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个崭新而永不褪色的话题。整合的真正含义是将两个学科合并成一个学科,课程整合(Curriculu-mIntegration)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量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可以说学科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了,另外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越来越趋向于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但也会让整合走入以下误区。
一、整合课会累死老师。对各块的要求很高
很多人一看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这个词,很多人就会马上想到,这又是一个理想形式主义者。脑子里开始想着整合要碰到的种种难题:没有机房可以用;要花费的时间太多,如果每节课都这样,还不把老师累死?……
上整合课的老师,计算机水平真的需要很高吗?不竟然,如果水平很高。那是太好不过了。很多老师的计算机水平都一般,只要你会打字,会简单的WORD,简单的PPT,会上网,也是可以把整合课上的很好的。会打字和上网,说明你可以通过电脑获取信息,收集信息。会WORD,PPT,说明你可以提取信息,处理信息。既然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整合,那么我们一定要找到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整合。把要求放到最低,在哪些环节放低要求呢?课件、学件可以很粗糙,不用复杂的网页制作,用简单的幻灯片模板套用就可以了。
学生环节,学生的时间不多,课余的时间也不多,只要会上网收集资料,会简单的WORD制作就可以了,不需要花俏的页面。不需要精心准备一个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基本上都有QQ,建一个QQ群。这样可以节省我们一大堆的时间。
整合真的一定要到机房吗?整合真的就要在课堂上进行吗,能不能放在课前和课后?我们要把整合进行内化,有一个班级总是利用信息技术课的最后十几分钟收集语文课需要的资料,然后把自己认为好的资料发送到语文老师的邮箱,一直坚持着,我们说他们整合了吗?我觉得这也是整合了,整合课只是整合的一种形式,而且这种形式看到的效果比较明显。语文老师总是在上新课前上网搜索很多资料,然后把觉得比较好的资料打印出来,专门放在教室的一个角落,让学生在课余的时候看。难道这不是一种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吗?
只要我们老师有这个意识,其实很多时候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中我们一直在做着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工作,课堂是师生之间对话交流、情感互动、答疑解惑的场所,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课前、课后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上课前,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去收集整理资料,并认真的阅读。让学生对新课有了初步的了解,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课堂上,我们就只要简单的课件演示,更多的时间放在与学生的交流上。课后,让学生再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专题的研究性学习。
二、整合课就是为了比赛而做的
很多老师平时不注重整合,一接到比赛或公开课的时候,为了花样才意识到应该上一节信息技术整合课。
比赛,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压力,要准备的东西就很多,可是整合课的比赛要求是更加的多,不仅要备好课,要制作出精致的课件,要查找大量的资料,要进行主题网站的制作。天啊,都大的一个工作量啊,熬夜,再熬夜,而且很多跟信息技术相关的需要信息技术老师的帮助,于是还要不断的跟信息技术老师进行交流,一起修改。一个字“烦”。
整合,应该是系统的,是一个学期或者更长的时间里,在不断的潜移默化中要做的事情。如果从常规教学开始,在我们意识到整合确实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用,而且我们就这样以很平常的心,以实用为主来进行整合,是不是会让自己的整合之路走的更加的开心,更加的轻松呢?没有了整合比赛,那么课件可以用简单的PPT来制作,主题网站的学习可以通过博客来实现,把教学资料放在博客上,不需要制作精美的背景图,不需要制作交互按钮,通过IE自带的前进和后退或者主题栏目的文章更新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进行灵活的交互和交流了。这个时候没有人会要求学科老师要考虑太多的东西,只要老师拥有了整合的意识,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整合,在这样的情况。
三、信息技术只能被其它学科整合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一听到整合,就想到这与我没有关系,我要做的就是帮其它学科教师找资料、做课件、摄像、照相……
其实我们平时确实也在把其他学科的知识整合到信息技术中来,当我们上PhotoShop时,我们整合了美术的知识:当我们上Word时。我们一般编辑的文章都是语文中的课文:当我们上Ex-cel时,我们用到了数学的计算与统计,我们只是利用了计算机这个工具来完成别人用笔来做的工作。整合,只是把其他学科的知识整合到了信息技术。
“作为教育内容的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主要对应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承担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科学和学科的核心能力培养,这些核心内容在我国高中新课程的选修课中体现较为明显(通俗地说,即便让其他学科老师到机房上课,特们也胜任不了那些内容的教学)。在信息技术社会和家庭普及普及率较低的国家,中小学往往需要承担基本操作技能和应用软件扫盲的责任,我国亦是如此,这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中应用”的界限——这就是很多老师困惑的原因。
如果我们把“信息技术整合”理解为“教育中的信息技术”(ITinEducation),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作为教育工具的信息技术”和“作为教育内容的信息技术”。
“作为教育工具的信息技术”的内涵及内容主要包括“将信息技术用作教育媒体”:卫星、电视、广播、手机…;“将信息技术用作教学工具”:包括学科教学、跨学科的综合活动,也包括信息技术课中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将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管理工具”:宏观者包括教育信息管理技术系统(EMIS),中观者包括利用教育软件对人财物事等信息进行管理(学生注册与管理、教育财务管理、教育行政事务管理、课程管理等),微观者包括教学学习信息信息管理:
