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K细胞对人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电镜观察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epuw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观察了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H7402的杀伤活性。结果LAK细胞在体外对H7402细胞有较强的杀伤活性,而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无杀伤作用。透射电镜下可见LAK细胞接近、接触并杀伤H7402细胞,致使H7402细胞最终以凋零方式死亡。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经口给予合成的人EGF30-60μg/kg/d,可有效地防止半胱胺诱导的大鼠十二指肠溃疡(DU)的发生;其效果与雷尼替丁相似并略优于米索前列醇。大鼠十二指肠粘膜细胞膜上存在EGF受体(Bmax2.27±0.67nmol/mg蛋白),EGF与该受体的结合具有时间和温度依赖性,可饱和性和可逆性。口服EGF后,DU周围粘膜细胞膜上的EGF受体结合位点数比正常明显增多(Bmax10.23±2.54nmol
本文应用微气囊法进行食管测压,总结了100例正常人食管内压各项指标的生理参数及食管运动图。并对500例食管原发性或继发性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测压结果及运动障碍的特点进行了分型和讨论。研究结果提示,微气囊法食管测压操作简单,测压结果可靠,可重复性强,对食管功能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对89例普通及重度嗜酒者行临床及肝穿病理观察。诊断酒精性肝病(ALD)84例,共分6型,其中酒精性脂肪肝(FL)6例,酒精性肝炎(AH)9例,酒精性肝纤维化(AF)15例,酒精性肝硬化(AC)7例,轻症酒精性肝病(ML)37例,酒精性肝病并慢性病毒性肝炎(ACH)10例。结果示肝损害的程度与饮酒精量呈正相关(P<0.05)与饮酒年数无相关性(P>0.05)。空腹饮酒者、低蛋白酒肴者肝损害严重,佐以
应用PCR法检测153例原发性肝癌(PHC)及123例肝硬化(LC)患者血中HBV DNA,并同时检测血中5项肝炎标志。PCR法后进行Southern blot杂交,证实本法的可靠性。结果示,153例PHC中,HBV5项标志阳性者114例(74.50%),HBV DNA阳性者113例(73.85%)。两种方法联合应用阳性率为137例(89.50%),有显著提高(P<0.01)。LC中单独应用5项指
对37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应用过氯酸/甲醇抽提,通过SEP-PAK C18小柱吸附、甲醇洗脱,最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其荧光物质的荧光光谱。研究结果发现癌灶和癌旁所含荧光物质的波长与血卟啉标准品相似,其峰值亦常较非癌的远端胃粘膜为高。结果提示胃癌的橙红色自发荧光与癌肿的内源性卟啉量增加有关。
本文研究了正常及慢性胆管结扎犬血浆胰高糖素(GL)水平及其与门脉血液动力学的关系。在正常犬,血浆GL水平为门脉(PV)>下腔静脉(IVC)=肝静脉(HV);在肝硬化犬为PV>IVC=外周静脉>HV。肝硬化犬血浆GL显著高于正常犬。两组动物均以PV为高,且肝硬化犬较正常高2.35倍以上。在正常犬,血浆GL与Ppv无相关性。IVC、HV内GL水平与Qpv呈正相关,PV内GL水平与Rpv呈负相关。肝硬化
采用锯鳞蝰蛇毒显色多肽基质法(Ecarin法)测定血浆异常凝血酶原(DCP)114例,包括原发性肝癌(PHC)47例,其它肿瘤和肝病51例及正常对照16例。PHC患者血浆DCP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其中阳性(DCP≥10mU/ml)34例,阳性率72.3%,而其余各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在AFP阳性(≥400ng/ml)、低滴度(20~400ng/ml)及阴性(<20ng/ml)PHC
本实验以健康杂种犬为对象,对缓激肽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的变化和前列腺素E1治疗效果及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急性胰腺炎时缓激肽显著增高,提示胰血管舒缓素—激肽系统参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用前列腺素E1治疗后,患急性胰腺炎犬的血浆淀粉酶、乳酸脱氢酶明显下降,生存率显著提高,提示前列腺素E1治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