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导向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so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专业为导向,对高职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建立符合专业实际的基础课与专业课高度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与评价考核方式,为高职院校其他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的对接与融合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专业导向;工程力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130-02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做出重要贡献。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在服务、生产、管理等方面具备综合素质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提出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要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如何开发教育课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
  工程力学课程是高职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领域课程,与专业课程关联度大、联系紧密、教学内容互补性强,长期以来由于受学科体系思维的影响,一直单独开课,教学过程中均过于强调理论推导,忽略了课程在专业实际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导向为主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用广泛。新的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的以理论推导为主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本文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从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专业导向、联系实际、注重应用、培养能力”为课程设计理念,通过探索工程力学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在联系和教学规律,实现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对接与有机融合,建立符合专业实际情况的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机对接,高度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与评价考核方式。
  1 以专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含义
  专业导向下的课程改革是指基础课程改革应切实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理解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在基础课程的内容设置及目标建立上应以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为导向,有序整合课程资源,促进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衔接和融和。以专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体现,是高职教育“必需够用的原则”在高职工程力学课程中的体现,必将提高高职基础类课程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面向船舶工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牢固掌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修造船生产、设计、检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船舶生产、设计、检验、钢结构设计与制造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艺、技术、设计、检验、操作、管理等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要求有能够进行船舶性能的计算、能够进行典型结构强度计算以及利用规范对设备进行选型等。这些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力学知识和应用力学知识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基于专业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
  明确课程定位 工程力学是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领域课程,是一门能够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力学的基本原理解决船舶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
  基于专业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从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工程力学课程的需求出发,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力争实现工程力学课程与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有机对接、高度融合。教学改革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减少理论推导,加强工程力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在实际专业中的应用,着力强调“能分析”“能联系船舶工程实际”“能计算”,切实提高学生船舶力学建模、典型船舶构件的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平衡计算、承载能力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以专业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 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范围内,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工程力学的要求为出发点,结合工程力学课程的自身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专业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来整合序化教学内容,重新构建工程力学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目标。
  紧密联系专业实际,更新习题 工程力学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从各种工程实际中进行力学模型的抽象,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力学模型并进行求解。从工科学生的角度来看,这对于他们后期在专业课中分析与解决工程力学问题具有重要作用,要想通过工程力学为专业课打基础,就要将例题等与实际工程问题结合起来。因此,要尽量增加习题练习中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案例,将船舶工程结构与强度的相关问题与工程力学知识进行结合,并建立有机结合体系。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
  实验课是工程力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亲自实验过程中进行课堂理论的验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造性思维。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实验既可以实现对课程理论的验证,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与操作能力,力求创造性地学习和应用知识并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以满足知识创新时代对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所以实验课与理论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学生能够完成基本的力学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提升实验难度,拓展实验延伸范围,尽量增加更多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实验项目,让学生能够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
  4 探寻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考试成绩的评定是激励与引导学生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程考核评价中,既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工程力学考核主要是进行理论考试,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学习水平情况。这种考核方式过于片面,不够科学,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基于专业导向的工程力学教学考核评价应当逐渐改变这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考核模式,实现多元式的评价模式,以此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核过程中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提升考核方式的灵活性,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考评体系。在此基础上来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结束语
  工程力学课程的改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很快就可以完成的任务,在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专业导向,积极探索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内在联系和教学规律,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展开。近几年来,学校在工程力学教学改革上做了一定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一些成绩,怎样处理好知识与能力、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等关系,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沈火明.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23-25.
其他文献
国际电信联盟日前审议通过了我国提交的“物联网概述”标准草案,使其成为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性标准。
结合浙江广电集团的网络化制播体系建设,从基本现状、总体规划、全网互联互通及规范流程等方面,探讨在频道制运营模式下,如何通过遵循统一的规范标准和业务流程约定,发挥全网的整
OTN作为目前主流的大容量传输网解决方案,用来搭建国家干线传输网、省内干线传送、本地城域传输网,可以方便地实现大颗粒宽带业务的传送、调度和保护。主要讨论如何结合广西广
针对有线电视网络朝着双向通信网络的转变以及IPTV的飞速发展,结合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的发展趋势,综合考虑网络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在双向通信网络中为业务提供安全保障的需要
摘 要 现代SoC设计课程是集成电路设计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课程教学分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切实有效地提高工程动手能力,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利用团队互动式教学、递进式实验设置、项目牵引等教学方法进行面向实践的教学探索,实施多年,取得显著成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系统中影响定位精度的非视距误差问题,通过研究最小二乘法本身的敏感性以及与最小一乘法的稳健性特点提出了组合中位最小二乘定位算法,在抑制非视距误差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业问题,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最难的是农业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
仔猪断奶后保育期间的生长,是猪只生长过程和饲养环节的“瓶颈期”,对后期育肥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极大。而在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实践中,因诸多应激因素的影响,断奶后保育仔猪腹泻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已不仅对全球经济带来重创,同时也给全球的养老金带来了巨大损失。本文对金融危机后养老金市场的变化做出了总结,并对DB型计划转向DC型计划、基金
一村一品在我市开展以来,已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市一村一品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出了其主要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