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拼多多的成功再次将市场的目光聚焦到了农村,农村的潜力正在释放,是从政策层面到企业层面都意识到的事实,这一蓝海又怎能少了互联网金融的存在。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有超过100家网贷平台从事农村金融相关业务。但是不少平台兴冲冲而来却垂头丧气而归——截至今年7月底,这一数据已经减少至75家。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农村金融也是有门槛的,但这个门槛不是太高,而是太“低”。科技赋能金融是有条件的,首先是大数据做基础进行客户以及风控分析,其次是手机APP等智能设备程序的使用。而在农村这两部分几乎都为空白,想要布局农村金融,或许要从教会农户使用APP开始,市场培育漫长。
如何适应农村的发展模式进而提供金融服务?农村供应链金融成为不少平台的选择。
伴随着我国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加深,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始发展壮大,密集的资金需求涌现。社科院“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三农”金融的缺口已达3万亿元。未来10年,农村土地流转的加速,是我国农业、农村最为黄金的发展阶段,预计到2020年“三农”互联网金融的总体规模将达3200亿元,农村金融已经成為名副其实的蓝海。
传统金融机构一般以房、车等资产为抵押物,为借款人提供金融服务。近年来,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逐渐推出小额的信用贷款。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征信缺失,普遍缺乏抵押物,针对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主体,无法通过资产抵押或信用贷款等方式,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这为互金平台提供了机会。
深耕这一领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是网贷行业内的共识,但现实却是,今年以来,涉农网贷平台与撮合交易量持续下降。
据零壹智库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末,约有75家正常运营的P2P网贷平台以农村金融为重要业务,较年初减少约25%,占正常运营平台数量(1481家)的5.06%。同期涉农贷款约24亿元,环比减少28.1%,这一降幅明显高于P2P网贷行业整体变动值(-19.5%)。
规模体量此前排在前20位的平台出现停运现象不胜枚举:人人爱家金融、聚胜财富于今年7月上旬分别出现清盘和失联问题,随后,可溯金融和金融博士宣布暂停运营。此外,8月后金储宝和爱达财富分别宣布停止运营。
对于平台停业的原因,一位业内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如果是真正做农业相关的金融服务,平台停业的原因不会是资产端的问题,相对来讲,涉农项目安全性要远高于其他消费等领域,而是发生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些平台之所以未能活下来,除了六七月份行业“暴雷潮”的影响之外,农村金融的痛点长期难以解决也是其重要原因。首先,农村人口是全国最大的“零征信人群”,他们缺乏央行的征信;其次,农产品是季节性的产物,随着市场波动较大,而且农民“看天吃饭”;最后农村地域辽阔,生产方式千差万别,每种方式都有着高昂的融资成本,这使得那些实力平平、技术一般的平台望而却步。
主要从事“三农”金融的布谷农场相关负责人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杨世华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农村地区长期征信缺失,并没有成熟的风控模式。要布局农村金融,选择自建团队,尤其是资产端一线业务团队,可控性更高。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选择农业+金融的复合型人才,只有既懂农业又懂金融,才能深入产业链和作物圈。这样的团队运营模式,前期投入较大业务扩张速度要相对较慢,但是在风控等环节有更好的把控力,对资产质量的评估更一致、更安全。
“农业是个慢活,从长远来说,随着一线团队深耕产业链及作物圈,资产获取的效率会逐渐提高。一旦到达一定量级,将会引起规模的质变。而风控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但是前期需要耐得住寂寞。如果仅仅是看到前景好就进入行业,没有可行有效的获客和风控模式,越往后可能会发现比较艰难。”杨世华表示。
那么,农村金融该如何改变“出力不讨好”?
