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世界带回家乡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梓新19岁离开家乡潮州,至今在外已经漂泊16年了。他辗转做过媒体人、公关人,去英国读书,又回到上海创业办网站,折腾了十几年。但每次回到家乡,只是匆匆来去,有点亦真亦幻的感觉。
  外面世界瞬息万变,怎么回到家乡,还是一副旧模样?他萌生了一种“庄生梦蝶”之感,究竟潮州的生活是在做梦,还是外界的生活是一场梦?今年,他在这一场梦中狠掐了自己一把,决心打通这两个梦境。“我们经常在大城市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和讲座,为什么从没想到把这些活动带回家乡呢,家乡的年轻人更加需要创新思维的启发。”
  正月初五这天,他在家乡发起一场“听潮”的分享会。六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讲者用他们的母语—潮州话,向300名潮汕听众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畅谈潮汕地区的创新发展设想。整个活动执行采用时下流行“众包”的方式,28名志愿者从发起召集到执行,完全靠网络协作。
  仿佛给苦闷的小城青年打开了一扇窗,“听潮”后,志愿者没有因此散去,而是形成了一个策划团队,密谋着给家乡注入更多“思潮”。
  新阶层返乡
  潮州是坐落在广东省东边沿海的一座古城。在去年年底厦深铁路开通之前,距离省城广州有六个小时的车程,在历年来的广东省经济发展排行中,总是位居末位。
  潮汕地区走出了很多优秀的潮人,华人首富李嘉诚、国学泰斗饶宗颐等,只是走出去了的人和故乡的连接,只是一笔笔捐款,他们在各行业的所得,还没有在家乡碰撞过。这是梓新返乡想完成的一个心愿。“在互联网和各种创新思维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我们每一个潮人个体,可以以全新方式组织起来,用在外界流行的种种社会创新模式,不应该是和小城市、和潮汕地区绝缘。”
  春节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一个人在上海发起了“听潮”。“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方言‘TED’。”他写了一份方案,找了六名讲者,联系在潮州的初中同学提供一个场地,找人设计了海报和logo,就在网上宣传开来。与此同时,广州的另一帮人在密谋着性质相似的一场“返乡”。
  在梓新发起“听潮”的同时间内,广州公益圈的一帮潮汕人,组建了“潮汕公益人”微信群,并在過年期间发展至103人。他们在公益领域有了一些经验之后,希望把自己的经验所得带回家乡,撬动家乡的公益组织变革发展。梓新也被拉入这个群。通过群,他找到了“听潮”执行团队的大部分伙伴,一共28人。志愿者承担了一场讲座所需的所有执行工作,都是80末90后年轻人,有一半是潮州本土青年。
  一名志愿者在申请邮件中写道,她在大学时很喜欢TED分享会,也参加过全球最大学生组织AIESEC,去过希腊的NGO实习。但大学毕业回到潮州之后,对生活的意义迷茫了许久,看到“听潮”活动,似乎找回了当年那种追求梦想的渴望。
  潮州很少出现这种非官方的分享会,他们好不容易确定的场地,是一家酒楼的大厅,天花板较矮,光线不足,甚至场地中间有四根直径一米的柱子尽情挡住视线。对于一个讲座来说,不是一个最佳地方。酒店老板倒是很热情:“我们这个地方平时办婚宴,上百人都坐得下。”
  志愿者跟酒店停车场的看门阿伯沟通时,阿伯问:“你们这是办同学会吗?”回答说:“不是啊,我们是做一个讲座。”阿伯:“哦,领导讲话是吧。你们是什么单位的?”……
  可是家乡听众的热情令他们始料未及,报名两天内就超过了1000人,只能以随机抽取的形式筛选,并提前截止了报名。
  故事带来思考
  “听潮”的六名讲者有着相似的经历:30岁上下,离开家乡拼搏多年,在某一个社会创新领域小有成就。
  出生于古城牌坊街大石狮巷的80后青年邢立达,从小对一种遥远的生物—恐龙,有着说不清的爱。在高中的时候,他做了一件当时同龄人完全想象不到的事情—创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恐龙网站。不过大学填志愿时,他遵循潮汕家庭重商的观念,选择了金融学。
  他在毕业后为了维持生计、坚持爱好,选择去当一名记者,后几经辗转,还是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古生物学家。
  两年前,邢立达的日本师弟,辗转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带来了一块保存在永冻土里的上古生物猛犸象肉,他和这位日本师弟还有一位法国同学,真的是异想天开—把它吃掉!说干就干,他们还微博直播了:“煎,十分熟,加盐。”
  他用自己的故事鼓励潮州的听众:“如果你的子女有一个奇怪的爱好,比如那些比较难赚钱、比较难生活的,那么他可以有一份正式的工作,用这份工作来支持自己的爱好。”
  听完邢立达的故事,一位激动的年轻妈妈抢到了唯一的一个提问机会:“请问,我的儿子今年四岁,可以开始学习科学吗?”
