲目同质化会使市场上出现许多类似的节目,过多过滥的内容重复和简单复制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其观看价值也会大打折扣,观众对同一类节目的关注热情会随着同质化的愈演愈烈而逐渐降低。其次,这会造成电视资源的浪费,一档节目的制作要耗费巨大的电视资源,盲目同质化制作出来的节目难以产生持续的效益,过多过滥的节目最终难免被淘汰,从而造成电视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当模仿成为习惯,电视业者的创新意识就会慢慢淡化,而制作出来的节目也谈不上有什么新颖之处,这种创新意识的消解对电视事业发展的危害是巨大的。
  要避免盲目的节目同质化,就必须注重更新升级,在节目中体现出自己的风格,将特色的标签树立起来,而不是千篇一律。回到电视相亲节目上来,从2010年《非诚勿扰》等带来的轰动效益至今,已经过去了四年的时间,即使一直争议不断甚至广电总局都曾经下文整改,但不可忽视的是它们仍旧拥有着较为理想的收视率,而且衰亡的迹象也未出现。这也说明同质化并不是一定会走向失败,关键看同质化过程中如何找准定位,达到“和而不同”的理想状态,以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四
  节目的同质化并非洪水猛兽,很多时候是节目制作者满足观众的一种重要且便捷的手段。但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并避免盲目同质化带来的低品质泛滥恶果,就要实现电视节目的“和而不同”,充分发扬“拿来主义”精神,注重模仿过程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强化节目特色和优势、增强辨识度,避免可能出现的审美疲劳[7]。
  通过上一部分的分析可知,电视相亲节目可以说是同质化电视节目的典型范例,但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其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实力雄厚的星级卫视制作的节目却保持了较高的质量和较为稳定的收视率,如《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百里挑一》、《爱情连连看》等节目即使在开播三四年之后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实现了“和而不同”的健康发展之路,在同质化的基础上实现了特征化,完成了从“抄”到“超”的质变。
  首先是《非诚勿扰》,自2010年1月15日开播以来并未出现太大的改动,一直保持稳定的姿态。制作方将节目定义为一档大型综合服务类节目,风格上轻游戏化重个性展示。在国家颁布整改通知之前,女嘉宾的犀利话语和舞台上的唇枪舌剑是极大的看点,之后虽温和了很多,仍然出现不少令观众“过目”或者“过耳”难忘的嘉宾,如“富二代”刘云超、“宝马女”马诺、“拜金女”朱真芳等。主持人孟非和导师乐嘉组合也特点突出,是吸引观众的一大亮点[8]。另外,节目组织了多场特色专场,如外来务工专场、教师节专场、返场男嘉宾专场以及海外专场,都收到了良好效果。   由地方卫视第一品牌湖南卫视出品的《我们约会吧》自开播以来也热度不减,它充分继承了湖南台的一贯传统,在节目开播之初,娱乐和游戏的味道较之其他同类节目更为浓郁。此档节目经历多次改版,2012年7月3日起更名为《我们约会吧+》,增设“百女墙”将每期女嘉宾数量提高到目前同类节目中最高点,加入智能后台机器人Mr.Right,主持人邱启明的个人表现也成为关注焦点,其与孟非的对比在网络上更是引起一番热潮。
  《百里挑一》与《谁能百里挑一》是中国唯一的“姊妹档”电视婚介节目。两档节目在设置上相辅相成,互为呼应,注重娱乐化打造,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眼球。一大特色就是在登场嘉宾自我介绍后接受现场观众以及在线网友的投票,超过70票方可进入下一环节,获得与现场16位女嘉宾直接交流的機会。在改版后的节目里,女主持人也启用了曾经是节目中牵手成功的女嘉宾伏玟晓,为节目制造了更多娱乐看点;力求“将相亲节目做出质感”的男主持骆新,也是以成熟而睿智的词锋受到观众极大的关注。
  《爱情连连看》是浙江卫视2010年11月推出的一档相亲交友节目,节目独创快速交友检索系统,帮助嘉宾缩小选择范围。男嘉宾现场接受心理测试,由著名心理专家雷明坐镇,特色鲜明。该节目以男女嘉宾牵手成功率高为亮点,幸福牵手的男嘉宾超过了50%,这也是其他同类节目望尘莫及的。
  另外,一些其他的电视相亲节目虽然没有以上几档节目的较高知名度和收视率,但其中还是有很多的特色和亮点值得关注。广西电视台制作的《相亲相爱·带上妈妈来相亲》,通过把妈妈们请上台参与儿女的相亲恋爱过程,以此展现两代人爱情观的激烈对碰;无锡广播电台推出的《不见不散》走出了一条城市台办相亲类节目的路子,推出具有无锡特色的“喜妈帮腔”环节,强化本土元素,并推出中老年专场,延伸节目广度;由扬州电视台相亲节目《相亲相爱》提议,会同江苏省的另外两家城市台开创了“跨城相亲”模式,使各个城市台原本并不充裕的各类资源,得到了重新配置整合,最终收到了合作多赢的良好效果。
  五
  我国的电视相亲节目至今已断断续续走过了二十余年,在经历了试水期、探索期的铺垫之后,从2010年起由于《非诚勿扰》等节目的推出与热播而进入繁荣期,各大卫视纷纷进军“相亲界”,电视相亲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疯狂涌现,引爆了新一轮全民相亲热潮。对于电视节目来说,生命力和收视率是评价的硬指标,电视相亲节目虽然存在同质化的问题,但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不可不说是极大的成功。
  要继续保持电视相亲节目的稳定健康发展,仅仅克服盲目同质化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提升节目质量,坚守内蕴的文化品格。电视相亲节目有义务、有责任在弘扬时代精神和代表先进文化上作表率;应坚守娱乐底线,致力于提升节目的品质和内涵,努力做到有内涵、有品质、有口碑。在保持“品位、内涵、特色”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创新,使自己既有“快感”又有“美感”。
  参考文献:
  [1]冉雪莲.大众文化视野下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及其反思[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410.
