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来,我和大作家浩然先生相识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但那情那景至今历历在目。
那时的元宝山区是赤峰市新建的一个县级区,我属于这个新建区教育局里的新人。新区新人多,喜欢文学创作的人也多,区委区政府便决定成立元宝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邀请著名作家浩然先生来为我们首届文学创作讲习班讲第一堂课。消息不胫而走,元宝山区立刻沸腾了。1985年7月22日,浩然先生真的来了。他五十多岁,中等身材,穿着一身农民的服装,寸头剪得有棱有角,属于短平齐的那种。一双眼睛很有神,与我们说话亲切随和,根本不像大作家,倒像是一个农村的大队干部。
我看过浩然先生的长篇小说《艳阳天》和《金光大道》,也看过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影片的故事情节通俗易懂,真有散场了也不愿意走的感觉,原因就是剧情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生活。听朋友说,1994年《金光大道》这部小说全四卷本一推出,开价就是七十多元,在书店出现了“排着长队踊跃购”的盛况。
带着对浩然先生的尊敬和崇拜,我查阅并记录了他人生成长的很多资料。
浩然原名梁金广,生于1932年3月25日,13岁前念过三年小学、半年私塾。童年时,浩然特别喜欢看戏,爱听评书,更爱读书。他曾经讲述了自己这样一个故事:“一次过年,我拿着钱去割肉。穿着红棉袄、脸蛋冻得通红的姐姐,正站在村口的大榆树下,眼巴巴地等着我,等着我从镇子上割肉回来。看到姐姐时,我像一个罪人那样挪到姐姐的跟前,不知咋办好。姐姐怎么也不会想到我做了一件‘蠢事’,问我,割的肉好不好?我只能实话实说,没割肉,钱都让我买书了。”
1946年,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解放了浩然的家乡,14岁的他便参加了革命,不久,他自己改名为浩然。他说,“人要有志气、有正气”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对浩然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1950年10月,浩然在《河北青年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姐姐进步了》。这篇作品虽然只有千字左右,却在他一生中起了重大作用。从此,他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作家,“写农民,为农民写”“深入一辈子农村,写一辈子农民,给农民当一辈子忠实代言人”。
令我欣喜的是,讀浩然的书,与浩然见面,让我重新认识了农民和农村生活。
1982年夏天,一个亲戚来家串门讲述了几天前发生的一则真实的故事,讲得母亲掉了眼泪。我很疼爱母亲,于是根据这个故事写了一篇八千多字的短篇小说。故事没有什么大的波澜,但反映了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出现的一个典型的新问题。1983年3月,这篇小说在云南个旧发表了。真是喜出望外。这篇小说的成功之处,就是我从浩然先生的小说中学会了怎样深入生活去挖掘素材。
浩然先生来给我们讲学,字字句句沐浴先生的文化恩泽,感觉眼界一下子开阔了许多。先生把“写农民,为农民写”作为自己的创作宗旨,长篇小说《艳阳天》出版后,将所得的一万元稿费全部交了党费。浩然先生讲话很直率,既有作家的睿智和聪敏,也有农民的坦诚和朴实。言谈话语间,总是流露出对农村的深厚感情。他说:“我的所有作品,永远只有一个主题,就是翻身农民团结一心跟党走。当深夜,我披着月光,漫步在寂静清爽、飘着米谷香味的场边上,许多激动过我的事情都展现在眼前,许多话语都涌到唇边……”
那次他讲学在院子里休息期间,请教的人围了一圈又一圈,我大着胆子走近他说:“浩然老师,我非常喜欢读您的小说,您是如何把握素材写出那么好的作品来的?”浩然先生看看我,微笑着打着手势说:“好的小说应该像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萝卜,不仅带有须子和萝卜缨子,还带着一嘟噜湿乎乎的泥土呢。”他形象的比喻,一下子把大家都说笑了。接着他又说:“一篇文章的写作需要设计好、构思好。比如院子里这片房子,用什么砖瓦,用什么水泥,需要好好做个选材。千万记住,写不出来的时候不要硬写。有了一丝灵感,不一定写出一篇好作品。一篇好作品应该精雕细磨,要有成熟的腹稿,洗练的语言,优美的故事,娴熟的笔法才行。另外,稿子写好后不要急于送出,最好锁在抽屉里放上几个月,冷却冷却。这样,对你的写作会有许多益处的。”
那时我们元宝山区山前乡有一位农民作家,叫王中文,是写《水浒后传》的。浩然老师听说他的情况后,要我们几个人和他一同去看望一下。王中文很熟悉我,论起来我俩还有点亲属关系。他当着浩然先生的面表扬我说,你那篇农村题材的小说很不错,以后要多深入农村,努力地写下去。浩然先生笑望着我,我当即红着脸把笔记本递过去,尊请他给题写一句话。浩然先生为我写下了“甘于寂寞,埋头苦写”八个大字。
那天夜里我睡得很香。而浩然先生天一微亮便悄悄起床,一人步行去了西山根下的兴隆庄村。他一路上这走走那看看,还深入到几户农民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回到北京时间不长,便在一个大型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写我们当地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
由于浩然先生把对农民的深厚感情都写进了作品里,他的作品也因此被学者们称为“中国农村近半个世纪的形象画卷”。他题写的“甘于寂寞,埋头苦写”八个字,给我留下了一段深深的思考。不,应该说今天也在深深地思考着:浩然先生把对农民的挚爱倾泻在了纸上,而我也是土生土长在农村,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为什么不能常写农民、为农民写呢?
