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财务会计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的基础职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愈加完善。本文以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背景为出发点,结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实际工作,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积极意义,归纳政府会计改革内容,探讨事业单位在实际执行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
关键词: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实行的背景及意义
自 1997 年以来事业单位施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尽管历经多次补充修订,会计核算基础仍是收付实现制,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政府会计,预算会计功能缺失、内容混杂、基础单一,难以编制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通过资金收付确定本期收支,收支不平难以准确考核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导致“家底”不实。收付实现制的滞后性,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2013 年建立新财务报告制度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政府正式开启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新一轮政府会计改革。随后财政部于 2014 年底颁布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改革方案》,财政部根据该改革方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度。目前,我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主要包括政府会计基本准则、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应用指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及相关的补充规定和衔接规定。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已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
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出台,是全面深化政府财税体制改革的产物。采用双基础的会计核算模式,能够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合理归集各期费用,提升预算执行能力,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客观评价财政资金业绩。对外披露两套报表及財务信息,接受外部的监督,能够促进事业单位规范内部财务活动,以使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更加科学,进而提升事业单位服务社会水平。
二、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1.会计制度由多样化向统一化转变
原来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报表项目、核算口径、内容均不一致,从而使得财务信息可比性较差。新政府会计制度将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会计制度进行有机整合,这不仅仅能够推进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也有利于编制不同行业类别的财务合并报表。
2.会计核算模式由“5”要素向“5+3”要素转变
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主要采用“ 5 ”要素,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及部分财务状况。新政府会计制度采用“ 5+3 ”的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并行的会计核算模式,这种双基础的会计核算既能反映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又能反映单位财务收支状况。
3.会计功能由“预算”向“财务+预算”双重功能转变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现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功能。财务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强化了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功能,这对于全面编制财务报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以往的预算会计也做了必要的调整,增设了预算科目,完善了政府预算会计功能,以满足部门预算的管理需要。
4.会计报表由“单一报表”向“双报表”转变
事业单位政府会计报表搭建了“双报表”模式,包括财务会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两套会计报表实现了在同一会计主体核算,会计要素相互协调衔接,多角度反映了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资金收支情况,完善了政府会计报表体系和结构。
三、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事业单位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了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该制度给事业单位自身、主管部门及社会公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在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时也凸显了一些问题,亟须解决。
1.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内容不完善
新会计准则及新政府会计制度内容不完整,如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既没有关于单项固定资产的价值认定标准明确规定,也未对相关内容做进一步诠释;新政府会计制度部分内容相对抽象,理解性相对较差,如新会计制度中“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描述模糊,财务人员对发生的活动费用划分存在分歧;财务会计报表项目在有的政府部门如税务系统中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仍沿用原会计报表项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2.资产管理工作重视不足
有的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如在资产采购过程中并未通过政府采购相关手续,入库不验收等现象,这会降低单位信息公开透明度;事业单位内部未按照政府规定对固定资产清查,对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原因不知,进而不能按照规定去处理,导致账实不符;资产产权不清,如公共房产、基础设施分散在不同的部门,没有统一管理和规范入账,这会导致由于财务信息不齐全,不能及时录入资产信息系统,造成资产信息反映不全面。
3.财务专业人员技能欠缺
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带来了更高要求,任务量、复杂程度也随之增加,这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专业性提出更好的要求。专业技能欠缺,直接导致财务控制管理不牢靠,更有甚者出现违纪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四、推进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对策
1.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对具体准则制度做出更明确指引
由于事业单位分布在不同的行业中,而每个行业会有特殊业务。而现有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针对事业单位共有的会计业务;另外即使是在同行业,由于财务人员对会计准则制度的理解不同也会存有差异。另外,涉及需要财务报表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保证财务报表项目的一致性,以保证新政府会计制度更好更快的落实。
2.加强资产日常管理
要进一步加强和充实资产管理人员的力量,以新会计制度为主导思想,加大对相关人员业务培训,让其掌握先进的理念与技术,使相关管理人员熟练掌握资产管理中的规定和要求,从而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另外,也要加强资产信息化建设,精确掌握精准管控,规范登记口径,做好固定资产账务登记,使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与财务数据互通,提高管理水平。
3.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并实施培养方案,以增强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强化宣传培训,利用继续教育、职称教育、注册类证书等社会评价机制与会计人员的职称、待遇等挂钩,让财会人员自发适应新会计准则制度要求。
五、结语
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是政府会计改革的需要,尽管在开展财务工作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随着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完善,财会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会计信息化建设,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必能推动我国事业单位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建发,张津津,张国清. 基于制度理论的政府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研究 . 会计研究, 2017 (02).