  而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工科女博士黄少滢,特别回应了关于“女孩子,书不用读到那么高,赶紧结婚生娃才是正道”这种传统观念。
  她不是从小立志要做一个女科学家。只是有时候人生的路,一步一个脚印,每到一个阶段,就会得到不同境界的乐趣。她分享了一个故事:“FACEBOOK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在她的新书《LEARN IN》中提到一件事,说一个女孩去向她请教,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当桑德伯格blablabla讲了一堆之后,发现女孩还没有结婚,甚至连男朋友都还没有……桑德伯格很生气,女孩过早地担心未来还不确定的家庭,很容易把眼前的机会都失去了。”
  在少滢看来,这个世界对男女来说本来就是机会平等的。当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在同等能力条件下,一个态度坚定的男生,和一个各种顾虑不确定的女生,你会把机会给谁?女孩,与其为不确定的将来空担忧,不如先把握住眼前可以把握的机会。就少滢来说,她的人生发展轨迹已经笃笃定定,正致力于把自己多年所学投入生物医疗技术领域中。还有潮州青年吕汉钊,讲述他回到家乡接管家族企业的郁闷,最终卖掉家族工厂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的故事时,大男儿泪流满面。他们希望用这些故事鼓励家乡的年轻人,要勇于走出传统观念加在身上的限制。
  听潮之后
  古人说未老莫返乡,还乡需断肠,乡音无改鬓毛衰。全场潮州话演讲,对于这些已离乡多年的人来说,已经变成一种挑战。专注社会创新领域的蔡延青,在讲到激动之处,英语普通话粤语潮州话一并蹦出。少滢从新加坡回来后,每天盯着看潮州台节目,以至于年后回新加坡之后,“连英语都快忘了怎么说了”。到底论坛、分享,能带给这样一个地区多大的力量?一位观众写了一番感受:“这不像一期‘速成课’,更像一种启蒙。这种熏陶,或许需要很漫长的积累和影响,需要本地的人们的接受和支持。”
  李梓新在讲述自己故事时甚至泣不成声,郑重地说这是他35年来做过的最重要的一次演讲。他认为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可以带来对故乡面貌的改变。为什么我们在外界努力倡导公益,却不能将这些观念和行动连接到自己的家乡?
  这场用母语讲述的“TED”,他们已经拍摄视频,打上字幕,放上视频网站分享给全世界。
  听潮之后,志愿者没有散去,仍在微信群中热烈讨论未来可以在家乡做的事情,甚至发展了新成员。
  最新进展是,2月24日,听潮的微信公号图文直播了潮州的一个民俗文化盛事“营大老爷”。
其他文献
地点 潮州  人物 奶奶(八十七岁)  现状 生了八个孩子,轮流养老,晚年生活平静、幸福。  我带着寻找一个关于“怕老”故事的期待,回到家乡潮州,问遍了身边的亲友,却没有找到一个“足够纠结”的故事。  在强大的潮汕传统风气影响下,我身边的所有老人,几乎都能得到恰当的供养。潮汕人有自成一体的一套尊老的道德规范,在人情关系逐渐淡薄的现代社会,像一个最后的“桃花源”。  潮汕有句俗语叫“尊老有老当”,意
期刊
地點 广州  人物 孟凡(六十六岁)  现状 普通公务员退休;两个儿子,次子是一名三十五岁的智障儿  “如果我一辈子只能存一笔养老的钱,我不知道是留给儿子养老呢,还是留给自己。”孟凡,一位66岁的妈妈,越来越害怕过年。  过年意味着自己又老了一岁,那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越来越明显。她的头发已经全白了,扎起一个银色的发髻,皮肤还是保养得很好,每天尽力把自己打扮得一丝不苟。就是走起路来腿脚不灵便,知青下
期刊
地点 新疆石河子  人物 妈妈的闺密刘阿姨(年近七旬)  现状 兵团退休,丧偶;有三个孩子,关系不好未能共同生活;中风后寄养在当地养老院。  新疆的冬天对患有哮喘的妈妈来说,是比较难熬的季节,尤其是今年频频传来坏消息,比如过去住平房时的邻居孙阿姨患肝癌去世了。“她才65岁,平常那么爱玩,舞跳得那么好,怎么会呢?”今年69岁的妈妈提起来,脸上仍是难以接受现实的惋惜。  9年前,妈妈心脏病突然发作,抢
期刊
