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等学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阵地,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责,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维系价值认同的使命,应探索有效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德树人过程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收稿日期:2018-01-22
作者简介:潘堪达(1990),男,广东湛江人,助教,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法教育相关。
此文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徐灵主持:2017BKYB075)的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书育人过程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等学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阵地,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责,肩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仅是传道授业、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更是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前沿思想阵地,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使命。
一、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剖析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价值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在社会变革的运行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较之以往发生了重大转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扩大,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发生急剧的变化,逐渐由一元化价值观转向多元化价值观。面对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价值观念、社会导向,作为社会群体中年轻的知识阶层,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同西方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其中,西方国家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正通过“文化包装”蚕食着我国青少年群体。
2.理想信念缺失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1]。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文化多元发展,个体思想活动独特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塑造和定型的关键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造成了当下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个人享乐主义占据上风,个别大学生甚至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做出损害国家利益的不当行为。
3.功利主义至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快速发展中的问题,市场经济过份讲究效率,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随着各行各业的相互交融,社会上的一些急功近利思想被引入校園,尤其是一些刚涉足社会的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亲身接触到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暴露在社会的“大染缸”中,在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塑造形成期,很容易受社会上投机取巧者的感染,慢慢养成了投机取巧的作风,做事带有极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忽略人的社会价值。体现在校园内就是:学习上不思进取,考试靠突击;为人处世,以是否给个人带来好处为出发点,忽视集体利益;入党动机方面,以满足个人发展为出发点,忽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忽视个人思想的提高。
4.知行分离
有关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大学生都比较赞同‘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将其看成是他们的道德信条,而说到对道德行为的理解时,却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选择助人为乐”[2]。由此可见,虽然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够把“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当成人生信条,但是真正落实到个体行为上的时候,出现很大差别,仅有一小部分大学生能够忠于信仰,这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认知与行为相脱离的一种状态。
二、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理想信念犹如人的精神支柱,但理想信念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培养教育、实践锻炼、自我追求中逐步形成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培育和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必须讲究工作方法,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3]。
1.建立制度约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高校整体工作部署,完善顶层设计,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校长负责制,学校各管理层紧密配合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细化为具体规定,贯穿于工作各个方面,落实到教学和管理服务各个环节,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使全校教职工在日常学生管理服务中彰显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另外,要把能否按照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纳入高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确保培育和践行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确保高校培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的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此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95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直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铭记历史不仅是为了缅怀先烈,更是为了坚定道路,继往开来。高校通过组织、开展建党周年纪念日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诞辰纪念日文体活动,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和各类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能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而且能在校园中营造一种崇尚爱国主义精神,鼓舞广大师生为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3.利用“两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各种思潮、价值观不断涌入,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快速的变化。大学一直是各种思潮争夺的主要阵地。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3]。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整合各种社会思潮,才能确保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大学生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4]。因此,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两课”的学科建设水平,与时俱进改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感染学生,不断探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切实增强“两课”教育的时效性。
4.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青团、高等学校学生会和研究生会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党团组织的日常活动中去。通过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会,学习贯彻党的指导方针、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院系二级党团组织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教育,着眼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加强党性修养,推进党团组织进学生公寓,掀起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使学生之间形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风气。“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高校应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多样的社会生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了解党的丰功伟绩,珍惜来之不易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社会,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激发他们投身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的激情。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借助校园环境建設,培育核心价值观。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高等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优美的育人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一所学校健康发展的主要条件。我们的校园就应该力求创设一种不但能启迪学生心智和激发学生学习、生活热情而且能够塑造学生优良品格的环境,使他们在特有的校园环境的熏陶下,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校园中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处景点,都能成为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文化的表达,高等学校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校园环境建设中,精心打造,通过高品位的育人环境熏陶、培养师生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榜样示范作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俗话说,“信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师德的感染力是强大的,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当中,能够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就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和最重要的导向。当今世界意识形态多样化,西方国家通过人权等幌子积极向发展中国家鼓吹西方的民主制度,传播普世价值观。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即,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允许走颠覆之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为此我们要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抵御西方腐朽文化思想的冲击。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主义事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该更加重视榜样的行为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正人需先正己”,学校教职员工要自觉认同和践行主流价值观念,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用爱岗敬业、竭诚奉献、诚信友善、为人师表的实际行动为学生作出榜样,带动学生群体自觉践行核心价值[5]。同时,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争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学校各级党团组织通过大力宣传表彰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师生、党员干部、普通群众,营造一种学习先进、讲党性、崇尚品行的浓厚氛围,以往陶冶师生,使全体师生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
总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高校教师、学生家长关注并实践,更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程[6]。高校在探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过程中,应当坚持“点面结合”的原则,把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融入学校发展各层面的关键环节来抓,围绕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EB/OL]. (2010-09-06).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12644034.html.
[2]商青燕.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5):60-6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6号文[EB/OL].(2004-08-26). http://www.xjjszy.net/Article/ShowArticle.aspx?ArticleID=3342.
[4]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 [EB/OL]. (1998-06-10).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34/200408/2990.html.
[5]薛进文.高校要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4-6.
[6]邓雨巍. 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2015(1):31-32.
