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在理论教学中以“需求导向”为前提和原则,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企业管理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应当不拘泥于框框本本,要勇于尝试,不懈探索。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教学过程等三个方面对中职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以期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探索;企业管理基础;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8-0026-02
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需要寻求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双赢”:学生收获到知识和技能,教师收获到职业成就感。
一、教学内容立足本土,融入个人的实战体验
(一)教学内容立足本土,充分利用天然的教学资源
从事理论学科教学,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如何将教学内容处理得生动而易于接受,很多教学工作者潜心钻研,得出许多颇有成效的做法,例如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笔者认为,从事《企业管理基础》学科教学的教师,在教材处理上,应当拒绝照本宣科,从书的第一页教到最后一页。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应结合本土企业管理状况展开教学。在本门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为了辅助理论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的,企业管理案例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利器”。笔者所在的学校身处企业云集的晋江,这里拥有“中国品牌之都”“中国鞋都”“中国体育产业基地”等众多耀眼的称号,拥有雅客、利郎、安踏、361度、九牧王、柒牌、劲霸、七匹狼等知名企业。“活案例”随处可见,教学案例可以优先考虑采用本土的企业管理案例。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到以上企业实践锻炼,收集到了很多企业管理案例,并把这些“活案例”融入到了实际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使学生了解家乡的企业管理现状,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案例教学之后,教师也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比如晋江的经济为什么能发展得如此迅速?企业的经营管理最终要依靠什么力量来进行?从而引导学生关心本土企业发展,认清人才和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树立信心。
(二)融入个人的实战经验,使理论讲解从“枯燥无味”变得“秀色可餐”
在《企业管理基础》学科教学过程中,单靠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是不够的。如果能在教学内容里融入个人的实战经验,对教材的处理就可以锦上添花,理论知识也会变得丰富而立体。笔者曾经就职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略知一二,在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实战体验。例如,在讲到“人力资源管理”这一章节时,针对企业招聘人才的一般要求,教会学生编写工作岗位说明书,引导学生了解将来就业的职业或岗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从而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鞭策他们为达成职业目标而努力学习。再如,讲解“商品储存管理”这一章节时,笔者根据个人在外资餐饮企业的管理工作经历,将“食品要根据商品的生产日期先进先出”的储存原则教给学生,改变他们过去认为商品储存是一项只需体力不用脑力的工作的看法,从而扩宽他们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个人的实战经历,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了解到真实的企业管理过程,当他们今后毕业时进入企业就不会那么手足无措。
二、知己知彼,方能在教學上立于不败之地
(一)知己知彼,寻找“要学”和“想学”的平衡点
交流是沟通的基础,既要了解学生该学什么,也要倾听学生想学什么,从而去发掘他们的兴趣所在。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准切入点,制定《企业管理基础》学科教学进度和具体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喜欢学,师生之间多交流,互相了解彼此的看法。这样做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才能产生有效的互动,从而避免教师在盲目的教,学生在乏力的学。
(二)赋予学生成就感,等于培养学习兴趣
成就感是一个人渴望成功,在成功之后所获得的心理感受,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有这种心理渴望。同样,在《企业管理基础》学科教学中也不例外。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从哪里来?学习兴趣来自成就感,而成就感则源于在学习上所取得的成功,哪怕是一点微乎其微的进步。成就感是学习的发动机,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学习动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有信心学习,克服对理论学习的恐惧。不要设立过高的门槛,让学生害怕学习理论知识,还没开始学,就认定自己学不好,注定要失败,一门课如此反应,还可能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乐此不疲”“乐在其中”就是形容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收获成就感而陷入忘我工作、学习的境界。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那一刹那,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而提高其学习的能力及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重视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要创造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不要吝啬于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一个班级里,越是后进的学生,越渴望得到表扬和鼓励。教师在课堂上要兼顾优秀和后进的学生,给予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评价和肯定,这其实就是学生获得成就感的最简单的方式。
三、营造仿真情境,让课堂和企业成为训练场
(一)课堂教学设置情境演练,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在诸如《企业管理基础》这类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学生能够实际操作的条件普遍受到限制。要让企业长期提供自己的办公或生产场所供学生进行实际演练,这也不现实。教学过程绝大多数还是要放在教室里进行。那如何让这个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最终达成教学目的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课前编排小品在课堂表演,或者只是临时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简单的即兴情境模拟等,这样的仿真情境方式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例如,教授“商品销售管理”这一章节时,从接待顾客——展示商品—介绍商品—包装商品—收款付款—送别顾客,分别请同学扮演售货员、顾客、收银员等角色,由学生在课前自由编排具体情节,然后在课堂上表演,教师在赞美学生演技后进行细节点评。通过小品表演来模拟仿真整个商品的销售过程,显得有趣而易懂,在这仿真教学环境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从中获得成就感,学生在开心之余也学到了知识。
(二)将教学延伸到企业,积累实战经验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必须包括知识的实际运用,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实践是巩固知识的最佳途径。我们的教学内容要立足于本土企业,同时,在课堂之外,也需要本土企业的支持,给学生安排实战体验的机会,做到学以致用。在企业管理课程中,在讲解“商品的销售管理”和“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等章节内容时,都是可以到企业进行实践的。晋江本土企业多为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如七匹狼、劲霸等品牌兼顾设计、生产和销售,他们旗下设置的许多门市店,就为学生进行企业实践创造了天然的场地。
综上所述,从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过程这三个创新教学模式入手来教授《企业管理基础》这门学科,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创造了师生双赢的教与学的环境。当然,教学方式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有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而追求卓越。
