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曾轶可事件”中的新闻策划现象,指出了新闻策划对娱乐报道的独特作用:第一,引起更广泛的舆论关注;第二,提升媒介影响力。同时在新闻策划中必须把握好“度”,切忌策划变炒作。
【关键词】曾轶可 新闻策划 新闻炒作
一
在2009年快乐女声的比赛中,一位始终保持着发颤、偶尔跑调的细弱嗓音,坚持充满小情绪的原创歌曲的选手曾轶可因其巨大的争议性,而成为人们争相讨论的话题人物。6月19日,曾轶可在评委沈黎晖的“力保”下淘汰掉其他两位创作型选手进入全国20强的行列。这样疑似“偏袒”的举动激怒了身为评委之一的包小柏,“我以我二十五年的专业经验来保证整个比赛的标准,今天她留我走!”当即愤怒离场。从此曾轶可开始引起众人的关注,而后在6月26日和7月3日的两场全国10强晋级赛中,曾轶可更是有惊无险地在争议中挺进10强,然而对她褒贬不一的评论也如潮水般随之而来。“曾轶可事件”成为09年快乐女声的又一热点。
曾轶可为什么能在众人不看好的情况下屡屡顺利晋级,引起爆红?笔者认为“曾轶可现象”存在着很深的新闻策划痕迹。
所谓新闻策划,广义的理解是:“新闻媒体动作的策划,是对新闻传媒生存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通讯社新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设计、制作与营销、广告经营、员工构成、内部管理、资产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传媒的其他各类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进行运筹和规划。”①狭义的理解则是:“新闻策划是编采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目的是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特色,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②而本文所指的娱乐新闻策划,更加强调其对新闻采访、编辑的一种“行为控制力”。这种控制力以传媒特点、利益取向为出发点,在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采取有效的方法,确认新闻活动各个环节都符合预期目标,追求传媒的轰动效应,以争取到更多受众以及受众对该传媒的品牌认同。
二
新闻策划对娱乐新闻报道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我们以“曾轶可现象”为例对其作用加以分析说明:
一、引起更广泛的舆论关注
经过策划的娱乐新闻报道,它通常是围绕一个主题或者热点进行连续或者比较深入的报道,有时甚至是深挖一些花边和明星隐私。这些经过精心策划的娱乐新闻就像饕餮盛宴一样,满足受众不同口味。此次“曾轶可现象”就是由电视和网络媒体策划而形成的。
“一切社会矛盾都不可避免地引起连绵不绝的街谈巷议,伴随强烈的意见交换。凡发生‘内障’的公共事务,其内部结构或利益分配出现冲撞,陷入非正常状态,激起人们的关注,公众会不断发出解决矛盾的强烈呼声。”③2009年6月19日,曾轶可在快乐女声20强晋级赛里颇具争议的晋级和评委包小柏的愤然离席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议论。在百度网站里,以 “曾轶可晋级20强,包小柏离席”搜索,可以找到相关网页约110,000篇,其中腾讯网女性频道、太平洋女性网等设立了专门的曾轶可专版,网站更新速度很快,并且针对曾轶可的一些敏感话题展开系列报道。网络上人们分成了挺曾派和踩曾派,挺曾派认为曾轶可创作动人,实有才华,而踩曾派坚持曾轶可不具备进入全国20强的实力,她的晋级值得怀疑,更所谓内部人员爆出曾轶可父亲是“烟草大王”,后来被证实曾轶可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老师。对于曾轶可的不同意见其实已经形成了一种矛盾,激起了受众的不同情绪。而这时候新闻策划就是一种利用和操纵公众情绪的手段,策划人尽量按照公众的心理需求制造言论和观点。④我们以腾讯网女性频道曾轶可专题网页为例,这一名为《55%评委狂挺晋级70%的观众想砸电视机,为什么曾轶可这么红?》的专题网页又分为6个部分加以详述,其第二部分为挺曾派PK踩曾派,把版面划分两块,分别记录两个派别支持抑或是反对的言论。
(摘自腾讯网女性频道)
把挺曾派和踩曾派的观点分别罗列出来,一方面不管受众站在哪边,媒体的言论和观点都会有符合受众期望、直达受众内心的部分;另一方面,两种相悖意见共同罗列出来,不管是挺曾派和踩曾派都不认同对方的观点,从而引起更加激烈的争论。这种类似于辩论赛式的正反两方面观点的罗列,堪称娱乐新闻策划的一个典型。目的也更加明确:引起网友的关注和争论。
二、提升媒介影响力
此次快乐女声从初赛开始就受到众多非议,广电总局在审批之初对这档节目要求甚多。广电总局下达了“三不准”:有负面新闻不能当评委;主持人不得喧宾夺主;不雅镜头别播出。目的就是限制煽情和炒作等等。这样一来快乐女声的看点就少了很多,噱头寥寥无几。
