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略论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e_xiao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大学并取得实效的决定性因素。从大学教师的主体性视角出发,着重探讨了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诉求、提升文化自觉意识和教学创新能力、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三个方面的内容,认为只有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亲师取友、教学相长”的教育逻辑,才能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全面系统地规划了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思路和具体措施,指出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高校思政课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积极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实践的路径与方法。然而,根据北京地区高校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发现:“在校学生对传统文化教学的满意度不高,除了师资短缺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原因外,不少新进入高校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的教师自身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甚至习惯于应用西方心理学、哲学讲授大学生思政课;专职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深感缺乏系统性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1]可见,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具备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能够深刻地洞悉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驾驭庞杂而深邃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并且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和切实提升教学效果。“教育活动的内在发展规律决定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是其必然承载的重要功能,这一功能的发挥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命运,而教师则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因此,有效地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不仅是增强教学实效的外部推动所致,更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必然需求。
  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诉求
  在认识层面上,学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资源性意义进行了大量的解释性研究,有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也尝试着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相关内容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但普遍存在的难点或困惑是如何恰当地处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二者之间的关系。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目前至少存在两种误区:一是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碎片式地肢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教育的逻辑体系缺乏自足性;二是从纯粹的经典文本解读中寻求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而忽略了不同的社会人群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现状及需求有何差异等问题的研究。[3]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既要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独有立场”,又要构建二者有机融合的实现机制,确实存在着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操作两个层面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如果把握不当,就会出现“以文化性否定或掩盖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偏差。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并始终坚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政治性较之文化性,是更为根本、更为深刻的本质规定性”“它是以政治取向来汲取文化资源,以政治需要来规导育人规格,以文化教化来实现政治目的。”[4]。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把握住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教学目的和方向,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律观为主要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也要认识到扎根于传统的文化积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必然,提升文化內涵和文化品位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政课较之于其他学科课程而言,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问题上,具有最直接和最鲜明的教育目的性,教师要明白“塑造现代的中国人不可能割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统,只有回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去找寻现实社会中的人如何向现代性过渡、转化和契合,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文化价值诉求和确认自身合法性的前提。”[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教育资源,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必须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
  有效提升文化自觉意识与教学创新能力
  在当下无法迅速改善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环境和教学资源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觉地加强传统文化素养与提升教学创新能力是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大学的关键和核心。
  第一,教师自身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相当程度的理解、认同和自信。所谓“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才能有意识、有能力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汲取到现有的教学体系中。眼下最突出的实践性问题,即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资源性意义和政治性价值是高度认同的,但受限于自己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社会背景、行为方式、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要想把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讲深、讲透,却存在实际的困难,于是出现教师时常困惑于如何处理传统文化的素材、比例以及如何讲授的问题。“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点;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6] “四个讲清楚”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知名言警句和神话典故,更要阐释其背后所蕴藏的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学科知识、精深的理论知识、敏锐的政治意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和解释力,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从中感受到更深层次的认知、学习和体验。   第二,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7]这句话阐明了教师的身教甚于言教,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才是超越任何知识传授的一种教育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自省自修,它要求每个人在生活实践中身体力行,我们耳熟能详的“知行合一、以行为本”就是这种实践性最直接、最生动的表达。这一点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高度契合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惟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才能让教学更有说服力,才有可能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道德实践和信仰选择。“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视域中,人的立足于践履体验的自我完善乃是‘须臾不可离也’的一种生命存在形式,而与人生息息相关的一切行为也便注定会成为学问养成的必然表现方式和组成部分。因此,生命化、生活化,从而在自己的切实生存状态之中去渐次提升生命的质量、完善的精神世界、贡献于社会与国家以及努力实现人生的终极存在意义和价值。”[7]对教师本人而言也是如此,只有自己不断地涵养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学问养成建立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之上,从行动本位和个性体验的角度,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才能以良好的道德人格和行为修养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第三,高校思政课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创新能力。除了学习和践行传统文化,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思考如何行之有效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现有的思政课程体系当中,取得实际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行为和认知变化。