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蕴含价值,结构促升效率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lzs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自2019年9月采用新课标新教材开展教学以来,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辽宁等5个省(市)大多完成了必修模块的教学,部分省(市)还进行了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今年,教育部又组织专家对课标进行了修订,颁布了最新版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更加明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内容模块的结构,增强了教学应用的方向感。当下,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已经进入到选择性必修模块教学的新阶段,怎么选择、怎么教学是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为配合即将到来的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教学,本期将开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之选择性必修模块的教学等系列专题的研讨,以飨读者。同时,也希望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教研人员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共同促进学科新课标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健康发展。欢迎大家不吝赐稿([email protected])。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简称《方案》)与以往不同的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这里首次提出了“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概念:“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习;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必须选择部分科目内容修习,以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而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简称《标准》)中,“选择性必修课程”分为“模块1:数据与数据结构”“模块2:网络基础”“模块3: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4:人工智能初步”“模块5:三维设计与创意”“模块6:开源硬件项目设计”这六个模块。其中,“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三个模块是为学生升学需要而设计的课程,三个模块的内容相互并列;“人工智能初步”“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项目设计”三个模块是为学生个性化发展而设计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选学。至于各高中学校怎么安排课程,学生怎么进行选择,这是需要各地根据教学的需求、教师的配置情况以及学校的硬件基础进行设计,尽可能地满足学生高校升学及兴趣发展的要求。
  “数据与数据结构”是“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第一个模块,开展教学之前首先应该理清其内容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思考运用什么样的策略开展教学;再则,需要考虑如何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
  ● 模块内容结构
  《标准》“选择性必修模块1:数据与数据结构”共包括“数据及其价值”“数据结构”及“数据结构应用”等三部分内容。其内容结构如右图所示。
  与必修学习的“数据与计算”模块类似,在“数据与数据结构”模块内容中,“数据”仍然是最重要的内容。对数据及其价值的认识,虽然在必修模块中已经涉及,但对其价值的认识还可深入。例如,数据的一般定义为“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那么它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呢?目前的观点是数据可作为新的原材料、新的生产资料和新的基础设施,所以蕴含着极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这就是右图《标准》中的1.1和1.2所表达的数据价值的内含。
  在认识了数据蕴含的巨大价值之后,还需要了解数据间的相互关系,这就是“理解数据结构的概念”,了解数据结构,并“认识数据结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数据结构是数据元素以及数据元素之间关系的集合,合理地应用数据结构,可以提高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效率和存储效率。由于数据类型、相互关系及存储处理方式的多样性,数据结构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图中《标准》1.5中提到的“串”“队列”“栈”之类的“线性表”以及图中《标准》1.4中提到的“数组”的概念和基本操作,也包括图中《标准》1.6中提到的抽象数据的“树”“二叉树”的概念和基本操作等。
  数据结构与数据关系密切,在问题解决层面更与算法紧密相联,“算法 数据结构=程序”也许就是这种关联最形象的表达。为了理解这种关系,《标准》用比较简单的“数据的排序和查找”等应用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迭代和递归的方法,理解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关系”。从数据到数据结构,再到应用,本模块内容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教学时一定要注重结构,心中有“数”。
  ● 模块教学策略
  《标准》“教学提示”建议:“算法与数据结构是问题求解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所以,教学时就要抓住“问题求解”这个关键,兼顾“算法”“数据结构”这两个方面,设计程序,实现求解。
  比如,人员电话号码登记与查找的问题,如果采用自然登记的顺序结构组织数据,登记时很简单,来一个人就记录一个人的信息,查找的算法也很简单,从头到尾依次查对就行。这种方法在人数较少时可行,在人数众多的情况下,依次查对的效率就极低了。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之一就是改变数据的结构——将顺序登记的名单按姓氏分类登记,查找时也就根据姓氏分类查找,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由此可以看出,解决实际问题时,数据结构对算法、结果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从而认识到数据结构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地位。
  至于模块教学的具体途径,《标准》中多次出现“通过列举实例”“结合生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等类似的表述,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例、结合实际的重要性。具体来说,“在本模块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范例,引导学生理解数据结构、抽象数据类型等基本概念”。为此,《标准》中给出了“车库单行车道出口受阻”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栈”的概念;给出了“围棋棋盘”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利用二维数组描述围棋棋盘”的方法。类似的案例在新课标教材中还有很多,其目的都是通过实例引入数据结构的概念,通过项目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寻找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相关的项目主题,开展项目学习,这就是本模块教学的基本策略。
  ● 学业评价建议