近日,皮尤研究中心发布一项各国对老龄化态度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东亚国家最担忧本国的老龄化问题,大部分国家市民认为政府该为养老买单。该调查于2013年3-4月间开展,对象为21个国家的22425名受访者。  报告表示,东亚国家的人最担忧本国的老龄化问题:10个日本人中有近9个认为日本的老龄化问题挺严重,韩国的这一比例為8/10,中国则排在第三位,为7/10。欧洲人也比较担心本国的老龄化问题,超过一
期刊
地点 粤西的一座小城镇  人物 芳姨(年过七十)  现状 家庭妇女,无后,丈夫卧病在床  农历年前的一天,一名老太太精神恍惚地走在摩托车穿行的粤西的小镇街道上。邻居见她不似平常,便上前问道,芳姨,这是要上哪去啊?  老太太答道,到菜市场给老伴买些鱼吃。  邻居又问,怎么不搭摩的去?  老太太叹了一口气,说,一来一回要6块钱,哪能出这个钱?  邻居换了个话题:“曾伯身体好吗?”  “不好!阿曾快死了
期刊
重走滇缅远征路  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第20集团军强渡怒江,揭开滇西大反攻序幕。  海拔4058米、延绵600余里的高黎贡山,即是中国远征军滇西反攻面临的第一大屏障。日军重兵把守,国军背水仰攻,谈何容易?  其后,高黎貢一役,因陆地战场海拔之高、地势之险、攻战之惨烈,被美国人形容为二战战场中唯一一个“云层上的战场”。  也正因为攻取了高黎贡山,才有此后第20集团军、第11
期刊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锡供应方,对于邦加岛来说,它帮助满足了全球对于电子产品的饥渴,但锡的开采对其环境和125万居民造成的影响却是毁灭性的。经过13年的滥采滥挖,邦加岛上曾经的原始热带雨林,如今已经伤痕累累,变得如同月球表面一样,布满了大大小小成千上万个坑,坑里是满含重金属的酸水。  锐巴(Rebo),一个位于印度尼西亚邦加岛(Bangka)东海岸的小渔村,从早上8点钟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搅拌”。  像其
期刊
每年的春节过后,似乎全中国的新闻摄影师都在等待一个名单的宣布—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名单。作为世界级的新闻摄影赛事,它似乎比其他的摄影比赛更吸引国内摄影师的关注,比如普利策、琼斯母亲、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等等。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摄影师参赛、获奖,关于比赛规则和获奖理由的讨论也变得越来越热烈。近几年来,国内新闻摄影界对于其获奖作品在价值取向、艺术以及技术上的高度常有质疑。今年的比赛结果出
期刊
斑头雁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能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下,连续飞行七小时越过喜马拉雅山脉。  它们每年从冬季的觅食地—印度、尼泊尔的低地出发,飞越喜马拉雅山山脉,到达夏天的生育繁衍之地—吉尔吉斯斯坦、蒙古、中国境内,秋天它们则原路返回。位于海拔46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源是斑头雁的最高繁殖地。  班德湖营地  怀抱着一盒鸡蛋,拎上采购好的大白菜、豆皮、几斤五花板油大肉,背上睡袋行囊,16日
期刊
他乡虽好,也要回家过年,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也是所有游子的期盼。然而,面对春运这一世界罕见的人口大迁徙活动,外来务工者每逢春运的头等大事就是抢到一张回家的票。据统计,今年春运客运量再创新高,比上一年度约增加2亿人次。“买票难”的疑难杂症,政府没有解决的时间表。  学者指出,春运困境背后的根源在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结构性问题,加上中国铁路运力不足、春节团圆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每年春节买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