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学生通过对科学课程的探究性学习,从而保持和发展对大自然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探究能力得以发展;校园是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将我校特色“莲乡文化教育”校园文化融入我的科学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还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积极完成探究活动。
一、科学课中“看得见”的校园文化。
小学科学课与其他课程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多数情况下学生们都要通过动手做来学习科学知识,比如,做探究实验、制作模型、种植养护……这些活动不仅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理解生涩科学知识的重要经验支撑。学生都喜欢做科学实验,参与积极性很高,但往往只有热情,却不关注实际现象,特别是一些观察活动,有些学生抱着凑热闹的心态参与活动。为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观察活动中,我首先给学生提出要求,比如:一年级上册《树叶黄了》这一课,要求学生观察树叶变黄的规律,我要求每个学生在观察中把发现的树叶不同时期变黄的部位画出来,这样每个孩子都带着任务去观察,在观察中找到答案。孩子们来到学校的银杏广场,他们专注地观察着,认真地画着。然后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我发现银杏树叶变黄的规律了,老师银杏树叶不是一下变黄的……他们争着将自己的发现与老师、同学分享,个个都象小科学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由于提出了观察要求,确保了人人专注地投入到观察中,边观察边思考,两者相互支持,相得益彰,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
二、科学课中“种出来”的校园文化。
我校的校园文化注重营造浓郁的科学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开辟学生种植实践的开心农场;丰富学生科学知识的科普E站;展示学生科学作品的“小头脑大智慧”展台……这些看得见的科学,以不同的形式将学生带到了科学知识的殿堂。上学期因受疫情影响,孩子居家学习。学校在4月初线上面向全校学生招聘“小农场主”,每人或者每组可认领一块空地,同学们积极响应,仅3个小时20块空地就全部被认领。接着结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有关的具体内容 “小农场主们”进行了对比种植,比如:长茄子和圆茄子、小白菜和小油菜、小柿子和大柿子、西瓜和南瓜……近30余种的蔬菜,极大丰富了开心农场种植的种类。为了加深认识,他们通过手抄报、询问、查找资料等形式,了解所种植蔬菜的生长环境、栽培方法等,接着又进行选种、发芽、育苗、观察记录……为复学后的栽种养护做好准备。复学后 “小农场主们”带着各自的蔬菜苗来到开心农场,挖坑、栽苗、培土、浇水。瞧,一棵棵幼苗映着“小农场主们”的笑脸,扎根生长。开心农场的种植不仅是一堂生动的自然课,让孩子们不出校门就能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同时还在体验劳动快乐的同时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也把课堂内容有机地延伸到校园种植活动中,较好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从观察植物開始,将无形的校园文化以有形的状态根植于学生心中,引领学生走进科学学习的大门,逐步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科学课中“比起来”的校园文化。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方式符合儿童的成长天性,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有利于科学概念的理解。从学生熟悉的身边日常活动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如五年级下册《形状与结构》单元,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学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
我校是大连市科技示范校。每年都积极参加大连市举办的各项科技比赛。我抓住参加大连市头脑奥林匹克竞赛的契机,把科学课中折形状、搭支架的制作活动进一步研究,参加《超级结构》这个比赛项目,学生通过多次制作和改进,最终做出了承重260kg的结构,不仅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还点燃孩子们对科学探究的浓烈兴趣。同样《建桥梁》一课中,学生知道了拱桥的承重最强,用报纸做的“纸桥”也在大连市头脑奥林匹克的比赛中独领风骚。丰富多彩的科技比赛,使学生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够自行获取有用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思维模式。不断地积淀,形成我校科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构建是莲乡文化教育的隐形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隐性因素。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性格走向的发展。我们老师要善于利用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也应把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不断丰富我校“莲乡文化教育”校园文化内涵,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大连市普兰店区丰荣中心小学)
一、科学课中“看得见”的校园文化。
小学科学课与其他课程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多数情况下学生们都要通过动手做来学习科学知识,比如,做探究实验、制作模型、种植养护……这些活动不仅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理解生涩科学知识的重要经验支撑。学生都喜欢做科学实验,参与积极性很高,但往往只有热情,却不关注实际现象,特别是一些观察活动,有些学生抱着凑热闹的心态参与活动。为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观察活动中,我首先给学生提出要求,比如:一年级上册《树叶黄了》这一课,要求学生观察树叶变黄的规律,我要求每个学生在观察中把发现的树叶不同时期变黄的部位画出来,这样每个孩子都带着任务去观察,在观察中找到答案。孩子们来到学校的银杏广场,他们专注地观察着,认真地画着。然后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我发现银杏树叶变黄的规律了,老师银杏树叶不是一下变黄的……他们争着将自己的发现与老师、同学分享,个个都象小科学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由于提出了观察要求,确保了人人专注地投入到观察中,边观察边思考,两者相互支持,相得益彰,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
二、科学课中“种出来”的校园文化。
我校的校园文化注重营造浓郁的科学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开辟学生种植实践的开心农场;丰富学生科学知识的科普E站;展示学生科学作品的“小头脑大智慧”展台……这些看得见的科学,以不同的形式将学生带到了科学知识的殿堂。上学期因受疫情影响,孩子居家学习。学校在4月初线上面向全校学生招聘“小农场主”,每人或者每组可认领一块空地,同学们积极响应,仅3个小时20块空地就全部被认领。接着结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有关的具体内容 “小农场主们”进行了对比种植,比如:长茄子和圆茄子、小白菜和小油菜、小柿子和大柿子、西瓜和南瓜……近30余种的蔬菜,极大丰富了开心农场种植的种类。为了加深认识,他们通过手抄报、询问、查找资料等形式,了解所种植蔬菜的生长环境、栽培方法等,接着又进行选种、发芽、育苗、观察记录……为复学后的栽种养护做好准备。复学后 “小农场主们”带着各自的蔬菜苗来到开心农场,挖坑、栽苗、培土、浇水。瞧,一棵棵幼苗映着“小农场主们”的笑脸,扎根生长。开心农场的种植不仅是一堂生动的自然课,让孩子们不出校门就能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同时还在体验劳动快乐的同时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也把课堂内容有机地延伸到校园种植活动中,较好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从观察植物開始,将无形的校园文化以有形的状态根植于学生心中,引领学生走进科学学习的大门,逐步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科学课中“比起来”的校园文化。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方式符合儿童的成长天性,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有利于科学概念的理解。从学生熟悉的身边日常活动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如五年级下册《形状与结构》单元,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学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
我校是大连市科技示范校。每年都积极参加大连市举办的各项科技比赛。我抓住参加大连市头脑奥林匹克竞赛的契机,把科学课中折形状、搭支架的制作活动进一步研究,参加《超级结构》这个比赛项目,学生通过多次制作和改进,最终做出了承重260kg的结构,不仅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还点燃孩子们对科学探究的浓烈兴趣。同样《建桥梁》一课中,学生知道了拱桥的承重最强,用报纸做的“纸桥”也在大连市头脑奥林匹克的比赛中独领风骚。丰富多彩的科技比赛,使学生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够自行获取有用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思维模式。不断地积淀,形成我校科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构建是莲乡文化教育的隐形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隐性因素。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性格走向的发展。我们老师要善于利用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也应把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不断丰富我校“莲乡文化教育”校园文化内涵,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大连市普兰店区丰荣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