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无穷的维吾尔传统文化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rsistenc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精神支柱和生活信仰,古代维吾尔人曾信仰过原始宗教、萨满教、祆教、道教、摩尼教、景教和佛教。公元10世纪开始,塔里木盆地的维吾尔人全民信仰佛教,塔里木盆地成为当时世界佛教文化的中心。约5个世纪以后,维吾尔人全而放弃佛教,伊斯兰教在塔里木盆地逐步取得了统治地位。但佛教毕竟在这片土地上存在了上千年,在信仰伊斯兰教以前,维吾尔人在西域开发绿洲,创造了丰富的佛教文化。不论是佛教文化,还是后来的伊斯兰~维吾尔文化(又称为伊斯兰一突厥文化),对处于丝绸之路交通枢纽的维吾尔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维吾尔先民们通过三次重大的信仰危机和漫长的发展过程,最终在兼容于中原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了具有高度发达的混合型文化。
  在民族性格方面,那时由于部落、部族之间为争夺牧场、草原、牲畜、财富的战争连绵不断,作为游牧民族的维吾尔先民性格坚毅、勇猛善战,以杀敌多少论英雄。从信仰和观念上来说,那时的维吾尔人与阿尔泰语系其他部族一样,曾长期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对于大自然、各类动物、植物和祖先灵魂充满了崇拜之情。在古代维吾尔民众中,腾格里(苍天、天神)崇拜、树崇拜、狼崇拜、山石崇拜的观念根深蒂固。后来因为伊斯兰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其民族性格中的粗犷、豪放逐步趋向幽默、开放、富于智慧,注重礼节,主体意识较强。
  维吾尔族是世界上信仰宗教最多、使用文字最多、译介佛经和世界名著最多的民族。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发展变化的漫长过程。除了本民族固有词汇或突厥语同源词以外,维吾尔语词汇中还有不少来自于波斯语、阿拉伯语、俄语、蒙古语、英语、汉语等的借词。各种语言的借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充实和丰富了维吾尔语词汇。现代维吾尔语书面标准语,是在中心方言基础上即乌鲁木齐维吾尔人的标准书面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人曾经先后使用过婆罗米文、粟特文、摩尼文、梵文,以及后来的突厥文(又称叶尼塞文,突厥卢尼文)、回鹘文(亦称回纥文、古维吾尔文)、察合台维吾尔文、阿拉伯文(亦称维吾尔老文字)、在拉丁字母基础上创制的维吾尔新文字等。
  维吾尔民族的语言,不论是在天山以南还是天山以北,除了有一些方言差异以外,几乎完全一样。自古以来,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以及生活在中亚的突厥诸部族,从东疆的哈密到北疆的伊犁,从喀什噶尔到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的一些城市,从和田到克什米尔至中亚的撒马尔罕、费尔干纳、布哈拉、塔什干、阿拉木图等地,南来北往、东去西归,从不使用翻译。数世纪以来,这些民族由于共同的宗教信仰、近亲的语言、相同的文字、大同小异的风俗习惯,几乎不用翻译就能相互交流。而且,维吾尔人极少称呼民族名称,往往以“喀什人”“阿克苏人”“和田人”“吐鲁番人”“伊犁人”“乌鲁木齐人”“口内人”(指汉族人)、“安集延人”(指乌兹别克斯坦人)等地方或地理名称来称呼。之所以这样,与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各民族许多共同的文化心理有联系以外,还与维吾尔民族自身特定的文化素质有关。不论是南疆的维吾尔人还是北疆的维吾尔人,除了都能歌善舞、性格耿直、开朗大方外,在语言、性格、文化等方面也大同小异,其主要的区别表现在接受不同的文化方面。
