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明辨是非 ]
激辩第三方软件有用无用论
关于第三方软件是否有用的争论由来已久。系统高手们认为,为了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充分挖掘系统潜能,拒装第三方软件是明智之举。与之相反的是广大初级用户,出于系统安全或者提高操作效率的考量,纷纷安装各种各样第三方安全或优化软件,不过随之而来的是,系统也会被莫名其妙地装上各种各样的附带软件。那么到底第三方软件有用还是无用?
其实,关于第三方软件有用与否,见仁见智。对于高手们来说,如果你的技术已经足够高超,并且只是将电脑作为工作专用,那么拒装(或者尽量少装)第三方软件是正确的,当然前提是你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可以利用系统组件保证系统安全和运行效率。不过对于绝大部分普通用户来说,我们还是建议安装第三方软件,因为第三方软件和系统组件相比,使用起来更为简单而且高效。不过在实际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加以筛选和甄别!
第三方软件更会防病毒
随着网络安全形势的恶化,现在的网络到处病毒肆虐、木马横行,在“网上”行走一不小心就会中招。但是对于如何防范病毒,网上争论也非常多,有人认为系统安全性能已经足够强大,裸奔并无大碍。不过大量的安全案例告诉我们,虽然系统已经自带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如Windows 8已经自带Windows Defender,即微软的杀毒软件MSE),但是仅仅依靠这些还是无法防范网上层出不穷的病毒。所以,安装第三方软件可更好地保护系统的安全。
首先系统防火墙的设置极为复杂,大部分用户并不知道该怎样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进行最优化设置,在实际使用中大部分用户仍然只是在使用系统默认设置,这样系统防火墙就不能发挥充分的保护作用。
比如前段时间流行的“dllhost”盗号木马,它通过劫持“dllhost.exe”进程来进行盗号。由于“dllhost.exe”是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需的进程,并且它是在系统浏览器进程里面的,所以不受系统防火墙的限制。对于这类木马,系统防火墙往往无能为力了(图1)。
其次,系统自带的杀毒软件功能有限。MSE是针对全球市场的,对于国内出现的新病毒、木马及时反应能力要比国内杀毒软件弱得多。国内安全软件则针对国内用户量身定制很多安全服务,可以更为有效地保护系统安全。
如上所述,系统自带的安全组件有不足之处,因此我们除了用好系统自带的安全组件外,还应该安装第三方安全软件来保障系统的安全。比如金山卫士就集成了金山网盾防火墙,而且使用起来非常简单,启动程序后切换到“查杀木马→网盾保护”,在这里即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开启防火墙的保护。与系统防火墙不同的是,它根据用户常用的网络环境分类做出防范(图2)。
当然对于系统安全来说,防范远比中招后的查杀保护更为重要。在安全防范方面,国内杀毒软件根据实际需求量身定制了很多保护措施,这样可以有效保护系统安全。比如金山毒霸自带的猎豹浏览器就可以对访问的链接进行检测,对于安全的网页会显示绿色的标志,对于危险的钓鱼页面则以醒目的红色加以提示,这样大部分钓鱼网站就原形毕露了(图3)。
对于用户的网购、在线支付页面,毒霸则会进行专门的安全扫描,正确的官方页面会被绿色框架标注,确保可以进行安全的网络支付,而这些都是系统自带的MSE杀毒软件所不具备的安全保障措施(图4)。
在“安全”和“安心”
之间玩平衡
安装第三方安全软件可以有效地保护系统,不过就目前国内安全软件来说,在获得安全保障的同时并不让人省心,因为大部分安全软件都或多或少夹杂一些流氓组件,在获得安全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烦扰,这也成为不少人反对安装第三方软件的原因。
不过,安全毕竟是首位的,对于安全软件的“耍流氓”行为,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所以我们认为,第三方安全软件必须安装,但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防范和甄别。
对于附带组件的安装,首先在安装时要注意查看捆绑软件,安装过程中不要进行勾选,对于点击就自动下载的组件可以借助系统自带的UAC进行拦截,将UAC的级别调至最高即可拦截所有会对系统做出更改的程序,如上述毒霸界面点击会自动下载安装的手机助手。
不过UAC只是拦截对系统会做出更改的程序,对于那些捆绑在安装程序里面并在后台静默安装的程序,则可以利用“静默安装拦截器”进行拦截。首先到http://suo.im/5vy2v下载软件,启动软件后可以自定义拦截规则。比如最近总是遭到百度旗下软件的“骚扰”,那么就可以添加一条“.*Baidu.*”规则(意思是所有包含“baidu”字样的程序静默安装都会被拦截),然后点击“保存规则“(图4)。
点击“确认并启动监控”,这样程序会在后台监控,现在如果有后台程序使用静默方式进行安装,程序就会自动进行拦截(不分是否会对系统做出更改),并且在拦截窗口中给出静默安装程序的详细信息,方便我们进行取舍,点击“阻止启动”即可进行拦截(图5)。
现在大多数安全软件并不是单一的安全组件,往往夹带了许多功能不相干的其他组件。比如金山安全卫士就捆绑了驱动精灵,在安装时一不小心很容易就附带安装这些我们并不需要的软件(图1)。
另外,安全软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点击也很容易安装不需要的组件。比如毒霸就集成了金山手机助手、加速球、密码专家、软件管理等多个组件,只要点击即可自动下载安装,所以在实际使用时很容易被强迫安装上这些组件(图2)。
其次,安全软件经常会弹出一些危言耸听的界面或者提示,告诉你的系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等等,诱导大家安装或者执行很多不必要的操作(图3)。那么这些安全软件的流氓行为该如何禁止和甄别?
对于一些安全软件所谓的高危提示,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比如上述金山卫士检测到的“KB2798897”高危漏洞,经过微软网站的查询,这个实际上是Windows 8、Windows Server 2012适用的补丁(本机安装的是Windows 7系统),并不需要安装(图6)。 其实对于类似发现某某漏洞、大量垃圾文件需要清理、某某需要立即优化之类的提示(不包括发现某某病毒的提示),很多都是安全软件在故弄玄虚,大部分目的是诱导用户安装各种软件。对于这类提示,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进行甄别即可。比如对于系统漏洞的检测,系统自带的更新检查是最靠谱的,只要展开“控制面板→系统和安全→Windows Update→立即更新”即可。本例可以看到当前系统并不需要安装什么高危漏洞补丁(图7)。
不过系统自带的更新下载速度较慢且无法导出已安装的补丁,如果需要更新的补丁较多,还是建议安装第三方软件,比如WHDownloader,可以到http://tinyurl.com/pmxf4bd下载安装。启动后选择自己对应的操作系统,在下载列表中即可下载所有的补丁(包括已安装和未安装的),还可以将这些补丁文件导出,方便重装时使用(图8)。
不少安全软件都集成了很多不必要的组件,我们可以使用手动的方法取其有用的功能。如小红伞的扫描能力出色,可以只使用这个功能。
首先可以在安装小红伞时选择自定义安装,在“安装组件”这一步,去除“Real-time Protection ”(实时保护)和“Rootkits Proection”(实时监控)的勾选,只保留所需的扫描和右键快捷菜单。
在完成软件的安装后启动系统配置实用程序,去除“Avira Free Antivirus”的启动,再进入服务配置实用程序,禁用“Avira Real-Time Protection”服务,取消其实时监控后台服务以节省资源(图9)。
这样就可以只使用小红伞扫描功能了,以后需要扫描病毒时,只要打开资源管理器选中需要扫描的文件夹,右击选择“使用Aivra扫描所选文件”即可开始扫描。
优化 还是外来的
软件好念经
系统优化的问题是老生常谈,杂志上也介绍了很多如何利用系统自带的组件进行优化的文章。为了节约系统资源,很多人不喜欢使用第三方软件,而是通过自己的技术手动对系统进行优化。但是,一些优化项目通过手动方法无法轻易实现,比如系统优化包括磁盘缓存、注册表、文件系统、网络、开机速度、系统安全、后台服务等优化项目,而系统组件一般只能针对某一个项目进行手动优化。另外,一些项目如注册表、磁盘缓存的优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电脑技术,具体执行起来并不容易。相比起来,第三方优化软件就简单多了,一般只要简单点击即可完成优化。
无论是从操作效率还是优化的效果来看,第三方优化软件都有相当的优势,也更适合普通用户使用。
以“软媒魔方”为例,借助这款软件即可轻松实现系统全面优化。不过优化之前首先要制作系统备份,无论是手动还是第三方软件优化都有可能造成系统故障,因此优化之前一定要做好系统备份。
启动系统还原组件,然后按提示制作一个名为“优化之前备份”即可,这样如果优化后无法进入系统,就可进入PE里进行还原恢复(图1)。
接着就可以使用软媒魔方进行优化了。启动软件后点击“优化大师”,在打开的页面中即可对开机速度、启动项和系统服务进行一键优化。如果优化出现错误,可以切换到“优化历史”中,快速恢复优化之前的项目(图2)。
对于系统设置的专业优化,可以点击“设置大师”进入优化,这里提供系统设置、多媒体、网络设置等常见优化项目,操作也非常简单,只要简单勾选优化的项目即可(图3)。
此外,对于具体项目经过优化软件的优化后,优化的效果大多直接保存在系统设置中,因此为了节省系统资源,可以在优化后卸载优化软件,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达到快速优化的效果。资源紧张的用户还可以使用绿色版优化软件,在需要优化时直接使用,优化完成后即可删除。
如何清理垃圾文件
垃圾文件过多会影响系统运行效率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对于如何清理垃圾文件却让很多人纠结。反对使用第三方软件的人认为,系统垃圾无非就是回收站、IE临时缓冲文件夹、系统临时文件夹里的文件,这些文件利用磁盘清理组件就可以轻松完成,并不需要第三方垃圾清理软件来完成。
不过结合目前大多数用户的使用环境来说,电脑里的垃圾文件远远不止这些,比如安装补丁后的补丁文件、视频软件的缓冲文件等,这些文件不仅占用庞大的空间,而且位于电脑的不同位置,仅仅依靠系统自带组件是很难清理的。此外,对于注册表垃圾文件、冗余DLL文件这类垃圾,通过手动方法也很难清除。
所以,为了有效清除垃圾,应当安装第三方清理软件。
在清理前要结束不用的进程,因为被正在运行的进程占用的垃圾文件是无法删除的。进程终止可以借助“进程管理”来批量终止。到http://suo.im/1xh2w下载软件并启动后,在进程列表中依次选中需要终止的进程(注意:不要终止系统进程),然后点击“一键结束”即可批量终止无用进程(图1)。
完成进程终止后即可启动清理软件,这里以金山卫士为例,启动程序后切换到“垃圾清理→清理垃圾”,点击“开始扫描”,软件即可对所有位置的垃圾文件进行扫描,扫描到的垃圾文件会按照常用文件类别进行分类(图2)。
对于扫描到的文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比如QQ垃圾文件,点击“垃圾详情”可以打开垃圾文件,点击具体文件查看,确定是垃圾文件后再选择删除。比如需要保存QQ完整聊天记录的朋友,这里的“QQ聊天接收到的图片”就不要删除(点击忽略),否则之后查看聊天记录里就不再显示图片了(图3)。
完成文件的甄别后返回程序界面点击“一键清理”,这样选择的文件就会被自动删除。金山卫士对于扫描的结果提供详细的路径信息,因此除了用它来删除垃圾文件,我们还可以借助其提供的信息自行制作垃圾清理命令。比如使用卫士的“上网痕迹扫描”,在“Internet 历史记录”下点击“详情”,可看到IE历史记录会保存在“C:\Users\当前用户\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IE5”目录下(图4)。 不过在默认情况下,上述目录在资源管理中打开后我们并不能看到其中的子目录文件,通过IE删除历史记录也无法删除其中的文件,这也是手动无法删除垃圾文件,但是通过金山卫士即可轻松访问并删除的原因。因此如果以后我们需要手动删除其中的文件,通过卫士的扫描信息可以输入下列代码自建批处理完成,这样执行这个批处理就可以快速将原来无法访问的历史记录删除(图5)。
cd "C:\Users\当前用户\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IE5\"
del /s /q *.*
同样,我们可以借助卫士扫描信息提取其他位置信息添加到批处理中(只要添加del /f /s /q +具体垃圾文件目录即可)。如自己只安装PPS,就提取PPS垃圾文件位置,将自己最常出现垃圾文件的目录添加后,就可以不再使用金山卫士(毕竟垃圾清理只是金山卫士的一个子功能,它的其他功能还会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达到既利用第三方软件高效代码,又不占用资源的目的。当然,为了实现定时垃圾清理,还可以借助系统的计划任务实现定时清理,只要建立一个任务计划,然后定时运行上述批处理即可实现垃圾文件的定时清理。
小提示
慎用网上一键批处理清理垃圾文件
为了省事,很多朋友喜欢直接下载网上一键批处理清理垃圾文件,它和我们上述自制的批处理不同,很多朋友并不知道代码具体含义,盲目使用后可能造成一些莫名其妙的故障。比如其中的代码:
rd /s /q %windir%\temp & md %windir%\temp
这一行代码的作用是清理系统临时文件夹中的临时文件,先把临时文件夹删除,然后再创建。这样的好处是可直接删除临时文件夹的所有文件,但是现在Windows 7、Windows 8系统分区都是NTFS格式,这样一删一建会造成该目录权限的紊乱,可能造成软件运行故障(因为很多软件会将临时配置文件放置在该目录)。因此在使用第三方批处理清理垃圾文件时,一定要先看懂代码的具体含义再操作(图6)。
在日常使用中,大家的电脑还经常安装各种第三方软件,那么这些第三方软件有没有用处?其实有用无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具体来说应该因人而异,因具体操作来判定。一般来说,如果第三方软件可以有效扩展或者弥补系统组件的功能,那么即为有用。第三方软件能够在系统已有相应功能的情况下仍然有自己的市场,应该说这是第三方软件有用的最好佐证。绝大部分可以替代系统功能的第三方软件都有自己的特色功能。
即使到了Windows 8,系统自带的资源管理器仍然偏弱,对于经常要在资源管理器中进行文件操作的用户,为了提高操作效率,就可改用更为高效的文件管理器TC,它具备内置ZIP/TAR/GZ/TGZ 格式的压缩/解压功能(系统资源管理器只能识别ZIP)、多标签界面(可以扩展到几十个,非常方便文件在不同目录下移动时使用)、内置同步及比较功能(可对不同文件夹内文件进行同步,比较并编辑不同文件间内容)。这些系统资源管理器不具备的功能可以让我们大大提高文件管理效率(图7)。
[ 正确对待 ]
正确看待
第三方防护软件
我们常在网上看到,一些人声称可在不装防护软件的情况下让自己的电脑安然无恙地“裸奔”多年。更有甚者,认为所有安装防护软件的人都是误入歧途或被人牵制。那么情况到底如何?既然系统“裸奔”可平安无事,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在安装第三方防护?是这些具有“裸奔”功力的大师们太高明,还是广大用户太“傻帽”,亦或第三方防护软件商太精明?对于大众的电脑用户,不装第三方防护软件是否可行?
