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增加,直接导致对资源的耗费力度不断增多,并且随着绿色植被的减少,出现水土流失现象的概率将会增加。经过实践证明,杉木造林有助于缓解植被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提高土地涵养水分的功能,但在实施杉木造林保护水土的同时也会由于技术操作不当带来许多环境问题,因此,探讨其造成的环境问题,提出对策,便于更好的利用杉木造林技术。
[关键词]:杉木造林;环境问题;对策
[引言]: 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的,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因此造成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同时也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十九大上,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口号,借以说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要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保护环境。本文主要探讨在实施造林绿化措施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到位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找出影响杉木造林的环境因素,根据各项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措施,为有效的利用杉木造林技术来改善生态环境服务。
1、杉木造林技术
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现象增加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尤其在南方的暴雨天气,更是增加了水土流失的损失程度,因此,作为环保技术部门应该认真考虑采用何种技术能够降低水土流失问题,改善生态环境问题,增加经济效益。其中,实践证明使用杉木造林是可取的办法。杉木的生长速度非常快,产量非常高,并且其树木的质量良好,主要应用于南方的造林绿化措施中,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增加经济收益,达到双赢的效果。采用杉木来造林,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如种植面积大,产生规模效益,增加水土涵养水分的功能;但由于种植杉木需要精通优良的种植技术、树种本身存在单一性状况以及对种植环境保护力度不够等很可能在利用杉木造林的同时产生其他的由于人为等因素造成的二次破坏,如加速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影响生物多样性发展以及影响生产力的提高等问题[1]。这些都将直接影响杉木造林对生态环境发挥作用,不利于生态平衡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发展绿色环保的经济。
2、杉木造林的环境问题
杉木造林如果实施得当会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同时还能提高生产力水平,发展环保经济,实现协调、健康式的经济发展。但由于人为或自然条件等因素会影响杉木造林效果发挥,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增加生态危机。
2.1生态环境恶化
杉木造林技术要使用得当,发挥环境保护作用,需做好许多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前期的环境勘测技术,如具体采伐的时间清理以及做好打穴工作;中期的选择优质的造林品种以及后期的技术养育保护措施等三方面的工作,缺一不可,三者共同合作发挥杉木造林的作用[2]。但这也恰恰是造林技术人员所忽略的部分,以至于由于使用不恰当的造林技术,使得杉木对于水土流失的保护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不利于环境保护,使得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直接影响杉木产生规模效益,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2.2 影响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动植物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森林属于生态系统中的陆地部分,在保护地球的生态发展平衡方面作用突出,其中森林中动植物的多样性有利于实现平衡式的发展要求。但杉木造林由于其树种的单一性特征使得其对于实现生物多样性发展产生极大影响,相比常绿阔叶林来说,人造的杉木森林不利于生产多样性的物种。拿武夷山植被作为例子来看,其中常绿阔叶林在多样指数、生态优势度以及生态平均度方面主要为3.0、0.1和0.7的比例,对比杉木的这三方面的指数却在0.2、0.04以及0.3,根据数据显示,可以非常明显的得出人造杉木林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不足。
2.3 影响生产力发展
森林尤其是人造杉木林要增强发展潜力,需努力改善土地的肥沃度,因为土地是否肥沃将直接影响杉木发挥拦截水土的作用,而且由于杉木树种本身的原因,如杉木生产速度快,生产周期短,而且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土地的各种养分,却返还得少等特点,所以,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土地的养分势必会紧缺,土地也会由于养分不够,不利于杉木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杉木造林发挥经济效益,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要结合杉木自身的培植特点以及土地的肥沃状况来提高生产力发展,增加造林地的地力状况。
3、提升杉木造林环境保护的措施
