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审审题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wei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届桐乡市重点高中高三返校联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吕氏春秋》记载有“子路受牛”与“子贡赎人”的故事。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众人以之为贪,孔子却赞之。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者,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让而不取其金。众人赞之,然孔子曰:“赐失之矣。”
  【注】 子贡(公元前520—公元前456):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是“孔门十哲”之一。
  上述材料中众人和孔子对“子路受牛”“子贡却金”有着不同的评价,请你就此加以评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
  ②不得抄袭、套作。
  同学的立意
  娄方仪: 孔子赞赏子路、否定子贡的原因是孔子一向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孔子认为子贡在行义举之时,将义和利完全对立了,重义轻利,甚至对可取之利也舍却了。因此根据材料,将文章立意为“在当今商品经济时期,我们要义利并举,更要见利思义”。
  点评: 很明显,该同学没有读懂材料的意思,没有领会孔子对两人行为产生不同评价的真正原因。孔子赞赏子路、否定子贡的原因,并非因为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和义利并举,而是看到两人的行为会对社会的制度、风气产生的影响——“子路受牛”会让奖励义举的社会风气深入人心,“子贡却金”则会阻碍“鲁国之法”中给予赎人之人奖励这一制度的实行。该同学的立意 “在当今商品经济时期,我们要义利并举,更要见利思义”,完全不符合题意,属于离题。
  金伟萍: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社会的运作需要有制度来规范。孔子对子路冒生命危险救人后取赏予以肯定,其实是肯定其行为对社会风尚会有正向推動作用;而对子贡“赎人不取金”的行为予以否定,是因为子贡的“好心之举”将“行善”置于高位高标,从而可能破坏一项奖励义举的好制度,甚至会在将来阻碍更多善举的力行。因此我的立意是“切莫让道德高标绑架制度”。
  点评: 众人和孔子对“子路取酬,子贡拒赏”有不同的评价,是因为两者看问题方式不同。孔子看问题的高度和方式,有前瞻性和大局观,能看到子路救人受赏对弘扬美德的作用,也能看出子贡赎人拒赏会在无意中拔高道德标杆,令普通百姓对此望而生畏。
  该同学综合考虑了众人和孔子的不同评价,分析了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及评价背后的深刻含意,立意为“切莫让道德高标绑架制度”,符合题意。
  沈琳: 众人在评价两人的行为时只看眼前,孔子评价时则着眼长远。众人和孔子看问题的高度不同、方式不同,因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因此,可将文章立意为“我们要有高瞻远瞩的思量和眼光,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点评: 该同学综合联系了众人和孔子对两件事的不同看法,从两人产生不同评价的思维出发,分析了两者结论不同是因为思考问题的高度不同、方式不同,得出“要有高瞻远瞩的思量和眼光”这一立意,不仅读懂了孔子的“深意”,同时抓住了形成这种“深意”的根本原因。立意准确,角度新颖,有一定的深度。
  老师来审题
  对这道题的审视,要建立在理解材料中文言文意思的基础之上。
  “子路受牛”的大意为:子路救下了一个溺水的人,为表示感谢,这个人送给子路一头牛,子路收下了。众人都觉得子路贪心,但孔子却对此表示赞赏。
  “子贡赎人”的大意为:根据鲁国的法令,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回来,可以得到国家给予的补偿和奖励。有一次,子贡(端木赐)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不接受国家的补偿和奖励。众人都称赞子贡,但孔子却说“子贡做错了”。
  题目要求对众人和孔子对“子路受牛”“子贡却金”的不同评价加以评说,因此,我们要在理解材料含义的基础上,对众人和孔子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进行探究。
  仔细分析,可以得出是因为两者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高度有差异。而孔子的评价的“高明”之处和“高明”的原因就是立意的方向所在。
  子贡赎人“拒赏”行为,无疑是品行高尚之举,但会在人们心中留下“拒赏即高尚”的道德认知,将道德标杆拔高。在这种“标杆”下,子路助人而“受牛”,自然会被众人视作“贪”。如果这种风气和观念继续发展深入下去,奖励义举的制度得不到推行,不久的将来,“助人”“义举”也许就会没有着落了。众人只见眼前子贡的不吝钱财,却不知孔子心中的深层忧虑——制度得不到维护,向善的社会风气得不到弘扬。众人着眼于“小节”和当前,孔子着眼于“大局”与未来。
  由此可以得出“回报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付出”“切莫让道德高标绑架制度”“要着眼大局和未来”等立意。
  写作提纲示例
  立意: 弘扬善举,尊重制度,助推社会和谐。
  第一部分: 分析“是什么”。
  孔子肯定子路、否定子贡之举,是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肯定,是对道德标杆无限拔高的否定。
  第二部分: 分析“为什么”。
  分析众人和孔子有不同评价的原因,指出孔子评价的“高明”之处:众人眼光短浅,只看到了表面和眼前;孔子眼光长远,着眼于深层和将来。
  分析子路行为的正面效应,重点分析子贡之举隐含的负面影响。
  第三部分: 解决“怎么样”。
