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于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备受关注。进行绿地系统规划也是我国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对城市的绿地系统进行规划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具有一定的难度。绿地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生态服务功能,而这种功能在短期内效果又不是十分明显,因而会被相关工作人员忽视。因此,本文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相关方面进行深入论述,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城市绿地;规划;思考
由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逐渐提上日程。这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理论和观念,人们将其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依据。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以这一理论为指导。但是,现如今,我国对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规划要与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相结合
在以往的城市绿地规划工作中,只是把规划的重点放在对绿地进行美化或者是对其进行有效防护,但是,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正日益突出。如果单纯的进行绿地美化,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不会达到规划的最终效果。因此,相关的绿地规划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到绿化体系的完整性,同时要将生态系统和城市绿化有机结合,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形成城市绿化格局的完整性,需要在对城市规划时引入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进一步加强对自然生态的恢复和后期建设。
二、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规划方案要符合城市的特色
城市的绿地景观除了具有平衡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之外,也能够体现出城市的风貌和特色,因此,在进行城市绿地规划的过程中要展现出城市的发展特色。有些历史悠久的城市,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将这一特点表现出来。因为这样可以增强城市的文化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城市主要以时尚的特点而著称,因此要将这一特色进行发挥,促进城市的发展。例如,我国的首都北京,在对其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北京的城市特色。既具有古都的特色,同时又具有现代化特点的大都市。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具体的规划方案和设计的理念要与这些特点相符合。
三、进行绿地系统规划要设置绿化控制带
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尤其是对大城市进行规划,必须要加强对控制带进行设置。国内外的很多城市都采取了这一规划方案,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我国要对其进行借鉴。通常情况下,控制带的形状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环形、廊道形等等。控制带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可以对城市的环境进行有效地保护,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另外,城市的绿化控制带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安全作用,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四、对城市绿地进行规划要以中心城区为主
城市的中心位置是城市的形象展现,但是在进行绿地规划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规划成本较高,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基于规划的难度较大,多数城市常常忽略这一点。但是进行绿地规划必须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要运用以中心城区为主,其他地区为辅的理念,抓住绿化的工作重点,实现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的平衡性。
五、在进行城市绿地规划中,应该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在进行城市绿地规划的过程中,要对绿地的基本特点进行了解和掌握。对其数量以及分布的状态等进行细致地分析。就目前来说,对其进行分析,采用的主要手段就是进行现场的勘查。但是对于,地形较为复杂或者是勘查效果不明显的绿地,要将先进的遥感技术应用到城市的绿地规划中。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资源,也可以实现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具体性。对于一些大城市来说,GIS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有助于提高城市绿地规划的效率。
六、规划应提倡多专业的合作
目前,在从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的各个规划层面,多专业的合作都已逐渐成为发展的需要和趋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也当如此。现代园林绿地规划早已跳出园艺学和环境学的范畴,成为了规划、园林、生态、旅游、地理、景观和社会人文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科学。尤其是特大城市的规模大、人口多、用地复杂。规划人员必须主动。充分地协调各方面矛盾,才有可能顺利衔接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各个层次和各个环节。因此。多专业的沟通与合作在特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只有如此。合作的成果才能更全面地反映到规划中去。
七、必须通过绿线管理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以某市为例,在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下。市区各城区对各自区内共716块、近6140hm2的现状绿地进行了核实。同时结合规划要求,进一步完成了城市中心地区第一批约3768hm2的现状和规划绿地的绿线确定工作。应该说,审议通过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立和实现了城市绿线管理制度。为贯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增加了可操作性。传统绿地系统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所进行的专项用地规划,通过规划手段,对城市绿地及其物种在类型、规模、空间、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系统化配置及相关安排。过去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体结构和主要绿地的布局,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点、线、面结合”的原则进行设计,对于城市绿地应满足的生态要求却很少考虑。
八、规划的发展趋势
从国内外规划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相关成果来看,21世纪特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区域性、生态性、舒适性、可利用性和可达性5个方面。首先要突出区域特征和资源特征。将规划扩大到市域甚至区域范围。建立城郊结合、城乡一体的大绿地系统。其次,规划要更加注重绿地的生态效应。最大限度地保存典型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繁衍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自然和人文景观,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以更贴近自然环境的生态化环境来取代过度精细栽植。缺乏生态价值的“绿色沙漠”。另外,规划还要更重视绿地空间的环境改善和功能拓展,致力于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并增加郊野休闲、森林旅游、湿地保护等更多功能内涵。同时还应通过拓展绿地的影响和服务半径、增加与周边地区的内在联系等方法,不断改善绿地的可达性状况。城市绿地与当时当地的城市建设特点、气候特征、植物种类分布特征、城市的文化特征及城市经济基础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归属性,因此不同地区的绿地系统规划也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正所谓“三份种,七份管”,搞“非适地适树”和“非适地适景”是要付出更为昂贵的经济代价,而且不一定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和景观效果。
九、总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我国经历了从最早作为总体规划章节内容到作为重要专项规划的编制地位的提升,从原来以“点、线、面结合”为典型代表的粗放式规划理念到注重生态性、人文性以及防灾避险等理性规划思路的逐步完善。然而,可操作性差始终是规划管理部门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验证的主要结论。城市绿地是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作为其专项规划。可操作性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最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徐波,赵锋,郭竹梅.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对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思考——关于北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与实践(一)[J].中国园林.2007(06)
