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媚 我的文化启蒙年代

来源 :摄影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a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在1949年以后,国内文化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而伴随着1979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文化思想也正式迎来了启蒙的年代,这种启蒙最先影响的便是文化工作者,在摄影评论家李媚眼中,它是中国当代历史中最迷人的时期。她从封闭中走出,伴随着西方哲学、文化理论的大量引进,她开始创办《现代摄影》杂志。我们的采访便是围绕着这本对中国摄影艺术影响深远的杂志而进行的。
  文化思想的启蒙年代
  上世纪在80年代之前,国内是没有民间刊物的,摄影成为了政治宣传的工具,成为了政治宣传的工具,《现代摄影》的创办,便是要改变这一现状,做一本先锋的、与摄影艺术相关的刊物。而对于整个80年代而言,作为媒体人是没有选择的年代,在社会文化思潮中,这本杂志同样没有选择,它必然是一本小众的刊物,一方面希望通过摄影杂志来推动中国摄影生态,而另一方面,我们又把它当做一扇窗子,将西方当代的影像介绍到国内来。
  媒体的最后—代理想主义者
  每当有人与我谈到对上世纪80年代的看法,会有两个词避不开:“理想、浪漫”,在我看来,80年代是一个具有理想的时代,它在我眼中并不浪漫,反而更多的是挣扎与困苦,大部分人都苦于没有出路,但是困苦并不是一件特别坏的事情,苦难是成长的必要条件,而今天面临的精神深处的困苦是说不出来的,甚至会使人麻木,那个时候的苦是更多是显像的。我们当时做《现代摄影》完全没有一个发行和所谓的经营体系。我们不认为办一本杂志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经营模式,最后《现代摄影》消失和我们没有成功的经营模式有直接关系。记得当时,我在香港见到一个资深的媒体人,他带我到大厦里面看了30多本杂志,有《阁楼》、有《马经》等等。他问我为什么办《现代摄影》,为什么?我说为理想啊!他就笑了,他说理想,理想是什么?我告诉你,如果没有客户需要,你这本杂志早晚是要关门的,但是当时我很不屑,我说你根本不了解中国内地,完全可以凭着文化理想办一本杂志,理想就是一切。在这种单纯的理想后面支持的真的是激情,尽管这种激情现在看来非常可笑,但是我非常珍惜它。
  八零年代记忆80年代一本“孤独”的杂志
  Q:你怎么看待《现代摄影》在80年代的地位?
  A:《现代摄影》在整个上世纪80年代中都很孤独,一方面因为它的先锋性,所以它和主流意识形态格格不入,这使得《现代摄影》成为了一本先锋小众读物,所以在80年代它面临着批判。另一方面,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受到老的、保守的观念排挤,所以可以说它是在夹缝中生存的,但又如石头缝里的草,非常具有生命力,所以它的影响主要在艺术圈中,很多美术学院的老师、学生、艺术家都在看这本杂志,现在当红的艺术家谷文达、刘铮、荣荣等一批艺术家都受到了现代摄影的影像,可以说它的影响是在深层的,是在艺术创作和理论层面的,它并不是迎合大众口味的。
  Q:《现代摄影>的停刊主要原因在于什么?
  A: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意识到《现代摄影》在国内是没有土壤和生存环境的,也就是摄影师不具备创作思维,例如抽象表现的摄影、观念摄影,很多摄影师是看不懂的,所以我们想做一本与社会发生联系更大的图片杂志,《现代摄影》并不是停刊,而是改刊,改名叫做《焦点》,我们曾经策划了很多与社会问题相关的选题,第一期的选题便是失业问题,随后做了“文化大革命”30周年的专刊,粮食问题,环境问题,中国工会问题等等,可以说是通过摄影来对社会产生影响,这么做也是缘于我们那个时代年轻人的一种精神,担当社会责任、做一本刊物的社会责任。
其他文献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不断深入,“转型”已成为当下热词。伴随转型大潮的出现,传统媒体的黄金时代似乎已悄然远去。转型,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在传统媒体焦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