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华沙,一群儿童在嬉戏,一个吉普赛女巫托起一个小姑娘的手,看了看说:“你将会世界闻名!”预言应验了,这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你或许听过这个故事,但未必会去想其中的道理。其实,世上没有什么准确的预言,是女巫给了居里夫人积极的心理暗示,即一种“成功”的信念。
“心理暗示”在《心理学大词典》上是这样描述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一、根据暗示的不同效果,心理暗示分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
〖镜头1〗两个孩子在公园玩儿,追赶中不小心摔倒了。一位妈妈“哎呦”一声赶紧跑过去,抱住孩子心疼地说:“让妈妈看看摔哪了,摔疼了吧?”本来没事的孩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摔疼了”。而另一位妈妈则站在一旁,淡淡地说:“没关系,自己爬起来。”这位孩子若无其事地爬起来,又继续奔跑着玩去了。
〖点评〗妈妈的表现在给孩子暗示:前一位妈妈紧张不安的态度在暗示孩子,摔跤是很疼痛的,从而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觉,使孩子变得娇气,这是消极的暗示。而另一位妈妈淡然平静的态度却暗示着孩子,摔跤没什么大不了,自己应该勇敢地爬起来,这是积极的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使人增加力量、勇气、信心,从而使行为结果更加完善;消极的心理暗示使人失去力量、气馁、抑郁,导致行为结果更加不尽人意。
〖链接1〗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传说中古希腊塞浦路斯的国王,他心仪某种美女特质,于是自己雕刻了一个理想中的美女塑像,并且爱上了这座雕像,每天把雕像当成真人对待。他的诚心终于感动了爱神阿芙罗狄忒。于是,神让皮格马利翁的梦想成真,雕像变成了真正的美女,从此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心理学家引申说:父母师长若以正面的信念期望孩子能成为什么,将来孩子就会成为什么。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期望效应。
〖链接2〗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是对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现实运用,是最典型的积极心理暗示的案例。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
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
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这两位教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
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
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动力。这个动力促使教师和学生努力学习,在各个方面想办法进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这种表现即心理学上的“期待效应”。每一个人都是有潜质的,但是能否将潜质发挥出来,获得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用对待成功人士的态度去鼓励他、教育他、看待他。
〖妈妈高招〗怎样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就像一阵润物无声的细雨,悄悄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灵。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培养孩子规范的举止、优良的品性、良好的习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给孩子积极正面的期待
〖镜头2〗叮叮3岁,问他将来想干什么。他非常果断地说:“当博士。”有一天,他拿起经常坐的一个小凳子,把它放在头上,兴奋地高喊:“妈妈,您看我像博士吗?”妈妈一边说着像,一边给叮叮拍下了照片。从那以后,他走路的姿势也变得斯文起来,仿佛真当上了博士。
〖点评〗肖伯纳在他90岁寿辰时说过:“要记住,我们的行为不是受经验的影响,而是受期待的影响。”父母亲对孩子的期待与评价经常会在言语及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显现出来。妈妈对叮叮幼稚的行为不仅没有打击,反而用拍照的方式给了叮叮信心,让叮叮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支持,对自己的期待。所以,叮叮就会朝着妈妈期待的方向努力前进。
三、学会对别人说“我孩子真行”
〖镜头3〗乐乐和妈妈在幼儿园门口和另一个小朋友的妈妈说话,小朋友的妈妈问:“你们乐乐在家吃饭好吗?爱吃蔬菜吗?”乐乐紧张地望着妈妈,只听妈妈说:“乐乐知道蔬菜有营养,即使没有喜欢吃的也愿意吃一点。”晚饭,本来不爱吃蔬菜的乐乐竟然不用妈妈唠叨,就大口大口地吃起蔬菜来。
〖点评〗孩子也好面子,父母在与别人谈及孩子时,千万不能“谦虚”,而是应当将孩子好的一面“骄傲地”展示给别人。例如:你可以告诉别人:“我家孩子今天又得了一朵小红花了”、“我家孩子很懂得孝敬老人,有好吃的总是让爷爷奶奶先吃”等等。尽管这些话不是直接对孩子说的,但孩子听在耳里,记在心上。他们就会在父母的这种积极的暗示下,将父母的话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来做出进一步的努力。正如乐乐,虽然平时不爱吃蔬菜,但妈妈不但给他留足了面子,让乐乐对妈妈充满信任,也愿意实现妈妈的期望。
四、父母的行为举止要树典范
〖镜头4〗旦旦和妈妈坐公交车,到了一站,上了一位老大爷,妈妈赶紧站起来给老人让座。旦旦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了一会儿,想了想,对妈妈说:“妈妈你坐,你抱着我。”
〖点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孩子,为孩子所效仿。家长自觉排队,用行为暗示孩子,插队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在公共场所不随地乱丢果皮纸屑,也会让孩子学会自觉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同样,妈妈主动给老人让座,也会让旦旦懂得尊敬老人是美德。家长良好的行为举止都在无形中暗示孩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
五、借助神态表情肯定孩子
〖镜头5〗小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儿猜谜语,妈妈们则在一旁聊天。一个小朋友说了一个谜语,小小猜出来了,张张嘴却没有说话,小小望向妈妈,妈妈也微笑着看小小,眼神里满是鼓励。小小不好意思地冲妈妈笑笑,说出了谜底。妈妈还望着小小笑,小小从妈妈眼里读到了赞赏和肯定。
〖点评〗不同的眼神和不同的关注方式会给孩子不同的心理感受。当宝宝在活动表现好的时候,妈妈给宝宝赞赏、肯定、微笑的眼神,让宝宝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当宝宝在活动中遇到挫折时,给孩子鼓励、安慰、爱抚的目光,让宝宝感受到勇气和力量。这些饱含情感和爱的积极暗示,能对孩子产生更大的影响。
