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外著作引入我国,其中,普通大众接触最多的莫过于电影和名著经典。而著作名称作为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眼睛”,是“门面”,故其翻译显得尤为重要。著作名称的翻译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不仅可以使著作锦上添花,而且可以给人以美感,起到导看的作用。本文以经典英美电影的名称翻译为例,从各个角度总结了电影名称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著作名称;英美电影;翻译
1引言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电影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娱乐方式,渐渐在大众心中占据了头等地位。而中西方文化的密切交流,使得越来越多的欧美电影出现在国内影院的荧幕之上。如何使观众对这些电影“一见钟情”呢?毫无疑问,电影名称的恰当翻译是重中之重。
2翻译原则及实例分析
电影名称的翻译通常有以下原则: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具体来讲,是使目标语观众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产生与源语观众大致相同的感受,无论是从语义还是语体,在目的语中用最自然、最贴近的方式再现源语的信息。在翻译时,要着眼于电影表达的意义和精神,不必拘泥于电影名称的结构,即不必拘泥于形式对等。如电影“Ghost”的官方譯名不是“鬼魂”“幽灵”之类,而是通过电影内容翻译为《人鬼情未了》。
“四个基本点”指的是在电影名称翻译时,要分别体现电影的信息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
2.1信息价值
电影名称翻译要实现信息价值的等值,译语的标题形式要与原片内容统一,能够忠实传递原片的信息内容,不要捕风捉影,离题万里。例如电影“The Sound of Music”翻译为《音乐之声》最简单也最贴切,而另一译本《仙乐飘飘何处闻》却让人摸不着头脑。再如“True Lies”,翻译为《真实的谎言》既表达了原文的内容,也同时遵循了功能对等和形式对等。而《魔鬼大帝》这一翻译却无法让大部分观众接受。
2.2文化价值
翻译不仅仅是语境转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社会现象,在著作名称翻译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英汉两种语言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会产生语义空缺的情况。形式类似的中英词汇,内容所指却截然不同,往往会造成误译,这在电影名称的翻译中要格外注意。
2.3审美价值
片名的翻译讲求摆脱原文的词句束缚,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以艺术家的心对待著作,对其进行新的艺术创作。如果我们能用本国语言的艺术形式传达原文的形象、情感和艺术审美,便能使整体著作更上一筹。如“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翻译为《浮生若梦》,“Ordinary People”翻译为《凡夫俗子》,这两种翻译便充分体现了审美价值。
2.4商业价值
不论是一部小说还是一部电影,都是文学性和商业性兼具的艺术。因此,在进行电影名称翻译时,也要充分发挥电影的商业价值。要想实现这一点,就要求译者能够充分把握语言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译名能够引起观众的心理认同,产生观看的欲望。对于看过“The English Patient”小说的观众则喜欢忠于原文的翻译《英国病人》,而《别问我是谁》更吸引纯电影观众。再比如“Frozen”译为《冰雪奇缘》更能挑起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
3翻译方法
3.1音译
在著作名翻译中,这种方法使用较少,但不可或缺。对涉及的人名、地名,如果为观众所熟知或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则应当音译。如以下影片的翻译:“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Titanic”《泰坦尼克号》,“Zhou Enlai”《周恩来》。
3.2直译
直译是指在著作名称翻译中根据源语、目标语特点,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名的内容和形式。当源语与目标语在功能上重合时,这是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赎》,“Schindler’s List”《辛德勒的名单》,“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
3.3意译
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上有很大差异,为使观众能真正领会原著的内蕴,则需要意译。意译讲究“得意而忘形”,在电影名称的翻译中应用最为广泛,这与翻译原则中的审美价值是息息相关的。例如,“Flipped”《怦然心动》,“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
根据对以上经典英美电影的分析和探讨,总结出著作名称的翻译要遵循“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翻译原则,翻译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包括音译、直译、意译和另译。总而言之,著作名称的翻译不能一味地遵循片名的原文和形式,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著作名称翻译要考虑文化差异、经济效益等因素,使原作更引人入胜,富有感染力。如此,著作的原名与译名也能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双玉.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与技巧[J].电影文学,2009(03):150-151.
