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形式,通过促进学生合作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也逐渐融入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中。通过课改实验,合作学习的学习范式被大量使用,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文章通过一个学年对天津师范大学附小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教学的体育课进行观察,仍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的误区。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小学体育课程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ching Mode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Take Primary School Attached to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IAN Wen[1], LEI Lei[2]
([1]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ianjin 300300;
[2]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 "Cooperative learning" as a form of group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s to achieve the best learning by promoting student cooperation,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teaching philosophy. The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cooperative learning learning paradigm has been widely used, and have achieved encouraging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the accumulated wealth of teaching experience. Cooperation through a school year, Tianjin Normal school to learn the ways of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observation, and still find that there are many erro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teaching methods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合作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意味着鼓励学生把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作为教学目的,将所处环境中的全部个体作为潜在合作对象。①而体育课在空间上、内容上较文化课相比,形式更加灵活,个体之间的直接交流更多。针对合作学习的特点和现行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设置的要求,在小学体育课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非常流行。在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笔者通过对天津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二年级采用合作学习为教学方式的体育课进行了现状观察,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解的偏差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前人倾向于为合作学习定性,在这种理论氛围的影响下,一线的体育教师也不同程度的对体育课程的“合作学习”认识和理解产生了偏差。
1.1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对教师自我认同的改变
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接受教学方法教育的经历时均使用的是被动式教学,学习经历的影响促成了其个人执教风格的形成,在课程改革之前,由于教育和执教经历的沿袭,体育教师已经适应了向学生进行被动式的教学,已经习惯将自身作为教学行为中的主体。因此,当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作为新事物出现时,部分体育教师无法迅速接受。随着合作学习形式在学生中受欢迎程度的增加,体育教师也不得不改变教学的形式。因此部分体育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下降,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由此产生对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抵触及对自我认同的怀疑。
1.2 体育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存在不足
部分的体育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掌握一定的技术或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多采用在课程开始演示示范、随后进行学生分组练习、最后集中讲评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行为中,教师大部分时间作为监督者在观察学生的自学过程,而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虽然有和体育教师互动的机会,但大多数时间并没有真正的重复和学习当堂课的内容,散漫程度很高。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将原因指向学生,而是体育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概念没有更深刻地认识。
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以小组为单位,同学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依靠小组的力量来实现教学目标。”②既然作为一个团队,就必然在内部进行分工,鉴于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团队的各个成员的最终目标是掌握知识或技术,但是在运行过程中每个队员间也必须存在明确的分工,每个小组成员肩负不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交互担任讲授、练习、监督和评价的工作。而部分体育教师正是在这点上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在课上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后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掌握就是合作学习。由于对教学对象年龄和知识构成认识的不足,无法真正明确合作学习分工的重要性。虽然教学形式上达到了“合作”,但是学生没有真正体验和了解分工合作的意义,因此很多的“合作学习”课程设计是失败的。
