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6月22日,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之后,世界上的三大梯田都同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另两个梯田是菲律宾伊富高梯田和瑞士拉沃梯田,伊富高梯田1995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拉沃梯田于200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由于拉沃梯田种植的是葡萄,尽管面积也不小,有890多公顷(8900平方千米),但一直保护得很好,因此世人比较关注的是同样种植水稻的哈尼梯田和伊富高梯田的命运。
两处梯田的异同
伊富高人开垦的菲律宾吕宋岛科迪勒拉山脉东面的水稻梯田也称巴纳维梯田或科迪勒拉梯田。伊富高梯田与哈尼梯田的环境、原理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依山而建,主要栽种水稻。
与哈尼梯田相比,伊富高梯田的历史更久远,面积也更大。伊富高梯田于何时开始建造,有多种说法。但人们比较认同伊富高梯田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许多世纪以来,伊富高人完全靠肩扛手扶,在海拔约1500米的山上垒砌和雕刻出大片大片的高山梯田。
由于山坡陡峭,伊富高梯田面积最大的可达2500平方米,最小的不到4平方米。梯田的外壁全部用石块筑成,最高约4米,最低不到2米,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流失。梯田的总面积达10360平方千米,总长度约2万千米,所用的石料比古埃及金字塔用的石料还多。
伊富高梯田并非完全连在一起,是分散的,由5个梯田
群组成。伴随这些梯田群的是因地制宜建成的灌溉渠道,即以竹筒将泉水和溪水引出,然后经过水闸,通过水渠流往梯田,由高层到低层,层层不缺水,因此伊富高梯田的灌溉系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灌溉系统。伊富高梯田从山脚开始,一直向上延伸,看起来就像一道绿色的楼梯延伸至天空,因此被称为“通往天堂的天梯”。
中国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南岸的哈尼梯田有1300年以上历史。这些梯田主要分布在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四县境内,总面积达400平方千米,其中元阳县的梯田规模最大,有113平方千米(也称元阳梯田)。
哈尼梯田的特点体现在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哀牢山的水从低纬度的红河(元江)蒸发升空,同时来自南边海洋上空温暖而湿润的气流沿哀牢山南坡上升,这些气流随气温的逐渐下降而冷凝成雾和雨,降落到原始森林,形成涓涓细泉,沿沟箐下泻江河。哈尼人在靠近森林的地方挖筑大沟,把下泻之水悉数截流,然后在大沟下安寨、开田,引大沟之水灌溉梯田,水又沿层层梯田注入江河,再度蒸发升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系循环。
哈尼梯田是哈尼人与哀牢山大自然相融相谐的经典杰作,也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
人居的选择也是哈尼人与自然相融并保持生态平衡的一个典范。哈尼族村寨多建于海拔1400米~1800米的半山向阳坡地,这是适应哀牢山区立体气候及整体自然环境的结果。在低海拔河谷地带,炎热潮湿,瘴疠流行;在高海拔山区,常年云雾蒸腾,阴冷潮湿。但在中半山区,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全年日照1630小时,降雨1000毫米左右,气候温和、阳光和煦、降水充沛,适宜人居。
不同程度的衰败
现在,无论是伊富高梯田还是哈尼梯田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衰败,难以为继,只是前者的衰败比后者更为严重。
在梯田中种植水稻是传统农业的一个典型,基本上是顺应自然的一种耕作方式,其最大的优点是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但也伴随着产量不高,劳作艰辛等问题。伊富高梯田水稻一年只收获一季,其粮食产量仅够当地人5个月的食粮,其余则需要从外省调入。
在今天,原始的手工耕种梯田和维护梯田只能获得微薄的收入。此外,耕作梯田不仅沉重乏味,而且繁重劳累,因此年轻人已经被更高收入和更轻松的与旅游相关的工作,如手工编织、木雕和引导游客前往水稻梯田参观等所吸引,他们甚至厌恶去耕种山间梯田。留在当地的人也多将梯田改种其他收入较高的经济类作物,如蔬菜、瓜果等。由于经济类作物一般都会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当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由于劳动力短缺,维护梯田乏力,伊富高梯田已有25%~30%处于荒废。
伊富高梯田的衰败当然还有其他原因。例如,外来物种入侵即是其中之一。为了提高肥力,当地引进了一种巨型蚯蚓,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这种蚯蚓属于环毛蚓属,由于没有天敌而大量繁殖。它们在土里四处打洞,造成梯田漏水,水稻生长受影响,原本牢固的梯田结构也遭到破坏。