“心理暗示”在《心理学大词典》上是这样描述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一、根据暗示的不同效果,心理暗示分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
〖镜头1〗两个孩子在公园玩儿,追赶中不小心摔倒了。一位妈妈“哎呦”一声赶紧跑过去,抱住孩子心疼地说:“让妈妈看看摔哪了,摔疼了吧?”本来没事的孩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摔疼了”。而另一位妈妈则站在一旁,淡淡地说:“没关系,自己爬起来。”这位孩子若无其事地爬起来,又继续奔跑着玩去了。
〖点评〗妈妈的表现在给孩子暗示:前一位妈妈紧张不安的态度在暗示孩子,摔跤是很疼痛的,从而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觉,使孩子变得娇气,这是消极的暗示。而另一位妈妈淡然平静的态度却暗示着孩子,摔跤没什么大不了,自己应该勇敢地爬起来,这是积极的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使人增加力量、勇气、信心,从而使行为结果更加完善;消极的心理暗示使人失去力量、气馁、抑郁,导致行为结果更加不尽人意。
〖链接1〗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传说中古希腊塞浦路斯的国王,他心仪某种美女特质,于是自己雕刻了一个理想中的美女塑像,并且爱上了这座雕像,每天把雕像当成真人对待。他的诚心终于感动了爱神阿芙罗狄忒。于是,神让皮格马利翁的梦想成真,雕像变成了真正的美女,从此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心理学家引申说:父母师长若以正面的信念期望孩子能成为什么,将来孩子就会成为什么。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期望效应。
〖链接2〗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是对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现实运用,是最典型的积极心理暗示的案例。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
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
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这两位教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
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
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动力。这个动力促使教师和学生努力学习,在各个方面想办法进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这种表现即心理学上的“期待效应”。每一个人都是有潜质的,但是能否将潜质发挥出来,获得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用对待成功人士的态度去鼓励他、教育他、看待他。
〖妈妈高招〗怎样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就像一阵润物无声的细雨,悄悄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灵。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培养孩子规范的举止、优良的品性、良好的习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给孩子积极正面的期待
〖镜头2〗叮叮3岁,问他将来想干什么。他非常果断地说:“当博士。”有一天,他拿起经常坐的一个小凳子,把它放在头上,兴奋地高喊:“妈妈,您看我像博士吗?”妈妈一边说着像,一边给叮叮拍下了照片。从那以后,他走路的姿势也变得斯文起来,仿佛真当上了博士。
〖点评〗肖伯纳在他90岁寿辰时说过:“要记住,我们的行为不是受经验的影响,而是受期待的影响。”父母亲对孩子的期待与评价经常会在言语及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显现出来。妈妈对叮叮幼稚的行为不仅没有打击,反而用拍照的方式给了叮叮信心,让叮叮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支持,对自己的期待。所以,叮叮就会朝着妈妈期待的方向努力前进。
三、学会对别人说“我孩子真行”
〖镜头3〗乐乐和妈妈在幼儿园门口和另一个小朋友的妈妈说话,小朋友的妈妈问:“你们乐乐在家吃饭好吗?爱吃蔬菜吗?”乐乐紧张地望着妈妈,只听妈妈说:“乐乐知道蔬菜有营养,即使没有喜欢吃的也愿意吃一点。”晚饭,本来不爱吃蔬菜的乐乐竟然不用妈妈唠叨,就大口大口地吃起蔬菜来。
〖点评〗孩子也好面子,父母在与别人谈及孩子时,千万不能“谦虚”,而是应当将孩子好的一面“骄傲地”展示给别人。例如:你可以告诉别人:“我家孩子今天又得了一朵小红花了”、“我家孩子很懂得孝敬老人,有好吃的总是让爷爷奶奶先吃”等等。尽管这些话不是直接对孩子说的,但孩子听在耳里,记在心上。他们就会在父母的这种积极的暗示下,将父母的话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来做出进一步的努力。正如乐乐,虽然平时不爱吃蔬菜,但妈妈不但给他留足了面子,让乐乐对妈妈充满信任,也愿意实现妈妈的期望。
四、父母的行为举止要树典范
〖镜头4〗旦旦和妈妈坐公交车,到了一站,上了一位老大爷,妈妈赶紧站起来给老人让座。旦旦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了一会儿,想了想,对妈妈说:“妈妈你坐,你抱着我。”
〖点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孩子,为孩子所效仿。家长自觉排队,用行为暗示孩子,插队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在公共场所不随地乱丢果皮纸屑,也会让孩子学会自觉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同样,妈妈主动给老人让座,也会让旦旦懂得尊敬老人是美德。家长良好的行为举止都在无形中暗示孩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
五、借助神态表情肯定孩子
〖镜头5〗小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儿猜谜语,妈妈们则在一旁聊天。一个小朋友说了一个谜语,小小猜出来了,张张嘴却没有说话,小小望向妈妈,妈妈也微笑着看小小,眼神里满是鼓励。小小不好意思地冲妈妈笑笑,说出了谜底。妈妈还望着小小笑,小小从妈妈眼里读到了赞赏和肯定。
〖点评〗不同的眼神和不同的关注方式会给孩子不同的心理感受。当宝宝在活动表现好的时候,妈妈给宝宝赞赏、肯定、微笑的眼神,让宝宝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当宝宝在活动中遇到挫折时,给孩子鼓励、安慰、爱抚的目光,让宝宝感受到勇气和力量。这些饱含情感和爱的积极暗示,能对孩子产生更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