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白蚁防治饵剂方式属于一种新兴的白蚁预防氯丹除蚁灵取代技术,其具备管理有毒生物的总量及种群密集,由此稀浆经济损失水平,进而达到降低化学药品的应用或根本不应用化学药品的目的,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文章针对白蚁防治饵剂方式在堤防中的运营及常见的问题展开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白蚁防治饵剂;堤防;运用;原理;问题
白蚁在堤坝之中挖土建巢,修建四通八达的通道,造成堤坝出现散浸、渗透、跌窝、塌陷,甚至崩地、垮堤等严重的问题。白蚁对堤防的危害存在普遍性、隐秘性以及长期性的特征,达到对白蚁危害的严格管理,是保证堤防稳定运行的关键。
1、白蚁防治饵剂方式的基本原理
白蚁防治饵剂方式是以以往的白蚁诱杀手段为前提,经过白蚁诱集设备与饵剂的有效配合,根据标准的操作方式,采取“监控-投入饵剂-消除”的循环模式,发挥出白蚁防治方式的作用,其可以利用诱杀方法的简洁化、系统化、规范化来减小工作强度,提升操作效率,完成诱杀技术由白蚁消灭至白蚁防治的转变。
2、白蚁防治饵剂技术的构成部分
白蚁防止饵剂方法通常由饵料、饵剂、设备等组件构成,属于商业性的白蚁防治饵剂,它的组件都有集中的尺寸大小。
2.1饵料
饵料是投入在设备内供白蚁进食的物料,其中没有防治白蚁的相关成份。饵料被投放到设备中,用来诱集与监控白蚁,其需要白蚁爱食,不易霉化与腐蚀,且长期搁置不干扰白蚁取食。
通常选择白蚁热衷的木块,像白松、马尾松以及小叶胺等植被的木块,还有些饵剂技术中采取的是皱纹卷纸以及用卷纸缠绕的木材。
2.2饵剂
饵剂投入到设备内,掺有防治白蚁成分的给白蚁取食的物料,饵剂属于技术中最关键的构成部分,一个饵剂技术可否较好的防治白蚁,决定与饵剂的质量[1]。饵剂通常由载体、白蚁防治物质以及添加物构成,其剂型方面能够分成片剂、块状、糊状、水剂以及胶状等。
2.3设备
白蚁防治饵剂方式的设备分成:地表型检测设备与地下型检测设备。
3、白蚁防治饵剂方式在堤防中的使用
3.1饵剂技术设置
按照白蚁防治饵剂方式的需求,对出现白蚁危害处的堤防采取了地下型饵剂方式设置,其布局是:横向,堤防外侧从外堤肩朝外水平间隔每3米位置设置1个,共设置3个;堤防内部从内外堤肩朝内水平间距每3米处设置1只,共设施2个。纵向每3米设置1排。
兼顾到白蚁的分飞繁衍性,在堤防及周围居民中出现的蚁害位置设置了地表型饵剂技术,共设置61个,涵盖居民18户。装置安装结束后,技术人员对各个装置进行集中编号,设计平面图纸,并交由专人負责。
3.2裝置的检测和维护
装置安装结束后,专门的技术人员根据设置的时间间隔来检测与维护,对破损的装置进行填补,对设置部位有问题的装置进行有效调节。
检查的次数和时间。按照地区气候特征和白蚁运行的习性,在此次白蚁防治饵剂方式的落实环节:每年的四月到六月、九月到十月每两周检查一遍,其他时间每1-2月检测一次。
维护。配置专人进行饵站方法的维护,其操作的重点是:填补破损与遗失的装置;对装置中霉变、腐烂的饵料实施更新;清理装置附近的灌林、杂草等。
3.3监控到白蚁后的解决方法
在检测维护环节,发现装置中的饵料出现了白蚁取食的痕迹时,就对装置中投入饵剂,投入的饵剂量按照可见白蚁的纵向决定,若装置中的监控诱集物质被取食很少,且是新鲜痕迹,表示设备被白蚁发现了,能够投入饵剂;若监控诱集物质所剩无几,表示白蚁将要放弃这一装置,能够重新投放监控诱集物质后,当做下次检测的关键,等诱集到非常多的白蚁后添加饵剂;若是在不合格白蚁运行的天气,像夏天高温和秋天,即将见到冬天时,不用添加饵剂。
4、白蚁防治饵剂方式在堤防运用中的问题
4.1监控结果
在相关部门及白蚁防治企业的帮助下,技术人员对同马大堤白蚁治理饵剂技术展开了全面的监控研究,在此次的地下型饵剂方式运用中,一共出现了12套装置中有土栖白蚁生物活动,只占这段堤防设置总数的1.3%,总体防治效果不好。投入饵剂后,取食量是10-30%[2]。
大部分堤段的装置都没有发现白蚁,且堤体的堤防周边防护林苗上的泥线、泥被等白蚁运行外露痕迹依旧存在,布置前后没有出现明显改变。
为深入检查白蚁防治饵剂方式在堤防中的运用成效,之后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组建白蚁防治专门人员,对该堤坝白蚁危害非常严重的位置,实施了白蚁挖巢,在400米堤防内、外坡面一共挖出118个白蚁巢,都较好捉到了蚁王与蚁后,初步确定是小土栖白蚁,其中也有少量蚁巢在装置周边。