  不论在清代,还是现代,伊犁维吾尔人一直保持着自己特有的文化心理和传统文化习俗。除了世居伊犁的维吾尔人以外,更多的维吾尔人则是清王朝统一西域后,因应开发伊犁的需要而大批迁入伊犁的,至今仍以“塔兰奇”(意为“拓荒者、耕种者”)自称的维吾尔人便是这些先民的后裔。伊犁各兄弟民族长期聚居、混居和交融,还派生出了伊犁地名屡见不鲜的语种交叉现象,反映人文历史、生活背景的地名普遍见诸于各个语种,如“和田买里”(和田人之庄)、“吉里玉孜”(维吾人人名)等。因长期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伊犁维吾尔人在生活方式、语言表述等方面与南疆维吾尔人有所不同,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总是以笑话、幽默来调节自己的生活,善于弹唱歌舞,善于苦中取乐,善于广交朋友,甚至与乌孜别克、塔塔尔、哈萨克等民族通婚结亲,表现了比较开明和豁达的性格。在伊犁维吾尔人的语言中经常能听到俄、汉、哈萨克和蒙古语借词。伊犁维吾尔人富有爱国精神。1871年沙俄出兵侵占伊犁时,伊犁维吾尔人与各民族同胞浴血奋战,不少人为保卫家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喀什、和田等地的维吾尔人,性格憨厚、真诚、善良,其语言文化中掺和着较为浓郁的伊斯兰色彩。在汉朝时期,乌鲁木齐就有不少经商和做生意的维吾尔人居住,主要为往返于中原的客商提供客栈、马厩、食品等,曾有过不少富商大户,其祖籍大多数是吐鲁番人和托克逊人,也有喀什人和阿图什人。新疆各地维吾尔人的性格、个性、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兴趣爱好等,都与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世界四大文化体系都通过“丝绸之路”这条文化传播的通道达到相互交流。经济、文化、宗教、音乐、艺术的传播,都离不开“丝绸之路”。生活栖息在这条路上的维吾尔先民们,在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从汉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中汲取文化营养,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维吾尔文化。比如维吾尔人对太阳、月亮和星辰的崇拜,反映了原始宗教的观点;民间驱邪、治病、解梦和相面时跳“匹热舞”,则源于萨满教的跳神舞;结婚时新郎新娘要跳过火堆,以避邪气,则是袄教(拜火教)的遗风。龟兹(今库车)、于阗(今和田)、高吕(今吐鲁番)成为西域的佛教中心,留下了辉煌的佛教文化。早期的汉文佛经绝大多数通过西域传人中原,而佛经是以突厥语、回鹘文、粟特文译成汉文,采用的语音大多是于阗语、龟兹语、焉耆语等新疆本土方言。佛教的兴盛,在维吾尔人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佛经高僧。与此同时,维吾尔人的绘画、雕刻、音乐和舞蹈也随之传入中原。长安慈恩寺的千钵文殊菩萨像便是由和田画家尉迟乙所作,同时还出现了《金光明最胜王经》《妙法莲花径》《华严经》等维吾尔佛教文学作品。现存回鹘文《伊索寓言》残片出自回鹘(维吾尔)景教徒的译笔。同时,史诗《乌古斯可汗的传说》、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剧本《弥勒会见记》、故事《五卷书》(残卷)均属于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在维吾尔族历史上,数次出现的信仰危机,数次改变宗教信仰,对维吾尔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同其他领域一样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高昌维吾尔王国的居民们同其他维吾尔各部一起改信伊斯兰教以后,伊斯兰教在维吾尔人的精神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对于维吾尔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喀喇汗王朝和后来的转世国家——察合台汗国时期,以及叶尔羌汗国时期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维吾尔人民中涌现了诸多的历史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诗人、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等。特别是在喀喇汗王朝时期,作为维吾尔文明的杰出成果,几乎同时向世界推出了两部惊世巨著——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喀什噶尔完成的哲理性诗作《福乐智慧》(成书于1069~1070年)和维吾尔族语言大师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在巴格达完成的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式的《突厥语大辞典》(成书于1072~1074年)。