第三方防护软件不是凭空“火”起来的。如果不懂安全规则,对系统本身的安全设置不闻不问,对上网的各种行为不加约束,上网的安全风险加大,系统的安全就难以得到保障。我们注意到,这类用户不在少数。对于这些人,如果硬让他们去学习系统加固技术,手动操控各种系统安全“阀门”,且不说他们有没有时间、精力和兴趣,在技术上可行性方面也比较差劲。也正因如此,才有360安全类防护市场的火爆(图1、图2)。
微软的系统防护不是不安全,而是还不够人性化,有时还会把人搞晕。此外在功能设计上的确也存在一些不到位的情况。就拿弹窗这个问题来讲,如果单靠微软Windows 8.1自身的安全防护,对各类弹窗的拦截和提示都比较模糊,没有一定技术基础的用户有时会不知是否可选择放行。而类似360这样的第三方防护软件则非常详细地提供了弹窗模式、网购安全、右键安全、聊天安全、下载安全、漏洞修复、账户及任务等项目的提示选择,用户在使用时会获得很有针对性的具体提示,电脑技术一般的用户也可轻松判断和把控。也正因为如此简单易用,第三方防护工具才能有“钻空子”的商机。在使用第三方防护上,用户随波逐流者有之,但不是所有喜欢360的人都是傻子,有技术基础的、理性的人也有很多,是需求决定了市场(图3)。
事实和市场已经证明,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安装一个做工优秀且有口皆碑的第三方防护工具,使用电脑就比较省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但是对目前的硬件配置来说,影响很小。对这部分人来说,大可不必听别人说三道四,装了第三方安全工具也不会降低自己的身份,得到的安全保障绝对要比带来的麻烦多。
安全“裸奔”不是每个Windows用户都能轻易做到的。如果熟悉系统的安全规则并加以很好的利用,对安全上网的规则也心知肚明,对下载和使用软件的渠道、方法都小心谨慎,则受攻击、受感染的机会就大大减少。这样一来,即便不装第三方杀毒软件,仅靠系统提供的安全机制,也完全可以安然无恙。这也是“大师”们可以让系统“裸奔”的秘诀所在。那么,系统的安全规则有哪些,我们如何去认识和利用它们?网络安全使用又有哪些规则,我们又该如何去认识和利用它们? 以Windows 8.1为例,系统在自身安全方面其实是做了充足的准备的。首先是在防护病毒、间谍软件和各类恶意软件方面,Windows 8.1自带免费的Defender防护工具,它可以随着系统的不断更新,维护系统安全。而在上网防护方面,SmartScreen筛选器可以对网上无法识别的应用和文件发出警告。对于来自外面的软件安装或程序的运行,系统提供了用户账户控制功能,会向用户发出必要的提示,供用户选择是否放行。防火墙是Windows系统一直都有的安全工具,Windows 8.1的防火墙设置更加细致和易操作。新增的文件历史记录功能可以实时备份用户文件,保护用户的文件安全。系统自动升级功能则保证了安全防护的及时更新,同时保证了系统漏洞的及时堵截和修补。此外还有一个系统操作中心,它能为用户提供实时的安全提示(图4)。
以上这些可全盘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但作为使用者,要用好它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和相应的技术手段。网络使用的安全规则是我们要强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它往往是让系统不安全的最大隐患。要安全使用网络,需要去认识和利用这些安全规则。
网站来源要选好
首先是网站来源的真实性问题。使用网络的起点是对某个网站的访问,如果访问的网站存在潜在的威胁,那么网络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使用一些带有安全网址鉴定的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对于一些正规或知名的官方网站,浏览器会给出明确的认证标志,让用户用得放心。但如果离开了这些第三方工具,单靠系统自带的浏览器,可能就不会给出那么详细而周全的网站验证标志(图5)。
要“裸奔”使用网络,除了充分开启安全验证外,还要靠培养自己的判断力以及访问网站的好习惯。
系统“臃肿”
为哪般
Windows是一个庞大的操作系统,功能也非常强大,相应的身材也出奇的臃肿。臃肿的身材在为各种设备提供支持、为各类用户提供功能的同时,也侵占了用户的大量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用户使用Windows对自己有用的系统资源仅占整个安装目录总量的很小一部分,大量的系统资源其实是闲置或留给他人使用的。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用户,一般无法确定系统中哪些文件可以删除以及删除的具体办法。因此,我们只有在熟知系统“臃肿”的原因之后才能采取进一步行动。
页面提示要提防
弹出的广告页面屡有欺骗性的元素。比如弹出一个广告框,上面设置了关闭按钮,点击按钮本希望能关闭广告,结果却中了圈套,打开了一个广告页面或运行一段恶意代码;打开的一个页面右下角弹出病毒提示窗口,提示系统发现病毒,点确定进行处理,这时不少人会习惯性地点击“确定”,也同样会中招(图7)。此情况如果要安全“裸奔”,必须练就敏感的洞察能力,能不为弹出窗口所惑,绕过障碍,否则此处就是一个安全的坎儿。
就在本文即将结束时,又在网上看到一位“裸奔”达人这样写道:“你的电脑会中病毒,一半的原因是因为贪婪,一半的原因是因为愚蠢。贪婪是想免费,想占便宜,免费午餐里放进了鱼钩。愚蠢是不肯稍微学习一点点知识,缺乏最基本的分辨能力。”这句话虽然不无道理,但是否能激起人们学习Windows安全知识和技巧的热情,是否能医治现代人的贪婪病?恐怕不行!那些喜欢赤身上阵的大师们会依旧“裸奔”,而需要第三方防护的大批的人们依旧会人潮涌动,第三方安全防护市场会依旧火爆。情况的改观要等到微软的系统防护做得比第三方的更细致更体贴人,我们期望这一天的到来。
在Windows 8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将光标置于系统分区C的盘符上,执行“文件→打开命令提示符→打开命令提示符”菜单命令,在弹出的命令提示符窗口中,执行“dir *.* /ah”命令。这条命令的含义是显示C盘根目录下所有隐含属性文件的列表。在显示结果窗口中可看到,有3个个头特别大的文件,它们分别是hiberfil.sys、pagefile.sys和swapfile.sys,如果本机安装的内存为4GB,这3个文件就占用了近8GB的空间。这些文件的大小还会随着可用内存的增加而增加,安装的内存越大,这三个文件占用的磁盘空间也会越大(图1、图2)。
那么,这三个文件究竟为何物?pagefile.sys是系统内存页面交换文件,它的大小在系统高级属性设置中可以找到。hiberfil.sys是休眠文件,与电源管理方案有关,如果关闭了此功能,该文件就不会存在于硬盘中了。还有一个swapfile.sys文件是睡眠交换文件,是在电脑睡眠时用来存储临时数据的。这些文件的存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速系统运行或者重启的速度,但是庞大的磁盘空间占用可能会让一些人吃不消,尤其是那些使用小容量固态硬盘的用户。由此可见,这三个大文件是造成系统臃肿的一个重要因素。
升级或安装让系统变臃肿
通过Windows应用商店安装应用或升级系统之后,会在“SoftwareDistribution\Download”文件夹中留下一些应用的安装备份或升级文件补丁数据包,这些文件日积月累,会让系统分区的空间越来越小。系统补丁包的遗留位置还有个“WinSxS\Backup”文件夹,同样会侵占系统有效空间(图3)。
驱动不断更新让系统变“胖”
在系统System32目录下的“DriverStore\FileRepository”文件夹中,保存有所有驱动程序的备份文件,当系统驱动出现问题时,可以自动通过该文件夹中存放的备份来恢复驱动正常功能。但这些文件平时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占用空间,它们也是让系统变“胖”的一大因素(图4)。
程序安装过程中也产生累赘
在程序安装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缓冲文件,这些文件多数在安装之后便不再发挥作用。“Installer\$PatchCache$”文件夹中就会留有这样一些文件,它们会占用系统空间。不同于Installer文件夹下的其他文件用来卸载安装的软件,这些文件基本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也会不断侵占硬盘空间(图5)。 不再使用的用户文件夹
众所周知,Windows是一个支持多用户使用的系统。在一套系统中可以开设不同的账户供不同人使用,每个用户占据不同的用户文件目录,每个目录又需要单独的磁盘空间。有的电脑开辟了多个用户账户之后,只有一个用户在使用,而其他的用户只用过一两次以后就再也不用了。这些用户的文件夹就浪费了相当数量的磁盘空间资源,这也是让系统变得臃肿的一个因素。
TMP和TEMP临时文件夹
这是系统自身的临时文件夹。有的软件比较负责,使用完成后会自动删除生成的临时文件。但有的软件使用后不会删除产生的临时文件。此外,由于用户的原因而造成的软件安装过程人为中断等也会使得临时文件得不到及时删除。因此会造成这两个目录中的文件越来越多,所占空间也相应越来越大(图6)。
Office安装后的安装源
微软Office办公套件在安装之后一般会在系统盘中留下一个安装源文件夹MSOCache,其中包含今后可能会用到的一些尚未安装的组件或者已经安装的组件的备份,当用户使用中需要这些组件的功能时,软件会随时从这里调用安装或者修复系统。这个目录占用至少数百MB的磁盘空间,但是平时我们很少用到它,它也是让系统变臃肿的一个代表性因素(图7)。
随着使用需求的不断增加,我们会在Windows中不断安装各种应用程序,Windows 8环境下安装的程序默认一般会存储在系统分区的Program Files文件夹下,如果使用的是64位的Windows版本,那么在Program Files文件夹存储64位的程序的同时,还有一个Program Files (x86)文件夹专门用来存放32位的应用程序。与这两个文件夹配套的,还有一个ProgramData文件夹,它是用来存放这些应用程序的数据的专用文件夹。随着安装应用软件数量的增加,这3个文件夹会变得越来越臃肿,C盘空间也会变得越来越紧张。如果对每次安装的软件都无法割舍,那么系统总会有一天因临时存储空间紧张而不堪重负(图8)。