《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显示,农村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有三类:
首先是基于电商平台的链式金融模式。以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为代表,它们先是依托自身电商平台优势,积累了农户消费者购买数据及销售者和供应商的信用数据,并根据数据优势建立一套信用风控模型从而推进农村金融服务。
其次是基于农业产业链的链式金融模式。以布谷农场为代表,其在农业产业领域深耕多年,通过累积多年的线下资源优势、客户信用数据累积优势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以打通自有供应链关系,从而建立特有的农村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以“三农”服务商为核心的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全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投融资、支付等综合服务,并贯穿农业产业化的全过程。
第三是以翼龙贷为代表的“同城O2O”模式,采取直营+加盟商形式运营的农村小额信贷。
从上述三种模式发展来看,供应链金融模式正逐渐走向主流。
事实上,零壹智库分析师还认为,电商平台布局农村金融大大扩宽了农村供应链金融的范围边界。电商作为核心企业在农村供应链金融服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使得大范围多边跨行业的融资服务成为可能。(思维财经作品)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有超过100家网贷平台从事农村金融相关业务。但是不少平台兴冲冲而来却垂头丧气而归——截至今年7月底,这一数据已经减少至75家。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农村金融也是有门槛的,但这个门槛不是太高,而是太“低”。科技赋能金融是有条件的,首先是大数据做基础进行客户以及风控分析,其次是手机APP等智能设备程序的使用。而在农村这两部分几乎都为空白,想要布局农村金融,或许要从教会农户使用APP开始,市场培育漫长。
如何适应农村的发展模式进而提供金融服务?农村供应链金融成为不少平台的选择。
整体交易规模缩水
伴随着我国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加深,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始发展壮大,密集的资金需求涌现。社科院“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三农”金融的缺口已达3万亿元。未来10年,农村土地流转的加速,是我国农业、农村最为黄金的发展阶段,预计到2020年“三农”互联网金融的总体规模将达3200亿元,农村金融已经成為名副其实的蓝海。
传统金融机构一般以房、车等资产为抵押物,为借款人提供金融服务。近年来,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逐渐推出小额的信用贷款。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征信缺失,普遍缺乏抵押物,针对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主体,无法通过资产抵押或信用贷款等方式,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这为互金平台提供了机会。
深耕这一领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是网贷行业内的共识,但现实却是,今年以来,涉农网贷平台与撮合交易量持续下降。
据零壹智库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末,约有75家正常运营的P2P网贷平台以农村金融为重要业务,较年初减少约25%,占正常运营平台数量(1481家)的5.06%。同期涉农贷款约24亿元,环比减少28.1%,这一降幅明显高于P2P网贷行业整体变动值(-19.5%)。
规模体量此前排在前20位的平台出现停运现象不胜枚举:人人爱家金融、聚胜财富于今年7月上旬分别出现清盘和失联问题,随后,可溯金融和金融博士宣布暂停运营。此外,8月后金储宝和爱达财富分别宣布停止运营。
对于平台停业的原因,一位业内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如果是真正做农业相关的金融服务,平台停业的原因不会是资产端的问题,相对来讲,涉农项目安全性要远高于其他消费等领域,而是发生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比较大。
农村金融痛点难消
这些平台之所以未能活下来,除了六七月份行业“暴雷潮”的影响之外,农村金融的痛点长期难以解决也是其重要原因。首先,农村人口是全国最大的“零征信人群”,他们缺乏央行的征信;其次,农产品是季节性的产物,随着市场波动较大,而且农民“看天吃饭”;最后农村地域辽阔,生产方式千差万别,每种方式都有着高昂的融资成本,这使得那些实力平平、技术一般的平台望而却步。
主要从事“三农”金融的布谷农场相关负责人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杨世华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农村地区长期征信缺失,并没有成熟的风控模式。要布局农村金融,选择自建团队,尤其是资产端一线业务团队,可控性更高。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选择农业+金融的复合型人才,只有既懂农业又懂金融,才能深入产业链和作物圈。这样的团队运营模式,前期投入较大业务扩张速度要相对较慢,但是在风控等环节有更好的把控力,对资产质量的评估更一致、更安全。
“农业是个慢活,从长远来说,随着一线团队深耕产业链及作物圈,资产获取的效率会逐渐提高。一旦到达一定量级,将会引起规模的质变。而风控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但是前期需要耐得住寂寞。如果仅仅是看到前景好就进入行业,没有可行有效的获客和风控模式,越往后可能会发现比较艰难。”杨世华表示。
供应链金融成关键
那么,农村金融该如何改变“出力不讨好”?
《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显示,农村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有三类:
首先是基于电商平台的链式金融模式。以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为代表,它们先是依托自身电商平台优势,积累了农户消费者购买数据及销售者和供应商的信用数据,并根据数据优势建立一套信用风控模型从而推进农村金融服务。
其次是基于农业产业链的链式金融模式。以布谷农场为代表,其在农业产业领域深耕多年,通过累积多年的线下资源优势、客户信用数据累积优势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以打通自有供应链关系,从而建立特有的农村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以“三农”服务商为核心的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全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投融资、支付等综合服务,并贯穿农业产业化的全过程。
第三是以翼龙贷为代表的“同城O2O”模式,采取直营+加盟商形式运营的农村小额信贷。
从上述三种模式发展来看,供应链金融模式正逐渐走向主流。
事实上,零壹智库分析师还认为,电商平台布局农村金融大大扩宽了农村供应链金融的范围边界。电商作为核心企业在农村供应链金融服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使得大范围多边跨行业的融资服务成为可能。(思维财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