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笔者的亲历体会,梳理归纳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为中职督导在目标方向、内涵指标和评估运作等要素方面的有益启示,以促进中职教育督导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善。
【关键词】示范校建设 中职督导 目标方向 内涵指标 评估运作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以下简称为“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是继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的一次重大行动,以2010年6月17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为标志正式启动,从2010年第一批申报到2015年第三批验收结束历时5年。之后,教育部于2011年12月30日印发了《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形成了对中等职业教育全面促进的良好局面。但是从工作策划、推进与落实角度看,国家中职示范校建社给职业教育督导工作带来较多启示。现以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为例,主要从目标方向、内涵指标和评估运作等要素方面,梳理交流。
1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丰富了中职目标方向的内涵层次
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的总体目标中,其中的“形成一批代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大幅度提高这些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使其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的目标方向,也可以纳入为中职督导评估的目标方向,有利于督导评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标方向的具体定位,即代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这是站在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战略定位,也是对职业教育发展层类的导向,有利于对省市级示范学校及普通学校的区别对待和评估。二是发展水平的具体界定,即提高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这一界定既符合学校的发展规律,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导向。规范化是基础,信息化是桥梁,现代化是目的。任何学校只有实现法治化、规范化,才能实现有规可循、按章办事、有案可查的良性循环。而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大数据”建设水平,既有利于学校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又有利于学校的开放性、社会评价的公正性和督导评估的简捷性。现代化则是从思想、文化到硬件设施等方面,标识境界与形象的综合体现。三是目标区间的限定,即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改革才能发展,创新才有活力,所以改革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提高质量是永恒的目标要求,办出特色是永存的竞争砝码。这些要素无论是示范校还是普通校都是不可缺少的。四是社会贡献的具体约定,即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立足于全面、专业和带动,着眼于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服务宗旨。
2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细化了中职发展导向的内涵指标
亲历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的人,非常了解示范校建设内涵的“三•八”线,即“三大领域”与“八项任务”。 “三大领域”为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八项任务”为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其目的在于:一是突出专业为首,把握关键的内涵发展。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处于学校改革发展的主导地位。因此,加强专业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内涵建设的关键环节。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设定“三大领域”,旨在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并以此为轴心展开三维坐标轴: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实现专业发展的立体化。二是强化任务引领、全面建设的内涵主张。示范学校建设必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企业岗位用人和技术进步的需求。在资金安排上,向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学校和项目倾斜。在建设内容上,重在强化内涵,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教育质量,原则上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注重层级延伸、覆盖面向的内涵体系。从国家中职示范校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到质量监测数据体系,再到验收评价的标准体系,都注意了总项目与子项目的链接互动,各子项目通过三级指标又加“验收要点”监测,实际上是四级推进模式,比之《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及《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标准》更加具体细致。也正因如此,让参与建设的学校和人员触动了心思、感受到鞭策。
3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积累了中职评估运作的有效制式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既是项目运作的典范,也是督导评估的杰作。一是落实为魂,层层跟进。下发的有关政策文件,从纲要到落实通知和指导方案,一环扣一环,层层延伸,步步跟进。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开展第一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过程质量监测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项目学校验收工作的通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检查验收指南(试行)》等。二是指导为首,全程监控。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从申报到验收,先下发了项目学校遴选基本条件实施申报筛选制度,从第二批开始又实施了申报抽查现场答辩制度,继之开通网络信息平台实施半年一次的数据监测制度,中后期实施省级现场答辩检查、专题调研与验收检查等制度和教育部专家网上评审和现场核查等制度,严格公开公示制度,保证了建设质量。三是数据为证,全面系统。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坚持用数据为证、事实说话,从前期申报到终结验收,都注意了数据信息的采集,数据量之大、之复杂前所未有。尤其是质量监测数据体系,类目繁多,数据量庞大。四是成果为准,形式多样。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采取质量监测数据体系、总结报告、典型案例、专题网站、成果视频、媒体宣传、佐证材料等形式,以各项目学校网站和教育信息资源网成果交流平台展示、现场会等为载体,全面展示了建设成果。
这些政策、制度、指导文件、数据和成果,标识了示范校建设轨迹,显现了中职教育的巨大成就,为有效评价示范校建设工作和职业教育发展积累了真实可贵的资料。【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EB/OL][http://sfx.tvet.org.cn/sfx_managements.action?page=2]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教督[2011]2号)[EB/OL]