如上各种因素都是让系统变得“肥胖”的动态因素。如果对每种因素都不闻不问,任其发展下去,系统负担就会越来越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注意平时随时对可能让系统变“肥”的因素进行清理优化。清理工作不见得总是指望用垃圾清理软件来解决问题。如果养成手动优化的好习惯,那么就不需要什么一键清理或看似很神奇的系统清理工具了。
清理系统不用第三方工具
清理优化系统一定要借助于优化工具吗?其实,手动优化系统也没有那么神秘,掌握了方法和技巧,系统清理也是一件简单和随心的事。一方面要为每一个可能产生累赘的文件找到清理的方法,另一方面要寻找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自动清理方法。
针对让系统变得臃肿不堪的各种因素,我们需要各个击破。每一种因素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来优化,一味删除的办法在许多环节上是行不通的,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做到。
对于上面提到的系统页面文件pagefile.sys,虽然通过在系统中进行设置可以关闭此文件,但是在关闭页面文件以后,可能会在运行一些大型软件的时候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我们常常使用富余的大容量内存来虚拟盘符,然后将页面文件设置到虚拟盘中来化解页面文件对磁盘空间的直接占用。此外,还可以采取让系统动态管理页面文件的办法,减小页面文件对系统空间的长期霸占。具体的方法是,在“这台电脑”上点击右键选择“属性”,在“系统”窗口左侧点击“高级系统设置”,在弹出的系统属性窗口的“高级”选项卡中点击“性能→设置”按钮,接着在“性能选项”窗口中点击“高级”选项卡中的“虚拟内存→更改”按钮,开启“自动管理所有驱动器的分页文件大小”选项即可(图1)。
如果每天按部就班地开关机,不在乎那一点点等待时间,则可关闭系统休眠交换文件hiberfil.sys和睡眠交换文件swapfile.sys这两个文件的生成,腾出空间。以管理员方式进入命令提示符窗口并执行“POWERCFG /HIBERNATE OFF”命令,可以关掉休眠功能,自动删除hiberfil.sys文件。在电源计划设置窗口中,更改当前所用的计划设置,在“使计算机进入睡眠状态”一项的时间选择中选择“从不”,然后保存修改,再通过命令提示符窗口运行“GPEDIT.MSC”命令,进入本地组策略编辑器,依次选择“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系统→电源管理”,然后将“睡眠时允许待机状态(S1-S3)(接通电源)”和“睡眠时允许待机状态(S1-S3)(使用电池)”两项均设置为“已禁用”,这样即可关闭睡眠功能而消除睡眠交换文件swapfile.sys(图2、图3)。
对于Office本地安装源文件MSOCache,可选择在Office软件安装结束时,用选项的方式删除该文件目录。或者也可以在安装Office之后,随时删除此文件夹中的文件。
对于系统升级之后留下的补丁文件、驱动程序安装后遗留的安装文件、程序安装的缓冲文件等遗留数据,在确认它们已经安装并能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删除这些文件。对于一些比较重要且没有安装文件的驱动程序,可通过驱动人生、驱动精灵等专用工具,将其备份到系统外部的移动硬盘或网络驱动器中,这样就可腾出驱动备份文件对系统空间的占用。
除了以上可以明确定位的大文件或大目录外,还有一些不易很好定位的其他大文件,这些文件可能会遍及到不同的分区或不同深度的文件夹中。对于这些分散的大文件,我们需要使用一些发现它们的技巧,找到后,要清理也就好办多了。
寻找分散的大文件,一种方法是用资源管理器的搜索框进行搜索。首先定位驱动器或文件夹,比如要寻找C盘中的大文件,则先点击C盘符,在窗口右上角的搜索框中输入如“大小:>200M”之类的搜索关键词进行搜索(图4)。
除了用系统的搜索功能外,还可以使用另一种方法来寻找大文件,那就是使用DIR /AH 系统命令。这需要借助于系统命令提示符窗口来完成。比如上面曾谈到的,用它来显示C盘根目录中的三个大隐含文件的方法,就是用这个命令。 大文件找到之后,用什么方法来一次性删除它们?因为有些文件是分散到不同文件夹中的,如果单靠选择和按删除按钮,是相当费事费时的一件事。
其实,对于目标路径比较集中的目录或文件的清理,可以使用系统内部命令DEL或RD结合各种参数来编制批处理,自动删除各种垃圾文件的方法。对于分散的文件,如果将需要清理的内容做成一个自动批处理文件,这样只需一次点击即可完成文件系统的优化处理。
用DEL命令删除文件,可附带一个/S参数来处理各级子目录中的文件。如果要删除的文件具有只读属性,则可以加一个/F参数来强制删除只读文件。如果要删除的文件为系统类型或隐含类型,但自己确定已经不再使用,需要删除,则可以用参数/AS和/AH来指定系统或隐含属性,这样即便是系统和隐藏文件也能被顺利删除掉(图7)。
如果说DEL命令是以文件为单位进行删除清理的,那么RD命令则是以目录为单位来执行清理操作的。只需在RD命令后跟上要删除的文件夹,然后再配以/S参数,即可将指定文件夹(包含其各级子文件夹中的文件)连同其中的文件一并删除掉。可以说,这个命令要比DEL命令来得更猛烈一些。曾有过一些病毒也利用此命令来删除用户文件。一般来说,对于一些在视窗环境下难以删除的文件,用此命令在安全模式下或系统管理员状态下均可解决掉(图8)。
[ 论战基础硬件 ]
一部配备8GB内存的电脑,要永远空着4GB是正确的吗?硬盘越满速度就越慢到底有没有依据?硬盘分区与否是否会影响性能?这些疑问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电脑新手,我们的电脑,究竟怎样搭配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性能?让我们往下看。
内存容量
与读写速度
现在还有内存容量和速度的问题其实很奇怪,PC内存毫无疑问是近年来性能最过剩的部件没有之一。流行数年的DDR3内存速度最高已达3000MHz之高,容量也能很轻易地达到8GB、16GB甚至更高容量。Windows中的计算机硬件评分,内存(RAM)也是最轻易就能达到最高分的一个项目。以老旧的Windows 7 SP1 x64为例,只要内存速度在1866MHz以上,双通道2×2GB即可达到满分7.9,而最难达到满分的处理器一项,仍然需要一颗主频在4.8GHz的最新酷睿i7-4790k才能稳定在7.9(图1)。
在研究这个问题以前,我们首先要搞明白“内存容量和电脑速度”的困扰从何而来。距现在十年以前,内存不论速度还是容量都远未达到现在的高度,大家甚至还在用512MB甚至256MB。这么低的内存容量很容易被操作系统和各类软件装满,此时系统就会调用硬盘中的页面文件pagefile.sys,我们可以把它看成“虚拟内存”。硬盘的读写速度与内存有天壤之别,再加上硬盘本来就负担很重,一部分还被充当内存,整个系统速度骤降也就不难理解了(图2)。
现在虽然内存容量和速度都“突破天际”了,但很多用户使用起来依然缩手缩脚,比如完全用不到4GB以上容量的用户去购置8GB甚至16GB;还有不管是否正确永远要系统空闲一半以上的内存空间,认为只有这样内存才能达到最佳的读写速度。这样是否正确合理?让我们来实际试一试(图3)。我们以用户量可能是最大的Windows 7 SP1 x64操作系统,硬件为一颗3.66GHz的i3-530,内存为双通道DDR3 1666MHz 2×4GB(9-9-9-24)。只要测试出在系统启动5分钟后的待机状态、内存占用一半、占用5GB、6GB等不同状态下内存的读取/写入/复制/潜伏速度,就能最直观地展现不同剩余容量下的内存性能差别。
下面的测试中,只有潜伏时间一项是越小越好,其余的速度是越高越好。对比后清晰可见,系统待机只占用2GB时内存的速度,与占用4GB、5GB、6GB时几乎完全一致,差距在5%以内,没有任何的性能差距可言(图4、图5)。
根据测试我们可以看出,过分追求大内存或者硬性要求电脑空闲出一半内存才能达到最佳性能是不合理的。在目前这种内存速度和容量都十分过剩的情况下,究竟应该如何使用我们的内存呢?
首先在选购时,一定要保证多通道,其次才是单条容量。目前内存价格较高,很多用户为了之后升级方便,选购了单条8GB容量内存,打算之后升级2×8GB的双通道内存。除非用户真正需要这么大的内存,其实不如直接购买2×4GB内存直接组成双通道为好。内存是否形成双通道,对速度的影响还是蛮大的。而且DRAM颗粒价格居高不下,真正等到用户要升级时,恐怕DDR4已经成为主流了(图6)。
使用其实没有太多规矩可循,如果选购的容量合适,我们如何使用内存都是可以的。现在不少整合平台中集成显卡都调用内存作为显存,在这种时候我们可以去BIOS中将显存容量调整至最大(比如2GB)。既然内存容量很大用不掉,为何不去充分利用呢?而且在这时,内存速度的提升也能直接影响图形性能(图7)。
硬盘的
“正确使用姿势”
硬盘占用问题不能单独看容量,很多时候硬盘速度变慢并非简单的容量被占满导致。硬盘在安装了操作系统、大型游戏后会产生数不清的小文件,同时在日常使用和游戏时系统和游戏程序还会不断产生新的小型碎片文件,正是这些像碎片一样的小文件在影响硬盘的速度,并非单纯的容量占用(图2)。
HDD的读取方式是使用磁头在盘片上像“大海捞针”一样找寻数据的,如果碎片文件过多,硬盘速度就会变慢,而并非容量问题。一块崭新的HDD,在安装好系统作为系统盘后的速度,要比作为从盘存储电影时的速度慢10%~20%。实际上作为从盘时用于存储电影所占的空间远比一个操作系统所需的空间大,但由于文件较大,数量并不多,远没有一个操作系统带来的大量零碎文件来得夸张(图3)。
但这种情况在SSD上就有了一定的差异。首先SSD的读写方式与HDD彻底不同,利用主控来寻找闪存颗粒上内容的方式也避免了HDD磁头那样的物理运动,速度方面很有保障。不过闪存颗粒虽然带来了速度优势,但如果SSD的容量接近满负荷,闪存颗粒的性能就会下降,这也是SSD与HDD根本上的不同点之一(图4)。 总结一下,在HDD上影响硬盘速度的并非容量而是日积月累出来的碎片化小文件,而SSD虽然不怕碎片文件,但容量过满确实会影响闪存性能。
与内存同为存储设备,但容量和速度一直捉襟见肘。HDD依靠磁头和盘片来读取写入数据的方式,注定了速度存在上限;而SSD虽然速度有了保障,但容量又成了问题。不仅如此,实际上究竟用何种“姿势”使用硬盘也一直没有定论。在这里举几个比较具代表性的例子。比如硬盘容量被系统、程序或者其他文件占用到非常满,读写速度对比空盘状态会有很大的差异(图1)?
