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铜作用下土壤脲酶活性与缓冲性及时间关系的模型研究

来源 :西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hope9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添加外源铜条件下,土壤脲酶活性是土壤缓冲性及时间2个因素的函数。Lou土、黑垆土脲酶活性与时间及土壤缓冲量之间的关系为二元线性回归方程。Lou土、黄绵土、黑垆土脲酶活性变化率与时间及土壤缓冲速率之间的方程为:时间的非线性阻尼振动方程和土壤缓性方程的复合形式。黄褐土脲酶活性变化率与时间及缓冲速度之间的关系为:时间的三次抛物线方程与土壤缓冲速率的一元线性方程的复合形式。这组方程的建立,从理论上揭示出脲
其他文献
连续多年试验研究表明,在相同的试验处理条件下,小麦品种的温度型不因年份、试验、栽培因素的改变而逆转;小麦冠层顶三叶各叶位的叶色消褪和失绿面积变化存在显著的温度型间的差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免耕补充灌溉和传统保墒耕作3种方法对旱地土壤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少耕秸秆覆盖增加了夏闲期农田的蓄水量,为旱地
田间和温室试验表明:在供试褐土上,氮、磷肥对陕354小麦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产效应为氮〉钾〉磷,初步发现钾肥有明显增产效应。此外,硫肥有增产作用,硫锌、硫锰或硫锌锰配施增产显著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9个春小麦杂种F1及其亲本的旗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了酶谱与F1代的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等产量性状及其优势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F1的产量性状及
田间分小区种植17个小麦品种,穗期自然感染麦蛾,收获前测量各品种的主要穗部特征,收获后检查受害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籽粒受害率、千粒重损失量和损失率等均有较大的差异
选用经多年筛选抗感程度较稳定的10个小麦品种,于小麦拔节期对其旗叶中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全面测定。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多处游离氨基酸中影响品种抗蚜性的主要氨基酸
通过3a多点调查和试验,分析了影响烟草赤星病发生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渭北旱塬烟草赤星病始发期为7月上旬,陕北烟区为7月中旬下至下旬,陕南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期为7-9月份。
在饲草资源极度缺乏的宁南偏旱区,利用当地农作物秸杆微贮后喂羊,试期66d。结果表明,试验组每只羊平均日增重204.55g,对照组92.42g,试验组比对照提高121.33%,差异极显著(P<0.01),平均
从生态学、经济学和环境保护学的观点出发,结合耕作栽培制度和地域特点,地麦棉间套田棉花全生育期主要害虫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棉蚜Aphis gossypii、棉红蜘蛛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和三点盲蝽Adelphocoris fasciaticollis等的综合防治
应用SERES-小麦模型和SERES-玉米模型分别进行了银川平原灌区春小麦与春玉米栽培方案优化模拟试验,依据模拟产量结果优化选择出春小麦和春玉米最优播期、施氮量和灌水量等栽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