【关键词】示范校建设 中职督导 目标方向 内涵指标 评估运作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以下简称为“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是继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的一次重大行动,以2010年6月17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为标志正式启动,从2010年第一批申报到2015年第三批验收结束历时5年。之后,教育部于2011年12月30日印发了《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形成了对中等职业教育全面促进的良好局面。但是从工作策划、推进与落实角度看,国家中职示范校建社给职业教育督导工作带来较多启示。现以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为例,主要从目标方向、内涵指标和评估运作等要素方面,梳理交流。
1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丰富了中职目标方向的内涵层次
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的总体目标中,其中的“形成一批代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大幅度提高这些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使其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的目标方向,也可以纳入为中职督导评估的目标方向,有利于督导评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标方向的具体定位,即代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这是站在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战略定位,也是对职业教育发展层类的导向,有利于对省市级示范学校及普通学校的区别对待和评估。二是发展水平的具体界定,即提高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这一界定既符合学校的发展规律,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导向。规范化是基础,信息化是桥梁,现代化是目的。任何学校只有实现法治化、规范化,才能实现有规可循、按章办事、有案可查的良性循环。而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大数据”建设水平,既有利于学校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又有利于学校的开放性、社会评价的公正性和督导评估的简捷性。现代化则是从思想、文化到硬件设施等方面,标识境界与形象的综合体现。三是目标区间的限定,即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改革才能发展,创新才有活力,所以改革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提高质量是永恒的目标要求,办出特色是永存的竞争砝码。这些要素无论是示范校还是普通校都是不可缺少的。四是社会贡献的具体约定,即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立足于全面、专业和带动,着眼于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服务宗旨。
2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细化了中职发展导向的内涵指标
亲历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的人,非常了解示范校建设内涵的“三•八”线,即“三大领域”与“八项任务”。 “三大领域”为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八项任务”为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其目的在于:一是突出专业为首,把握关键的内涵发展。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处于学校改革发展的主导地位。因此,加强专业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内涵建设的关键环节。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设定“三大领域”,旨在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并以此为轴心展开三维坐标轴: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实现专业发展的立体化。二是强化任务引领、全面建设的内涵主张。示范学校建设必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企业岗位用人和技术进步的需求。在资金安排上,向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学校和项目倾斜。在建设内容上,重在强化内涵,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教育质量,原则上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注重层级延伸、覆盖面向的内涵体系。从国家中职示范校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到质量监测数据体系,再到验收评价的标准体系,都注意了总项目与子项目的链接互动,各子项目通过三级指标又加“验收要点”监测,实际上是四级推进模式,比之《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及《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标准》更加具体细致。也正因如此,让参与建设的学校和人员触动了心思、感受到鞭策。
3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积累了中职评估运作的有效制式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既是项目运作的典范,也是督导评估的杰作。一是落实为魂,层层跟进。下发的有关政策文件,从纲要到落实通知和指导方案,一环扣一环,层层延伸,步步跟进。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开展第一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过程质量监测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项目学校验收工作的通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检查验收指南(试行)》等。二是指导为首,全程监控。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从申报到验收,先下发了项目学校遴选基本条件实施申报筛选制度,从第二批开始又实施了申报抽查现场答辩制度,继之开通网络信息平台实施半年一次的数据监测制度,中后期实施省级现场答辩检查、专题调研与验收检查等制度和教育部专家网上评审和现场核查等制度,严格公开公示制度,保证了建设质量。三是数据为证,全面系统。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坚持用数据为证、事实说话,从前期申报到终结验收,都注意了数据信息的采集,数据量之大、之复杂前所未有。尤其是质量监测数据体系,类目繁多,数据量庞大。四是成果为准,形式多样。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采取质量监测数据体系、总结报告、典型案例、专题网站、成果视频、媒体宣传、佐证材料等形式,以各项目学校网站和教育信息资源网成果交流平台展示、现场会等为载体,全面展示了建设成果。
这些政策、制度、指导文件、数据和成果,标识了示范校建设轨迹,显现了中职教育的巨大成就,为有效评价示范校建设工作和职业教育发展积累了真实可贵的资料。【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EB/OL][http://sfx.tvet.org.cn/sfx_managements.action?page=2]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教督[2011]2号)[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