  个人层面——提倡以义为重,但不排斥正当的奖励。
  比如“最美妈妈”吴菊萍在英勇救人之举后,坦然接受了人民币20万元的“感动阿里奖”,并享受了看病和身体恢复期间的带薪假期。但这些丝毫未减损她带给全社会的温暖和正能量。
  国家层面——用制度扬善。
  比如为弘扬传统美德,中国正努力去发现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最美”。“最美孝心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
  国外早有“好人法”(《见义勇为法》)等制度。如德国早在1794年的《普鲁士普通邦法》中就规定“以现金奖励拯救他人生命者”,奖金由政府资金和基金会的捐赠而来。
  结尾: 回应立意,重申观点。
其他文献
黄华伟名师工作室  1. 这个作文题旨在引导同学们去思考科学技术发展的终极目的,思考文化、生活与科学技术的冲突。   一方面,技术对人类有积极作用,它提高了人类的自主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提高了人类的劳动效率,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被迫按照各种技术的运行要求、运作模式来生活。由此可见,人们应当认清技术作为工具的属性和生活的终极目的,不能迷失在技术的海洋里,被技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海陆的变迁往往需要千万年之久。然而2015年初,一场火山喷发让太平洋上升起了一座新岛屿,大自然再一次展现了它的鬼斧神工。  去年12月,太平洋岛国汤加附近的海底火山剧烈喷发。原以为这是很平常的一次地壳运动,没想到喷出的岩浆和火山灰在喷发处不断累积,短短一个月左右,就在偌大的太平洋上造就了一座岛屿。  新海岛长约1.8千米,宽约1.5千米,海拔100米,岛上还有一个巨大的散发着硫
“是否成人的世界背后总有残缺?”孙燕姿在歌中这样唱道。可是,孩童的世界背后也一样有着残缺。苦难和快乐都是生活最真的模样,接触真实的苦与乐才能真正地成长。给孩子的故事也应该澄澈地映照这个世界。  我理解“不少教育家”的看法。因为孩子看上去总是那么稚嫩,好像捏一下就会碎。但孩子的世界也有自己的规则,有得与失的喜悦与失落,有争斗后的兴奋与难过。如此种种,也都无异于成人的世界。因此那句话没有错,世界上的苦
据媒体报道,当今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空巢老人众多。越来越多的人,以工作繁忙为借口,远离父母,无心尽孝。更有甚者,兄弟姊妹互相推诿,年迈父母无人照顾。   盡孝要到传统文化那里找源头。“孝”字,上半部像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下半部是一个“子”,就像是一个孩子搀扶着老人走路。“孝”的本义就是子女扶持、陪伴父母,是中华民族尊敬老人的优良传统的形象表达。“以孝治天下”,是儒家的治国理念。“孝悌也者,其为
前一段时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不断发出惊人的言论。他说,人类完全有能力利用自然规律实现“穿越时空”,他还极力推崇制造“时间机器”。他甚至显得有些急切:“我们的人口和地球上的资源成反比,而技术的更新,也不一定会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因为我们人类的遗传基因中决定了自己的自私,所以我们生存的更多机会是将目光瞄准其他星球,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  “时间旅行”,仅仅是一个梦吗?  从地球出发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
当作文题已经给出了一些观点,写作时往往只要选择自己所支持的观点,展开有理有据的论述即可。但是,很多同学在提出观点后,论述东拉西扯、糊里糊涂,这是由于没有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造成的。  比如这篇《莫言汝痛》。这位同学选择了“人生在世应当痛而不言”这个观点,提出观点后,先论述痛而不言是可贵的,再谈痛而不言是一种坚强。论述时每一段都东拉西扯、无法令人信服,倒数第二段又回过头来说痛而不言是可贵的,既没有提出
作为咱们的首都,北京在高中语文课本里的“出镜率”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了:史铁生的地坛,老舍的“北平”,当然,还有梁思成先生“日夜牵挂”的“北京城墙”。  曾是元、明、清三代都城的北京,遗留下了不少古旧的城墙和城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围绕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有过一场激烈的讨论。蘇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收录的《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一文,就是梁思成先生在那时写下的。  主张拆除的人认为
说到与“君”相关的词,一下子就能想到“明君”“昏君”“尧舜之君”“欺君之罪”,还有李白的名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好像“君”就是王,就是最高统治者。事实并非如此。  君,有权力发号施令的人。  “君”字的上半部分是“尹”。在甲骨文里,“尹”那一“丿”其实是一竖,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一支笔的形状。除去这一“丿”,剩下的部分是“又”字的变体,像伸手抓持的样子。所以,“尹”表示握着笔的人。  
胡艺佳  “春色一时,实在不算什么”,冬冰融盡,万物都是刚醒来充满生机的样子,可未经磨砺,仍有许多未知的走向。这样看来,春未免显得有些单调无聊。相比之下,秋冬经过风雨后,多了一分收获,多了一份回忆。  人亦如此,作为中学生,我们春意正浓,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在岁月流逝时,从青涩之美到成熟之美;在岁月流逝后,以另一种姿态发光发亮。这就要求我们现在不断从身边的事物中汲取养分,好在春之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