关键词: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实行的背景及意义
自 1997 年以来事业单位施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尽管历经多次补充修订,会计核算基础仍是收付实现制,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政府会计,预算会计功能缺失、内容混杂、基础单一,难以编制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通过资金收付确定本期收支,收支不平难以准确考核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导致“家底”不实。收付实现制的滞后性,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2013 年建立新财务报告制度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政府正式开启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新一轮政府会计改革。随后财政部于 2014 年底颁布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改革方案》,财政部根据该改革方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度。目前,我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主要包括政府会计基本准则、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应用指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及相关的补充规定和衔接规定。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已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
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出台,是全面深化政府财税体制改革的产物。采用双基础的会计核算模式,能够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合理归集各期费用,提升预算执行能力,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客观评价财政资金业绩。对外披露两套报表及財务信息,接受外部的监督,能够促进事业单位规范内部财务活动,以使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更加科学,进而提升事业单位服务社会水平。
二、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1.会计制度由多样化向统一化转变
原来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报表项目、核算口径、内容均不一致,从而使得财务信息可比性较差。新政府会计制度将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会计制度进行有机整合,这不仅仅能够推进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也有利于编制不同行业类别的财务合并报表。
2.会计核算模式由“5”要素向“5+3”要素转变
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主要采用“ 5 ”要素,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及部分财务状况。新政府会计制度采用“ 5+3 ”的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并行的会计核算模式,这种双基础的会计核算既能反映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又能反映单位财务收支状况。
3.会计功能由“预算”向“财务+预算”双重功能转变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现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功能。财务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强化了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功能,这对于全面编制财务报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以往的预算会计也做了必要的调整,增设了预算科目,完善了政府预算会计功能,以满足部门预算的管理需要。
4.会计报表由“单一报表”向“双报表”转变
事业单位政府会计报表搭建了“双报表”模式,包括财务会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两套会计报表实现了在同一会计主体核算,会计要素相互协调衔接,多角度反映了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资金收支情况,完善了政府会计报表体系和结构。
三、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事业单位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了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该制度给事业单位自身、主管部门及社会公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在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时也凸显了一些问题,亟须解决。
1.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内容不完善
新会计准则及新政府会计制度内容不完整,如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既没有关于单项固定资产的价值认定标准明确规定,也未对相关内容做进一步诠释;新政府会计制度部分内容相对抽象,理解性相对较差,如新会计制度中“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描述模糊,财务人员对发生的活动费用划分存在分歧;财务会计报表项目在有的政府部门如税务系统中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仍沿用原会计报表项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2.资产管理工作重视不足
有的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如在资产采购过程中并未通过政府采购相关手续,入库不验收等现象,这会降低单位信息公开透明度;事业单位内部未按照政府规定对固定资产清查,对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原因不知,进而不能按照规定去处理,导致账实不符;资产产权不清,如公共房产、基础设施分散在不同的部门,没有统一管理和规范入账,这会导致由于财务信息不齐全,不能及时录入资产信息系统,造成资产信息反映不全面。
3.财务专业人员技能欠缺
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带来了更高要求,任务量、复杂程度也随之增加,这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专业性提出更好的要求。专业技能欠缺,直接导致财务控制管理不牢靠,更有甚者出现违纪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四、推进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对策
1.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对具体准则制度做出更明确指引
由于事业单位分布在不同的行业中,而每个行业会有特殊业务。而现有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针对事业单位共有的会计业务;另外即使是在同行业,由于财务人员对会计准则制度的理解不同也会存有差异。另外,涉及需要财务报表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保证财务报表项目的一致性,以保证新政府会计制度更好更快的落实。
2.加强资产日常管理
要进一步加强和充实资产管理人员的力量,以新会计制度为主导思想,加大对相关人员业务培训,让其掌握先进的理念与技术,使相关管理人员熟练掌握资产管理中的规定和要求,从而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另外,也要加强资产信息化建设,精确掌握精准管控,规范登记口径,做好固定资产账务登记,使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与财务数据互通,提高管理水平。
3.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并实施培养方案,以增强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强化宣传培训,利用继续教育、职称教育、注册类证书等社会评价机制与会计人员的职称、待遇等挂钩,让财会人员自发适应新会计准则制度要求。
五、结语
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是政府会计改革的需要,尽管在开展财务工作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随着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完善,财会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会计信息化建设,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必能推动我国事业单位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建发,张津津,张国清. 基于制度理论的政府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研究 . 会计研究, 2017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