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语文教学的方法来讲,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只能根据学生实际,因人而异,所以说语文教学是教无定法。但语文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既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理解、运用,语文素养的培养,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摸索出了一些教学路子,总结出了一定的經验。本文仅就语文教学方法谈一点自己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教学方法 精心备课 审美情趣 审美能力
语文是一门说起来好教,而实际是比较难教好的科目。从语文教学的方法来讲,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只能根据学生实际,因人而异,所以说语文教学是教无定法。 新课程已明确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思想转入到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也就是说,以“还”为基础,向上跨了一个台阶,达到“多向互动”;对这种互动的要求不仅是关注“积极”,更要把握住有效和高质量,高效课堂目标呼之欲出。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摸索出了一些教学路子,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本文仅就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1.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体,传递知识信息,靠教师的讲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一是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主要用于导语、提示语、结束语、介绍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叙述教材基本事实,分析课文,提示重点,阐明事物和事理,评述、写作范文和习作例文等。二是串讲法。它是文言文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讲”即讲解, “串”即串连,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来,实质是“讲”,讲的特征是“串”,即把词、句、语段、段落、全篇连续起来的系统讲解。串讲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翻译式串讲,一种是概括式串讲。翻译式串讲,就是以今语释古语,从现在注释的角度说,就是把古文译成白话。概括式串讲,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其意义加以概括,用自己的话解释出来,而不用语词对译的方式。
2.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一是讨论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二是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转变。
3.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一是问答法。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现代教育培养全面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渗于作品所描述的客观景物之中,形成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统一的审美境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进而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4.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精心备课都是必不可少的。应明确:备课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当然,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备课中占主导地位。但学生在备课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课前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并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为课堂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师生互相协商制定教学活动的组织原则,活动方式方法,评价机制等,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和谐的制度基础;同时通过备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尽管新课程理念主张,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教材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教材的系统性、典型性、普及性,是其他资料所不可比拟的。其次,教材是联系教师、学生、生活的桥梁,是学习的引入、扩大、深化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全面正确深刻地把握好教材。创造性,为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5.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首先,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境界,感知作家所描绘的画面、人物、情调或气氛,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融合,这里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不入其境就不可能有对美的强烈感受和尽情想象,不能领略作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怀。教师可以借助电化设备,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视听形象,导其入境,也可以借助诗意或描摹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去感知美,发现美。
其次,激其情感。文学作品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多以情感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无论是优美还是壮美,必将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作家在写作时灌注了浓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饱含深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教师也只有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和内容方面的情感因素,潜心体味,并用精心锤炼的优美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
最后,领其评价。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提高审美鉴赏力,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要以美去激发爱,以美感染人,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优化了语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空间如何运用,要视学生、课文等具体情况而定,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掘其潜在的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一般说来,对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要向学生示范的方向发展,把这些方法最终变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发挥这些方法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得纯熟而有效。对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注意发挥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威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教学方法 精心备课 审美情趣 审美能力
语文是一门说起来好教,而实际是比较难教好的科目。从语文教学的方法来讲,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只能根据学生实际,因人而异,所以说语文教学是教无定法。 新课程已明确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思想转入到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也就是说,以“还”为基础,向上跨了一个台阶,达到“多向互动”;对这种互动的要求不仅是关注“积极”,更要把握住有效和高质量,高效课堂目标呼之欲出。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摸索出了一些教学路子,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本文仅就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1.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体,传递知识信息,靠教师的讲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一是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主要用于导语、提示语、结束语、介绍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叙述教材基本事实,分析课文,提示重点,阐明事物和事理,评述、写作范文和习作例文等。二是串讲法。它是文言文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讲”即讲解, “串”即串连,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来,实质是“讲”,讲的特征是“串”,即把词、句、语段、段落、全篇连续起来的系统讲解。串讲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翻译式串讲,一种是概括式串讲。翻译式串讲,就是以今语释古语,从现在注释的角度说,就是把古文译成白话。概括式串讲,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其意义加以概括,用自己的话解释出来,而不用语词对译的方式。
2.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一是讨论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二是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转变。
3.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一是问答法。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现代教育培养全面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渗于作品所描述的客观景物之中,形成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统一的审美境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进而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4.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精心备课都是必不可少的。应明确:备课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当然,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备课中占主导地位。但学生在备课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课前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并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为课堂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师生互相协商制定教学活动的组织原则,活动方式方法,评价机制等,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和谐的制度基础;同时通过备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尽管新课程理念主张,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教材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教材的系统性、典型性、普及性,是其他资料所不可比拟的。其次,教材是联系教师、学生、生活的桥梁,是学习的引入、扩大、深化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全面正确深刻地把握好教材。创造性,为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5.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首先,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境界,感知作家所描绘的画面、人物、情调或气氛,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融合,这里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不入其境就不可能有对美的强烈感受和尽情想象,不能领略作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怀。教师可以借助电化设备,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视听形象,导其入境,也可以借助诗意或描摹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去感知美,发现美。
其次,激其情感。文学作品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多以情感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无论是优美还是壮美,必将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作家在写作时灌注了浓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饱含深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教师也只有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和内容方面的情感因素,潜心体味,并用精心锤炼的优美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
最后,领其评价。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提高审美鉴赏力,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要以美去激发爱,以美感染人,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优化了语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空间如何运用,要视学生、课文等具体情况而定,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掘其潜在的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一般说来,对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要向学生示范的方向发展,把这些方法最终变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发挥这些方法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得纯熟而有效。对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注意发挥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威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