4.2统一评估
通过监控及手工挖巢,不难发现,白蚁防治饵剂方式在堤防中的防治效果不好,从白蚁的生物理论来研究,白蚁生物是朝着多个方向取食、修筑蚁道,属于随机的,它的取食方法是分散性的,并不是聚集式的。在白蚁运行活跃的时期,堤身上草坪、腐蚀物也属于白蚁热衷的物料。所以白蚁“无心”进到装置中觅食,装置无法诱集白蚁,也将无法达到消灭白蚁生物的目的。
4.3常见的问题
(1)装置需求量多。根据白蚁防止饵剂方式的标准需求,一个装置所涵盖的范围通常仅有2-3平方米,而堤防断截面很大,且白蚁危害涉及面广,若采取装置诱灭白蚁,每3米断面要安装10个,将导致装置供需很大,加大投资成本。
(2)装置运作维护成本大。装置安装完成后,因为饵剂带有较大的毒性,在项目施工前需落实好宣传教育,需安排专人管理[3]。而且根据白蚁防治饵剂方式的操作标准,专职工作人员每隔15天对装置进行检测记录1次,这样就给施工单位增大了劳动量与运行费用。
(3)装置损坏率大。因为堤防处在开放性的场合,人、畜运行频繁,汛期水源上涨,掩盖装置,导致装置极易丢失与损坏,只在本项目施工环节,共遗失地下装置188个,遗失率是20.8%。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白蚁防治饵剂方法是一种新兴白蚁防治氯丹除蚁取代技术,降低了白蚁防治物质的利用量,在保护自然环境上有较大的作用,对城市住宅小区、文物保护场所和档案馆、图书馆等场合的家白蚁防治上具有较大的推广作用,若当做堤防白蚁防治,它的适应性不值得推行。
参考文献:
[1]张健华,刘自力,肖荷生,龙霞芳,宁美容. 白蚁监测饵剂系统地下饵站对白蚁诱食诱捕效果的分析[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02):46-50.
[2]王少明,喻卫国,崔振强,郑文帼,赵勇,江建国. 新饵剂林间诱杀黑翅土白蚁应用技术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2017,36(01):1-4+9.
[3]汪亦中,宋建新,周云,邓亚芳,莫晓畅,莫建初. 苯甲酰脲类杀虫剂防治白蚁效果的研究进展[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5,21(05):511-514.
关键词:白蚁防治饵剂;堤防;运用;原理;问题
白蚁在堤坝之中挖土建巢,修建四通八达的通道,造成堤坝出现散浸、渗透、跌窝、塌陷,甚至崩地、垮堤等严重的问题。白蚁对堤防的危害存在普遍性、隐秘性以及长期性的特征,达到对白蚁危害的严格管理,是保证堤防稳定运行的关键。
1、白蚁防治饵剂方式的基本原理
白蚁防治饵剂方式是以以往的白蚁诱杀手段为前提,经过白蚁诱集设备与饵剂的有效配合,根据标准的操作方式,采取“监控-投入饵剂-消除”的循环模式,发挥出白蚁防治方式的作用,其可以利用诱杀方法的简洁化、系统化、规范化来减小工作强度,提升操作效率,完成诱杀技术由白蚁消灭至白蚁防治的转变。
2、白蚁防治饵剂技术的构成部分
白蚁防止饵剂方法通常由饵料、饵剂、设备等组件构成,属于商业性的白蚁防治饵剂,它的组件都有集中的尺寸大小。
2.1饵料
饵料是投入在设备内供白蚁进食的物料,其中没有防治白蚁的相关成份。饵料被投放到设备中,用来诱集与监控白蚁,其需要白蚁爱食,不易霉化与腐蚀,且长期搁置不干扰白蚁取食。
通常选择白蚁热衷的木块,像白松、马尾松以及小叶胺等植被的木块,还有些饵剂技术中采取的是皱纹卷纸以及用卷纸缠绕的木材。
2.2饵剂
饵剂投入到设备内,掺有防治白蚁成分的给白蚁取食的物料,饵剂属于技术中最关键的构成部分,一个饵剂技术可否较好的防治白蚁,决定与饵剂的质量[1]。饵剂通常由载体、白蚁防治物质以及添加物构成,其剂型方面能够分成片剂、块状、糊状、水剂以及胶状等。
2.3设备
白蚁防治饵剂方式的设备分成:地表型检测设备与地下型检测设备。
3、白蚁防治饵剂方式在堤防中的使用
3.1饵剂技术设置
按照白蚁防治饵剂方式的需求,对出现白蚁危害处的堤防采取了地下型饵剂方式设置,其布局是:横向,堤防外侧从外堤肩朝外水平间隔每3米位置设置1个,共设置3个;堤防内部从内外堤肩朝内水平间距每3米处设置1只,共设施2个。纵向每3米设置1排。
兼顾到白蚁的分飞繁衍性,在堤防及周围居民中出现的蚁害位置设置了地表型饵剂技术,共设置61个,涵盖居民18户。装置安装结束后,技术人员对各个装置进行集中编号,设计平面图纸,并交由专人負责。