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cai,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因此,在学校教学层面,关键不在于“谁整合谁”,而在于把其他学科教师“作为教育工具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学科“作为教学内容的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内容、外延和范围界定清楚。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可以说学科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了,另外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越来越趋向于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但也会让整合走入以下误区。
一、整合课会累死老师。对各块的要求很高
很多人一看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这个词,很多人就会马上想到,这又是一个理想形式主义者。脑子里开始想着整合要碰到的种种难题:没有机房可以用;要花费的时间太多,如果每节课都这样,还不把老师累死?……
上整合课的老师,计算机水平真的需要很高吗?不竟然,如果水平很高。那是太好不过了。很多老师的计算机水平都一般,只要你会打字,会简单的WORD,简单的PPT,会上网,也是可以把整合课上的很好的。会打字和上网,说明你可以通过电脑获取信息,收集信息。会WORD,PPT,说明你可以提取信息,处理信息。既然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整合,那么我们一定要找到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整合。把要求放到最低,在哪些环节放低要求呢?课件、学件可以很粗糙,不用复杂的网页制作,用简单的幻灯片模板套用就可以了。
学生环节,学生的时间不多,课余的时间也不多,只要会上网收集资料,会简单的WORD制作就可以了,不需要花俏的页面。不需要精心准备一个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基本上都有QQ,建一个QQ群。这样可以节省我们一大堆的时间。
整合真的一定要到机房吗?整合真的就要在课堂上进行吗,能不能放在课前和课后?我们要把整合进行内化,有一个班级总是利用信息技术课的最后十几分钟收集语文课需要的资料,然后把自己认为好的资料发送到语文老师的邮箱,一直坚持着,我们说他们整合了吗?我觉得这也是整合了,整合课只是整合的一种形式,而且这种形式看到的效果比较明显。语文老师总是在上新课前上网搜索很多资料,然后把觉得比较好的资料打印出来,专门放在教室的一个角落,让学生在课余的时候看。难道这不是一种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吗?
只要我们老师有这个意识,其实很多时候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中我们一直在做着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工作,课堂是师生之间对话交流、情感互动、答疑解惑的场所,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课前、课后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上课前,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去收集整理资料,并认真的阅读。让学生对新课有了初步的了解,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课堂上,我们就只要简单的课件演示,更多的时间放在与学生的交流上。课后,让学生再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专题的研究性学习。
二、整合课就是为了比赛而做的
很多老师平时不注重整合,一接到比赛或公开课的时候,为了花样才意识到应该上一节信息技术整合课。
比赛,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压力,要准备的东西就很多,可是整合课的比赛要求是更加的多,不仅要备好课,要制作出精致的课件,要查找大量的资料,要进行主题网站的制作。天啊,都大的一个工作量啊,熬夜,再熬夜,而且很多跟信息技术相关的需要信息技术老师的帮助,于是还要不断的跟信息技术老师进行交流,一起修改。一个字“烦”。
整合,应该是系统的,是一个学期或者更长的时间里,在不断的潜移默化中要做的事情。如果从常规教学开始,在我们意识到整合确实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用,而且我们就这样以很平常的心,以实用为主来进行整合,是不是会让自己的整合之路走的更加的开心,更加的轻松呢?没有了整合比赛,那么课件可以用简单的PPT来制作,主题网站的学习可以通过博客来实现,把教学资料放在博客上,不需要制作精美的背景图,不需要制作交互按钮,通过IE自带的前进和后退或者主题栏目的文章更新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进行灵活的交互和交流了。这个时候没有人会要求学科老师要考虑太多的东西,只要老师拥有了整合的意识,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整合,在这样的情况。
三、信息技术只能被其它学科整合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一听到整合,就想到这与我没有关系,我要做的就是帮其它学科教师找资料、做课件、摄像、照相……
其实我们平时确实也在把其他学科的知识整合到信息技术中来,当我们上PhotoShop时,我们整合了美术的知识:当我们上Word时。我们一般编辑的文章都是语文中的课文:当我们上Ex-cel时,我们用到了数学的计算与统计,我们只是利用了计算机这个工具来完成别人用笔来做的工作。整合,只是把其他学科的知识整合到了信息技术。
“作为教育内容的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主要对应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承担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科学和学科的核心能力培养,这些核心内容在我国高中新课程的选修课中体现较为明显(通俗地说,即便让其他学科老师到机房上课,特们也胜任不了那些内容的教学)。在信息技术社会和家庭普及普及率较低的国家,中小学往往需要承担基本操作技能和应用软件扫盲的责任,我国亦是如此,这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中应用”的界限——这就是很多老师困惑的原因。
如果我们把“信息技术整合”理解为“教育中的信息技术”(ITinEducation),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作为教育工具的信息技术”和“作为教育内容的信息技术”。
“作为教育工具的信息技术”的内涵及内容主要包括“将信息技术用作教育媒体”:卫星、电视、广播、手机…;“将信息技术用作教学工具”:包括学科教学、跨学科的综合活动,也包括信息技术课中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将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管理工具”:宏观者包括教育信息管理技术系统(EMIS),中观者包括利用教育软件对人财物事等信息进行管理(学生注册与管理、教育财务管理、教育行政事务管理、课程管理等),微观者包括教学学习信息信息管理:
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cai,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因此,在学校教学层面,关键不在于“谁整合谁”,而在于把其他学科教师“作为教育工具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学科“作为教学内容的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内容、外延和范围界定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