[2]官卫华,何流,姚士谋,叶菁华.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思路与策略研究——以南京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7(01)
[3]田宝江.生态和谐——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创新[J].城市建筑.2007(01)
关键词:城市绿地;规划;思考
由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逐渐提上日程。这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理论和观念,人们将其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依据。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以这一理论为指导。但是,现如今,我国对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规划要与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相结合
在以往的城市绿地规划工作中,只是把规划的重点放在对绿地进行美化或者是对其进行有效防护,但是,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正日益突出。如果单纯的进行绿地美化,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不会达到规划的最终效果。因此,相关的绿地规划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到绿化体系的完整性,同时要将生态系统和城市绿化有机结合,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形成城市绿化格局的完整性,需要在对城市规划时引入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进一步加强对自然生态的恢复和后期建设。
二、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规划方案要符合城市的特色
城市的绿地景观除了具有平衡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之外,也能够体现出城市的风貌和特色,因此,在进行城市绿地规划的过程中要展现出城市的发展特色。有些历史悠久的城市,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将这一特点表现出来。因为这样可以增强城市的文化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城市主要以时尚的特点而著称,因此要将这一特色进行发挥,促进城市的发展。例如,我国的首都北京,在对其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北京的城市特色。既具有古都的特色,同时又具有现代化特点的大都市。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具体的规划方案和设计的理念要与这些特点相符合。
三、进行绿地系统规划要设置绿化控制带
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尤其是对大城市进行规划,必须要加强对控制带进行设置。国内外的很多城市都采取了这一规划方案,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我国要对其进行借鉴。通常情况下,控制带的形状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环形、廊道形等等。控制带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可以对城市的环境进行有效地保护,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另外,城市的绿化控制带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安全作用,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四、对城市绿地进行规划要以中心城区为主
城市的中心位置是城市的形象展现,但是在进行绿地规划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规划成本较高,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基于规划的难度较大,多数城市常常忽略这一点。但是进行绿地规划必须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要运用以中心城区为主,其他地区为辅的理念,抓住绿化的工作重点,实现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的平衡性。
五、在进行城市绿地规划中,应该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在进行城市绿地规划的过程中,要对绿地的基本特点进行了解和掌握。对其数量以及分布的状态等进行细致地分析。就目前来说,对其进行分析,采用的主要手段就是进行现场的勘查。但是对于,地形较为复杂或者是勘查效果不明显的绿地,要将先进的遥感技术应用到城市的绿地规划中。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资源,也可以实现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具体性。对于一些大城市来说,GIS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有助于提高城市绿地规划的效率。
六、规划应提倡多专业的合作
目前,在从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的各个规划层面,多专业的合作都已逐渐成为发展的需要和趋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也当如此。现代园林绿地规划早已跳出园艺学和环境学的范畴,成为了规划、园林、生态、旅游、地理、景观和社会人文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科学。尤其是特大城市的规模大、人口多、用地复杂。规划人员必须主动。充分地协调各方面矛盾,才有可能顺利衔接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各个层次和各个环节。因此。多专业的沟通与合作在特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只有如此。合作的成果才能更全面地反映到规划中去。
七、必须通过绿线管理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以某市为例,在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下。市区各城区对各自区内共716块、近6140hm2的现状绿地进行了核实。同时结合规划要求,进一步完成了城市中心地区第一批约3768hm2的现状和规划绿地的绿线确定工作。应该说,审议通过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立和实现了城市绿线管理制度。为贯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增加了可操作性。传统绿地系统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所进行的专项用地规划,通过规划手段,对城市绿地及其物种在类型、规模、空间、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系统化配置及相关安排。过去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体结构和主要绿地的布局,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点、线、面结合”的原则进行设计,对于城市绿地应满足的生态要求却很少考虑。
八、规划的发展趋势
从国内外规划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相关成果来看,21世纪特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区域性、生态性、舒适性、可利用性和可达性5个方面。首先要突出区域特征和资源特征。将规划扩大到市域甚至区域范围。建立城郊结合、城乡一体的大绿地系统。其次,规划要更加注重绿地的生态效应。最大限度地保存典型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繁衍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自然和人文景观,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以更贴近自然环境的生态化环境来取代过度精细栽植。缺乏生态价值的“绿色沙漠”。另外,规划还要更重视绿地空间的环境改善和功能拓展,致力于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并增加郊野休闲、森林旅游、湿地保护等更多功能内涵。同时还应通过拓展绿地的影响和服务半径、增加与周边地区的内在联系等方法,不断改善绿地的可达性状况。城市绿地与当时当地的城市建设特点、气候特征、植物种类分布特征、城市的文化特征及城市经济基础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归属性,因此不同地区的绿地系统规划也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正所谓“三份种,七份管”,搞“非适地适树”和“非适地适景”是要付出更为昂贵的经济代价,而且不一定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和景观效果。
九、总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我国经历了从最早作为总体规划章节内容到作为重要专项规划的编制地位的提升,从原来以“点、线、面结合”为典型代表的粗放式规划理念到注重生态性、人文性以及防灾避险等理性规划思路的逐步完善。然而,可操作性差始终是规划管理部门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验证的主要结论。城市绿地是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作为其专项规划。可操作性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最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徐波,赵锋,郭竹梅.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对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思考——关于北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与实践(一)[J].中国园林.2007(06)
[2]官卫华,何流,姚士谋,叶菁华.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思路与策略研究——以南京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7(01)
[3]田宝江.生态和谐——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创新[J].城市建筑.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