2 合作学习过程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2.1 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实际上对教学效果提出了挑战,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作用过渡到咨询者和协作者的位置,对学生练习强度的监控能力下降。在教学实践中,研究者遇到以下案例:A同学体形较胖,在刚入学的家访中,研究者得知他因为体形的原因,在幼稚园时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在体育课表现不积极。但是在采用合作教学的课程中,研究者发现A同学的积极性很高,每次体育课表现都很活跃。但是在期末的考试达标和体质检测中,A同学成绩很不理想。通过一段时间的回访,研究者发现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类似A同学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确体验到团队角色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强,自我满足感高,但是学习效果很差。一方面是体育教师在课程设计时没有控制好强度,对学生的要求不足;另一方面是合作学习赋予学生过大的自由度。因此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学习效果却差强人意。
2.2 合作学习小组的分工
在教学中一般存在两种分工方式:一是教师以队列或学号的方式,强制进行学生分组;二是通过学生之间的自由组合进行分组。而笔者支持前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虽然让学生与熟悉的同学一起工作是很便利的方法,能够节省教学时间和教师的精力,但是在实践中这类的分组存在以下的弊端。
2.2.1 自由组合分组容易形成小团体
在学生中出现各类小团体是正常的现象,是社会行为的缩影。但是小团体的出现,很容易给学生之间划分不同的角色和等级,出现负面效应。例如在某班刚开始进行自由组合时,研究者发现有一个由男生组成的团体很不受同学们欢迎,每次他们进行集体表演时同学都起哄或不予理睬,在与班主任交谈后研究者得知该团体的几个男生的学习成绩在班内处于下游,其中几人的家庭情况不是很好,与大部分同学的交流不多。这时采用自由分组的方式,必定会产生他们与多数同学的隔阂,使他们成为独立的群体而不受整体的接纳。通过表象可以延伸到更深刻的社会问题:在遭到环境不公正的对待后,这样的学生如果不能调整心态,主动融入环境,那必将对学生的身心受到打击,甚至出现无法挽回的恶劣后果。而体育与健康课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如果因为课程设计的失误造成对学生的伤害,不光是体育教师难辞其咎,对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更是巨大的。研究者认为这样的案例不仅在单独某一课堂上出现,在更大范围的教育实践中也出现过或正在出现,只是教师没有深刻意识到其严重性。
2.2.2 小组成员分工与绩效成负效应
在进行合作学习实践的初期,发现以合作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后,体育测试成绩没有提高甚至有所下降,所以研究者对学习小组进行了调整,在组内进行了分工,让每个同学交互担任讲授、练习、监督和评价的工作。在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又发现组中参与具体练习分工少,多数时间担任评价、教授等的工作的学生,其最后体育测试成绩最差。反而那些多数作为“练习者”的学生,成绩提高很快。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研究者发现学生对担任“教授”、“监督和评判”的兴趣要高于“练习”的角色,他们认为担任此类的角色其受关注程度、自我满足程度要高;对于一些特殊体质的学生,如肥胖、某些项目运动能力较低的学生,担任此类的角色能给他们最大的安全感,不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歧视或嘲笑。
3 解决问题的办法
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环节中首先应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绝对控制,从分组上进行改进,全班大分组前在班中以自愿的形式,选取若干个运动水平高,乐于为同学服务的学生作为组长,准备分配给各组。随后以上学期的体育测试成绩为主,参考学习成绩将学生混合分组,保证每个组的运动水平都不相上下,确保公平。分组教学中还要求了学生每堂课担任“练习者”的最少时间,并号召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改进后,学生上课的兴趣和教学质量不减反增,学生之间的互动明显得到改善,前文提及的几个男生在分配到各组一定时间后,在与班主任的了解中研究者得知他们的体育成绩和学习成绩均有所提高,与同学的交往加强。整体上看体育教学课的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改进后的教学促进了学生交往行为的融合。
4 结论与建议
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中,很多的实际问题出现在课程控制环节。而在相关文献的学习和借鉴过程中发现,很多的前人研究集中在对合作学习效用的解释上,没有真正将处理实际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作为研究的重点。对事物的接受要持怀疑的态度,特别是在改变沿袭了很久的教学传统时,更需要对新方法有效性、适应性进行研究,不可全盘接受。
合作学习虽然在实践中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它的教学理念顺应社会对个体的需求,在少年儿童时期通过体育课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的理念,既能够强健学生的身体,又塑造沟通合作的意识,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实际意义。
注释
① [美]Michael A.Power, Loh Wan Inn著.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M].杨宁,卢杨,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8-9.
② 李映红.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法”探究[J].教学与管理,2007.7.
参考文献
[1] 李京诚,孙伟.合作学习理论与体育合作学习实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1-5.
[2] 朱应明.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4(2):120-121.
[3] 王永青.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4):65.
[4] 黄仕健.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认识误区及其原因[J].体育学刊,2006(1):103-104.
[5] 陈锦枝.试析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J].科学时代,2009(2):181-182.
[6] 于春艳.“合作学习”理论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之探讨[J].科技信息,2011(8):25-27.