扩展阅读 SSD与Trim功能
SSD之所以有远远高于传统HDD的读写性能,除了它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结构外,还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文件删除方法,即Trim。该方式可大大地提高文件的删除速度,同时还会自动整理磁盘碎片,从而保证磁盘有良好的读写性能。目前Windows 7/8等操作系统已提供了对Trim的支持,不过XP或者更老版本的系统就不能自动使用Trim。那么在这些系统中,我们又该如何启用Trim功能呢?答案很简单,我们可以利用TrimSSD工具来实现(下载地址:http://dl.pconline.com.cn/download/351415.html)。
这是一款绿色工具,解压后双击其中的TrimSSD.exe文件即可运行。程序运行之后,在其主界面中单击TRIM按钮左侧的下拉箭头,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好SSD对应的盘符,然后单击TRIM按钮,程序即会在下次系统重启后自动对SSD进行Trim操作,是不是非常方便?需要注意的是,TrimSSD仅支持NTFS文件系统,暂不支持FAT32。
硬盘是否应该分区不能一概而论,而硬盘分区以后是否会造成性能下降,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随着应用程序和视频文件的体积越来越大,我们硬盘的容量明显已经不够用了。很多用户电脑里都不止一块硬盘,甚至笔记本电脑用户都拥有多硬盘。比较常见的使用方式是将一块性能强的硬盘作为主硬盘,其中操作系统安装在这块硬盘上,而其余的硬盘作为大型游戏文件安装或者存储高清电影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就没有分区的必要,存储和系统已经通过硬盘清晰地区分开来(图7)。
如果用户还在用单硬盘,就要和使用环境结合来分析。比如现在很多用户已经开始使用Windows 7/8这样的操作系统,此时如果没有特殊需求,整个硬盘在安装时划分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除非用户非常频繁地使用P2P下载、或者需要经常性重装系统,否则都没必要分两个及以上的分区。现在重装系统不需要先格式化,Windows 7/8原版干净的系统自动还原和自动修复启动都是很方便的功能,像XP那种系统出问题就重装已经是历史了。
在一些小容量SSD上其实更没有分区的必要,如果分区会加剧SSD被填满的速度,直接影响SSD读写速度。
谢绝发烧
装机就要理智选配
对于发烧友来说,能够特效全开、流畅地运行当前最新最大的游戏是他们的基本要求。为此,整台PC的配置方面都要满足这一要求才行。目前,许多朋友一提到游戏发烧,首先想到的是i7-4770K或4790K等可超频的顶级CPU,实际上,在正常游戏的过程中,真正需要超频的情况几乎没有,一般的非超频i7系列及至强E 1230等CPU,完全能够秒杀当前的所有大型游戏。为此,我们给出的装机主要硬件方案如下:
一般家庭或办公用户组装PC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能够流畅而快速地运行,二是性能稳定,三是能偶尔看看高清视频。这和追求图形性能的游戏用电脑有本质上的区别,我们选购时的重点与前面的游戏用电脑侧重点不同。性能稳定的i3及其核芯显卡,还有B85系列芯片组都很适合这类电脑,另外一块快速响应的SSD和存储用HDD也很有必要分开。针对这些需求,我们提供的装机方案如下:
[ 移动设备的“舌尖论战”]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昔日那些在PC领域熟悉的口水论战声音,也被吸引到“移动
(设备)战场”,并不时在网络上挑起玩家们的论战。这里我们就来剖析几种常见的“舌尖论战”。
内存大小决定Android系统版本?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Android系统版本越高也就越“吃内存”。曾经256MB内存就足以玩转的Android 1.x时代(图1),512MB就能在Android 2.x时代“横着走”,而到了Android 4.x时代后,没有1GB内存貌似就“跑不动”了。而Android系统版本与内存容量之间的“潜规则”,也成为了很多手机厂商拒绝为旗下老产品提供后续系统升级服务的理由:“因内存容量太小,所以该机型无法更新最新Android系统。”
难道,Android版本真的就是决定内存大小的“源头”吗?
还记得谷歌在2013年发布Android 4.4时的最大卖点吗?引入全新ART机制的Android 4.4经过大幅优化,将最低内存的门槛降低至512MB。如果将此卖点“反推”,不难得出以下结论:“Android 4.4”以前的系统没有1GB内存根本玩不转。
很遗憾,这个观点根本就不成立!
以诺基亚旗下首款Android手机Nokia X为例(图2),该产品仅内置512MB内存,但它除了跑不动少数3D游戏以外,绝大多数APP都可运行,而且Nokia X系统反应也很流畅,丝毫没有“小牛拉大车”之感。要知道,Nokia X的系统版本仅仅是基于Android 4.1.2操作系统的开源修订版本,并非谷歌专门针对512MB小内存优化后的Android 4.4!
作为智能手机的标杆,苹果iPhone家族更是给系统版本与内存容量的“潜规则”扇了一个大巴掌。哪怕是最新的iPhone 6/Plus旗舰,它们的内存容量也仅有1GB(图3)!但其系统流畅度与大型游戏体验依旧可以秒杀那些武装3GB内存的Android旗舰们。这就是现实:理论上,系统版本与手机容量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HTC G7(576MB内存,2010年上市)和摩托罗拉Defy(512MB内存,2011年上市)这两款“老产品”,它们都可以借助第三方ROM开发者,升级到最新的Android 4.3或4.4(图4)。换句话说,Android系统的新版本对“老产品”并没有关闭大门,只要肯投入时间和精力,老产品们也有机会享用最新的系统,哪怕它们的内存低至512MB。
而这也是Android老产品的悲哀。几乎所有的手机品牌,基本只能为旗下手机提供为期1年左右的系统升级服务(少数旗舰产品除外)。“想体验最新的Android系统版本?没关系,买我们刚刚推出的新品吧!”通过掐断老产品的系统更新脉络来刺激预装新版系统的新品销售,这就是手机厂商最喜闻乐见的情景。还好,我们还有一批热衷于分享精神的第三方ROM开发者和团队,比如CyanogenMod(全球最大的Android第三方编译团队),很多老产品从Android 2.x到4.x,都是依靠CM团队的支持而一路走来的。
举个例子,你的手机正同时运行着微信、微博、QQ、美团、淘宝、京东、天气这7个APP,此时内存占用率为80%。当你想玩“真实赛车3”游戏时,在你点击该游戏图标的一瞬间,系统就会自动判断运行“真实赛车3”需要的内存资源。比如该游戏需要60%的内存,根据“末位淘汰”机制,像美团、淘宝、京东、天气这几个非即时通讯的APP就会自动被关闭,然后才会正式启动“真实赛车3”这款游戏。
因此,当我们退出某款游戏后,按Home切换到后台运行程序时(图6),有时会还原到之前的窗口状态,但有时该程序则会重新启动。而后面的情况,就是系统为了保证游戏运行,自动关闭了后台运行的这个程序,将释放的内存用于游戏的启动上了。
换句话说,Android手机理论上是不存在“内存用完”的状况的,因为Android内存管理机制总会通过自动关闭后台的末位进程,来确保手机总有足够的内存去满足新启动程序的运行需求。更大的内存可以减少程序打开时等待的时间,提高程序间切换的效率,但对改善游戏或程序运行的流畅度意义不大。那么,Android手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卡顿甚至卡死状态到底源于何处呢?
所谓“先天”,就是源于硬件端性能不够给力造成的。先给大家普及一个技术原理:1080P屏幕(1920×1080像素)拥有207万个像素点。理论上,每100万像素需要4GB/S的内存带宽(和内存容量无关,取决于处理器所支持的内存带宽参数)才可确保100%流畅。按照这个标准,唯有骁龙800级别的处理器(内存带宽为12.8GB/S)才可完美驱动1080P屏幕。很多搭载联发科MT6592八核处理器(内存带宽为5.3GB/S)的手机虽也配备了1080P屏幕,但由于它仅能给每100万像素分配2.56GB/S的带宽,自然怎么优化都会略有卡顿感,哪怕你给它武装4GB内存也无法弥补源于处理器的先天缺陷。
同理,2K屏幕(2560×1440像素)的像素点达到384万,现阶段只有高通骁龙801(14.9GB/S)的内存带宽才可满足流畅驱动的标准(图8)。
所谓“后天”,主要体现在系统端和第三方APP端的优化与设置上。换句话说,“后天”就是“人祸”。Android手机在使用上的卡顿则体现在两个环节:启动器(Launcher)与程序自身(APP)。
启动器
小米的MIUI、魅族的FlymeOS、OPPO的Color OS、酷派的Coollife UI,这些“由Android系统深入定制的OS”,其实都算是“第三方启动器”(图9)。本来,Android在步入4.2版本之后,通过“动画过渡”和“黄油计划”,其原生启动器在流畅度上足以比肩iOS了。可惜,很多第三方启动器只顾华丽的界面和特效,最终导致了流畅度的不足,至少笔者还没遇到任何一款第三方启动器在流畅性上能超越原生启动器。
程序自身
Android系统本来捆绑着日历、邮箱、地图、商店等APP,但手机厂商往往喜欢将它们“阉割”,用自主或第三方开发的类似APP替换(图10)。那么,你觉得这些替换的APP能有原生的APP优秀吗?
谷歌在Android 4.x时代推出了Holo规范,由此规范开发的APP可享受GPU加速等一系列特性,获得更佳的流畅度并降低CPU占用率。可惜,Holo规范并非强制标准,很多开发者为了确保与Android 2.x设备的兼容性,依旧沿用了Java开发规范。Java开发的APP在Android 4.x中流畅度受限,而Holo在Android 2.x中也普遍遭遇卡顿崩溃现象,这种因开发规范引起的卡顿,也是值得引起我们关注的。
最后就是“潜规则”引起的问题了。为了盈利,很多APP都开放了各种推送服务,哪怕你已关闭了某个软件,但它依旧会在后台留有进程并自己搭建推送服务,成为占用系统资源、耗费无辜电量的“蛀虫”。
安全、清理软件
到底有没有意义
前文我们已经介绍过,Android系统有着成熟的内存管理机制,而APP所提供的内存优化,实际上就是强制关闭所有后台运行着的程序(白名单除外)。问题是,无论手机当前可用内存是500MB还是1GB,只要手机运行流畅,这些数字又有什么意义(图1)?反正当系统内存吃紧时,Android会根据“末位淘汰”机制自动释放内存。
此外,一款不包括推送、定时更新等功能的“绿色APP”,当它被切换至后台运行时是不会浪费电力和CPU资源的,它们只是以Process(进程)的形式保存在RAM内存存储器中(图2)。当它们被内存优化功能强制关闭后,再次开启时反而会浪费更多的电力和CPU资源。换句话说,剩余内存的数值越大,最多是让你“看着很爽”,对手机的系统流畅度的影响不大。Android内存管理是高效的,内存空着不用才是浪费。 由于手机内置的存储空间有限,很多用户总喜欢用安全类APP的“一键清理”功能删除无用文件。很遗憾,Android系统自身和APP并不会产生太多的“垃圾”,充其量产生日志文件及联网缓存文件(图3)。而安全类APP为了彰显“一键清理”功能的强大,会将APK安装包、离线地图等文件也归类到“垃圾”行列。看起来能帮你清理出GB级别的空间(图4),但真的将它们全部删除,在导航时就要重新下载地图文件,看新闻客户端时还需重新下载图片,误删APP后需重新下载APK安装包……结果往往是浪费流量。
寻找那些“干净”的Android手机
为了体现“差异化”,绝大多数手机厂商都有自己的“OS”,比如MIUI、Sense等等。而伴随这些第三方OS的,往往还包括无数预装APP,特别是三大运营商的定制手机,其预装的APP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图5)。因此,如果你对“预存话费换手机”一类的活动不感兴趣,请尽量购买“公开版”的非定制手机。
就“干净”而言,在Android手机阵营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IUNI与魅族,它们所定制的IUNI OS与FlymeOS系统(图6),绝对是所有“OS”中最干净的:没有预装任何垃圾APP。很可惜,只有少数热门手机才有对应的IUNI OS与FlymeOS系统刷机包。
对其他品牌手机而言,不妨关注一下各大专业论坛中推荐的第三方ROM资源,其中不乏删除所有无用APP的精简版,也包含CM定制的非官方ROM,通过自行刷机的方式感受干净系统带来的高效体验。
有必要追求最新64位处理器吗
虽然高通已经推出了骁龙410、骁龙610和骁龙615等64位处理器,但它们在性能上却没有领先骁龙400、骁龙800太多,只是贴上了一个“64位处理器”的标签而已。另一方面,谷歌只有最新的Android L(5.0)系统才正式加入了对64位处理器的支持并加以优化(图7),早期的Android系统根本无法发挥新处理器的优势。
想体验64位的优势,需要最新处理器+最新系统的结合。也就是说,你必须购买一款符合上述标准的新品。遗憾的是,新品往往意味着高价。比如搭载骁龙615的HTC Desire 820,其售价高达1999元,但却可轻松被1799元的魅族MX4以及一系列搭载联发科八核处理器的千元级手机所秒杀(性能上)。
就64位处理器和系统而言,其趋势更大于实际意义。也许到了2015年的今天,可能你已经买不到非64位的Android手机了。但至少在现阶段,64位并不是我们购买手机的优先考虑条件。看看你的周围吧,PC的处理器早在10年前就支持64位技术了,但今天还在使用32位系统的机器还是很多。而当PC在安装32位系统和64位系统时,除了64位可识别4GB以上内存外,你还能感到它们之间的差异吗? 64位技术用了10年都没能彻底征服PC,我们又何必盲目为刚刚出现的64位手机买单呢?