参考文献:
[1]龚卫星.企业管理基础[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
关键词:探索;企业管理基础;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8-0026-02
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需要寻求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双赢”:学生收获到知识和技能,教师收获到职业成就感。
一、教学内容立足本土,融入个人的实战体验
(一)教学内容立足本土,充分利用天然的教学资源
从事理论学科教学,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如何将教学内容处理得生动而易于接受,很多教学工作者潜心钻研,得出许多颇有成效的做法,例如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笔者认为,从事《企业管理基础》学科教学的教师,在教材处理上,应当拒绝照本宣科,从书的第一页教到最后一页。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应结合本土企业管理状况展开教学。在本门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为了辅助理论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的,企业管理案例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利器”。笔者所在的学校身处企业云集的晋江,这里拥有“中国品牌之都”“中国鞋都”“中国体育产业基地”等众多耀眼的称号,拥有雅客、利郎、安踏、361度、九牧王、柒牌、劲霸、七匹狼等知名企业。“活案例”随处可见,教学案例可以优先考虑采用本土的企业管理案例。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到以上企业实践锻炼,收集到了很多企业管理案例,并把这些“活案例”融入到了实际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使学生了解家乡的企业管理现状,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案例教学之后,教师也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比如晋江的经济为什么能发展得如此迅速?企业的经营管理最终要依靠什么力量来进行?从而引导学生关心本土企业发展,认清人才和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树立信心。
(二)融入个人的实战经验,使理论讲解从“枯燥无味”变得“秀色可餐”
在《企业管理基础》学科教学过程中,单靠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是不够的。如果能在教学内容里融入个人的实战经验,对教材的处理就可以锦上添花,理论知识也会变得丰富而立体。笔者曾经就职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略知一二,在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实战体验。例如,在讲到“人力资源管理”这一章节时,针对企业招聘人才的一般要求,教会学生编写工作岗位说明书,引导学生了解将来就业的职业或岗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从而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鞭策他们为达成职业目标而努力学习。再如,讲解“商品储存管理”这一章节时,笔者根据个人在外资餐饮企业的管理工作经历,将“食品要根据商品的生产日期先进先出”的储存原则教给学生,改变他们过去认为商品储存是一项只需体力不用脑力的工作的看法,从而扩宽他们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个人的实战经历,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了解到真实的企业管理过程,当他们今后毕业时进入企业就不会那么手足无措。
二、知己知彼,方能在教學上立于不败之地
(一)知己知彼,寻找“要学”和“想学”的平衡点
交流是沟通的基础,既要了解学生该学什么,也要倾听学生想学什么,从而去发掘他们的兴趣所在。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准切入点,制定《企业管理基础》学科教学进度和具体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喜欢学,师生之间多交流,互相了解彼此的看法。这样做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才能产生有效的互动,从而避免教师在盲目的教,学生在乏力的学。
(二)赋予学生成就感,等于培养学习兴趣
成就感是一个人渴望成功,在成功之后所获得的心理感受,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有这种心理渴望。同样,在《企业管理基础》学科教学中也不例外。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从哪里来?学习兴趣来自成就感,而成就感则源于在学习上所取得的成功,哪怕是一点微乎其微的进步。成就感是学习的发动机,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学习动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有信心学习,克服对理论学习的恐惧。不要设立过高的门槛,让学生害怕学习理论知识,还没开始学,就认定自己学不好,注定要失败,一门课如此反应,还可能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乐此不疲”“乐在其中”就是形容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收获成就感而陷入忘我工作、学习的境界。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那一刹那,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而提高其学习的能力及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重视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要创造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不要吝啬于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一个班级里,越是后进的学生,越渴望得到表扬和鼓励。教师在课堂上要兼顾优秀和后进的学生,给予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评价和肯定,这其实就是学生获得成就感的最简单的方式。
三、营造仿真情境,让课堂和企业成为训练场
(一)课堂教学设置情境演练,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在诸如《企业管理基础》这类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学生能够实际操作的条件普遍受到限制。要让企业长期提供自己的办公或生产场所供学生进行实际演练,这也不现实。教学过程绝大多数还是要放在教室里进行。那如何让这个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最终达成教学目的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课前编排小品在课堂表演,或者只是临时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简单的即兴情境模拟等,这样的仿真情境方式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例如,教授“商品销售管理”这一章节时,从接待顾客——展示商品—介绍商品—包装商品—收款付款—送别顾客,分别请同学扮演售货员、顾客、收银员等角色,由学生在课前自由编排具体情节,然后在课堂上表演,教师在赞美学生演技后进行细节点评。通过小品表演来模拟仿真整个商品的销售过程,显得有趣而易懂,在这仿真教学环境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从中获得成就感,学生在开心之余也学到了知识。
(二)将教学延伸到企业,积累实战经验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必须包括知识的实际运用,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实践是巩固知识的最佳途径。我们的教学内容要立足于本土企业,同时,在课堂之外,也需要本土企业的支持,给学生安排实战体验的机会,做到学以致用。在企业管理课程中,在讲解“商品的销售管理”和“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等章节内容时,都是可以到企业进行实践的。晋江本土企业多为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如七匹狼、劲霸等品牌兼顾设计、生产和销售,他们旗下设置的许多门市店,就为学生进行企业实践创造了天然的场地。
综上所述,从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过程这三个创新教学模式入手来教授《企业管理基础》这门学科,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创造了师生双赢的教与学的环境。当然,教学方式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有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而追求卓越。
参考文献:
[1]龚卫星.企业管理基础[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