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发展观的简单比较与思考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j7724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展问题可以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关于发展的思路和视角也是丰富多彩的。就阿玛蒂亚·森所提出的自由发展观和中国政府当前正在执行的科学发展观作一简单比较分析,以期理清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自由发展观;科学发展观;阿玛蒂亚·森
  中图分类号:D691.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108-02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都会听到关于发展的不同要求或是种种论断,那么,究竟什么才叫发展呢?怎样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发展呢?发展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对于这些问题,可以说一直以来都是全人类共同思考的难题。
  关于发展的问题,著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教授在其《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观——以自由为核心的发展观。阿玛蒂亚·森教授在书中告诉我们:发展就是一个扩展人所享有的真实自由的过程,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同样自由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与此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提出了自己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那么,这两种发展观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下面将就此问题作一简单分析:
  一、自由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不同
  阿玛蒂亚·森在他的《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的导论中说:“本书论证,发展可以看做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1]。阿玛蒂亚·森所说的“自由”,有其自己独特的含义,它是指人在所处的社会条件下拥有多大的“可行能力”去享受他们根据自身的理由而珍视的那种生活,阿玛蒂亚·森把它称做“实质自由”,具体来说实质自由包括人们免受与贫困相连的各种困苦(例如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过早的死亡等等)的能力,同时也包括诸如有机会接受教育、发表言论、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等等进一步的自由。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转变”:第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剔除人们思想中诸如不惜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追求产值这样旧的发展观念,重新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全面推进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等等方面的改革;第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抓紧建立全新的工作实绩考核指标体系;第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着力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二、自由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不同
  阿玛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聚焦于人类的自由,以“自由”作为发展的核心,发展就是不断扩大人们享受真实的自由的过程,同时自由也在促进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要求消除那些限制人们自由的主要因素,即贫困以及暴政,经济机会的缺乏以及系统化的社会剥夺,忽视公共设施以及压迫性政权的不宽容和过度干预”[1]2。阿玛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就是一种以自由为中心的理解,是面向主体的一种具有终极关怀的观点。对于阿玛蒂亚·森来说,自由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拓展人们真实生活过程中起到建构性作用的自由和工具性作用的自由。
  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为人民服务。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自由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不同
  阿玛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所选择的切入点是从人类的自由出发的,他所演绎的发展是要通过不断提高人们的可行能力,创造优越的生活环境,进而使每个人都能获得一种实质性的自由,最终过上人们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他在书中强调:“为了更充分理解发展过程,需要对发展的目的和手段进行考察和审视;把基本目标定位仅仅是收入或财富最大化显然不恰当,因为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财富‘只是有用,而且是因为其他事物而有用’。同样道理,经济增长本身不能理所当然地被看做就是目标。发展必须更加关注使我们生活得更充实和拥有更多的自由。扩展我们有理由珍视的那些自由,不仅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不受局限,而且能使我们成为更加社会化的人、实施我们自己的选择,与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交往并影响它”[1]。
  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更多的是从一种宏观的国家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方面来倡导的,它是一种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并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2]。
  作为两种不同的发展观,它们之间肯定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方面;但是,作为一种追求发展的观点,它们之间也必然存在着一些共性东西。第一,两种发展观都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且经济的增长也必然是任何发展观中的应有之义。无论是什么样的发展观,它都不可能会离开物质基础来空论如何如何去发展,也只有建基在经济的良性发展之上,一种发展观才会具有发展的物质基础;第二,两种发展观虽然切入点和分析路径存在差异,但最终所要得到的一种结果都内含着促进每个人类个体的生活幸福。阿玛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把发展看做是不断拓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通过可行能力的提高,使人们获得实质性自由,最终使人们过上一种有理由珍视的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国家逐步强大并最终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要素和谐统一的发展观,但其中也内含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拓展社会民主,进而达到一种国富民强的状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如何看待发展问题?我们该怎样去发展?到目前为止,既无法找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也根本不可能找到一种能够让所有人都会信服的发展观。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当前这个日益多元化的世界中,单一的权威的判断已经失去了说明力和持久性,但是,无论怎样去演绎发展、怎样去看待发展,发展的核心归根结底应该还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类的进步。