编辑:耿凤
那时的元宝山区是赤峰市新建的一个县级区,我属于这个新建区教育局里的新人。新区新人多,喜欢文学创作的人也多,区委区政府便决定成立元宝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邀请著名作家浩然先生来为我们首届文学创作讲习班讲第一堂课。消息不胫而走,元宝山区立刻沸腾了。1985年7月22日,浩然先生真的来了。他五十多岁,中等身材,穿着一身农民的服装,寸头剪得有棱有角,属于短平齐的那种。一双眼睛很有神,与我们说话亲切随和,根本不像大作家,倒像是一个农村的大队干部。
我看过浩然先生的长篇小说《艳阳天》和《金光大道》,也看过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影片的故事情节通俗易懂,真有散场了也不愿意走的感觉,原因就是剧情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生活。听朋友说,1994年《金光大道》这部小说全四卷本一推出,开价就是七十多元,在书店出现了“排着长队踊跃购”的盛况。
带着对浩然先生的尊敬和崇拜,我查阅并记录了他人生成长的很多资料。
浩然原名梁金广,生于1932年3月25日,13岁前念过三年小学、半年私塾。童年时,浩然特别喜欢看戏,爱听评书,更爱读书。他曾经讲述了自己这样一个故事:“一次过年,我拿着钱去割肉。穿着红棉袄、脸蛋冻得通红的姐姐,正站在村口的大榆树下,眼巴巴地等着我,等着我从镇子上割肉回来。看到姐姐时,我像一个罪人那样挪到姐姐的跟前,不知咋办好。姐姐怎么也不会想到我做了一件‘蠢事’,问我,割的肉好不好?我只能实话实说,没割肉,钱都让我买书了。”
1946年,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解放了浩然的家乡,14岁的他便参加了革命,不久,他自己改名为浩然。他说,“人要有志气、有正气”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对浩然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1950年10月,浩然在《河北青年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姐姐进步了》。这篇作品虽然只有千字左右,却在他一生中起了重大作用。从此,他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作家,“写农民,为农民写”“深入一辈子农村,写一辈子农民,给农民当一辈子忠实代言人”。
令我欣喜的是,讀浩然的书,与浩然见面,让我重新认识了农民和农村生活。
1982年夏天,一个亲戚来家串门讲述了几天前发生的一则真实的故事,讲得母亲掉了眼泪。我很疼爱母亲,于是根据这个故事写了一篇八千多字的短篇小说。故事没有什么大的波澜,但反映了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出现的一个典型的新问题。1983年3月,这篇小说在云南个旧发表了。真是喜出望外。这篇小说的成功之处,就是我从浩然先生的小说中学会了怎样深入生活去挖掘素材。
浩然先生来给我们讲学,字字句句沐浴先生的文化恩泽,感觉眼界一下子开阔了许多。先生把“写农民,为农民写”作为自己的创作宗旨,长篇小说《艳阳天》出版后,将所得的一万元稿费全部交了党费。浩然先生讲话很直率,既有作家的睿智和聪敏,也有农民的坦诚和朴实。言谈话语间,总是流露出对农村的深厚感情。他说:“我的所有作品,永远只有一个主题,就是翻身农民团结一心跟党走。当深夜,我披着月光,漫步在寂静清爽、飘着米谷香味的场边上,许多激动过我的事情都展现在眼前,许多话语都涌到唇边……”
那次他讲学在院子里休息期间,请教的人围了一圈又一圈,我大着胆子走近他说:“浩然老师,我非常喜欢读您的小说,您是如何把握素材写出那么好的作品来的?”浩然先生看看我,微笑着打着手势说:“好的小说应该像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萝卜,不仅带有须子和萝卜缨子,还带着一嘟噜湿乎乎的泥土呢。”他形象的比喻,一下子把大家都说笑了。接着他又说:“一篇文章的写作需要设计好、构思好。比如院子里这片房子,用什么砖瓦,用什么水泥,需要好好做个选材。千万记住,写不出来的时候不要硬写。有了一丝灵感,不一定写出一篇好作品。一篇好作品应该精雕细磨,要有成熟的腹稿,洗练的语言,优美的故事,娴熟的笔法才行。另外,稿子写好后不要急于送出,最好锁在抽屉里放上几个月,冷却冷却。这样,对你的写作会有许多益处的。”
那时我们元宝山区山前乡有一位农民作家,叫王中文,是写《水浒后传》的。浩然老师听说他的情况后,要我们几个人和他一同去看望一下。王中文很熟悉我,论起来我俩还有点亲属关系。他当着浩然先生的面表扬我说,你那篇农村题材的小说很不错,以后要多深入农村,努力地写下去。浩然先生笑望着我,我当即红着脸把笔记本递过去,尊请他给题写一句话。浩然先生为我写下了“甘于寂寞,埋头苦写”八个大字。
那天夜里我睡得很香。而浩然先生天一微亮便悄悄起床,一人步行去了西山根下的兴隆庄村。他一路上这走走那看看,还深入到几户农民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回到北京时间不长,便在一个大型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写我们当地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
由于浩然先生把对农民的深厚感情都写进了作品里,他的作品也因此被学者们称为“中国农村近半个世纪的形象画卷”。他题写的“甘于寂寞,埋头苦写”八个字,给我留下了一段深深的思考。不,应该说今天也在深深地思考着:浩然先生把对农民的挚爱倾泻在了纸上,而我也是土生土长在农村,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为什么不能常写农民、为农民写呢?
编辑:耿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