了解教学对象的需求进而确定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教学方法的选取是设计课程的基本路径。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學生对传统文化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理性认识,如果仍停留在浅层次的知识灌输或貌似高深的理论讲解,将很难达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教学目的,反而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目前的教学中就存在“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以考核评价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有的传统教学方法,如经典诵读法可能更适合于低龄化学习者,而文化体验法又对空间环境和教学资源有着特殊的要求,教师只能在现有条件下创新教学方式,如以启发式教学增进学生理解认同,以平等中肯的说理为学生答疑解惑,鼓励、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讨论,通过多元文化之间的比较和对话,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等。囿于学校与社会的相对隔离和断裂,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存在诸多困难,而教学是一种弥合校园与社会、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差距的最具效率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洞悉能力,要抓住社会敏感事件和热议话题,引导学生分析、辨别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润物无声地提升能力、塑造价值。教师不仅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可资借鉴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更要以时代精神对之进行创造性的价值转化与传承发展,为培养符合现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所需的人才而服务。
  这里特别要强调教师团队加强合作式学习,共同找寻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需求和教学规律,系统性、整体性地设计课程的文化知识内容和文化教学环节,克服教学内容碎片化和教学设计随意化的问题。课程设计中强化文化的内容;需要注意融入的方式和效果,遵循文化的接受和认同规律。如前所述,任意地割裂或肢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并不能充分展示理论的彻底性,也无法真实完整地呈现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容易出现泛泛而论、大同小异、忽视传统文化的历史流变与内部差异等问题,不仅教师难以驾驭,而且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如果遵循传统文化的知识逻辑和教育规律,也要注意避免流于文化知识的介绍而忽略了课程原本的思想性和政治性诉求。通过教研团队的讨论分析,采集优秀教学案例,分享经验与不足,开展教学评价和需求调研,共同制定指导性的大纲甚至教材,定期进行自我培训和专家指导,力求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环节达成系统性和一致性,然后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个人发挥文化资源和专业优势形成个性化特色。
  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存在开发成本过高、利用效益过低的问题,缺乏实现有效融合、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的制度保障。“如果有效地将组织资源、人才资源、时间资源、环境资源、媒介资源、理论资源、精神资源等各种资源要素按其内在联系进行有机的组合,加以综合利用,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8]在大学校园文化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亦是如此,已有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华文化公开课、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等已经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但尚未形成日常性和持续性的教育活动。思政课作为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善于整合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化资源,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和资源,重视网络媒体的传播和力量。在 “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的同时,更应关照已开设的传统文化类选修课甚至专业课,众多课程繁杂且孤立,课内外衔接不紧密,教学方式、手段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减损了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高校应重视和加强整合自身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建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教育场域和保障体系,在传统文化的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和日常教育中形成合力,在机构协调、权责分工、资源配置等方面,实现相互协调和系统运行,激发全体教师、辅导员、党政干部之间开展协同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在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和创新改进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坚定自己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为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尤其是课程体系提供可行的思路和经验,只有立足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实践与理论创新才能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产生理性反思和行动价值。
  本文系2015年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本课程研究”(项目编号:BJSZ2015YB26)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受北京语言大学梧桐创新平台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6PT06)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 韩聪钰,贾利军.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于北京地区高校的调查分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2(9):46-48.
  [2] 杜钢.当代中国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J].当代教育科学,2015(19):34-39.
  [3] 陈继红,王易.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论域、问题与趋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1):89-93.
  [4] 沈壮梅.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J].思想理论教育,2008(3):4-6.
  [5] 王东莉.论中国文化精神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教学与研究,2001(1):64-68.
  [6]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7] 杜钢.当代中国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J].当代教育科学,2015(19):34-39.
  [8] 王刚.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系[J].思想教育研究,2015(5):16-19.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
  [责任编辑:于 洋]
其他文献
一rn在於可训先生的近作《才女夏娲》中,女博士夏娲从蒙昧到觉醒的过程串联起了整个文本,沟通了士林和市井两个生活场域.但是,整部作品却并非囿于对女性命运的讨论或是对高学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资本市场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发展需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也越来越趋同。2014年3月13日,财政部修订和颁布了第2号准则,即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本文试着阐述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容和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并比较长期股权投资在后续计量时所采用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不同,希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我科于2000年为2例患者成功地实行了角膜移植手术,在护理中我们注意到对患者心理及眼局部的护理对于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均有良好效果,无畏光流泪等角膜排斥反应,现将2位患者的
在规定的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个被测量,从所得测量结果与计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差,可以发现并得到恒定的系统误差的估计值。在测量条件改变时,测量结果按某一确定的规律变化,可能是线性地或非线性地增长或减少,就可以发现测量结果中存在可变的系统误差。在工作中无法真正做到完全消除系统误差,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方法或途径减少或降低它。  一、以理论为导向,分析减少误差的依据  减少误差的方法较多,从理论上而言主
八国联军列队行进在紫禁城,北京落入八国联军的手中.在经历了使馆和教堂被围攻的严重事件之后,希望外国占领军实施仁慈是不可能的.在8月15日,有人决意要羞辱中国人的民族自尊
“……一个叫刘静的女学生突然呕吐了。一时间,教室里乱作一团,同学们纷纷掩鼻而逃,尖叫声、责备声、桌椅的挪动声不绝于耳。我隐约感觉到,一个很好的班会主题正在‘生成’。
期刊
摘 要:在园林绿化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尤其蛀干害虫,很难防治,目前:只采用涂毒环或发现虫害以后,通过向孔内注射敌敌畏的方法来防治,使用这些方法均没有达到有效控制效果;通过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一种有效防治蛀干害虫的方法-沟式根部施药法,在辛兴物业公司龙潭西苑小区推广后,见到了良好的绿化美化效果。  关键词:蛀干害虫;防治方法;防治效果  目前现状:  白蜡树[1],是固沙树种,木犀科白蜡属植
针对学术期刊文稿审理环节出现的问题,对初审、外审、复审和终审各环节的常见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如加强初审把关、选准外审专家、提倡编辑审稿、主编分层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