阿玛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思想为我们全面理性的看待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也提供了一种新的依据。阿玛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里告诉了我们,发展就是一个扩展人所享有的真实自由的过程,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同样自由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究其本性而言就是自由的扩展,自由不是经济发展的障碍,恰恰相反它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涵,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告中所说的一样,“阿玛蒂亚·森在经济科学的中心领域作出了一系列可贵的贡献,开拓了供后来好几代研究者进行研究的新领域。他结合经济学和哲学的工具,在重大经济问题讨论中重建了伦理层面”。但是,他的发展观同样也存在着理论上的一些缺陷:其一,虽然强调和阐述了人的可行能力的概念和重要性,但对可行能力的论述和分析还多少有些不够深入和透彻;其二,对实质性自由能够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社会制度的性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甚至并没有提及;其三,虽然自由对于个体来讲具有几乎可以说是高于一切的重要性,但如果过分的强调自由,我们就很容易会导致个人主义甚至无政府主义。
  总而言之,阿玛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和中国社会当前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在某种历史背景和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都具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得到更新,任何一种观念的存在都只是当前或是某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都具有其独特的社会性,并随着社会的前进和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更新和完善,进而达到一种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要:加强对消费者行为的引导和管制,促进消费者转向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一现实背景下,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对消费者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为的深层次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进行探索,为政府引导消费者实行资源节约型与环境保护型消费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证资料。  关键词: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为;影响因素;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期刊
摘 要:培养造就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河海大学以党建为抓手、以团组织培养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立体、系统的培养模式,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实践与探索;河海大学  中图分类号:G4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作为一本人物传记,《哈特的一生》生动地展现了二战后牛津大学的哲学与法理学研究氛围,描绘出哈特在大学内外的不同人生。结合哈特的人生经历及社会背景的介绍,可以从内在视角解读哈特的学术地位、身份归属、性格特征三个主要问题,从而在学术思想本体之外审视哈特,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哈特,理解当代西方法哲学理论。  关键词:哈特;内在视角;学术认同;局内人;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以上海海洋大学大学生社区党员示范团八年以来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实践为范例,在介绍、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探索并讨论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与理念。  关键词:高校社区;党员示范团;主体与理念;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336-02    一、上海海洋大学大学生社区党员示范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一)背
期刊
摘要:采用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教师成长协作团学员的教师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提升等角度来研究职前小学教师培养实践教学组织新形式——教师成长协作团的成效,以切实提升协作团的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职前小学教师;教师成长协作团;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5-0301-04    一、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成长协作
期刊
摘 要:当前人才市场出现这样的奇怪现象: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找不到舒心的工作。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情况,本文通过对张家港地方资源的深入调查,对应届毕业生的回访,总结出问题症结所在,提出实践教学改革的多项举措,以培养适应企业要求、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张家港;就业;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面对农村社会治理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河南省中牟县白沙镇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民主形式——家庭联户代表制。建立了“村民——家庭代表——联户代表——组、村、镇”间的层层互动模式,延伸了农村管理体制末端的管理链条,将原本松散的农民有机地组织起来。这种基层民主管理模式,适应了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破解了组织难、民主实施难、村务监督难等现实问题,较好地实现了广大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
期刊
摘 要:寒地大学地理位置偏北,拥有特殊的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景观。在对寒地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时,应努力反映寒地的自然和文化特征,并充分体现大学的精神,以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并让师生受到熏陶、感染和启迪。  关键词:寒地;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312-02    一、相关概念内涵  大学也称高校或普通高等学校。关
期刊
摘 要:朝鲜半岛是北太平洋最有战略价值的地区之一,诸多大国在该地区拥有地缘政治利益,而且朝鲜半岛介于中、俄、日三大国之间,由于朝鲜半岛所显现出的独特地缘政治属性,因此便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研究朝鲜半岛问题最重要的同时也是国际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南北关系的趋势走向,本文从历史以及现实角度对南北双方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朝、韩关系。  关键词:朝鲜半岛;朝韩双方;地缘政治;制约因
期刊
摘 要:廉政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廉政教育机构应构建提高村级班子廉政教育实效的总目标和三维目标;构建活动调研、活动策划、活动实施以及活动评价等一系列过程的运行系统;构建组织、制度、物质与实际工作的保障系统,切实提高村级班子廉政教育实效。  关键词:村级班子;廉政教育;教育实效  中图分类号:D630.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