[7] 刘艳.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师范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92-94.
[8] 郭海玲.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浙江体育科学,2002(2):58-63.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小学体育课程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ching Mode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Take Primary School Attached to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IAN Wen[1], LEI Lei[2]
([1]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ianjin 300300;
[2]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 "Cooperative learning" as a form of group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s to achieve the best learning by promoting student cooperation,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teaching philosophy. The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cooperative learning learning paradigm has been widely used, and have achieved encouraging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the accumulated wealth of teaching experience. Cooperation through a school year, Tianjin Normal school to learn the ways of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observation, and still find that there are many erro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teaching methods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合作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意味着鼓励学生把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作为教学目的,将所处环境中的全部个体作为潜在合作对象。①而体育课在空间上、内容上较文化课相比,形式更加灵活,个体之间的直接交流更多。针对合作学习的特点和现行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设置的要求,在小学体育课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非常流行。在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笔者通过对天津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二年级采用合作学习为教学方式的体育课进行了现状观察,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解的偏差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前人倾向于为合作学习定性,在这种理论氛围的影响下,一线的体育教师也不同程度的对体育课程的“合作学习”认识和理解产生了偏差。
1.1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对教师自我认同的改变
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接受教学方法教育的经历时均使用的是被动式教学,学习经历的影响促成了其个人执教风格的形成,在课程改革之前,由于教育和执教经历的沿袭,体育教师已经适应了向学生进行被动式的教学,已经习惯将自身作为教学行为中的主体。因此,当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作为新事物出现时,部分体育教师无法迅速接受。随着合作学习形式在学生中受欢迎程度的增加,体育教师也不得不改变教学的形式。因此部分体育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下降,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由此产生对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抵触及对自我认同的怀疑。
1.2 体育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存在不足
部分的体育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掌握一定的技术或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多采用在课程开始演示示范、随后进行学生分组练习、最后集中讲评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行为中,教师大部分时间作为监督者在观察学生的自学过程,而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虽然有和体育教师互动的机会,但大多数时间并没有真正的重复和学习当堂课的内容,散漫程度很高。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将原因指向学生,而是体育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概念没有更深刻地认识。
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以小组为单位,同学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依靠小组的力量来实现教学目标。”②既然作为一个团队,就必然在内部进行分工,鉴于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团队的各个成员的最终目标是掌握知识或技术,但是在运行过程中每个队员间也必须存在明确的分工,每个小组成员肩负不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交互担任讲授、练习、监督和评价的工作。而部分体育教师正是在这点上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在课上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后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掌握就是合作学习。由于对教学对象年龄和知识构成认识的不足,无法真正明确合作学习分工的重要性。虽然教学形式上达到了“合作”,但是学生没有真正体验和了解分工合作的意义,因此很多的“合作学习”课程设计是失败的。
