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语言素养的基础及关键时期,对幼儿今后的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幼儿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发掘教学资源,尤其需要有效利用当地语言教育资源,促使幼儿在熟悉的教育环境下实现语言素养的提高。其中民间童谣是语言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童谣朗朗上口、简单易懂,深受幼儿的喜欢,同时童谣中的语言结构、内容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和学习,所以,幼儿教师在开展语言教学的时候要有效借助民间童谣,将民间童谣有效融入语言教学中,促使幼儿的语言素养得到提升。
培养幼儿的语言发音能力
民间童谣的一大特色是音韵清晰,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发音都极其准确,利用民间童谣的这一特点展开对幼儿语言发音能力的训练,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太阳公公永不老》这一首童谣,其中很多字的押韵都非常鲜明,如早、老、跑等字都是以ao为韵脚,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学习这首童谣,能够有效帮助幼儿掌握韵脚的相关知识。与此同时,幼儿天生对表演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将幼儿表演和童谣结合起来,让幼儿一边表演一边诵读,从而帮助幼儿更深刻地认识和掌握语言的发音。民间童谣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变革与完善,发音极其规范,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民间童谣的优势,帮助幼儿在反复朗读中掌握正确的发音。
借助民间童谣,
提升幼儿的词汇量
幼儿没有过多的社会阅历,也没有阅读过太多的绘本,所以词汇量比较匮乏。幼儿园开展语言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幼儿积累词汇量。但是因为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不认识字,教师很难通过引导幼儿阅读文章来增加词汇量,这时就体现出了民间童谣的优势。民间童谣是当地优秀文化的合集,很多内容都是在幼兒的理解范围以内,幼儿通过正确理解童谣中词语的含义,从而掌握这些词汇。例如,在《长城长》这首童谣中有很多的短句,如长城、巨龙、大海、白云等,这些都是在幼儿的认知范围以内的词语,幼儿通过反复诵读这首童谣,能够有效掌握童谣中的词语,从而提升自己的词汇量。
发展幼儿的语言思维
幼儿的思维处于发育的起始阶段,同时也是基础阶段,语言思维同样需要借助外力进行开发。语言思维更强调在面对某一事物或者某一事件的时候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但是在日常教育中,如果教师单纯要求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想法,那么幼儿很难具备语言思维的能力。而民间童谣包含的哲理较浅,甚至很多都是对幼儿生活的总结与提炼,所以,民间童谣对提高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帮助幼儿更加准确地评价自己身边的事物。例如,在《秋风是个大画家》这首民间童谣中,主要内容是描绘秋天的景象,并且实现对不同事物的具体描写,使其形态更加具体。幼儿通过学习这首民间童谣,能有效地掌握描述某一件事物的顺序、内容等,而这些都是语言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语言思维的内涵极其广泛,需要严密的逻辑、严谨的措辞,而这些素养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增强幼儿语言实践能力
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合理利用民间童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需要丰富语言活动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同的主题活动中学习民间童谣,有效增强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促使幼儿更好地利用语言。例如,在《小燕子穿花衣》这首童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积极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大胆表达,同时要积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从而有效增强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教师还应在日常教学中多搭建幼儿语言表达的舞台,让幼儿在自由的表达中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
综上所述,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培养幼儿的语言素养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语言素养的培养为幼儿交流与表达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间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幼儿的喜爱,并且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语言教育元素。因此,要借助民间童谣中的音韵培养幼儿的发音能力,引导幼儿在朗读中提升词汇量,引导幼儿在理解民间童谣内涵的基础上培养语言思维素养,开展民间童谣表演培养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进而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和文化素养。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中心幼儿园)
培养幼儿的语言发音能力
民间童谣的一大特色是音韵清晰,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发音都极其准确,利用民间童谣的这一特点展开对幼儿语言发音能力的训练,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太阳公公永不老》这一首童谣,其中很多字的押韵都非常鲜明,如早、老、跑等字都是以ao为韵脚,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学习这首童谣,能够有效帮助幼儿掌握韵脚的相关知识。与此同时,幼儿天生对表演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将幼儿表演和童谣结合起来,让幼儿一边表演一边诵读,从而帮助幼儿更深刻地认识和掌握语言的发音。民间童谣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变革与完善,发音极其规范,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民间童谣的优势,帮助幼儿在反复朗读中掌握正确的发音。
借助民间童谣,
提升幼儿的词汇量
幼儿没有过多的社会阅历,也没有阅读过太多的绘本,所以词汇量比较匮乏。幼儿园开展语言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幼儿积累词汇量。但是因为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不认识字,教师很难通过引导幼儿阅读文章来增加词汇量,这时就体现出了民间童谣的优势。民间童谣是当地优秀文化的合集,很多内容都是在幼兒的理解范围以内,幼儿通过正确理解童谣中词语的含义,从而掌握这些词汇。例如,在《长城长》这首童谣中有很多的短句,如长城、巨龙、大海、白云等,这些都是在幼儿的认知范围以内的词语,幼儿通过反复诵读这首童谣,能够有效掌握童谣中的词语,从而提升自己的词汇量。
发展幼儿的语言思维
幼儿的思维处于发育的起始阶段,同时也是基础阶段,语言思维同样需要借助外力进行开发。语言思维更强调在面对某一事物或者某一事件的时候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但是在日常教育中,如果教师单纯要求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想法,那么幼儿很难具备语言思维的能力。而民间童谣包含的哲理较浅,甚至很多都是对幼儿生活的总结与提炼,所以,民间童谣对提高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帮助幼儿更加准确地评价自己身边的事物。例如,在《秋风是个大画家》这首民间童谣中,主要内容是描绘秋天的景象,并且实现对不同事物的具体描写,使其形态更加具体。幼儿通过学习这首民间童谣,能有效地掌握描述某一件事物的顺序、内容等,而这些都是语言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语言思维的内涵极其广泛,需要严密的逻辑、严谨的措辞,而这些素养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增强幼儿语言实践能力
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合理利用民间童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需要丰富语言活动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同的主题活动中学习民间童谣,有效增强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促使幼儿更好地利用语言。例如,在《小燕子穿花衣》这首童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积极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大胆表达,同时要积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从而有效增强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教师还应在日常教学中多搭建幼儿语言表达的舞台,让幼儿在自由的表达中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
综上所述,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培养幼儿的语言素养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语言素养的培养为幼儿交流与表达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间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幼儿的喜爱,并且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语言教育元素。因此,要借助民间童谣中的音韵培养幼儿的发音能力,引导幼儿在朗读中提升词汇量,引导幼儿在理解民间童谣内涵的基础上培养语言思维素养,开展民间童谣表演培养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进而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和文化素养。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