虽然哈尼梯田尚未遭遇伊富高梯田的命运,但是,由于两者在多方面极其相似,哈尼梯田也已经出现式微,甚至衰败的迹象。
由于产量低和贫困,哈尼族年轻人正在放弃梯田。哈尼梯田多位于1300米以上的高海拔寒凉地区,水稻一般亩产为100千克~150千克,高的可达300千克。除去所有的投入,一亩稻田的净收入不会超过150元。元阳县2012年人均收入仅3400多元,远远低于云南省人均收入,因此元阳也成为国家级贫困县。
元阳县的4个村寨普高老寨、勐品寨、阿党寨、箐口村都是哈尼梯田的主区,但是人均耕地面积一般只有0.6亩~0.7亩,其中梯田最多的勐品寨人均0.82亩,梯田最少的普高老寨人均只有0.2亩。收入最高的是普高老寨,人均年收入1000元,最少的是勐品村,人均700元,而且,这些收入大多是年
轻人离开家乡外出务工挣来的。
哈尼族年轻人放弃梯田耕种的另一个原因是,梯田耕作劳动强度太大。在山区梯田中,现代化的机械,如插秧机、收割机、打谷机等无法派上用场,只能人工种植水稻。身处大山深处的哈尼人家,每天要侍弄好梯田,让其产出稻谷,得来来回回地攀爬,从家中到梯田有的要用两个多小时。计算表明,在梯田中运秧、栽秧、薅秧、打谷等,其劳动量是平原地区的3倍~5倍,而且在丰收时要将梯田中产出的粮食一袋一袋地背到家中就更是困难。
新建山寨砍伐树木、使用化肥农药和新的稻种等危及当地传统农业的情况在哈尼梯田地区也出现了,而且也是造成目前哈尼梯田开始衰败的原因。 目前哈尼人还不想完全放弃梯田的原因是,这是哈尼人最后的衣食之源。一旦水田转旱地,之后再想转回来,就不太可能了。水放干了,土质就会疏松,再放水会垮埂,这也是冬季要放水养田的原因。所以,即使面积有限,收成较少,哈尼人也不敢完全丢弃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梯田。这也是哈尼梯田还未像伊富高梯田快速衰败的重要原因。
保护之道何在?
伊富高梯田和哈尼梯田同样衰败的命运提出了一个根本问题,如何才能保护与自然相融合的大山梯田。
两处梯田衰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财富和富裕生活方式的追求。尽管梯田所代表的传统农业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的优势,但其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比不上现代农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在外人尤其是旅游者眼里具有诗情画意的梯田在当地人眼里却是贫困的根源。因此,在两种经济形态下形成的生活方式中,年轻人选择了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逐渐抛弃传统农业。传统农业也称有机农业,是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而现代农业则相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并且实现了生产的机械化,极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显然,要保护梯田就要改善种田者的生活,让其过上富足的日子。为此,人们提出了两种比较可行的方式,搞旅游开发和生产绿色有机产品。
旅游开发当然是一个好主意,但是,旅游开发让人最担心的是,旅游导致的经济转型和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会破坏当地环境,反而会加速当地生态的恶化。例如,伊富高梯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一跃成为菲律宾的著名旅游区,旅游业也成为当地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当地人为发展旅游不仅大兴土木,破坏了原有的民居和原生态风貌,而且为了制造和销售木雕以获得更高收入开始无序地砍伐树木,结果造成水源涵养林破坏,水土流失。
以绿色产品来提高当地人的收入或许是一种最可行的方法,甚至有人提出,可以将哈尼梯田申请为国家和世界级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生产不施化肥、不用农药的有机食品,包括水稻、梯田中自然生长的黄鳝、泥鳅、螺蛳、谷花鱼以及当地的蔬菜和有机畜牧产品,如猪、鸡、鸭、牛和羊等。
仅仅是哈尼梯田独特的红米就是值得深入开发的有机产品。
哈尼梯田红米属于糙米,营养极为丰富,特别是微量元素丰富,吃了特别耐饿。经检测表明,哈尼梯田红米中钙、铁、锌、硒、铜、镁、钾等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特别是镁含量为普通大米的3倍~5倍,钙含量每100克米达12.8毫克,是普通大米的3倍。哈尼红米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纤维素的含量也远远高于普通大米。哈尼红米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含量达7.3%,人体所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中,哈尼红米就含有7种。