这两部巨著的诞生,强烈地震撼了东方文坛。这个时期的维吾尔文化,犹如耸立在中亚大地上的一座灯塔,光芒四射,把中华文化的影响扩展到了西方。《福乐智慧》是用回鹘文(古维吾尔文)写成的大型文学作品,它既是一部劝诫性的长诗,又是一部用诗的形式写成的哲学、伦理学著作。《突厥语大辞典》不仅是精心编撰的语言学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关于11世纪中亚社会的百科全书,为研究喀喇汗王朝历史和当时突厥人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我国著名的民族文学研究员郎樱教授在《福乐智慧与东西方文明》一书中曾指出:“凡读过《福乐智慧》的人,无论是中国读者或是外国读者,都会对作者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具有远见卓识的政见以及丰富的文学功底发出由衷的赞叹。维吾尔族杰出的诗人、学者、思想家玉素甫·哈斯·哈吉甫是一位天才、一代伟人,他在文学史上应与李白、杜甫齐名……”
  除此以外,艾合迈德·尤格纳克的《真理的入门》、艾合迈德·亚萨维(生于约11世纪初,卒约1150年)的《箴言诗集》也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主要讲述知识的重要、慎言、慷慨与吝啬、谦虚与骄傲、宽容与忍耐等劝喻内容。
  拉布胡孜(约1279~1351年)的《圣贤传》(又叫《先知传》)和民间文学形式的故事、童话、笑话、幽默、谚语以及《阿凡提的故事》等,则是察合台汗国时期的代表作。另外,米儿咱·马黑马·海达尔的(1499~1551年)《拉施德史》也很著名。鲁提菲的《鲁提菲集》和《古丽和诺鲁孜》也是著名的传世之作。其中,足以代表整个察合台文学高峰的伟大诗人、思想家是艾勒希尔·纳瓦依(1441~1501年),代表作有四卷集抒情诗《精义宝库》和包括《君子神往》《莱丽与麦吉侬》《帕尔喻德与西琳》《七星图》《亚历山大的城堡》五部长篇叙事诗集的《五部诗集》。这些诗虽取材于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和前人写过的题材,但他对这些素材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和创造性的发展,闪烁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
  18世纪的后半叶,在恢复了祖国大家庭的统一以后,一些维吾尔族学者应邀到京都参加《五体清文鉴》(即满、汉、回(指维文)、蒙、藏语词典)的编纂工作。这一时期,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复杂,出现了众多的维吾尔文学家和诗人,其中,阿不都热依木·尼扎里(1776~1851年)流传今世的《帕尔哈捉与西琳》《热碧亚与赛丁》《莱丽与麦吉依》《麦赫宗与古丽尼萨》等12部叙事长诗和哲理长诗《济世宝珠》《穆海麦斯集》,为后代的维吾尔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遗产。而这些文学、艺术无不与世界古老文明交汇处——塔里木盆地绿洲紧密相连。
  茫茫戈壁大漠,阵阵驼铃,只有音乐和歌舞才能驱散苍凉的愁云,维吾尔人的哭与笑都是歌,都是一段优美的诗。“丧歌”“挽歌”“哀歌”“婚礼之歌”“劳动之歌”“马车夫歌”“雪歌”“摇篮歌”“挖渠歌”“扬场歌”等诸多民歌民谣,体现了这个民族的人生观和处世观。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民族的音乐之王,是中华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十二木卡姆由267首声乐曲和36首器乐组成,歌曲、揭曲、舞曲组成了维吾尔人的大型套曲。木卡姆套曲由拉克、且比亚特、穆夏乌热克、恰尔尕、潘吉尕、乌扎乐、艾杰姆、乌夏克、巴雅特、纳瓦、斯尕、依拉克组成,歌词均为维吾尔族著名诗人的诗歌、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歌谣等;乐曲中有序歌、叙颂歌曲、叙事组歌、舞蹈组歌、间奏曲等。十二木卡姆完整地弹唱、歌舞需要24小时,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绚丽夺目的艺术经典。刀郎歌舞艺术(准确地说,应该是“多浪歌舞艺术”)历史比十二木卡姆还要悠久,主要在新疆麦盖提、莎车、巴楚、阿瓦提等地的维吾尔人中流传,是古老的维吾尔人精神生活的集中反映。