[2]李王侠.外国电影名称翻译的标准[J].电影文学,2013(07):148-149.
作者简介
于乐,山东中医药大学,本科,学生。
关键词:著作名称;英美电影;翻译
1引言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电影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娱乐方式,渐渐在大众心中占据了头等地位。而中西方文化的密切交流,使得越来越多的欧美电影出现在国内影院的荧幕之上。如何使观众对这些电影“一见钟情”呢?毫无疑问,电影名称的恰当翻译是重中之重。
2翻译原则及实例分析
电影名称的翻译通常有以下原则: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具体来讲,是使目标语观众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产生与源语观众大致相同的感受,无论是从语义还是语体,在目的语中用最自然、最贴近的方式再现源语的信息。在翻译时,要着眼于电影表达的意义和精神,不必拘泥于电影名称的结构,即不必拘泥于形式对等。如电影“Ghost”的官方譯名不是“鬼魂”“幽灵”之类,而是通过电影内容翻译为《人鬼情未了》。
“四个基本点”指的是在电影名称翻译时,要分别体现电影的信息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
2.1信息价值
电影名称翻译要实现信息价值的等值,译语的标题形式要与原片内容统一,能够忠实传递原片的信息内容,不要捕风捉影,离题万里。例如电影“The Sound of Music”翻译为《音乐之声》最简单也最贴切,而另一译本《仙乐飘飘何处闻》却让人摸不着头脑。再如“True Lies”,翻译为《真实的谎言》既表达了原文的内容,也同时遵循了功能对等和形式对等。而《魔鬼大帝》这一翻译却无法让大部分观众接受。
2.2文化价值
翻译不仅仅是语境转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社会现象,在著作名称翻译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英汉两种语言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会产生语义空缺的情况。形式类似的中英词汇,内容所指却截然不同,往往会造成误译,这在电影名称的翻译中要格外注意。
2.3审美价值
片名的翻译讲求摆脱原文的词句束缚,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以艺术家的心对待著作,对其进行新的艺术创作。如果我们能用本国语言的艺术形式传达原文的形象、情感和艺术审美,便能使整体著作更上一筹。如“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翻译为《浮生若梦》,“Ordinary People”翻译为《凡夫俗子》,这两种翻译便充分体现了审美价值。
2.4商业价值
不论是一部小说还是一部电影,都是文学性和商业性兼具的艺术。因此,在进行电影名称翻译时,也要充分发挥电影的商业价值。要想实现这一点,就要求译者能够充分把握语言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译名能够引起观众的心理认同,产生观看的欲望。对于看过“The English Patient”小说的观众则喜欢忠于原文的翻译《英国病人》,而《别问我是谁》更吸引纯电影观众。再比如“Frozen”译为《冰雪奇缘》更能挑起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
3翻译方法
3.1音译
在著作名翻译中,这种方法使用较少,但不可或缺。对涉及的人名、地名,如果为观众所熟知或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则应当音译。如以下影片的翻译:“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Titanic”《泰坦尼克号》,“Zhou Enlai”《周恩来》。
3.2直译
直译是指在著作名称翻译中根据源语、目标语特点,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名的内容和形式。当源语与目标语在功能上重合时,这是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赎》,“Schindler’s List”《辛德勒的名单》,“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
3.3意译
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上有很大差异,为使观众能真正领会原著的内蕴,则需要意译。意译讲究“得意而忘形”,在电影名称的翻译中应用最为广泛,这与翻译原则中的审美价值是息息相关的。例如,“Flipped”《怦然心动》,“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
根据对以上经典英美电影的分析和探讨,总结出著作名称的翻译要遵循“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翻译原则,翻译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包括音译、直译、意译和另译。总而言之,著作名称的翻译不能一味地遵循片名的原文和形式,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著作名称翻译要考虑文化差异、经济效益等因素,使原作更引人入胜,富有感染力。如此,著作的原名与译名也能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双玉.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与技巧[J].电影文学,2009(03):150-151.
[2]李王侠.外国电影名称翻译的标准[J].电影文学,2013(07):148-149.
作者简介
于乐,山东中医药大学,本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