哈尼梯田红米如今在元阳县市场上1千克卖8块钱,而杂交稻1千克只卖3块钱左右。在广州市场上,哈尼梯田红米已卖到1千克30块钱。可以预计,随着哈尼梯田有机产品的推广和介绍,不仅在国内市场,而且会在国际市场获得更高的价位和附加值。哈尼梯田和哈尼地区的其他有机产品同样会获得红米一样的高价值和高价格。这正是提高当地人生活水平,保护哈尼梯田的有效方式。
【责任编辑】张田勘
由于拉沃梯田种植的是葡萄,尽管面积也不小,有890多公顷(8900平方千米),但一直保护得很好,因此世人比较关注的是同样种植水稻的哈尼梯田和伊富高梯田的命运。
两处梯田的异同
伊富高人开垦的菲律宾吕宋岛科迪勒拉山脉东面的水稻梯田也称巴纳维梯田或科迪勒拉梯田。伊富高梯田与哈尼梯田的环境、原理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依山而建,主要栽种水稻。
与哈尼梯田相比,伊富高梯田的历史更久远,面积也更大。伊富高梯田于何时开始建造,有多种说法。但人们比较认同伊富高梯田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许多世纪以来,伊富高人完全靠肩扛手扶,在海拔约1500米的山上垒砌和雕刻出大片大片的高山梯田。
由于山坡陡峭,伊富高梯田面积最大的可达2500平方米,最小的不到4平方米。梯田的外壁全部用石块筑成,最高约4米,最低不到2米,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流失。梯田的总面积达10360平方千米,总长度约2万千米,所用的石料比古埃及金字塔用的石料还多。
伊富高梯田并非完全连在一起,是分散的,由5个梯田
群组成。伴随这些梯田群的是因地制宜建成的灌溉渠道,即以竹筒将泉水和溪水引出,然后经过水闸,通过水渠流往梯田,由高层到低层,层层不缺水,因此伊富高梯田的灌溉系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灌溉系统。伊富高梯田从山脚开始,一直向上延伸,看起来就像一道绿色的楼梯延伸至天空,因此被称为“通往天堂的天梯”。
中国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南岸的哈尼梯田有1300年以上历史。这些梯田主要分布在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四县境内,总面积达400平方千米,其中元阳县的梯田规模最大,有113平方千米(也称元阳梯田)。
哈尼梯田的特点体现在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哀牢山的水从低纬度的红河(元江)蒸发升空,同时来自南边海洋上空温暖而湿润的气流沿哀牢山南坡上升,这些气流随气温的逐渐下降而冷凝成雾和雨,降落到原始森林,形成涓涓细泉,沿沟箐下泻江河。哈尼人在靠近森林的地方挖筑大沟,把下泻之水悉数截流,然后在大沟下安寨、开田,引大沟之水灌溉梯田,水又沿层层梯田注入江河,再度蒸发升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系循环。
哈尼梯田是哈尼人与哀牢山大自然相融相谐的经典杰作,也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
人居的选择也是哈尼人与自然相融并保持生态平衡的一个典范。哈尼族村寨多建于海拔1400米~1800米的半山向阳坡地,这是适应哀牢山区立体气候及整体自然环境的结果。在低海拔河谷地带,炎热潮湿,瘴疠流行;在高海拔山区,常年云雾蒸腾,阴冷潮湿。但在中半山区,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全年日照1630小时,降雨1000毫米左右,气候温和、阳光和煦、降水充沛,适宜人居。
不同程度的衰败
现在,无论是伊富高梯田还是哈尼梯田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衰败,难以为继,只是前者的衰败比后者更为严重。
在梯田中种植水稻是传统农业的一个典型,基本上是顺应自然的一种耕作方式,其最大的优点是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但也伴随着产量不高,劳作艰辛等问题。伊富高梯田水稻一年只收获一季,其粮食产量仅够当地人5个月的食粮,其余则需要从外省调入。
在今天,原始的手工耕种梯田和维护梯田只能获得微薄的收入。此外,耕作梯田不仅沉重乏味,而且繁重劳累,因此年轻人已经被更高收入和更轻松的与旅游相关的工作,如手工编织、木雕和引导游客前往水稻梯田参观等所吸引,他们甚至厌恶去耕种山间梯田。留在当地的人也多将梯田改种其他收入较高的经济类作物,如蔬菜、瓜果等。由于经济类作物一般都会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当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由于劳动力短缺,维护梯田乏力,伊富高梯田已有25%~30%处于荒废。
伊富高梯田的衰败当然还有其他原因。例如,外来物种入侵即是其中之一。为了提高肥力,当地引进了一种巨型蚯蚓,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这种蚯蚓属于环毛蚓属,由于没有天敌而大量繁殖。它们在土里四处打洞,造成梯田漏水,水稻生长受影响,原本牢固的梯田结构也遭到破坏。
虽然哈尼梯田尚未遭遇伊富高梯田的命运,但是,由于两者在多方面极其相似,哈尼梯田也已经出现式微,甚至衰败的迹象。