3.2裝置的检测和维护
装置安装结束后,专门的技术人员根据设置的时间间隔来检测与维护,对破损的装置进行填补,对设置部位有问题的装置进行有效调节。
检查的次数和时间。按照地区气候特征和白蚁运行的习性,在此次白蚁防治饵剂方式的落实环节:每年的四月到六月、九月到十月每两周检查一遍,其他时间每1-2月检测一次。
维护。配置专人进行饵站方法的维护,其操作的重点是:填补破损与遗失的装置;对装置中霉变、腐烂的饵料实施更新;清理装置附近的灌林、杂草等。
3.3监控到白蚁后的解决方法
在检测维护环节,发现装置中的饵料出现了白蚁取食的痕迹时,就对装置中投入饵剂,投入的饵剂量按照可见白蚁的纵向决定,若装置中的监控诱集物质被取食很少,且是新鲜痕迹,表示设备被白蚁发现了,能够投入饵剂;若监控诱集物质所剩无几,表示白蚁将要放弃这一装置,能够重新投放监控诱集物质后,当做下次检测的关键,等诱集到非常多的白蚁后添加饵剂;若是在不合格白蚁运行的天气,像夏天高温和秋天,即将见到冬天时,不用添加饵剂。
4、白蚁防治饵剂方式在堤防运用中的问题
4.1监控结果
在相关部门及白蚁防治企业的帮助下,技术人员对同马大堤白蚁治理饵剂技术展开了全面的监控研究,在此次的地下型饵剂方式运用中,一共出现了12套装置中有土栖白蚁生物活动,只占这段堤防设置总数的1.3%,总体防治效果不好。投入饵剂后,取食量是10-30%[2]。
大部分堤段的装置都没有发现白蚁,且堤体的堤防周边防护林苗上的泥线、泥被等白蚁运行外露痕迹依旧存在,布置前后没有出现明显改变。
为深入检查白蚁防治饵剂方式在堤防中的运用成效,之后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组建白蚁防治专门人员,对该堤坝白蚁危害非常严重的位置,实施了白蚁挖巢,在400米堤防内、外坡面一共挖出118个白蚁巢,都较好捉到了蚁王与蚁后,初步确定是小土栖白蚁,其中也有少量蚁巢在装置周边。
4.2统一评估
通过监控及手工挖巢,不难发现,白蚁防治饵剂方式在堤防中的防治效果不好,从白蚁的生物理论来研究,白蚁生物是朝着多个方向取食、修筑蚁道,属于随机的,它的取食方法是分散性的,并不是聚集式的。在白蚁运行活跃的时期,堤身上草坪、腐蚀物也属于白蚁热衷的物料。所以白蚁“无心”进到装置中觅食,装置无法诱集白蚁,也将无法达到消灭白蚁生物的目的。
4.3常见的问题
(1)装置需求量多。根据白蚁防止饵剂方式的标准需求,一个装置所涵盖的范围通常仅有2-3平方米,而堤防断截面很大,且白蚁危害涉及面广,若采取装置诱灭白蚁,每3米断面要安装10个,将导致装置供需很大,加大投资成本。
(2)装置运作维护成本大。装置安装完成后,因为饵剂带有较大的毒性,在项目施工前需落实好宣传教育,需安排专人管理[3]。而且根据白蚁防治饵剂方式的操作标准,专职工作人员每隔15天对装置进行检测记录1次,这样就给施工单位增大了劳动量与运行费用。
(3)装置损坏率大。因为堤防处在开放性的场合,人、畜运行频繁,汛期水源上涨,掩盖装置,导致装置极易丢失与损坏,只在本项目施工环节,共遗失地下装置188个,遗失率是20.8%。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白蚁防治饵剂方法是一种新兴白蚁防治氯丹除蚁取代技术,降低了白蚁防治物质的利用量,在保护自然环境上有较大的作用,对城市住宅小区、文物保护场所和档案馆、图书馆等场合的家白蚁防治上具有较大的推广作用,若当做堤防白蚁防治,它的适应性不值得推行。
参考文献:
[1]张健华,刘自力,肖荷生,龙霞芳,宁美容. 白蚁监测饵剂系统地下饵站对白蚁诱食诱捕效果的分析[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02):46-50.
[2]王少明,喻卫国,崔振强,郑文帼,赵勇,江建国. 新饵剂林间诱杀黑翅土白蚁应用技术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2017,36(01):1-4+9.
[3]汪亦中,宋建新,周云,邓亚芳,莫晓畅,莫建初. 苯甲酰脲类杀虫剂防治白蚁效果的研究进展[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5,21(05):51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