  关于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业评价,《标准》指出:“选择性必修中的‘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是本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依据。学生修完这三个模块后,可参加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这里要求的是“修完这三个模块”,才可以参加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那么,在修习了第一个模块“数据与数据结构”之后,还不具备参加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条件。这时也有必要进行一次检测,也就是进行一次单元(模块)测试,便于总结梳理,发现问题,夯实学业,提升素养。
  《标准》要求:“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主要用于学生升学,即为高校入学提供依据。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在考查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考查能力,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如何考查能力?可通过学生对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的项目活动來进行考查。项目情境要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从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层面设计评价方案。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情境的设计与选择一方面要尽可能符合本学科的学业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拓宽思路,在社会、人文、科学等领域选择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复杂性的情境来进行考核。
  至于考核的形式,“尽量采用能测试学生问题解决和实践能力的形式,如纸笔测试与上机测试相结合的方式”。正如之前在必修课程教学策略中讨论的一样,纸笔考试和上机测试各有优劣,二者结合可以相得益彰。无论选用什么形式,修习完“数据与数据结构”模块后,其单元测试都应该按照《标准》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要求来设计实施,以便衡量是否完成模块内容学习、达到相应的学业质量标准,是否可以取得本模块修习的2个学分等。
  “数据与数据结构”模块的教学,是选择性必修整个教学活动的开端,每位信息技术教师、教研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在教学前要科学地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策略,确立教学方向;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智慧地调整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完成修习目标,提升核心素养;模块教学完成后,还须合理设计检测方式和检测内容,以评估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为进一步教学奠定基础。只要重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大家的努力一定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从“为什么做”“怎么做的”“特色成果”“反思展望”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进行“众创学堂”——“混合式研学”与“混合式学习”探索,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众创学堂;混合式研学;混合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20-0080-04  “众创学堂”——“混合式研学”与“混合式学习”探索是在互联网环境下
超轻薄笔记本360度释放美  华硕灵耀360轻约1.1kg,薄约10.9mm,用户携带十分方便,其機身采用精雕细琢的航天级铝合金材质,通过精心锻造让机身不仅轻薄且更坚固耐磨。而最受用户关注的就是华硕灵耀360的360度翻转设计,采用经过严苛检测的ErgoLift转轴,精巧的设计保障了机身优美的流线型和超薄度,同时也确保翻转到任何角度皆可稳固支撑机身,用户可自由翻转到适合自己观看的角度。外观上,灵耀
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正常的教育秩序。为了疫情防控,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开学推迟,学校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开展线上教育。学校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的应对准备,及开学后的疫情防控准备,建立独立的疫情防控观察室,以确保在疫情防控期和正式开学后师生的身体健康安全。那么,疫情防控中的小学科学空中课堂应怎样开展?  ● 把握实施线上A-STEM项目的契机  A-STEM课程理念强调,以
● 微课选题分析  微课选题要遵循聚焦原则,如此方可做到短小精悍,通俗地说,就是要关注学习者的“痛点”“痒点”“兴奋点”。本节微课的主题是《从〈清明上河图〉看宋朝生活的现代范》,它展现的是宋朝社会生活的几个重要方面。单从教材的文字描述来看,本节课内容比较枯燥,学生无法从文字中体会宋朝生活的先进性,同时由于初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时间短,若只是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都不高,所以我们想到
问题的提出  古诗词语言极其精练,格律严谨,音韵有序,以诗言志,导致古诗词的布局方法、语言表述与一般文体大相径庭。不了解词格诗律及其语言表达特点,就难以真正理解诗作,当然,也就难以承担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重任。因此,通过教学创新,用同样的课时,在完成课标、教材的要求的同时,让学生步入古诗词创作的殿堂,体验古诗词创作的艰辛与技巧,最大限度地贴近诗作理解本意,迈向传承与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之路,意义深远。 
一  心仪司马迁祠墓久矣。“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这个地方就是韩城。乙未初夏,我得缘入陕,向着太史公的家山而来。这一天,恰逢中国旅游日。  中国旅游日选在5月19日,是因为徐霞客。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也就是1613年,徐霞客二十七岁,他和一个叫莲舟的和尚结伴游浙。《徐霞客游记》即以“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数句发端。《徐霞客游记》开笔那天,成了四百年后的中国旅
近期我在听课时,发现了一个现象:部分学生针对同一内容不同类型、条件的习题,“老师一讲都会,自己一练就懵”。这种现象主要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掌握该知识点背后涉及的概念、原理及其之间的关系,致使学生不能够熟练应用。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解决这种现象呢?教师应该就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缺乏深度的教学会导致学生体验的不深切、思维的不深入和理解的不深透,自然难以对学
教育博客的兴起与教师专业发展    “叙事研究”是一种通过叙述故事的方式展开研究工作的研究方法。它在文学、历史、人类学等学科发展领域有悠久的研究和应用而作为一种教育科研方法在教育领域受到关注,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教育研究者们称之为“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关注教师反思的价值及其故事背后的意义,它既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而是从教师日常生活出发,通过讲述和反思身边的
“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现代教育追寻的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需要为学生创建一种真实的课堂情境。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解决问题的学习体系。“任务驱动法”运用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还要赋予其新的内涵,就是让学生对学习资源能进行主动地探索,在任务的
一  陈月琴老爹过世后的第二天,喵呜就不见了。  喵呜是陈月琴给老爹找来的猫,养了两年,她想爸爸年纪大了,缺个伴,有只猫时不时地弄出些声响,攒些热火的生气,老人不至于太过寂寞。可如今人都没了,谁还管猫的死活,三个子女和“一条龙”的人忙里忙外的,就想着把葬礼给办好了。  明天就是大殓,陈月琴今天下午还约了中医看病,从保定路上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出来的时候,天气闷热,一场大雨迫在眉睫。整条长阳路漫天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