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GOU2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知识梳理1.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值等于m,求自变量x的值,可以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m(即ax~2+bx+c-m=0).反过来,解方程ax~2+bx+c=0(a≠0)可以看做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值为0,求自变量x的值.2.二次函数y=ax~2+bx+c(a≠0)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关系: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 First, the knowledge combing 1 known quadratic function y = ax ~ 2 + bx + c (a ≠ 0) is equal to the value of m, seeking the value of the variable x can be solved quadratic equation ax ~ 2 + bx + c the equation ax ~ 2 + bx + c = 0 (a ≠ 0) can be seen as a known quadratic function y = ax ~ 2 + bx + The value of c is 0 and the value of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x is found. 2. The quadratic function y = ax ~ 2 + bx + c (a ≠ 0) and the quadratic equation ax ~ 2 + bx + c = 0 ): When b ~ 2-4ac> 0, the quadratic equation ax ~ 2 + bx + c = 0 (a ≠
其他文献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一章属于初中数学的“数与代数”部分,是从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过渡内容,也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基础知识.在学习时,我们会发现本章有公式法则多、计
配方法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解题方法.解题中如果能够灵活应用配方法,将会达到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举例说明.一、用于求代数式的最大最小值例1已知x-y=a,z-y=10,
因式分解是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对于一些数字计算题,如果能够巧妙、灵活地运用因式分解进行计算,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简便、快捷地得到答案.一、运用提取公因式法进行计算
同学们已经学过了一次函数.在初二的下学期,大家还将学到形如y=1/x,y=-3/x一类的函数(图1、图2),也就是所谓的反比例函数.到了初三时,大家将会系统地研究二次函数.y=x~2,y=1-
“有趣的数学”系列竞赛活动由中学生数理化(初中)杂志社携手播睿智教育·王老师数学学校主办,活动内容由王老师数学学校提供.每期都会设置相关的题目.同学们可以把答案邮寄
我爱唱京剧,平时不管做什么,到何处去旅游,我们这些票友总想把唱戏开发出点新玩法。据说,北京市平谷金海湖畔的“农家乐”办得很出色,那里山好、水好、风景好,而且当地人特别热情好
在儿子的《小朋友》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苹果国,里面不长其他植物,只长苹果。所有人和动物的一日三餐都是苹果。由于这里的奶牛从小吃苹果长大,所以牛奶里充满了浓
2012年正式公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书中,对“二次函数”部分作了较大的修订与补充(相对于200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而言),为便于学习,现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
同学们,学完了动能、势能概念之后,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机械能及其转化过程中的几点思索.一、怎样判断机械能的变化判断一个物体的机械能的变化情况,关键在于分析出物体质量、速
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能量在生活中被大量利用.一个物体具有能量并不一定对外做功,就如一个人口袋中有钱,他可以不买东西;一个物体对外做了功,则一定具有能量,正如一个人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