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

来源 :莫愁·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y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上大班了,为了让孩子一年后能够快速适应小学的学习,我们有时候会适当地教她学学拼音、数字。
  吃过晚饭,老公开始陪女儿学习。两个人,一大一小,面对面而坐,女儿拿着小木棒认真算加减法,老公则读着一张报纸,时不时抬起头,充满温情地看着她。
  看到眼前这幅画面,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思绪一下子飘飞到了许多年前的一个冬天。
  那一年,我上高三,临近毕业,作业特别多,每天下晚自习回到家,都要挑灯夜战。母亲为了不影响我学习,禁止妹妹看电视,早早地就和妹妹上床睡觉了。
  明亮孤独的灯光下,我还在伏案做题,母亲和妹妹睡得正香甜,有节奏的呼吸声衬得这夜更加静默冷寂,更加黑暗漫长。我感觉自己就像离群的羔羊一样,找不到方向和安慰,不知不觉间,竟眼眶泛红地走神了。
  “吭,吭……吭……”我被突然间清嗓子的声音拉回了现实,假装扶眼镜,快速抹去泪花,抬头一看,父亲正坐在床头低着头仔细地看报纸。
  我定了定神说:“爸,你还不睡?”
  “哦,不用管我,我看报呢。”于是,我又低头写作业,大概快十二点,我终于写完了,准备收拾书包睡觉了。爸爸也开始叠起报纸,准备睡觉。
  后来,一天,两天,三天……爸爸每天都是如此。
  我明白了,爸爸哪里是在看报纸,他是为了在这漫长孤寂的黑夜里陪在我身边,给我一点精神上的支持與安慰。高三的岁月,因父亲的陪伴而温暖美好。
  回头再看眼前,父女俩还在继续看报、数木棒、做题。父爱,从来无须多言,只是那悄无声息的陪伴,只是那故作与你无关的轻描淡写,只是那尽己所能的默默付出。

  编辑 乔可可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这一趟登山,说真的,如果不是因为要给女儿做好榜样,如果途中不是女儿给我鼓励,我真说不准自己是不是有信心和勇气登顶。向孩子学习,这句话真没错。  这几天,我们一家三口先后来到武当山和神农架游玩。每次出门旅游,身体总有一种极度疲劳感,当然,内心还是非常喜悦和充盈的。  武当仙境神秘空灵。第一天是登武当金顶,海拔1600多米,虽然海拔并不算吓人,但是这6000多级台阶煞是吓了我一大跳。在导游宣布金顶的缆
期刊
母亲年轻时就读于湖南女子师范学校(前周南女子中学),毕业后分配在小学当老师。我上小学二年级那一年,就是在母亲带的班级里。  母亲特别爱唱歌,经常会在下课前,声情并茂地给学生们高歌一曲,并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歌词含义,学生们在母亲悠扬的歌声里感受音乐之美,也学到了许多书本里没有的知识。因此,母亲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和爱戴,我也感到骄傲和自豪。  母亲喜欢音乐,也会经常编排一些歌舞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中表演。 
期刊
我们家并没有明文规定的“家风条例”,但是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是严格要求自己,廉洁修身,实在干事。  我的童年是在外公外婆身边度过的,外公是一名监理工程师,外婆曾做过小学老师。  外公强势,为人正直,是家里说一不二的长辈,整个大家族里有事拿不定主意时,都会来问问他。外公年轻时拜了师父,从泥瓦工做起,别人不愿意干的活他都干,别人不愿意吃的苦他都吃,从师父眼里最不起眼的“小个子”慢慢越做越好,离开
期刊
Q我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他总是不能随叫随到、随呼随应,常常慢半拍。比如,我们喊“宝贝,吃饭了”,孩子说“等一会儿”或者“马上来了”,可就是迟迟不来。怕只怕,在家吃饭是这样,在学校上学也这样。面对孩子的慢半拍,我们该怎么引导?  A首先,父母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  做父母的人有无想过,孩子为什么必须随叫随到、随呼随应?只因为古语有云“父母呼,行勿缓”?只因为你是父母,孩子就必须由你“招之
期刊
有减,就应当有加,“双减”之下,父母要学会做“加法”,才能保持成长过程中的“恰恰好”。一是增睡眠。  研究表明,人只有在睡眠状态下,才能高效清除大脑里产生的代谢废物,使大脑重新恢复活力。“你以为是你在熬夜,其实是夜在熬你。”不注意休息和睡眠,表面看没有多少恶劣影响,实际上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父母要保证小学生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同时也要做到早起。我不太赞成日常“睡到自然醒”,这也是培养儿童的“
期刊
有段时间,女儿对种子十分感兴趣,这来自一部动画片:一只小猫偶然得到一粒种子,种进土壤,秋天居然收获了向日葵。  女儿问我,妈妈,是不是种什么都能长大?  是的,你要天天问候种子,如果土壤干了就给它浇水;如果种子寂寞了,就给它晒晒太阳,陪它聊聊天,它就会慢慢发芽长大的。  女儿听了很向往,也想种种子。我们找来土壤,女儿把三粒黄豆种在盆中,眼睛里尽是期待。  为了开拓女儿种植的领域,我带她到种子站买种
期刊
开家长会的头一天晚上,小女儿小丫趁下课时间打了个电话回来:“妈妈,明天要早点儿,不能迟到哦。”  我说:“放心吧,明天我六点半起床,七点钟就出发,保证九点钟之前到学校。”  她又交代说:“妈妈,你把导航设置好,慢点开车。还有那个,嗯嗯,那个,就是那个……”  我有些不知所以然:“是不是要我带好吃的过去啊?”  “不是,就是,那个,你明天要打扮得好看一点。”  我有些诧异道:“你是嫌弃我吗?那我不去
期刊
在朋友圈看到潘老师和她孩子做游戏,一下就被暖到了。  潘老师是我们语文组老师,她淡泊宁静,不急不躁,永远是微笑的样子。我从来没看过她着急,更没见过她生气。叶圣陶先生说,教育为人生,她完全践行了叶老的这条原则。  很多孩子毕业之后,和她都成了好友,她教给他们很多做人做事的方法,包括一些生活的细节。  潘老师有两个可爱的儿子,一个沉稳,一个灵动;有一个非常爱妻子的先生,她先生很有能力,以前是某公司亚洲
期刊
孩子要去海边实践基地了。  这是她第一次离开我们,且一别就是六天。对这一行程,她已经挂在嘴上半个多月了。  中午十二点半,我把她按时送到学校,十多辆大巴车在学校门前首尾相连,甚是壮观。  在女儿的班级整装上车时,她突然握紧我的手,嗫嚅道:“我现在有点不想去了。”这是孩子的恋家情绪吧?  我笑笑,拍拍她的肩。我了解她,这样的感觉只会一闪而过,她会很快沉浸在结伴同行的愉悦中的。  车子发动,父母们挥手
期刊
1  女儿5岁时第一次看动画片,是50集动画片《小萝卜头》。为了让她了解小萝卜头成长的历史背景,我陪她一起看,随时讲解她感到困惑的地方。当她看到小萝卜头吃的饭都是发霉的糠米和烂菜叶,她不明白为什么不给他们吃好东西;当看到小萝卜头那么向往上学时,就问我为什么不让小萝卜头上学;看到小萝卜头机智勇敢地传递情报时,她敬佩不已,直说小萝卜头真厉害。  随着剧情的深入,她懵懂地知道,原来小萝卜头是一个勇敢的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