激辩第三方软件有用无用论
关于第三方软件是否有用的争论由来已久。系统高手们认为,为了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充分挖掘系统潜能,拒装第三方软件是明智之举。与之相反的是广大初级用户,出于系统安全或者提高操作效率的考量,纷纷安装各种各样第三方安全或优化软件,不过随之而来的是,系统也会被莫名其妙地装上各种各样的附带软件。那么到底第三方软件有用还是无用?
其实,关于第三方软件有用与否,见仁见智。对于高手们来说,如果你的技术已经足够高超,并且只是将电脑作为工作专用,那么拒装(或者尽量少装)第三方软件是正确的,当然前提是你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可以利用系统组件保证系统安全和运行效率。不过对于绝大部分普通用户来说,我们还是建议安装第三方软件,因为第三方软件和系统组件相比,使用起来更为简单而且高效。不过在实际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加以筛选和甄别!
第三方软件更会防病毒
随着网络安全形势的恶化,现在的网络到处病毒肆虐、木马横行,在“网上”行走一不小心就会中招。但是对于如何防范病毒,网上争论也非常多,有人认为系统安全性能已经足够强大,裸奔并无大碍。不过大量的安全案例告诉我们,虽然系统已经自带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如Windows 8已经自带Windows Defender,即微软的杀毒软件MSE),但是仅仅依靠这些还是无法防范网上层出不穷的病毒。所以,安装第三方软件可更好地保护系统的安全。
首先系统防火墙的设置极为复杂,大部分用户并不知道该怎样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进行最优化设置,在实际使用中大部分用户仍然只是在使用系统默认设置,这样系统防火墙就不能发挥充分的保护作用。
比如前段时间流行的“dllhost”盗号木马,它通过劫持“dllhost.exe”进程来进行盗号。由于“dllhost.exe”是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需的进程,并且它是在系统浏览器进程里面的,所以不受系统防火墙的限制。对于这类木马,系统防火墙往往无能为力了(图1)。
其次,系统自带的杀毒软件功能有限。MSE是针对全球市场的,对于国内出现的新病毒、木马及时反应能力要比国内杀毒软件弱得多。国内安全软件则针对国内用户量身定制很多安全服务,可以更为有效地保护系统安全。
如上所述,系统自带的安全组件有不足之处,因此我们除了用好系统自带的安全组件外,还应该安装第三方安全软件来保障系统的安全。比如金山卫士就集成了金山网盾防火墙,而且使用起来非常简单,启动程序后切换到“查杀木马→网盾保护”,在这里即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开启防火墙的保护。与系统防火墙不同的是,它根据用户常用的网络环境分类做出防范(图2)。
当然对于系统安全来说,防范远比中招后的查杀保护更为重要。在安全防范方面,国内杀毒软件根据实际需求量身定制了很多保护措施,这样可以有效保护系统安全。比如金山毒霸自带的猎豹浏览器就可以对访问的链接进行检测,对于安全的网页会显示绿色的标志,对于危险的钓鱼页面则以醒目的红色加以提示,这样大部分钓鱼网站就原形毕露了(图3)。
对于用户的网购、在线支付页面,毒霸则会进行专门的安全扫描,正确的官方页面会被绿色框架标注,确保可以进行安全的网络支付,而这些都是系统自带的MSE杀毒软件所不具备的安全保障措施(图4)。
在“安全”和“安心”
之间玩平衡
安装第三方安全软件可以有效地保护系统,不过就目前国内安全软件来说,在获得安全保障的同时并不让人省心,因为大部分安全软件都或多或少夹杂一些流氓组件,在获得安全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烦扰,这也成为不少人反对安装第三方软件的原因。
不过,安全毕竟是首位的,对于安全软件的“耍流氓”行为,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所以我们认为,第三方安全软件必须安装,但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防范和甄别。
对于附带组件的安装,首先在安装时要注意查看捆绑软件,安装过程中不要进行勾选,对于点击就自动下载的组件可以借助系统自带的UAC进行拦截,将UAC的级别调至最高即可拦截所有会对系统做出更改的程序,如上述毒霸界面点击会自动下载安装的手机助手。
不过UAC只是拦截对系统会做出更改的程序,对于那些捆绑在安装程序里面并在后台静默安装的程序,则可以利用“静默安装拦截器”进行拦截。首先到http://suo.im/5vy2v下载软件,启动软件后可以自定义拦截规则。比如最近总是遭到百度旗下软件的“骚扰”,那么就可以添加一条“.*Baidu.*”规则(意思是所有包含“baidu”字样的程序静默安装都会被拦截),然后点击“保存规则“(图4)。
点击“确认并启动监控”,这样程序会在后台监控,现在如果有后台程序使用静默方式进行安装,程序就会自动进行拦截(不分是否会对系统做出更改),并且在拦截窗口中给出静默安装程序的详细信息,方便我们进行取舍,点击“阻止启动”即可进行拦截(图5)。
现在大多数安全软件并不是单一的安全组件,往往夹带了许多功能不相干的其他组件。比如金山安全卫士就捆绑了驱动精灵,在安装时一不小心很容易就附带安装这些我们并不需要的软件(图1)。
另外,安全软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点击也很容易安装不需要的组件。比如毒霸就集成了金山手机助手、加速球、密码专家、软件管理等多个组件,只要点击即可自动下载安装,所以在实际使用时很容易被强迫安装上这些组件(图2)。
其次,安全软件经常会弹出一些危言耸听的界面或者提示,告诉你的系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等等,诱导大家安装或者执行很多不必要的操作(图3)。那么这些安全软件的流氓行为该如何禁止和甄别?
对于一些安全软件所谓的高危提示,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比如上述金山卫士检测到的“KB2798897”高危漏洞,经过微软网站的查询,这个实际上是Windows 8、Windows Server 2012适用的补丁(本机安装的是Windows 7系统),并不需要安装(图6)。 其实对于类似发现某某漏洞、大量垃圾文件需要清理、某某需要立即优化之类的提示(不包括发现某某病毒的提示),很多都是安全软件在故弄玄虚,大部分目的是诱导用户安装各种软件。对于这类提示,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进行甄别即可。比如对于系统漏洞的检测,系统自带的更新检查是最靠谱的,只要展开“控制面板→系统和安全→Windows Update→立即更新”即可。本例可以看到当前系统并不需要安装什么高危漏洞补丁(图7)。
不过系统自带的更新下载速度较慢且无法导出已安装的补丁,如果需要更新的补丁较多,还是建议安装第三方软件,比如WHDownloader,可以到http://tinyurl.com/pmxf4bd下载安装。启动后选择自己对应的操作系统,在下载列表中即可下载所有的补丁(包括已安装和未安装的),还可以将这些补丁文件导出,方便重装时使用(图8)。
不少安全软件都集成了很多不必要的组件,我们可以使用手动的方法取其有用的功能。如小红伞的扫描能力出色,可以只使用这个功能。
首先可以在安装小红伞时选择自定义安装,在“安装组件”这一步,去除“Real-time Protection ”(实时保护)和“Rootkits Proection”(实时监控)的勾选,只保留所需的扫描和右键快捷菜单。
在完成软件的安装后启动系统配置实用程序,去除“Avira Free Antivirus”的启动,再进入服务配置实用程序,禁用“Avira Real-Time Protection”服务,取消其实时监控后台服务以节省资源(图9)。
这样就可以只使用小红伞扫描功能了,以后需要扫描病毒时,只要打开资源管理器选中需要扫描的文件夹,右击选择“使用Aivra扫描所选文件”即可开始扫描。
优化 还是外来的
软件好念经
系统优化的问题是老生常谈,杂志上也介绍了很多如何利用系统自带的组件进行优化的文章。为了节约系统资源,很多人不喜欢使用第三方软件,而是通过自己的技术手动对系统进行优化。但是,一些优化项目通过手动方法无法轻易实现,比如系统优化包括磁盘缓存、注册表、文件系统、网络、开机速度、系统安全、后台服务等优化项目,而系统组件一般只能针对某一个项目进行手动优化。另外,一些项目如注册表、磁盘缓存的优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电脑技术,具体执行起来并不容易。相比起来,第三方优化软件就简单多了,一般只要简单点击即可完成优化。
无论是从操作效率还是优化的效果来看,第三方优化软件都有相当的优势,也更适合普通用户使用。
以“软媒魔方”为例,借助这款软件即可轻松实现系统全面优化。不过优化之前首先要制作系统备份,无论是手动还是第三方软件优化都有可能造成系统故障,因此优化之前一定要做好系统备份。
启动系统还原组件,然后按提示制作一个名为“优化之前备份”即可,这样如果优化后无法进入系统,就可进入PE里进行还原恢复(图1)。
接着就可以使用软媒魔方进行优化了。启动软件后点击“优化大师”,在打开的页面中即可对开机速度、启动项和系统服务进行一键优化。如果优化出现错误,可以切换到“优化历史”中,快速恢复优化之前的项目(图2)。
对于系统设置的专业优化,可以点击“设置大师”进入优化,这里提供系统设置、多媒体、网络设置等常见优化项目,操作也非常简单,只要简单勾选优化的项目即可(图3)。
此外,对于具体项目经过优化软件的优化后,优化的效果大多直接保存在系统设置中,因此为了节省系统资源,可以在优化后卸载优化软件,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达到快速优化的效果。资源紧张的用户还可以使用绿色版优化软件,在需要优化时直接使用,优化完成后即可删除。
如何清理垃圾文件
垃圾文件过多会影响系统运行效率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对于如何清理垃圾文件却让很多人纠结。反对使用第三方软件的人认为,系统垃圾无非就是回收站、IE临时缓冲文件夹、系统临时文件夹里的文件,这些文件利用磁盘清理组件就可以轻松完成,并不需要第三方垃圾清理软件来完成。
不过结合目前大多数用户的使用环境来说,电脑里的垃圾文件远远不止这些,比如安装补丁后的补丁文件、视频软件的缓冲文件等,这些文件不仅占用庞大的空间,而且位于电脑的不同位置,仅仅依靠系统自带组件是很难清理的。此外,对于注册表垃圾文件、冗余DLL文件这类垃圾,通过手动方法也很难清除。
所以,为了有效清除垃圾,应当安装第三方清理软件。
在清理前要结束不用的进程,因为被正在运行的进程占用的垃圾文件是无法删除的。进程终止可以借助“进程管理”来批量终止。到http://suo.im/1xh2w下载软件并启动后,在进程列表中依次选中需要终止的进程(注意:不要终止系统进程),然后点击“一键结束”即可批量终止无用进程(图1)。
完成进程终止后即可启动清理软件,这里以金山卫士为例,启动程序后切换到“垃圾清理→清理垃圾”,点击“开始扫描”,软件即可对所有位置的垃圾文件进行扫描,扫描到的垃圾文件会按照常用文件类别进行分类(图2)。
对于扫描到的文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比如QQ垃圾文件,点击“垃圾详情”可以打开垃圾文件,点击具体文件查看,确定是垃圾文件后再选择删除。比如需要保存QQ完整聊天记录的朋友,这里的“QQ聊天接收到的图片”就不要删除(点击忽略),否则之后查看聊天记录里就不再显示图片了(图3)。
完成文件的甄别后返回程序界面点击“一键清理”,这样选择的文件就会被自动删除。金山卫士对于扫描的结果提供详细的路径信息,因此除了用它来删除垃圾文件,我们还可以借助其提供的信息自行制作垃圾清理命令。比如使用卫士的“上网痕迹扫描”,在“Internet 历史记录”下点击“详情”,可看到IE历史记录会保存在“C:\Users\当前用户\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IE5”目录下(图4)。 不过在默认情况下,上述目录在资源管理中打开后我们并不能看到其中的子目录文件,通过IE删除历史记录也无法删除其中的文件,这也是手动无法删除垃圾文件,但是通过金山卫士即可轻松访问并删除的原因。因此如果以后我们需要手动删除其中的文件,通过卫士的扫描信息可以输入下列代码自建批处理完成,这样执行这个批处理就可以快速将原来无法访问的历史记录删除(图5)。
cd "C:\Users\当前用户\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IE5\"
del /s /q *.*
同样,我们可以借助卫士扫描信息提取其他位置信息添加到批处理中(只要添加del /f /s /q +具体垃圾文件目录即可)。如自己只安装PPS,就提取PPS垃圾文件位置,将自己最常出现垃圾文件的目录添加后,就可以不再使用金山卫士(毕竟垃圾清理只是金山卫士的一个子功能,它的其他功能还会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达到既利用第三方软件高效代码,又不占用资源的目的。当然,为了实现定时垃圾清理,还可以借助系统的计划任务实现定时清理,只要建立一个任务计划,然后定时运行上述批处理即可实现垃圾文件的定时清理。
小提示
慎用网上一键批处理清理垃圾文件
为了省事,很多朋友喜欢直接下载网上一键批处理清理垃圾文件,它和我们上述自制的批处理不同,很多朋友并不知道代码具体含义,盲目使用后可能造成一些莫名其妙的故障。比如其中的代码:
rd /s /q %windir%\temp & md %windir%\temp
这一行代码的作用是清理系统临时文件夹中的临时文件,先把临时文件夹删除,然后再创建。这样的好处是可直接删除临时文件夹的所有文件,但是现在Windows 7、Windows 8系统分区都是NTFS格式,这样一删一建会造成该目录权限的紊乱,可能造成软件运行故障(因为很多软件会将临时配置文件放置在该目录)。因此在使用第三方批处理清理垃圾文件时,一定要先看懂代码的具体含义再操作(图6)。
在日常使用中,大家的电脑还经常安装各种第三方软件,那么这些第三方软件有没有用处?其实有用无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具体来说应该因人而异,因具体操作来判定。一般来说,如果第三方软件可以有效扩展或者弥补系统组件的功能,那么即为有用。第三方软件能够在系统已有相应功能的情况下仍然有自己的市场,应该说这是第三方软件有用的最好佐证。绝大部分可以替代系统功能的第三方软件都有自己的特色功能。
即使到了Windows 8,系统自带的资源管理器仍然偏弱,对于经常要在资源管理器中进行文件操作的用户,为了提高操作效率,就可改用更为高效的文件管理器TC,它具备内置ZIP/TAR/GZ/TGZ 格式的压缩/解压功能(系统资源管理器只能识别ZIP)、多标签界面(可以扩展到几十个,非常方便文件在不同目录下移动时使用)、内置同步及比较功能(可对不同文件夹内文件进行同步,比较并编辑不同文件间内容)。这些系统资源管理器不具备的功能可以让我们大大提高文件管理效率(图7)。
[ 正确对待 ]
正确看待
第三方防护软件
我们常在网上看到,一些人声称可在不装防护软件的情况下让自己的电脑安然无恙地“裸奔”多年。更有甚者,认为所有安装防护软件的人都是误入歧途或被人牵制。那么情况到底如何?既然系统“裸奔”可平安无事,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在安装第三方防护?是这些具有“裸奔”功力的大师们太高明,还是广大用户太“傻帽”,亦或第三方防护软件商太精明?对于大众的电脑用户,不装第三方防护软件是否可行?