2 合作学习过程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2.1 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实际上对教学效果提出了挑战,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作用过渡到咨询者和协作者的位置,对学生练习强度的监控能力下降。在教学实践中,研究者遇到以下案例:A同学体形较胖,在刚入学的家访中,研究者得知他因为体形的原因,在幼稚园时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在体育课表现不积极。但是在采用合作教学的课程中,研究者发现A同学的积极性很高,每次体育课表现都很活跃。但是在期末的考试达标和体质检测中,A同学成绩很不理想。通过一段时间的回访,研究者发现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类似A同学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确体验到团队角色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强,自我满足感高,但是学习效果很差。一方面是体育教师在课程设计时没有控制好强度,对学生的要求不足;另一方面是合作学习赋予学生过大的自由度。因此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学习效果却差强人意。
2.2 合作学习小组的分工
在教学中一般存在两种分工方式:一是教师以队列或学号的方式,强制进行学生分组;二是通过学生之间的自由组合进行分组。而笔者支持前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虽然让学生与熟悉的同学一起工作是很便利的方法,能够节省教学时间和教师的精力,但是在实践中这类的分组存在以下的弊端。
2.2.1 自由组合分组容易形成小团体
在学生中出现各类小团体是正常的现象,是社会行为的缩影。但是小团体的出现,很容易给学生之间划分不同的角色和等级,出现负面效应。例如在某班刚开始进行自由组合时,研究者发现有一个由男生组成的团体很不受同学们欢迎,每次他们进行集体表演时同学都起哄或不予理睬,在与班主任交谈后研究者得知该团体的几个男生的学习成绩在班内处于下游,其中几人的家庭情况不是很好,与大部分同学的交流不多。这时采用自由分组的方式,必定会产生他们与多数同学的隔阂,使他们成为独立的群体而不受整体的接纳。通过表象可以延伸到更深刻的社会问题:在遭到环境不公正的对待后,这样的学生如果不能调整心态,主动融入环境,那必将对学生的身心受到打击,甚至出现无法挽回的恶劣后果。而体育与健康课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如果因为课程设计的失误造成对学生的伤害,不光是体育教师难辞其咎,对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更是巨大的。研究者认为这样的案例不仅在单独某一课堂上出现,在更大范围的教育实践中也出现过或正在出现,只是教师没有深刻意识到其严重性。
2.2.2 小组成员分工与绩效成负效应
在进行合作学习实践的初期,发现以合作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后,体育测试成绩没有提高甚至有所下降,所以研究者对学习小组进行了调整,在组内进行了分工,让每个同学交互担任讲授、练习、监督和评价的工作。在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又发现组中参与具体练习分工少,多数时间担任评价、教授等的工作的学生,其最后体育测试成绩最差。反而那些多数作为“练习者”的学生,成绩提高很快。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研究者发现学生对担任“教授”、“监督和评判”的兴趣要高于“练习”的角色,他们认为担任此类的角色其受关注程度、自我满足程度要高;对于一些特殊体质的学生,如肥胖、某些项目运动能力较低的学生,担任此类的角色能给他们最大的安全感,不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歧视或嘲笑。
3 解决问题的办法
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环节中首先应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绝对控制,从分组上进行改进,全班大分组前在班中以自愿的形式,选取若干个运动水平高,乐于为同学服务的学生作为组长,准备分配给各组。随后以上学期的体育测试成绩为主,参考学习成绩将学生混合分组,保证每个组的运动水平都不相上下,确保公平。分组教学中还要求了学生每堂课担任“练习者”的最少时间,并号召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改进后,学生上课的兴趣和教学质量不减反增,学生之间的互动明显得到改善,前文提及的几个男生在分配到各组一定时间后,在与班主任的了解中研究者得知他们的体育成绩和学习成绩均有所提高,与同学的交往加强。整体上看体育教学课的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改进后的教学促进了学生交往行为的融合。
4 结论与建议
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中,很多的实际问题出现在课程控制环节。而在相关文献的学习和借鉴过程中发现,很多的前人研究集中在对合作学习效用的解释上,没有真正将处理实际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作为研究的重点。对事物的接受要持怀疑的态度,特别是在改变沿袭了很久的教学传统时,更需要对新方法有效性、适应性进行研究,不可全盘接受。
合作学习虽然在实践中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它的教学理念顺应社会对个体的需求,在少年儿童时期通过体育课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的理念,既能够强健学生的身体,又塑造沟通合作的意识,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实际意义。
注释
① [美]Michael A.Power, Loh Wan Inn著.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M].杨宁,卢杨,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8-9.
② 李映红.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法”探究[J].教学与管理,2007.7.
参考文献
[1] 李京诚,孙伟.合作学习理论与体育合作学习实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1-5.
[2] 朱应明.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4(2):120-121.
[3] 王永青.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4):65.
[4] 黄仕健.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认识误区及其原因[J].体育学刊,2006(1):103-104.
[5] 陈锦枝.试析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J].科学时代,2009(2):181-182.
[6] 于春艳.“合作学习”理论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之探讨[J].科技信息,2011(8):25-27.
[7] 刘艳.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师范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92-94.
[8] 郭海玲.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浙江体育科学,2002(2):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