由上述问题可见,在具体实施杉木造林技术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实施问题,影响杉木造林对环境保护产生作用,因此,针对杉木造林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改善技术,保护环境。
3.1 改善生态环境
杉木造林技术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如果改善技术使用时的种种弊端,降低产生的负面影响,需从根源入手。首先从观念上来说,要更新造林观念,变单一纯林建设为混交林的打造,在增加防护林、薪炭林、特用林等树种的基础上,增加阔叶林的种植面积;其次是进行造林环境的勘探,认真了解地形、地质、土地肥沃程度等因素,考虑地力的原因,提高杉木的培植成功率;最后便是杉木的物种筛选,需要经过技术人员的精心选择,考虑林地的清理以及植穴的配置形式等[3]。只有全方位的措施考虑周全,才能发挥杉木造林技术的作用,在生态环境已经十分恶化的今天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3.2 增加生物多样性
对地球生物圈系统来说,要维持其稳定,实现长久平衡式发展,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同时对人类社会的农牧业发展来看,要实现野生物种的训化,也需要增加动植物的多样性。而且生物多样性对于食物链的平衡来说,具有显著作用,能够增加生物之间的天敌,使食物链复杂化,减少病虫灾害等优势。将人工杉木与常绿阔叶林相比较,发现常绿阔叶林对丰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作用,因为其生物结构多样,生存环境复杂化以及树种丰富等原因使得其在发展生物多样性方面优势明显,但发展人工杉木造林,必定会砍伐許多常绿阔叶林,影响生物多样性,因此加大常绿阔叶林的种植范围,提倡杉木和阔叶林一起种植。
3.3 提高生产力发展
森林要发展,植被要发展,需要土地具备足够多肥沃的养分,便于植被的生长发育。但是由于杉木的生长速度过快,对土地养分要求过高,而且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吸收多反馈少的生长特征使得其对土地养分需求度比一般的植被要求更高,因此要实施人工杉木造林,需要关注土地的肥沃程度,养分是否充分,以及地力是否下降等因素。而要改善地力,则需对炼山行为作出调整,改善水土流失状况,保证在造林的土地上尽量不要炼山,改善土地吸收养分的能力,如果非要炼山则需要对土地进行及时的整理,将大量的速效性养分送入地穴中;同时要改善营林技术,提高森林的生产力。
总结:杉木造林技术有利于改善水土流失现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种种因素会使得该技术在落实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如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以及森林生产力发展不高等,针对产生的环境问题,需要制定相应措施解决生态问题,促进杉木造林发挥生态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覃韦威.杉木造林技术分析及其对水土流失的作用探寻[J].农技服务,2017,34(06):99+98.
[2]邱承锋.杉木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农技服务,2017,34(22):59+60.
[3]林月妹.第二代杉木造林技术探析[J].农技服务,2017,34(09):96+29.
[关键词]:杉木造林;环境问题;对策
[引言]: 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的,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因此造成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同时也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十九大上,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口号,借以说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要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保护环境。本文主要探讨在实施造林绿化措施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到位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找出影响杉木造林的环境因素,根据各项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措施,为有效的利用杉木造林技术来改善生态环境服务。
1、杉木造林技术
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现象增加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尤其在南方的暴雨天气,更是增加了水土流失的损失程度,因此,作为环保技术部门应该认真考虑采用何种技术能够降低水土流失问题,改善生态环境问题,增加经济效益。其中,实践证明使用杉木造林是可取的办法。杉木的生长速度非常快,产量非常高,并且其树木的质量良好,主要应用于南方的造林绿化措施中,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增加经济收益,达到双赢的效果。采用杉木来造林,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如种植面积大,产生规模效益,增加水土涵养水分的功能;但由于种植杉木需要精通优良的种植技术、树种本身存在单一性状况以及对种植环境保护力度不够等很可能在利用杉木造林的同时产生其他的由于人为等因素造成的二次破坏,如加速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影响生物多样性发展以及影响生产力的提高等问题[1]。这些都将直接影响杉木造林对生态环境发挥作用,不利于生态平衡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发展绿色环保的经济。
2、杉木造林的环境问题
杉木造林如果实施得当会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同时还能提高生产力水平,发展环保经济,实现协调、健康式的经济发展。但由于人为或自然条件等因素会影响杉木造林效果发挥,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增加生态危机。