第三方防护软件不是凭空“火”起来的。如果不懂安全规则,对系统本身的安全设置不闻不问,对上网的各种行为不加约束,上网的安全风险加大,系统的安全就难以得到保障。我们注意到,这类用户不在少数。对于这些人,如果硬让他们去学习系统加固技术,手动操控各种系统安全“阀门”,且不说他们有没有时间、精力和兴趣,在技术上可行性方面也比较差劲。也正因如此,才有360安全类防护市场的火爆(图1、图2)。
微软的系统防护不是不安全,而是还不够人性化,有时还会把人搞晕。此外在功能设计上的确也存在一些不到位的情况。就拿弹窗这个问题来讲,如果单靠微软Windows 8.1自身的安全防护,对各类弹窗的拦截和提示都比较模糊,没有一定技术基础的用户有时会不知是否可选择放行。而类似360这样的第三方防护软件则非常详细地提供了弹窗模式、网购安全、右键安全、聊天安全、下载安全、漏洞修复、账户及任务等项目的提示选择,用户在使用时会获得很有针对性的具体提示,电脑技术一般的用户也可轻松判断和把控。也正因为如此简单易用,第三方防护工具才能有“钻空子”的商机。在使用第三方防护上,用户随波逐流者有之,但不是所有喜欢360的人都是傻子,有技术基础的、理性的人也有很多,是需求决定了市场(图3)。
事实和市场已经证明,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安装一个做工优秀且有口皆碑的第三方防护工具,使用电脑就比较省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但是对目前的硬件配置来说,影响很小。对这部分人来说,大可不必听别人说三道四,装了第三方安全工具也不会降低自己的身份,得到的安全保障绝对要比带来的麻烦多。
安全“裸奔”不是每个Windows用户都能轻易做到的。如果熟悉系统的安全规则并加以很好的利用,对安全上网的规则也心知肚明,对下载和使用软件的渠道、方法都小心谨慎,则受攻击、受感染的机会就大大减少。这样一来,即便不装第三方杀毒软件,仅靠系统提供的安全机制,也完全可以安然无恙。这也是“大师”们可以让系统“裸奔”的秘诀所在。那么,系统的安全规则有哪些,我们如何去认识和利用它们?网络安全使用又有哪些规则,我们又该如何去认识和利用它们? 以Windows 8.1为例,系统在自身安全方面其实是做了充足的准备的。首先是在防护病毒、间谍软件和各类恶意软件方面,Windows 8.1自带免费的Defender防护工具,它可以随着系统的不断更新,维护系统安全。而在上网防护方面,SmartScreen筛选器可以对网上无法识别的应用和文件发出警告。对于来自外面的软件安装或程序的运行,系统提供了用户账户控制功能,会向用户发出必要的提示,供用户选择是否放行。防火墙是Windows系统一直都有的安全工具,Windows 8.1的防火墙设置更加细致和易操作。新增的文件历史记录功能可以实时备份用户文件,保护用户的文件安全。系统自动升级功能则保证了安全防护的及时更新,同时保证了系统漏洞的及时堵截和修补。此外还有一个系统操作中心,它能为用户提供实时的安全提示(图4)。
以上这些可全盘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但作为使用者,要用好它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和相应的技术手段。网络使用的安全规则是我们要强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它往往是让系统不安全的最大隐患。要安全使用网络,需要去认识和利用这些安全规则。
网站来源要选好
首先是网站来源的真实性问题。使用网络的起点是对某个网站的访问,如果访问的网站存在潜在的威胁,那么网络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使用一些带有安全网址鉴定的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对于一些正规或知名的官方网站,浏览器会给出明确的认证标志,让用户用得放心。但如果离开了这些第三方工具,单靠系统自带的浏览器,可能就不会给出那么详细而周全的网站验证标志(图5)。
要“裸奔”使用网络,除了充分开启安全验证外,还要靠培养自己的判断力以及访问网站的好习惯。
系统“臃肿”
为哪般
Windows是一个庞大的操作系统,功能也非常强大,相应的身材也出奇的臃肿。臃肿的身材在为各种设备提供支持、为各类用户提供功能的同时,也侵占了用户的大量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用户使用Windows对自己有用的系统资源仅占整个安装目录总量的很小一部分,大量的系统资源其实是闲置或留给他人使用的。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用户,一般无法确定系统中哪些文件可以删除以及删除的具体办法。因此,我们只有在熟知系统“臃肿”的原因之后才能采取进一步行动。
页面提示要提防
弹出的广告页面屡有欺骗性的元素。比如弹出一个广告框,上面设置了关闭按钮,点击按钮本希望能关闭广告,结果却中了圈套,打开了一个广告页面或运行一段恶意代码;打开的一个页面右下角弹出病毒提示窗口,提示系统发现病毒,点确定进行处理,这时不少人会习惯性地点击“确定”,也同样会中招(图7)。此情况如果要安全“裸奔”,必须练就敏感的洞察能力,能不为弹出窗口所惑,绕过障碍,否则此处就是一个安全的坎儿。
就在本文即将结束时,又在网上看到一位“裸奔”达人这样写道:“你的电脑会中病毒,一半的原因是因为贪婪,一半的原因是因为愚蠢。贪婪是想免费,想占便宜,免费午餐里放进了鱼钩。愚蠢是不肯稍微学习一点点知识,缺乏最基本的分辨能力。”这句话虽然不无道理,但是否能激起人们学习Windows安全知识和技巧的热情,是否能医治现代人的贪婪病?恐怕不行!那些喜欢赤身上阵的大师们会依旧“裸奔”,而需要第三方防护的大批的人们依旧会人潮涌动,第三方安全防护市场会依旧火爆。情况的改观要等到微软的系统防护做得比第三方的更细致更体贴人,我们期望这一天的到来。
在Windows 8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将光标置于系统分区C的盘符上,执行“文件→打开命令提示符→打开命令提示符”菜单命令,在弹出的命令提示符窗口中,执行“dir *.* /ah”命令。这条命令的含义是显示C盘根目录下所有隐含属性文件的列表。在显示结果窗口中可看到,有3个个头特别大的文件,它们分别是hiberfil.sys、pagefile.sys和swapfile.sys,如果本机安装的内存为4GB,这3个文件就占用了近8GB的空间。这些文件的大小还会随着可用内存的增加而增加,安装的内存越大,这三个文件占用的磁盘空间也会越大(图1、图2)。
那么,这三个文件究竟为何物?pagefile.sys是系统内存页面交换文件,它的大小在系统高级属性设置中可以找到。hiberfil.sys是休眠文件,与电源管理方案有关,如果关闭了此功能,该文件就不会存在于硬盘中了。还有一个swapfile.sys文件是睡眠交换文件,是在电脑睡眠时用来存储临时数据的。这些文件的存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速系统运行或者重启的速度,但是庞大的磁盘空间占用可能会让一些人吃不消,尤其是那些使用小容量固态硬盘的用户。由此可见,这三个大文件是造成系统臃肿的一个重要因素。
升级或安装让系统变臃肿
通过Windows应用商店安装应用或升级系统之后,会在“SoftwareDistribution\Download”文件夹中留下一些应用的安装备份或升级文件补丁数据包,这些文件日积月累,会让系统分区的空间越来越小。系统补丁包的遗留位置还有个“WinSxS\Backup”文件夹,同样会侵占系统有效空间(图3)。
驱动不断更新让系统变“胖”
在系统System32目录下的“DriverStore\FileRepository”文件夹中,保存有所有驱动程序的备份文件,当系统驱动出现问题时,可以自动通过该文件夹中存放的备份来恢复驱动正常功能。但这些文件平时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占用空间,它们也是让系统变“胖”的一大因素(图4)。
程序安装过程中也产生累赘
在程序安装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缓冲文件,这些文件多数在安装之后便不再发挥作用。“Installer\$PatchCache$”文件夹中就会留有这样一些文件,它们会占用系统空间。不同于Installer文件夹下的其他文件用来卸载安装的软件,这些文件基本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也会不断侵占硬盘空间(图5)。 不再使用的用户文件夹
众所周知,Windows是一个支持多用户使用的系统。在一套系统中可以开设不同的账户供不同人使用,每个用户占据不同的用户文件目录,每个目录又需要单独的磁盘空间。有的电脑开辟了多个用户账户之后,只有一个用户在使用,而其他的用户只用过一两次以后就再也不用了。这些用户的文件夹就浪费了相当数量的磁盘空间资源,这也是让系统变得臃肿的一个因素。
TMP和TEMP临时文件夹
这是系统自身的临时文件夹。有的软件比较负责,使用完成后会自动删除生成的临时文件。但有的软件使用后不会删除产生的临时文件。此外,由于用户的原因而造成的软件安装过程人为中断等也会使得临时文件得不到及时删除。因此会造成这两个目录中的文件越来越多,所占空间也相应越来越大(图6)。
Office安装后的安装源
微软Office办公套件在安装之后一般会在系统盘中留下一个安装源文件夹MSOCache,其中包含今后可能会用到的一些尚未安装的组件或者已经安装的组件的备份,当用户使用中需要这些组件的功能时,软件会随时从这里调用安装或者修复系统。这个目录占用至少数百MB的磁盘空间,但是平时我们很少用到它,它也是让系统变臃肿的一个代表性因素(图7)。
随着使用需求的不断增加,我们会在Windows中不断安装各种应用程序,Windows 8环境下安装的程序默认一般会存储在系统分区的Program Files文件夹下,如果使用的是64位的Windows版本,那么在Program Files文件夹存储64位的程序的同时,还有一个Program Files (x86)文件夹专门用来存放32位的应用程序。与这两个文件夹配套的,还有一个ProgramData文件夹,它是用来存放这些应用程序的数据的专用文件夹。随着安装应用软件数量的增加,这3个文件夹会变得越来越臃肿,C盘空间也会变得越来越紧张。如果对每次安装的软件都无法割舍,那么系统总会有一天因临时存储空间紧张而不堪重负(图8)。