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维吾尔人以固有的音乐和歌舞而自豪,更以流传至今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麦西热甫而骄傲。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论日子多么和顺,维吾尔人的生活始终离不开歌舞,更离不开家庭麦西热甫。因为他们深知,离开本民族的文化,就是离开了自己,就是背叛了祖宗。所以,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稚声嫩气的巴郎,无论是豪放粗犷的男人,还是羞涩美艳的少女,只要音乐一响,就会上场跳起舞蹈。不论是刀郎舞,还是麦西热甫,自古以来就是维吾尔人培养后代的“习俗学校”。
  不论是汉族还是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因为本身与其所具有的群体意识有关,无不都以诗歌创作为主。由于巫术、祭祀之类的礼仪出现,又派上诗歌的用场,诗歌便成为用于祈求家庭或氏族受到福佑的工具。维吾尔民族的达斯坦(即叙事长诗)特别发达,种类繁多,分为“宗教达斯坦”“英雄达斯坦”“爱情达斯坦”等,绝大多数是书写与歌唱自己民族的成长、兴衰或与之相关的重大事件,即使以描写爱情生活为主的作品,也渗透着本民族的群体意识。
  《玉素甫-祖莱哈》是有悠久历史的优美的民间故事,是一首热情赞颂男女之间纯洁爱情生活的颂歌。特别是生活在西方和中亚地区的各民族,对这个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一千多年来,在阿拉伯、波斯以及操突厥语的各部族中,先后有一百多位诗人用自己的语言和诗歌形式将此故事改编成为达斯坦(叙事长诗),其中包括数位维吾尔族古典诗人。维吾尔族书法家们以各种书体誊抄传播了这个故事。维吾尔民间的麦提达们(说书人),在街巷、马路以及人们经常聚集的地方,在喜庆场合里,以高超的技艺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述;民间歌手和艺人们则通过各种乐器为达斯坦中的诗歌作曲,变为自己的民歌传唱。
  在我国翻译历史上,除了在佛经翻译史上维吾尔族翻译家们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外,在叶尔羌汗国时期就有维吾尔文学翻译家们翻译了数量可观的世界名著,其中有《一千零一夜》(阿拉伯名著,穆罕默德·阿卜杜拉·马合苏木译)、《凯丽莱与迪穆乃》(印度名著,毛拉穆罕默德·铁木儿尔译)、《王书》(也译《列王传》,伊朗名著,帕孜勒·阿西木-耶尔坎迪译)、《拉史德史》(穆罕默德·萨迪克·喀什噶里译)、《玉素甫与祖莱哈》(毛拉尤努斯·耶尔坎迪译)、《伊索寓言》等,这些译著在维吾尔民间广泛流传。
  走出大漠,便是绿洲。一边是黄沙,一边是绿茵;一边是悲愁,一边是欢乐。严酷的自然环境,强烈的景观对比,造就了绿洲文化具有相辅相成的两个侧面,造就了绿洲维吾尔人深沉、豁达、坚韧、热情、开朗的性格。在大漠戈壁上碰到一个人会感到格外亲切,“交个朋友吧,交个朋 友,有一个馕要掰成两半一起吃。”——这个谚语,充分说明了维吾尔人的热情好客和待人诚实的传统。
  维吾尔族家庭是以夫妻关系为基础的小家庭,家庭成员一般包括祖孙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亲属的称谓各地大同小异,只在祖孙三代的直系血亲之间有明确的称谓,通常都以年龄的长幼分别称呼。多子女的家庭,儿子长大成婚后一般即与父母分家,另立门户。最小的儿子结婚以后与父母生活在一起,通常父母去世以后,家产则由小儿子继承或支配。维吾尔族的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通婚的范围一般在本民族、本地区范围内。维吾尔人的婚礼非常热闹而隆重,在农牧区至今还保持着传统的婚俗和规矩,订婚、结婚、生孩子、起名,如果是女孩,在适当的时候要举办“古丽恰依”宴请亲朋好友;如果是男孩,除了起名仪式以外,在男孩长到六七岁时便举行“割礼”。这些仪式都带有明显的伊斯兰文化色彩,已成为维吾尔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丧葬仪式也带有本民族传统的伊斯兰文化色彩,一般都按伊斯兰教规进行,实行土葬,办丧事比较简朴、节省,但非常严肃、庄重、肃穆。馕、羊、茶、果是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造就的维吾尔族饮食文化的四大特色。馕在维吾尔家庭中是必不可少的主食品。维吾尔人菜肴离不开羊,烤全羊是传统佳肴,烤羊肉串儿闻名全国。抓饭、拉面、薄皮包子、烤包子、肉馕、汤面等,都离不开羊肉。大白菜、胡萝卜、皮牙子(洋葱)、恰麻姑(蔓菁)、南瓜等,是一般维吾尔人家主要的蔬菜。清炖羊肉、羊蹄也是维吾尔人生活中很常见的菜肴。维吾尔人也喜食牛肉、黄羊肉等,忌讳猪肉。茶是维吾尔人一日三餐离不开的饮料,客人来了,先要敬茶;在瓜果飘香的季节,也要给客人敬茶。民间办喜事和丧事,茶叶和馕是不可缺少的相互赠送的礼品。甚至在维吾尔民歌和麦西热甫歌舞娱乐活动中,还有“敬茶舞”“敬茶歌”;维吾尔人喜欢茶与他们生活的环境和食品结构、气候有关。“开斋节”(亦称“肉孜节”)、“古尔邦节”(亦称“宰牲节”)、“诺鲁孜节”等,是维吾尔人的传统节日,从古以来一直在延续。
