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战士

来源 :智慧少年·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IRREL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深爱着我的祖国。所以当我看到日益严峻的疫情使得我们的国家和同胞深受其害,我感到心痛。我希望可以尽上一份绵薄之力,却不知该从何入手。我想到了或许语言可以让我们重新燃起希望和信心,可以给我们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
  为什么要用英文来写?因为我希望不仅可以让同胞看到,也可以让其他国家那些关心我们、帮助我们,甚至不怀好意的人看到,我们有必胜的精神、历史和决心!
  This is a war,
  这是一场战争
  and we are all fighters.
  而我们都是战士!
  To the fighters
  致敬所有的战士们!
  We are facing a dark time right now.
  我们正面临着黑暗时刻
  Some of us are stuck at home
  我们中有些人不得不禁足在家
  Some are stuck far away from home
  有些人不得不滞留他乡
  Some of us have lost their jobs,
  我们中有人失去了工作
  Some can’t go back to school
  我们中有人无法回到学校
  Some can’t get back to their jobs
  有人无法回到工作岗位
  And some of us are still working day and night,
  我们中有人必须日夜坚守
  no matter how exhausted they are
  无论多么疲惫
  Or how dangerous it is.
  抑或多么危險
  Some of us have become infected.
  我们中有人被感染
  They are isolated from their families, their loved ones,
  他们不得不离开家人和所爱之人
  and have to be alone in the wards,
  独自在病房面对恐惧
  The rumors are spreading
  谣言四起
  The fear is growing
  恐惧弥漫
  It seems that all of a sudden
  似乎整个国家都在一瞬间
  the whole country lost its vitality and prosperity.
  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和繁华
  It’s a war without guns, bombs, or smoke
  这是一场没有枪、没有炮、没有硝烟的战争
  But it’s a war with virus, doubts, fears, rumors, and discriminations.
  但这是一场与病毒、怀疑、恐惧、谣言和歧视的战争
  But we shall all be fighters, my dear fellows!
  但我们都应该成为战士,我亲爱的同胞们!
  (楼楼摘自澎湃新闻,本文为节选)
其他文献
鲁迅这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硬核文学家,白天还在报纸头条上呐喊“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晚上转头就写出这种直白的打油诗——   小红,小象,小红象  小象,小红,小象红。   小象,小红,小红象。  小红,小象,小红红。   没错,这真的出自大文豪鲁迅先生之手。这首打油诗,其实是鲁迅哄儿子周海婴睡觉时唱的童谣。   以前没有朋友圈,鲁迅就在信里见缝插针地晒娃。他写信给母亲,
期刊
5月来了,充满惊吓的母亲节到了,娃们充满创意的天分让这个日子显得特别地意外。虽然礼物不是妈妈最想要的,但都喜欢,因为妈妈实在藏不住有点喜欢你哟。  猜猜我有多爱你   有一年母亲节前几周,得意和洋相成天贼兮兮的,没事就凑一起嘀嘀咕咕,还老撺掇我和有剩出去,说他们有重要事情商量。   后来有一天,这俩孩子总算完工了,实在憋不住想要炫耀,跟我说他们做了一个特别特别棒的母亲节礼物。   我一听开心得不得
期刊
小的时候,我总是容易对新鲜的声音表示出极大的好奇。  我会蹲在树下面听鸟叫的声音,直到腿发麻也不回家。我喜欢妈妈嚼脆脆的食物,然后凑到她的嘴巴旁边,根据“嘎嘣”还是“咯吱”来猜测她在吃什么。又或者,研究起自己的耳朵,发现戴着耳机时,将耳朵从后向前捂起来,会瞬间加强立体声,像是自备高级音箱。  所以,我在电脑里建立了一个叫作“声音旅行”的文件夹,偶尔,我会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戴上耳机,将那些音频从头到
期刊
对一个女孩来说,十二三岁应该是“美”这个意识的萌芽期。那时候我上初中,却一直不敢开口大笑,因为我的牙齿。  我的两颗门牙之间,有一条过于宽大的缝隙。上初中的时候,这件事情几乎成为我的一个心病,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期盼着——希望第二天早上这个缝隙可以消失。我的父母对“美”这件事情毫不在意,当我尝试去倾诉这件事情带给我的痛苦时,他们却觉得我在小题大做。  反正那个年纪,也确实是想得多的年纪。走在街上,看
期刊
《我的阿勒泰》的故事  这是一个远在新疆阿勒泰的故事,作者李娟,一个混住于哈萨克牧民中间开杂货铺家庭里的小姑娘,在孜孜不倦地叙述她的生活:那片草原,那些牧场,那些高远的天空,牛和羊,她家的小杂货铺,乐观的母亲和外婆,蝗灾与河流,时间与季节……她没有丝毫写作的架子,像个小孩子一样,对万物保持着好奇,笔下的文字如同清凌凌的河水一样,一直流淌出一片片清新明亮的世界——  阿勒泰的自然风景很美。月亮静静地
期刊
每天下午4点到6点,女儿都会如约和钢琴老师还有同一师门的小伙伴云练琴。  群里还有十几个小朋友,大家随时加入,练完离开。老师不关摄像头。有时候弹到晚上7点,老师说,我还有事要离开了,真舍不得离开你们。群欢乐解散。  有一天,女儿连续弹奏5个小时,创造了纪录。连她自己都惊呆了:“天哪,我弹了5个小时!”  进入2月,越来越多回京的小伙伴进入隔离状态,老师做了一个重要决定:1.开始约视频课。2.每天上
期刊
敲黑板啦!!!  2020年本刊“隨拍”栏目正式上线  随时随地记录你身边好玩儿的瞬间,可以是有趣搞笑的,也可以是温情动人的,无需华丽的画面,只要够清晰、够有趣、够感人,就可以发过来和《润》的小读者们一起分享!图片大小要求在1M以上,注明姓名和地址,发送到征稿邮箱[email protected]即可,想让你的朋友圈更感人吗?嘿嘿,那就期待你的加入喽!
期刊
曾有人问可持续设计师刘新什么是环保,刘新用了兩个例子来解释:  奔驰公司和重庆市政府曾联合推出一个名叫“汽车公共分享”的项目。项目里,“主角”smart汽车散布停放在重庆各大街区。使用者只要下载“汽车公共分享”的手机客户端,就可以随时查看身边哪儿有可以租赁的smart汽车。就近找到汽车之后,使用者可以通过充值的方式激活汽车的使用服务。奔驰公司是通过定位技术在后台统一管理这些smart汽车的,你可以
期刊
在美术大学读书时,我曾经在美术辅导班里担任过几年讲师,辅导高中生画画。  每天我都给学生提供一些物体,然后像正式考试那样让他们进行精密素描。考试结束后,我让所有学生都聚集到一起,然后详细解释那些画得很好的学生是哪些部分画得好,画得不好的作品到底是哪些部分欠缺,尽量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之后,辅导班的院长在上课之前悄悄找到我,对我说:“朴老师,学生们对您有很多不满啊。”  
期刊
百般无聊之际,决定自己动手炸薯条吃。吭哧吭哧地给土豆削皮、切条……即便使出了洪荒之力,炸出来的薯条也软塌塌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跟某位吃货朋友探讨了失败的原因,他告诉我:应该买冷冻的薯条回来炸。因为要是追求口感的话,冷冻是关键步骤之一。即便非要自己亲力亲为,在切完之后也要泡水、清洗、水煮、过凉水,然后再冷冻两到三个小时之后,裹上淀粉才能炸。  好吧,这么麻烦,我还是在网上订购冷冻的吧。朋友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