如上各种因素都是让系统变得“肥胖”的动态因素。如果对每种因素都不闻不问,任其发展下去,系统负担就会越来越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注意平时随时对可能让系统变“肥”的因素进行清理优化。清理工作不见得总是指望用垃圾清理软件来解决问题。如果养成手动优化的好习惯,那么就不需要什么一键清理或看似很神奇的系统清理工具了。
清理系统不用第三方工具
清理优化系统一定要借助于优化工具吗?其实,手动优化系统也没有那么神秘,掌握了方法和技巧,系统清理也是一件简单和随心的事。一方面要为每一个可能产生累赘的文件找到清理的方法,另一方面要寻找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自动清理方法。
针对让系统变得臃肿不堪的各种因素,我们需要各个击破。每一种因素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来优化,一味删除的办法在许多环节上是行不通的,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做到。
对于上面提到的系统页面文件pagefile.sys,虽然通过在系统中进行设置可以关闭此文件,但是在关闭页面文件以后,可能会在运行一些大型软件的时候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我们常常使用富余的大容量内存来虚拟盘符,然后将页面文件设置到虚拟盘中来化解页面文件对磁盘空间的直接占用。此外,还可以采取让系统动态管理页面文件的办法,减小页面文件对系统空间的长期霸占。具体的方法是,在“这台电脑”上点击右键选择“属性”,在“系统”窗口左侧点击“高级系统设置”,在弹出的系统属性窗口的“高级”选项卡中点击“性能→设置”按钮,接着在“性能选项”窗口中点击“高级”选项卡中的“虚拟内存→更改”按钮,开启“自动管理所有驱动器的分页文件大小”选项即可(图1)。
如果每天按部就班地开关机,不在乎那一点点等待时间,则可关闭系统休眠交换文件hiberfil.sys和睡眠交换文件swapfile.sys这两个文件的生成,腾出空间。以管理员方式进入命令提示符窗口并执行“POWERCFG /HIBERNATE OFF”命令,可以关掉休眠功能,自动删除hiberfil.sys文件。在电源计划设置窗口中,更改当前所用的计划设置,在“使计算机进入睡眠状态”一项的时间选择中选择“从不”,然后保存修改,再通过命令提示符窗口运行“GPEDIT.MSC”命令,进入本地组策略编辑器,依次选择“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系统→电源管理”,然后将“睡眠时允许待机状态(S1-S3)(接通电源)”和“睡眠时允许待机状态(S1-S3)(使用电池)”两项均设置为“已禁用”,这样即可关闭睡眠功能而消除睡眠交换文件swapfile.sys(图2、图3)。
对于Office本地安装源文件MSOCache,可选择在Office软件安装结束时,用选项的方式删除该文件目录。或者也可以在安装Office之后,随时删除此文件夹中的文件。
对于系统升级之后留下的补丁文件、驱动程序安装后遗留的安装文件、程序安装的缓冲文件等遗留数据,在确认它们已经安装并能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删除这些文件。对于一些比较重要且没有安装文件的驱动程序,可通过驱动人生、驱动精灵等专用工具,将其备份到系统外部的移动硬盘或网络驱动器中,这样就可腾出驱动备份文件对系统空间的占用。
除了以上可以明确定位的大文件或大目录外,还有一些不易很好定位的其他大文件,这些文件可能会遍及到不同的分区或不同深度的文件夹中。对于这些分散的大文件,我们需要使用一些发现它们的技巧,找到后,要清理也就好办多了。
寻找分散的大文件,一种方法是用资源管理器的搜索框进行搜索。首先定位驱动器或文件夹,比如要寻找C盘中的大文件,则先点击C盘符,在窗口右上角的搜索框中输入如“大小:>200M”之类的搜索关键词进行搜索(图4)。
除了用系统的搜索功能外,还可以使用另一种方法来寻找大文件,那就是使用DIR /AH 系统命令。这需要借助于系统命令提示符窗口来完成。比如上面曾谈到的,用它来显示C盘根目录中的三个大隐含文件的方法,就是用这个命令。 大文件找到之后,用什么方法来一次性删除它们?因为有些文件是分散到不同文件夹中的,如果单靠选择和按删除按钮,是相当费事费时的一件事。
其实,对于目标路径比较集中的目录或文件的清理,可以使用系统内部命令DEL或RD结合各种参数来编制批处理,自动删除各种垃圾文件的方法。对于分散的文件,如果将需要清理的内容做成一个自动批处理文件,这样只需一次点击即可完成文件系统的优化处理。
用DEL命令删除文件,可附带一个/S参数来处理各级子目录中的文件。如果要删除的文件具有只读属性,则可以加一个/F参数来强制删除只读文件。如果要删除的文件为系统类型或隐含类型,但自己确定已经不再使用,需要删除,则可以用参数/AS和/AH来指定系统或隐含属性,这样即便是系统和隐藏文件也能被顺利删除掉(图7)。
如果说DEL命令是以文件为单位进行删除清理的,那么RD命令则是以目录为单位来执行清理操作的。只需在RD命令后跟上要删除的文件夹,然后再配以/S参数,即可将指定文件夹(包含其各级子文件夹中的文件)连同其中的文件一并删除掉。可以说,这个命令要比DEL命令来得更猛烈一些。曾有过一些病毒也利用此命令来删除用户文件。一般来说,对于一些在视窗环境下难以删除的文件,用此命令在安全模式下或系统管理员状态下均可解决掉(图8)。
[ 论战基础硬件 ]
一部配备8GB内存的电脑,要永远空着4GB是正确的吗?硬盘越满速度就越慢到底有没有依据?硬盘分区与否是否会影响性能?这些疑问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电脑新手,我们的电脑,究竟怎样搭配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性能?让我们往下看。
内存容量
与读写速度
现在还有内存容量和速度的问题其实很奇怪,PC内存毫无疑问是近年来性能最过剩的部件没有之一。流行数年的DDR3内存速度最高已达3000MHz之高,容量也能很轻易地达到8GB、16GB甚至更高容量。Windows中的计算机硬件评分,内存(RAM)也是最轻易就能达到最高分的一个项目。以老旧的Windows 7 SP1 x64为例,只要内存速度在1866MHz以上,双通道2×2GB即可达到满分7.9,而最难达到满分的处理器一项,仍然需要一颗主频在4.8GHz的最新酷睿i7-4790k才能稳定在7.9(图1)。
在研究这个问题以前,我们首先要搞明白“内存容量和电脑速度”的困扰从何而来。距现在十年以前,内存不论速度还是容量都远未达到现在的高度,大家甚至还在用512MB甚至256MB。这么低的内存容量很容易被操作系统和各类软件装满,此时系统就会调用硬盘中的页面文件pagefile.sys,我们可以把它看成“虚拟内存”。硬盘的读写速度与内存有天壤之别,再加上硬盘本来就负担很重,一部分还被充当内存,整个系统速度骤降也就不难理解了(图2)。
现在虽然内存容量和速度都“突破天际”了,但很多用户使用起来依然缩手缩脚,比如完全用不到4GB以上容量的用户去购置8GB甚至16GB;还有不管是否正确永远要系统空闲一半以上的内存空间,认为只有这样内存才能达到最佳的读写速度。这样是否正确合理?让我们来实际试一试(图3)。我们以用户量可能是最大的Windows 7 SP1 x64操作系统,硬件为一颗3.66GHz的i3-530,内存为双通道DDR3 1666MHz 2×4GB(9-9-9-24)。只要测试出在系统启动5分钟后的待机状态、内存占用一半、占用5GB、6GB等不同状态下内存的读取/写入/复制/潜伏速度,就能最直观地展现不同剩余容量下的内存性能差别。
下面的测试中,只有潜伏时间一项是越小越好,其余的速度是越高越好。对比后清晰可见,系统待机只占用2GB时内存的速度,与占用4GB、5GB、6GB时几乎完全一致,差距在5%以内,没有任何的性能差距可言(图4、图5)。
根据测试我们可以看出,过分追求大内存或者硬性要求电脑空闲出一半内存才能达到最佳性能是不合理的。在目前这种内存速度和容量都十分过剩的情况下,究竟应该如何使用我们的内存呢?
首先在选购时,一定要保证多通道,其次才是单条容量。目前内存价格较高,很多用户为了之后升级方便,选购了单条8GB容量内存,打算之后升级2×8GB的双通道内存。除非用户真正需要这么大的内存,其实不如直接购买2×4GB内存直接组成双通道为好。内存是否形成双通道,对速度的影响还是蛮大的。而且DRAM颗粒价格居高不下,真正等到用户要升级时,恐怕DDR4已经成为主流了(图6)。
使用其实没有太多规矩可循,如果选购的容量合适,我们如何使用内存都是可以的。现在不少整合平台中集成显卡都调用内存作为显存,在这种时候我们可以去BIOS中将显存容量调整至最大(比如2GB)。既然内存容量很大用不掉,为何不去充分利用呢?而且在这时,内存速度的提升也能直接影响图形性能(图7)。
硬盘的
“正确使用姿势”
硬盘占用问题不能单独看容量,很多时候硬盘速度变慢并非简单的容量被占满导致。硬盘在安装了操作系统、大型游戏后会产生数不清的小文件,同时在日常使用和游戏时系统和游戏程序还会不断产生新的小型碎片文件,正是这些像碎片一样的小文件在影响硬盘的速度,并非单纯的容量占用(图2)。
HDD的读取方式是使用磁头在盘片上像“大海捞针”一样找寻数据的,如果碎片文件过多,硬盘速度就会变慢,而并非容量问题。一块崭新的HDD,在安装好系统作为系统盘后的速度,要比作为从盘存储电影时的速度慢10%~20%。实际上作为从盘时用于存储电影所占的空间远比一个操作系统所需的空间大,但由于文件较大,数量并不多,远没有一个操作系统带来的大量零碎文件来得夸张(图3)。
但这种情况在SSD上就有了一定的差异。首先SSD的读写方式与HDD彻底不同,利用主控来寻找闪存颗粒上内容的方式也避免了HDD磁头那样的物理运动,速度方面很有保障。不过闪存颗粒虽然带来了速度优势,但如果SSD的容量接近满负荷,闪存颗粒的性能就会下降,这也是SSD与HDD根本上的不同点之一(图4)。 总结一下,在HDD上影响硬盘速度的并非容量而是日积月累出来的碎片化小文件,而SSD虽然不怕碎片文件,但容量过满确实会影响闪存性能。
与内存同为存储设备,但容量和速度一直捉襟见肘。HDD依靠磁头和盘片来读取写入数据的方式,注定了速度存在上限;而SSD虽然速度有了保障,但容量又成了问题。不仅如此,实际上究竟用何种“姿势”使用硬盘也一直没有定论。在这里举几个比较具代表性的例子。比如硬盘容量被系统、程序或者其他文件占用到非常满,读写速度对比空盘状态会有很大的差异(图1)?