2.1生态环境恶化
杉木造林技术要使用得当,发挥环境保护作用,需做好许多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前期的环境勘测技术,如具体采伐的时间清理以及做好打穴工作;中期的选择优质的造林品种以及后期的技术养育保护措施等三方面的工作,缺一不可,三者共同合作发挥杉木造林的作用[2]。但这也恰恰是造林技术人员所忽略的部分,以至于由于使用不恰当的造林技术,使得杉木对于水土流失的保护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不利于环境保护,使得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直接影响杉木产生规模效益,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2.2 影响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动植物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森林属于生态系统中的陆地部分,在保护地球的生态发展平衡方面作用突出,其中森林中动植物的多样性有利于实现平衡式的发展要求。但杉木造林由于其树种的单一性特征使得其对于实现生物多样性发展产生极大影响,相比常绿阔叶林来说,人造的杉木森林不利于生产多样性的物种。拿武夷山植被作为例子来看,其中常绿阔叶林在多样指数、生态优势度以及生态平均度方面主要为3.0、0.1和0.7的比例,对比杉木的这三方面的指数却在0.2、0.04以及0.3,根据数据显示,可以非常明显的得出人造杉木林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不足。
2.3 影响生产力发展
森林尤其是人造杉木林要增强发展潜力,需努力改善土地的肥沃度,因为土地是否肥沃将直接影响杉木发挥拦截水土的作用,而且由于杉木树种本身的原因,如杉木生产速度快,生产周期短,而且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土地的各种养分,却返还得少等特点,所以,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土地的养分势必会紧缺,土地也会由于养分不够,不利于杉木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杉木造林发挥经济效益,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要结合杉木自身的培植特点以及土地的肥沃状况来提高生产力发展,增加造林地的地力状况。
3、提升杉木造林环境保护的措施
由上述问题可见,在具体实施杉木造林技术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实施问题,影响杉木造林对环境保护产生作用,因此,针对杉木造林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改善技术,保护环境。
3.1 改善生态环境
杉木造林技术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如果改善技术使用时的种种弊端,降低产生的负面影响,需从根源入手。首先从观念上来说,要更新造林观念,变单一纯林建设为混交林的打造,在增加防护林、薪炭林、特用林等树种的基础上,增加阔叶林的种植面积;其次是进行造林环境的勘探,认真了解地形、地质、土地肥沃程度等因素,考虑地力的原因,提高杉木的培植成功率;最后便是杉木的物种筛选,需要经过技术人员的精心选择,考虑林地的清理以及植穴的配置形式等[3]。只有全方位的措施考虑周全,才能发挥杉木造林技术的作用,在生态环境已经十分恶化的今天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3.2 增加生物多样性
对地球生物圈系统来说,要维持其稳定,实现长久平衡式发展,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同时对人类社会的农牧业发展来看,要实现野生物种的训化,也需要增加动植物的多样性。而且生物多样性对于食物链的平衡来说,具有显著作用,能够增加生物之间的天敌,使食物链复杂化,减少病虫灾害等优势。将人工杉木与常绿阔叶林相比较,发现常绿阔叶林对丰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作用,因为其生物结构多样,生存环境复杂化以及树种丰富等原因使得其在发展生物多样性方面优势明显,但发展人工杉木造林,必定会砍伐許多常绿阔叶林,影响生物多样性,因此加大常绿阔叶林的种植范围,提倡杉木和阔叶林一起种植。
3.3 提高生产力发展
森林要发展,植被要发展,需要土地具备足够多肥沃的养分,便于植被的生长发育。但是由于杉木的生长速度过快,对土地养分要求过高,而且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吸收多反馈少的生长特征使得其对土地养分需求度比一般的植被要求更高,因此要实施人工杉木造林,需要关注土地的肥沃程度,养分是否充分,以及地力是否下降等因素。而要改善地力,则需对炼山行为作出调整,改善水土流失状况,保证在造林的土地上尽量不要炼山,改善土地吸收养分的能力,如果非要炼山则需要对土地进行及时的整理,将大量的速效性养分送入地穴中;同时要改善营林技术,提高森林的生产力。
总结:杉木造林技术有利于改善水土流失现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种种因素会使得该技术在落实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如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以及森林生产力发展不高等,针对产生的环境问题,需要制定相应措施解决生态问题,促进杉木造林发挥生态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覃韦威.杉木造林技术分析及其对水土流失的作用探寻[J].农技服务,2017,34(06):99+98.
[2]邱承锋.杉木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农技服务,2017,34(22):59+60.
[3]林月妹.第二代杉木造林技术探析[J].农技服务,2017,34(09):9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