  多民族、多语种、多宗教、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和影响,使当今的维吾尔族人在语言、文化、饮食、习俗、服饰等方面正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生活在乌鲁木齐和北疆地区的维吾尔人,在保持原有的文化传统的同时,吸纳各地文化的精髓,不仅说母语,而且也懂汉语。如今,在维吾尔语中融入了大量的汉语借词,如,“电视”“大盘鸡”“炒烤肉”“手机”“电脑”等。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流,以致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城市里,丧葬、婚姻等方面的习俗,也越来越变得科学而理智。传统的民族服装成为只是在节日或舞台上才穿的服装,传统的维吾尔族长褂子(无领长袍)和皮帽子,也只能在乡村才能看到。这都是较为开放的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情况。
  矛盾、冲突虽然存在于社会、文化、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可爱、可敬的维吾尔人正在进步,正在走向全国和世界。他们也深知“一个不热爱本民族的人,也不会被其他民族所尊敬”,所以,他们在吸纳和接受中,不断丰富着自己的文化,不断在进步和发展。
其他文献
天子脚下,藏龙卧虎。北京的哥里,也颇多奇人异士…… Emperor’s feet, Canglongwohu. Beijing’s Gori, but also a lot more strange people ...
有一个智者,他的身边有一大群慕名而来向他拜师学艺的学生。一天凌晨,天还未亮,四周一片漆黑,智者问了他的学生一个问题:“你们谁能告诉我,什么时候才能谓黑夜的结束,白天的
纯粹,梦幻,人们总热衷于用这样美丽的词汇来描绘新西兰。这一次,我却想为它们再增加一些新的成员——纯净、壮观。我来到了新西兰,来到了一个叫特卡波的小镇,这里有着全球最
将军坟位于集安市太王镇果树村三组,西南距国内城约7.5公里,是洞沟占墓群禹山墓区一座重要的高句丽墓葬(图一)。对将军坟的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初日本人对将军坟及其陪坟的调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7月21日,国务院参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党委书记陈全训在京会见了来访的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涛一行。张涛表示,一年多来,云锡集团主
和谐社区被视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但由于社区参与在实施过程中受到社区经济发展水平、体制、政策、居民价值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了社区参与的程度和效
那时,我们的脑子半在神话里面,半在现实当中。刚刚上小学。当老师在黑板上教一个字的第三个笔划时,我可能被窗外的桃花吸引住了。风吹过,碧桃树从袖子甩出花瓣,像把一封信撕
博物馆作为文化保护、文化传承的机构和社会公益事业的组成部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高校博物馆更是作为教学、科研的辅助机构,爱国主义、科普教育的基
本文测定了20例NIDDM患者血清GH、C肽水平并观察其与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有视网膜病变组血GH水平明显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C肽水平在两组中无明显变化。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