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
为什么打开冰箱时,冷藏柜的灯会亮,冷冻柜却不会?
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都是侧面像,纸币上的人像却是正面像?
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总在右边?
光看到这些问题,《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就一下子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彻头彻尾的经济学盲,枯燥的经济学大部头实在不敢去碰。但懂点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对我们的生活绝对是大有好处的。《牛奶可乐经济学》以最生动有趣的生活化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最常用的经济学概念。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教授,他喜欢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并从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成了此书的蓝本。弗兰克教授曾说过:“你只需掌握五六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关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在《牛奶可乐经济学》中,罗伯特·弗兰克通过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提取的100多个事例,教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中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
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弗兰克教授是如何通过生动的例子来阐明“机会成本”这个概念的吧。
漫画就是事实。如果人们觉得它有意思,那准是因为它说出了一些真相。早在阿诺的漫画流传开来之前,我就注意到,每当人们在社交场合问起我的职业,而我回答自己是经济学家时,他们总会有点失望。我不禁追问原因。经反复思考后,不少人会提起多年前上过的经济学概论课,“全都是那些可怕的图表。”
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会选择经济学作为专业。专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人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可那些充斥着公式和图表的可怕的经济学概论课,不少是为这些可以忽略不计的极少数人而设的。
结果,大多数上这些课的学生没学到什么知识。学生学习课程6个月后参加基础经济学知识测试,他们的表现比从没上过概论课的学生好不了多少。真是丢脸啊!一所收取如此高昂学费的大学居然开设一门没创造任何价值的课程,这说得过去吗?
学生们似乎连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都没弄懂。如果你上过经济学课程,至少听说过“机会成本”这个词吧。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
举个例子,假设你赢得了一张美国歌星埃里克·克莱普顿今晚演唱会的免费门票。注意,你不能转售此票。可另一美国歌星鲍勃·迪伦也在今晚开演唱会,你也很想去。迪伦的演唱会票价为40英镑。不管迪伦在哪天开演唱会,你愿意支付的最高票价是50英镑,换言之,要是迪伦的票价高过50英镑,你就情愿不看了,哪怕你没别的事可做。除此之外,看两人的演出并无其他成本。请问,你去看克莱普顿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去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惟一必须牺牲的事情就是观看迪伦的演唱会。不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你会错失一场对你来说价值50英镑的表演,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迪伦演唱会门票所需支付的40英镑。所以,不去看迪伦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50-40=10(英镑)。如果你觉得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至少值10英镑,那你就应该去看,否则,就去看迪伦的演唱会。
按一般的看法,机会成本是经济学概论课上要介绍的两大(或三大)重点概念之一。但根据我们现在手边的可靠证据,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真正掌握这个概念。最近,经济学家保罗·费雷罗和劳拉·泰勒向几组学生提出了上述的克莱普顿一迪伦问题,看看他们能否做出正确回答。他们出的是选择题,只有四个选项:
a.0英镑b.10英镑c.40英镑d.50英镑
如前所述,正确的答案是10英镑,也就是你不去看迪伦演唱会所牺牲的价值。可是当费雷罗和泰勒向270名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大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只有7.4%的人选择了正确答案。因为只有四个选项,哪怕学生们是随机选择,正确率也该有25%。看来,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是很危险的。
之后,费雷罗和泰勒又向88名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学生提出了同一个问题,这回的正确率是17.2%——比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学生高出两倍,但仍比随机选择的正确率要低。
翻译:译文参考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本,有改动。
闾佳 译
为什么打开冰箱时,冷藏柜的灯会亮,冷冻柜却不会?
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都是侧面像,纸币上的人像却是正面像?
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总在右边?
光看到这些问题,《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就一下子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彻头彻尾的经济学盲,枯燥的经济学大部头实在不敢去碰。但懂点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对我们的生活绝对是大有好处的。《牛奶可乐经济学》以最生动有趣的生活化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最常用的经济学概念。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教授,他喜欢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并从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成了此书的蓝本。弗兰克教授曾说过:“你只需掌握五六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关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在《牛奶可乐经济学》中,罗伯特·弗兰克通过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提取的100多个事例,教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中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
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弗兰克教授是如何通过生动的例子来阐明“机会成本”这个概念的吧。
漫画就是事实。如果人们觉得它有意思,那准是因为它说出了一些真相。早在阿诺的漫画流传开来之前,我就注意到,每当人们在社交场合问起我的职业,而我回答自己是经济学家时,他们总会有点失望。我不禁追问原因。经反复思考后,不少人会提起多年前上过的经济学概论课,“全都是那些可怕的图表。”
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会选择经济学作为专业。专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人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可那些充斥着公式和图表的可怕的经济学概论课,不少是为这些可以忽略不计的极少数人而设的。
结果,大多数上这些课的学生没学到什么知识。学生学习课程6个月后参加基础经济学知识测试,他们的表现比从没上过概论课的学生好不了多少。真是丢脸啊!一所收取如此高昂学费的大学居然开设一门没创造任何价值的课程,这说得过去吗?
学生们似乎连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都没弄懂。如果你上过经济学课程,至少听说过“机会成本”这个词吧。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
举个例子,假设你赢得了一张美国歌星埃里克·克莱普顿今晚演唱会的免费门票。注意,你不能转售此票。可另一美国歌星鲍勃·迪伦也在今晚开演唱会,你也很想去。迪伦的演唱会票价为40英镑。不管迪伦在哪天开演唱会,你愿意支付的最高票价是50英镑,换言之,要是迪伦的票价高过50英镑,你就情愿不看了,哪怕你没别的事可做。除此之外,看两人的演出并无其他成本。请问,你去看克莱普顿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去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惟一必须牺牲的事情就是观看迪伦的演唱会。不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你会错失一场对你来说价值50英镑的表演,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迪伦演唱会门票所需支付的40英镑。所以,不去看迪伦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50-40=10(英镑)。如果你觉得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至少值10英镑,那你就应该去看,否则,就去看迪伦的演唱会。
按一般的看法,机会成本是经济学概论课上要介绍的两大(或三大)重点概念之一。但根据我们现在手边的可靠证据,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真正掌握这个概念。最近,经济学家保罗·费雷罗和劳拉·泰勒向几组学生提出了上述的克莱普顿一迪伦问题,看看他们能否做出正确回答。他们出的是选择题,只有四个选项:
a.0英镑b.10英镑c.40英镑d.50英镑
如前所述,正确的答案是10英镑,也就是你不去看迪伦演唱会所牺牲的价值。可是当费雷罗和泰勒向270名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大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只有7.4%的人选择了正确答案。因为只有四个选项,哪怕学生们是随机选择,正确率也该有25%。看来,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是很危险的。
之后,费雷罗和泰勒又向88名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学生提出了同一个问题,这回的正确率是17.2%——比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学生高出两倍,但仍比随机选择的正确率要低。
翻译:译文参考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本,有改动。
闾佳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