Abstract: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with three propositions as the basic content, are highly concise and concentrated in expressing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 syste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major place for higher education, have responsibility for talents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social servi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maintaining a sense of value identity.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effective ways to cultivate core socialist value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re socialist values; Cultivation
编辑 朱荣华
关键词: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收稿日期:2018-01-22
作者简介:潘堪达(1990),男,广东湛江人,助教,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法教育相关。
此文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徐灵主持:2017BKYB075)的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书育人过程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等学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阵地,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责,肩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仅是传道授业、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更是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前沿思想阵地,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使命。
一、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剖析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价值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在社会变革的运行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较之以往发生了重大转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扩大,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发生急剧的变化,逐渐由一元化价值观转向多元化价值观。面对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价值观念、社会导向,作为社会群体中年轻的知识阶层,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同西方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其中,西方国家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正通过“文化包装”蚕食着我国青少年群体。
2.理想信念缺失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1]。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文化多元发展,个体思想活动独特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塑造和定型的关键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造成了当下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个人享乐主义占据上风,个别大学生甚至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做出损害国家利益的不当行为。
3.功利主义至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快速发展中的问题,市场经济过份讲究效率,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随着各行各业的相互交融,社会上的一些急功近利思想被引入校園,尤其是一些刚涉足社会的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亲身接触到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暴露在社会的“大染缸”中,在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塑造形成期,很容易受社会上投机取巧者的感染,慢慢养成了投机取巧的作风,做事带有极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忽略人的社会价值。体现在校园内就是:学习上不思进取,考试靠突击;为人处世,以是否给个人带来好处为出发点,忽视集体利益;入党动机方面,以满足个人发展为出发点,忽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忽视个人思想的提高。
4.知行分离
有关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大学生都比较赞同‘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将其看成是他们的道德信条,而说到对道德行为的理解时,却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选择助人为乐”[2]。由此可见,虽然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够把“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当成人生信条,但是真正落实到个体行为上的时候,出现很大差别,仅有一小部分大学生能够忠于信仰,这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认知与行为相脱离的一种状态。
二、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理想信念犹如人的精神支柱,但理想信念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培养教育、实践锻炼、自我追求中逐步形成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培育和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必须讲究工作方法,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3]。
1.建立制度约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高校整体工作部署,完善顶层设计,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校长负责制,学校各管理层紧密配合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细化为具体规定,贯穿于工作各个方面,落实到教学和管理服务各个环节,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使全校教职工在日常学生管理服务中彰显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另外,要把能否按照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纳入高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确保培育和践行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确保高校培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的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此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95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直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铭记历史不仅是为了缅怀先烈,更是为了坚定道路,继往开来。高校通过组织、开展建党周年纪念日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诞辰纪念日文体活动,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和各类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能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而且能在校园中营造一种崇尚爱国主义精神,鼓舞广大师生为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3.利用“两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各种思潮、价值观不断涌入,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快速的变化。大学一直是各种思潮争夺的主要阵地。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3]。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整合各种社会思潮,才能确保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大学生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4]。因此,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两课”的学科建设水平,与时俱进改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感染学生,不断探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切实增强“两课”教育的时效性。
4.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青团、高等学校学生会和研究生会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党团组织的日常活动中去。通过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会,学习贯彻党的指导方针、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院系二级党团组织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教育,着眼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加强党性修养,推进党团组织进学生公寓,掀起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使学生之间形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风气。“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高校应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多样的社会生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了解党的丰功伟绩,珍惜来之不易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社会,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激发他们投身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的激情。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借助校园环境建設,培育核心价值观。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高等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优美的育人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一所学校健康发展的主要条件。我们的校园就应该力求创设一种不但能启迪学生心智和激发学生学习、生活热情而且能够塑造学生优良品格的环境,使他们在特有的校园环境的熏陶下,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校园中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处景点,都能成为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文化的表达,高等学校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校园环境建设中,精心打造,通过高品位的育人环境熏陶、培养师生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榜样示范作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俗话说,“信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师德的感染力是强大的,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当中,能够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就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和最重要的导向。当今世界意识形态多样化,西方国家通过人权等幌子积极向发展中国家鼓吹西方的民主制度,传播普世价值观。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即,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允许走颠覆之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为此我们要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抵御西方腐朽文化思想的冲击。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主义事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该更加重视榜样的行为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正人需先正己”,学校教职员工要自觉认同和践行主流价值观念,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用爱岗敬业、竭诚奉献、诚信友善、为人师表的实际行动为学生作出榜样,带动学生群体自觉践行核心价值[5]。同时,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争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学校各级党团组织通过大力宣传表彰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师生、党员干部、普通群众,营造一种学习先进、讲党性、崇尚品行的浓厚氛围,以往陶冶师生,使全体师生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
总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高校教师、学生家长关注并实践,更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程[6]。高校在探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过程中,应当坚持“点面结合”的原则,把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融入学校发展各层面的关键环节来抓,围绕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EB/OL]. (2010-09-06).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12644034.html.
[2]商青燕.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5):60-6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6号文[EB/OL].(2004-08-26). http://www.xjjszy.net/Article/ShowArticle.aspx?ArticleID=3342.
[4]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 [EB/OL]. (1998-06-10).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34/200408/2990.html.
[5]薛进文.高校要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4-6.
[6]邓雨巍. 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2015(1):31-32.
Abstract: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with three propositions as the basic content, are highly concise and concentrated in expressing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 syste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major place for higher education, have responsibility for talents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social servi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maintaining a sense of value identity.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effective ways to cultivate core socialist value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re socialist values; Cultivation
编辑 朱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