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余肿瘤活性的评估价值比较

来源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b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比较CT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的残余肿瘤活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本院所接收和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均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3~5周进行CT、MRI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的检验结果为金标准,之后对比CT和MRI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残余肿瘤活性的评估价值.结果:120例患者,DSA检验出131个病灶,其中51个病灶通过治疗之后完全被消灭,80个病灶经过治疗之后仍然有残留和复发.CT和MRI的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一致,(P<0.05).但MRI检出的准确度为92.64%、灵敏度87.69%都明显高于CT(P0.05).CT检查方法下肿瘤包膜情况优于DSA和MRI(P<0.05).结论:MRI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对优于CT检验,但CT检验显示患者的肿瘤包膜情况优于MRI和DSA检验,二者结合使用有利于准确评估残余肿瘤活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两厂家的荧光免疫层析法肌钙蛋白I(cTnI)检测试剂质量性能的一致性.方法:检测样本为企业参考品,采用Origin 2019软件对其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性能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Kolmagorov-Smirnov检验分析显示,在0.05水平下,其最低检测限、重复性(25n g/m L)、批间差(25n g/m L)存在显著不同,其重复性(1n g/m L)、准确度、特异性、批间差(1n g/m L)不存在显著不同;函数拟合分析显示,其线性方程Spearman相关系数r=1,相关性高.结论:其最
目的:讨论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MRI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68例胶质瘤术后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MRI平扫、增强以及灌注加权成像(PWI)扫描,记录影像学特征,对脑血容量中位数最大值(rCBVmax)、表观扩散系数(ADCmean、ADCmin)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有15例患者复发,其胶质瘤复发率为22.06%,其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率为8.82%(6例);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rCBVmax、ADCmin值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进行MRI检查
和胃黏膜肿瘤相比,胃黏膜下肿瘤的发生率稍低.该疾病患者表现出相关临床症状时间也比较晚.这些患者通常因出现了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前来就诊.对于胃黏膜下肿瘤患者来讲,应用普通胃镜和X射线检查,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诊断结果.为了全面分析胃黏膜下肿瘤超声诊断的价值,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命题加以分析,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调强适形放疗技术,目前已经初步应用于口咽癌、鼻咽癌等多种头颈部肿瘤治疗中.与传统的调强放疗比,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具有剂量更准确、分布更均匀、更好保护重要器官以及降低放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优点.该文就国内外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予以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