由于产量低和贫困,哈尼族年轻人正在放弃梯田。哈尼梯田多位于1300米以上的高海拔寒凉地区,水稻一般亩产为100千克~150千克,高的可达300千克。除去所有的投入,一亩稻田的净收入不会超过150元。元阳县2012年人均收入仅3400多元,远远低于云南省人均收入,因此元阳也成为国家级贫困县。
元阳县的4个村寨普高老寨、勐品寨、阿党寨、箐口村都是哈尼梯田的主区,但是人均耕地面积一般只有0.6亩~0.7亩,其中梯田最多的勐品寨人均0.82亩,梯田最少的普高老寨人均只有0.2亩。收入最高的是普高老寨,人均年收入1000元,最少的是勐品村,人均700元,而且,这些收入大多是年
轻人离开家乡外出务工挣来的。
哈尼族年轻人放弃梯田耕种的另一个原因是,梯田耕作劳动强度太大。在山区梯田中,现代化的机械,如插秧机、收割机、打谷机等无法派上用场,只能人工种植水稻。身处大山深处的哈尼人家,每天要侍弄好梯田,让其产出稻谷,得来来回回地攀爬,从家中到梯田有的要用两个多小时。计算表明,在梯田中运秧、栽秧、薅秧、打谷等,其劳动量是平原地区的3倍~5倍,而且在丰收时要将梯田中产出的粮食一袋一袋地背到家中就更是困难。
新建山寨砍伐树木、使用化肥农药和新的稻种等危及当地传统农业的情况在哈尼梯田地区也出现了,而且也是造成目前哈尼梯田开始衰败的原因。 目前哈尼人还不想完全放弃梯田的原因是,这是哈尼人最后的衣食之源。一旦水田转旱地,之后再想转回来,就不太可能了。水放干了,土质就会疏松,再放水会垮埂,这也是冬季要放水养田的原因。所以,即使面积有限,收成较少,哈尼人也不敢完全丢弃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梯田。这也是哈尼梯田还未像伊富高梯田快速衰败的重要原因。
保护之道何在?
伊富高梯田和哈尼梯田同样衰败的命运提出了一个根本问题,如何才能保护与自然相融合的大山梯田。
两处梯田衰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财富和富裕生活方式的追求。尽管梯田所代表的传统农业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的优势,但其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比不上现代农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在外人尤其是旅游者眼里具有诗情画意的梯田在当地人眼里却是贫困的根源。因此,在两种经济形态下形成的生活方式中,年轻人选择了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逐渐抛弃传统农业。传统农业也称有机农业,是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而现代农业则相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并且实现了生产的机械化,极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显然,要保护梯田就要改善种田者的生活,让其过上富足的日子。为此,人们提出了两种比较可行的方式,搞旅游开发和生产绿色有机产品。
旅游开发当然是一个好主意,但是,旅游开发让人最担心的是,旅游导致的经济转型和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会破坏当地环境,反而会加速当地生态的恶化。例如,伊富高梯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一跃成为菲律宾的著名旅游区,旅游业也成为当地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当地人为发展旅游不仅大兴土木,破坏了原有的民居和原生态风貌,而且为了制造和销售木雕以获得更高收入开始无序地砍伐树木,结果造成水源涵养林破坏,水土流失。
以绿色产品来提高当地人的收入或许是一种最可行的方法,甚至有人提出,可以将哈尼梯田申请为国家和世界级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生产不施化肥、不用农药的有机食品,包括水稻、梯田中自然生长的黄鳝、泥鳅、螺蛳、谷花鱼以及当地的蔬菜和有机畜牧产品,如猪、鸡、鸭、牛和羊等。
仅仅是哈尼梯田独特的红米就是值得深入开发的有机产品。
哈尼梯田红米属于糙米,营养极为丰富,特别是微量元素丰富,吃了特别耐饿。经检测表明,哈尼梯田红米中钙、铁、锌、硒、铜、镁、钾等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特别是镁含量为普通大米的3倍~5倍,钙含量每100克米达12.8毫克,是普通大米的3倍。哈尼红米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纤维素的含量也远远高于普通大米。哈尼红米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含量达7.3%,人体所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中,哈尼红米就含有7种。
哈尼梯田红米如今在元阳县市场上1千克卖8块钱,而杂交稻1千克只卖3块钱左右。在广州市场上,哈尼梯田红米已卖到1千克30块钱。可以预计,随着哈尼梯田有机产品的推广和介绍,不仅在国内市场,而且会在国际市场获得更高的价位和附加值。哈尼梯田和哈尼地区的其他有机产品同样会获得红米一样的高价值和高价格。这正是提高当地人生活水平,保护哈尼梯田的有效方式。
【责任编辑】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