  [2]“非诚勿扰”词条义项一“江苏卫视交友节目”[EB/OL].[20130608].http://baike.baidu.com/view/1664023.htm.
  [3]“我们约会吧”词条[EB/OL].[20130609].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096923/4940029.htm?fromId=3096923&from=rdtself.
  [4]“百里挑一”词条义项三“东方卫视节目”[EB/OL].[20130609].http://baike.baidu.com/view/58587.htm#sub7507207.
  [5]“爱情连连看”词条[EB/OL].[20130609].http://baike.baidu.com/view/4721548.htm.
  [6]苏芝双.对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再思考[D].南宁:广西大学,2012:614.
  [7]尹鸿.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15118.
  [8]罗玫.中国电视婚恋节目研究——以《非诚勿扰》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12:3740.
其他文献
摘要:eBay的创始人曾经说过,eBay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其先进的技术或者其创建的全新市场平台,而是建立了人与人之间前所未有的信任。淘宝作为中国较成熟的网购平台,也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包括交易主体认证、第三方支付、信用评价等在内的信用机制来维护网购信用,但是这样的机制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映射出网购市场信用机制的不足之处。要从网购诚信走向网购信用,除了经营理念转变和法律层面的保障外,还需要
期刊
摘要:荀子的礼学思想是荀学的核心,而荀子的礼学体系则是在礼性关系的基石上构架起来的。从“礼性之关系”、“礼性相分对立之根源”和“礼用之于性”三方面,探究了礼性关系。在荀子那里,礼性关系之所以呈现这种状貌,从思想根源上考究,无疑与荀子主张性恶论直接相关。值得一提的是,以礼学为核心的荀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本身不存在自相矛盾问题。  关键词:礼;性;性恶论;相分对立  中图分类号:B222.6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言语交际中,对同一对象的称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场合、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话题、心理等因素转换。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对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从广义上讲,称呼语的转换属于语码转换的一种。以《红楼梦》为语料,选取其中称呼语语码转换的例子,立足语域理论的语场、语旨及语式探析称呼语这一语码转换的现象, 以期在日常言语交际中灵活运用称呼语,获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红楼梦》;称呼语
期刊
编者按:曾经历低潮期的电视相亲节目,如今呈现一派勃兴局面。 虽然同质化现象一直遭到严厉批评,但类似的节目依旧热潮滚滚,观众的收看热情有增无减;另一方面,人们也以个案为例,对这类节目引发的系列问题展开探讨。孟梅博士的《性别意识与影像呈现——电视相亲类节目的女性主义批评》一文采用女性主义视角,探讨了电视相亲类节目的性别关系定位和对女性形象的媒介塑造,指出这类节目在看似女性把握话语权和选择权的背后,传递
期刊
摘要:网络时代企业热点网络舆情事件层出不穷,目前对中国企业网络舆情应对研究相对较少。在长尾时代,大众文化不再万夫莫敌,小众文化也将拥有越来越多的拥护者,应关注信息的长尾部分对企业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挑战。基于“长尾理论”的视角,分析中国企业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现状及其问题,发现中国企业应对网络舆情能力大多不合格,企业应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珍惜企业信誉;更新危机传播理念,重视新兴媒体的传播效应;选择权威媒体
期刊
摘要:自1896年大清邮政成立以来,清朝传统官民两分的递信体制逐步被打破,新体制的建立完善,带来了新式邮政网络的开创与拓展。在海关的努力经营下,新式邮政经历了一个从分立的口岸城市到形成网络的内陆递运体系的过程,在网络完善的同时建立起民众对使用新式邮政的信心与习惯。伴随着新式邮政的逐渐成熟,清末管邮机构自1904年起,按年编纂《大清邮政事务通报总论》这一年鉴史料,对历年邮路邮区的设计拓展、邮政业务的
期刊
作者简介:游敏惠(1961),女,四川彭州人,教授,博士,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主要从事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比较教育研究;王小运(1983),男,湖北黄冈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手机报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手机报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便捷的沟通赢得广大青年的欢迎,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传统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正日益受到冲
期刊
摘要:基于福州地区高校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思维的网络依赖、网络与大学生思维方式改变以及由此产生的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提出相应的策略。认为在虚拟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育要直面虚拟实践带来的主体思维方式的变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要从价值观灌输转向思维方式培养,着重培养学生乐观的、理性的、全局的、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界和思维方向。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细数目前国内各类型的电视相亲栏目,大大小小不下20个,各电视台为了保证收视率,都挖空心思大做文章,力争在同质化的现状中突出其特色。以目前最具人气的相亲栏目《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为研究对象,从栏目包装、模式、主持人和嘉宾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它们的同与异,进而肯定电视相亲节目同质化中的差异性竞争策略,认为这是电视相亲节目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相亲节目;同质化;差异性;《非诚勿扰
期刊
摘要:《非诚勿扰》的成功,一方面在电视相亲领域迅速催生出一股拷贝风潮,不可避免地导向同质或趋向同质的结局;另一方面,《非诚勿扰》始终占据相亲栏目收视霸主的现实则昭示出“差异化”才是竞争优势的决定性来源。以《非诚勿扰》为切入点,梳理相亲栏目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并试图解析其“差异化”生存策略的具体所指。突出情感并强化服务意识的目标定位,通过媒体光环透视社会百态的话题效应,点评嘉宾的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