扩展阅读 SSD与Trim功能
SSD之所以有远远高于传统HDD的读写性能,除了它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结构外,还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文件删除方法,即Trim。该方式可大大地提高文件的删除速度,同时还会自动整理磁盘碎片,从而保证磁盘有良好的读写性能。目前Windows 7/8等操作系统已提供了对Trim的支持,不过XP或者更老版本的系统就不能自动使用Trim。那么在这些系统中,我们又该如何启用Trim功能呢?答案很简单,我们可以利用TrimSSD工具来实现(下载地址:http://dl.pconline.com.cn/download/351415.html)。
这是一款绿色工具,解压后双击其中的TrimSSD.exe文件即可运行。程序运行之后,在其主界面中单击TRIM按钮左侧的下拉箭头,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好SSD对应的盘符,然后单击TRIM按钮,程序即会在下次系统重启后自动对SSD进行Trim操作,是不是非常方便?需要注意的是,TrimSSD仅支持NTFS文件系统,暂不支持FAT32。
硬盘是否应该分区不能一概而论,而硬盘分区以后是否会造成性能下降,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随着应用程序和视频文件的体积越来越大,我们硬盘的容量明显已经不够用了。很多用户电脑里都不止一块硬盘,甚至笔记本电脑用户都拥有多硬盘。比较常见的使用方式是将一块性能强的硬盘作为主硬盘,其中操作系统安装在这块硬盘上,而其余的硬盘作为大型游戏文件安装或者存储高清电影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就没有分区的必要,存储和系统已经通过硬盘清晰地区分开来(图7)。
如果用户还在用单硬盘,就要和使用环境结合来分析。比如现在很多用户已经开始使用Windows 7/8这样的操作系统,此时如果没有特殊需求,整个硬盘在安装时划分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除非用户非常频繁地使用P2P下载、或者需要经常性重装系统,否则都没必要分两个及以上的分区。现在重装系统不需要先格式化,Windows 7/8原版干净的系统自动还原和自动修复启动都是很方便的功能,像XP那种系统出问题就重装已经是历史了。
在一些小容量SSD上其实更没有分区的必要,如果分区会加剧SSD被填满的速度,直接影响SSD读写速度。
谢绝发烧
装机就要理智选配
对于发烧友来说,能够特效全开、流畅地运行当前最新最大的游戏是他们的基本要求。为此,整台PC的配置方面都要满足这一要求才行。目前,许多朋友一提到游戏发烧,首先想到的是i7-4770K或4790K等可超频的顶级CPU,实际上,在正常游戏的过程中,真正需要超频的情况几乎没有,一般的非超频i7系列及至强E 1230等CPU,完全能够秒杀当前的所有大型游戏。为此,我们给出的装机主要硬件方案如下:
一般家庭或办公用户组装PC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能够流畅而快速地运行,二是性能稳定,三是能偶尔看看高清视频。这和追求图形性能的游戏用电脑有本质上的区别,我们选购时的重点与前面的游戏用电脑侧重点不同。性能稳定的i3及其核芯显卡,还有B85系列芯片组都很适合这类电脑,另外一块快速响应的SSD和存储用HDD也很有必要分开。针对这些需求,我们提供的装机方案如下:
[ 移动设备的“舌尖论战”]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昔日那些在PC领域熟悉的口水论战声音,也被吸引到“移动
(设备)战场”,并不时在网络上挑起玩家们的论战。这里我们就来剖析几种常见的“舌尖论战”。
内存大小决定Android系统版本?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Android系统版本越高也就越“吃内存”。曾经256MB内存就足以玩转的Android 1.x时代(图1),512MB就能在Android 2.x时代“横着走”,而到了Android 4.x时代后,没有1GB内存貌似就“跑不动”了。而Android系统版本与内存容量之间的“潜规则”,也成为了很多手机厂商拒绝为旗下老产品提供后续系统升级服务的理由:“因内存容量太小,所以该机型无法更新最新Android系统。”
难道,Android版本真的就是决定内存大小的“源头”吗?
还记得谷歌在2013年发布Android 4.4时的最大卖点吗?引入全新ART机制的Android 4.4经过大幅优化,将最低内存的门槛降低至512MB。如果将此卖点“反推”,不难得出以下结论:“Android 4.4”以前的系统没有1GB内存根本玩不转。
很遗憾,这个观点根本就不成立!
以诺基亚旗下首款Android手机Nokia X为例(图2),该产品仅内置512MB内存,但它除了跑不动少数3D游戏以外,绝大多数APP都可运行,而且Nokia X系统反应也很流畅,丝毫没有“小牛拉大车”之感。要知道,Nokia X的系统版本仅仅是基于Android 4.1.2操作系统的开源修订版本,并非谷歌专门针对512MB小内存优化后的Android 4.4!
作为智能手机的标杆,苹果iPhone家族更是给系统版本与内存容量的“潜规则”扇了一个大巴掌。哪怕是最新的iPhone 6/Plus旗舰,它们的内存容量也仅有1GB(图3)!但其系统流畅度与大型游戏体验依旧可以秒杀那些武装3GB内存的Android旗舰们。这就是现实:理论上,系统版本与手机容量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HTC G7(576MB内存,2010年上市)和摩托罗拉Defy(512MB内存,2011年上市)这两款“老产品”,它们都可以借助第三方ROM开发者,升级到最新的Android 4.3或4.4(图4)。换句话说,Android系统的新版本对“老产品”并没有关闭大门,只要肯投入时间和精力,老产品们也有机会享用最新的系统,哪怕它们的内存低至512MB。
而这也是Android老产品的悲哀。几乎所有的手机品牌,基本只能为旗下手机提供为期1年左右的系统升级服务(少数旗舰产品除外)。“想体验最新的Android系统版本?没关系,买我们刚刚推出的新品吧!”通过掐断老产品的系统更新脉络来刺激预装新版系统的新品销售,这就是手机厂商最喜闻乐见的情景。还好,我们还有一批热衷于分享精神的第三方ROM开发者和团队,比如CyanogenMod(全球最大的Android第三方编译团队),很多老产品从Android 2.x到4.x,都是依靠CM团队的支持而一路走来的。
举个例子,你的手机正同时运行着微信、微博、QQ、美团、淘宝、京东、天气这7个APP,此时内存占用率为80%。当你想玩“真实赛车3”游戏时,在你点击该游戏图标的一瞬间,系统就会自动判断运行“真实赛车3”需要的内存资源。比如该游戏需要60%的内存,根据“末位淘汰”机制,像美团、淘宝、京东、天气这几个非即时通讯的APP就会自动被关闭,然后才会正式启动“真实赛车3”这款游戏。
因此,当我们退出某款游戏后,按Home切换到后台运行程序时(图6),有时会还原到之前的窗口状态,但有时该程序则会重新启动。而后面的情况,就是系统为了保证游戏运行,自动关闭了后台运行的这个程序,将释放的内存用于游戏的启动上了。
换句话说,Android手机理论上是不存在“内存用完”的状况的,因为Android内存管理机制总会通过自动关闭后台的末位进程,来确保手机总有足够的内存去满足新启动程序的运行需求。更大的内存可以减少程序打开时等待的时间,提高程序间切换的效率,但对改善游戏或程序运行的流畅度意义不大。那么,Android手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卡顿甚至卡死状态到底源于何处呢?
所谓“先天”,就是源于硬件端性能不够给力造成的。先给大家普及一个技术原理:1080P屏幕(1920×1080像素)拥有207万个像素点。理论上,每100万像素需要4GB/S的内存带宽(和内存容量无关,取决于处理器所支持的内存带宽参数)才可确保100%流畅。按照这个标准,唯有骁龙800级别的处理器(内存带宽为12.8GB/S)才可完美驱动1080P屏幕。很多搭载联发科MT6592八核处理器(内存带宽为5.3GB/S)的手机虽也配备了1080P屏幕,但由于它仅能给每100万像素分配2.56GB/S的带宽,自然怎么优化都会略有卡顿感,哪怕你给它武装4GB内存也无法弥补源于处理器的先天缺陷。
同理,2K屏幕(2560×1440像素)的像素点达到384万,现阶段只有高通骁龙801(14.9GB/S)的内存带宽才可满足流畅驱动的标准(图8)。
所谓“后天”,主要体现在系统端和第三方APP端的优化与设置上。换句话说,“后天”就是“人祸”。Android手机在使用上的卡顿则体现在两个环节:启动器(Launcher)与程序自身(APP)。
启动器
小米的MIUI、魅族的FlymeOS、OPPO的Color OS、酷派的Coollife UI,这些“由Android系统深入定制的OS”,其实都算是“第三方启动器”(图9)。本来,Android在步入4.2版本之后,通过“动画过渡”和“黄油计划”,其原生启动器在流畅度上足以比肩iOS了。可惜,很多第三方启动器只顾华丽的界面和特效,最终导致了流畅度的不足,至少笔者还没遇到任何一款第三方启动器在流畅性上能超越原生启动器。
程序自身
Android系统本来捆绑着日历、邮箱、地图、商店等APP,但手机厂商往往喜欢将它们“阉割”,用自主或第三方开发的类似APP替换(图10)。那么,你觉得这些替换的APP能有原生的APP优秀吗?
谷歌在Android 4.x时代推出了Holo规范,由此规范开发的APP可享受GPU加速等一系列特性,获得更佳的流畅度并降低CPU占用率。可惜,Holo规范并非强制标准,很多开发者为了确保与Android 2.x设备的兼容性,依旧沿用了Java开发规范。Java开发的APP在Android 4.x中流畅度受限,而Holo在Android 2.x中也普遍遭遇卡顿崩溃现象,这种因开发规范引起的卡顿,也是值得引起我们关注的。
最后就是“潜规则”引起的问题了。为了盈利,很多APP都开放了各种推送服务,哪怕你已关闭了某个软件,但它依旧会在后台留有进程并自己搭建推送服务,成为占用系统资源、耗费无辜电量的“蛀虫”。
安全、清理软件
到底有没有意义
前文我们已经介绍过,Android系统有着成熟的内存管理机制,而APP所提供的内存优化,实际上就是强制关闭所有后台运行着的程序(白名单除外)。问题是,无论手机当前可用内存是500MB还是1GB,只要手机运行流畅,这些数字又有什么意义(图1)?反正当系统内存吃紧时,Android会根据“末位淘汰”机制自动释放内存。
此外,一款不包括推送、定时更新等功能的“绿色APP”,当它被切换至后台运行时是不会浪费电力和CPU资源的,它们只是以Process(进程)的形式保存在RAM内存存储器中(图2)。当它们被内存优化功能强制关闭后,再次开启时反而会浪费更多的电力和CPU资源。换句话说,剩余内存的数值越大,最多是让你“看着很爽”,对手机的系统流畅度的影响不大。Android内存管理是高效的,内存空着不用才是浪费。 由于手机内置的存储空间有限,很多用户总喜欢用安全类APP的“一键清理”功能删除无用文件。很遗憾,Android系统自身和APP并不会产生太多的“垃圾”,充其量产生日志文件及联网缓存文件(图3)。而安全类APP为了彰显“一键清理”功能的强大,会将APK安装包、离线地图等文件也归类到“垃圾”行列。看起来能帮你清理出GB级别的空间(图4),但真的将它们全部删除,在导航时就要重新下载地图文件,看新闻客户端时还需重新下载图片,误删APP后需重新下载APK安装包……结果往往是浪费流量。
寻找那些“干净”的Android手机
为了体现“差异化”,绝大多数手机厂商都有自己的“OS”,比如MIUI、Sense等等。而伴随这些第三方OS的,往往还包括无数预装APP,特别是三大运营商的定制手机,其预装的APP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图5)。因此,如果你对“预存话费换手机”一类的活动不感兴趣,请尽量购买“公开版”的非定制手机。
就“干净”而言,在Android手机阵营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IUNI与魅族,它们所定制的IUNI OS与FlymeOS系统(图6),绝对是所有“OS”中最干净的:没有预装任何垃圾APP。很可惜,只有少数热门手机才有对应的IUNI OS与FlymeOS系统刷机包。
对其他品牌手机而言,不妨关注一下各大专业论坛中推荐的第三方ROM资源,其中不乏删除所有无用APP的精简版,也包含CM定制的非官方ROM,通过自行刷机的方式感受干净系统带来的高效体验。
有必要追求最新64位处理器吗
虽然高通已经推出了骁龙410、骁龙610和骁龙615等64位处理器,但它们在性能上却没有领先骁龙400、骁龙800太多,只是贴上了一个“64位处理器”的标签而已。另一方面,谷歌只有最新的Android L(5.0)系统才正式加入了对64位处理器的支持并加以优化(图7),早期的Android系统根本无法发挥新处理器的优势。
想体验64位的优势,需要最新处理器+最新系统的结合。也就是说,你必须购买一款符合上述标准的新品。遗憾的是,新品往往意味着高价。比如搭载骁龙615的HTC Desire 820,其售价高达1999元,但却可轻松被1799元的魅族MX4以及一系列搭载联发科八核处理器的千元级手机所秒杀(性能上)。
就64位处理器和系统而言,其趋势更大于实际意义。也许到了2015年的今天,可能你已经买不到非64位的Android手机了。但至少在现阶段,64位并不是我们购买手机的优先考虑条件。看看你的周围吧,PC的处理器早在10年前就支持64位技术了,但今天还在使用32位系统的机器还是很多。而当PC在安装32位系统和64位系统时,除了64位可识别4GB以上内存外,你还能感到它们之间的差异吗? 64位技术用了10年都没能彻底征服PC,我们又何必盲目为刚刚出现的64位手机买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