这档节目自创始之初就面临来自湖南卫视内部其他娱乐节目以及央视和其他地方媒体竞争压力。为了异军突起,湖南卫视就加大了宣传力度,积极报道全国各个赛区的初选情况。在节目进行的前期,终于出现了一个报道热点:贡米。由于贡米长相酷似张柏芝。也就是这个“小张柏芝”让很多只知道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人知道了湖南卫视还有一个快乐女声。电视和网络媒体积极跟进,针对贡米的整容与否,唱功,真名,专业推手,节目炒作等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炒作。但是贡米在关键时以身体不适为由退赛了,在快女受众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但是贡米热点还没退却,另外一个人物的出现让这一节目再次升温。并且引起了更大的社会关注,这就是曾轶可。她的出场始终伴随着业余的吉他弹奏和跑调的歌声,但是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比赛中,选手都展现出专业和准专业实力下,她依然过关斩将。观众看到自己喜爱的选手被曾轶可PK掉,心里的不快都发泄到了网络上,一时间关于她的各种批评和非议在网络上漫天飞舞。这正是节目组希望看到的结果,于是出现了电视和网络媒体积极跟进报道的状况。各种关于曾轶可的报道都是各个娱乐节目的头版头条。据悉,湖南卫视 “2009快乐女声”于6月26日正式上星播出,虽然播出时间推迟到晚上10点30分,但是观众热情依然不减,“索福瑞收视调查中显示快乐女声全国突围赛第一场比赛获得了1.9的收视率和10.66%的收视份额,也就是说约有4400万观众收看了本场比赛,在同时段排名全国第一。此外,今年的‘快乐女声’非黄金时段收视数据已经与湖南卫视周末黄金档王牌节目《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持平,创下该频道非黄金时段收视之最。”⑤
三
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有时候只是一线之隔,策划如果过了头,就会变成新闻炒作。所谓新闻炒作,是指媒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大规模报道,加大渲染力度,以达到广告宣传或正常新闻宣传难以达到的商业效果。之前炒得沸沸扬扬的“茶水发炎”事件和“杨丽娟追星”事件正是新闻炒作的典型案例。在“曾轶可事件”的整个过程中也存在新闻炒作的痕迹,曾轶可的众多事件都被视为炒作,从入围20强包小柏离席,到走音跑调被疑抄袭陈绮贞,再到后来的烟草大王“芙蓉王”爸爸等等。
新闻炒作的危害众多。首先,它对新闻当事人的利益有着直接的损害,各种各样生活细节和隐私都会毫无保留地被媒体挖掘出来,并大肆报道,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关系。其次,新闻炒作损害了尊重真理及尊重公众获得真实情况的权利,损害了公民的知晓权、受教育权与受尊重权等多种权利。⑥再次,新闻炒作损害媒体形象,对新闻媒体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在新闻策划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一个基本的“度”,莫把策划变炒作。■
注释
①蔡雯,《试论新闻》,《中国报刊月报》,1998年3期
②艾风,《新闻策划是新闻改革的产物》,《新闻界》,1997年2期
③刘建明,《舆论传播》,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④李希光,《发言人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⑤摘自嘻嘻网(www.xixik.com),《快女取得同时段收视率第一,曾轶可在争议中爆发》
⑥张骏德、闫丽,《新闻炒作的危害、根源与治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8卷第5期
(作者: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姚少宝 周蕾
【关键词】曾轶可 新闻策划 新闻炒作
一
在2009年快乐女声的比赛中,一位始终保持着发颤、偶尔跑调的细弱嗓音,坚持充满小情绪的原创歌曲的选手曾轶可因其巨大的争议性,而成为人们争相讨论的话题人物。6月19日,曾轶可在评委沈黎晖的“力保”下淘汰掉其他两位创作型选手进入全国20强的行列。这样疑似“偏袒”的举动激怒了身为评委之一的包小柏,“我以我二十五年的专业经验来保证整个比赛的标准,今天她留我走!”当即愤怒离场。从此曾轶可开始引起众人的关注,而后在6月26日和7月3日的两场全国10强晋级赛中,曾轶可更是有惊无险地在争议中挺进10强,然而对她褒贬不一的评论也如潮水般随之而来。“曾轶可事件”成为09年快乐女声的又一热点。
曾轶可为什么能在众人不看好的情况下屡屡顺利晋级,引起爆红?笔者认为“曾轶可现象”存在着很深的新闻策划痕迹。
所谓新闻策划,广义的理解是:“新闻媒体动作的策划,是对新闻传媒生存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通讯社新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设计、制作与营销、广告经营、员工构成、内部管理、资产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传媒的其他各类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进行运筹和规划。”①狭义的理解则是:“新闻策划是编采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目的是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特色,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②而本文所指的娱乐新闻策划,更加强调其对新闻采访、编辑的一种“行为控制力”。这种控制力以传媒特点、利益取向为出发点,在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采取有效的方法,确认新闻活动各个环节都符合预期目标,追求传媒的轰动效应,以争取到更多受众以及受众对该传媒的品牌认同。
二
新闻策划对娱乐新闻报道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我们以“曾轶可现象”为例对其作用加以分析说明:
一、引起更广泛的舆论关注
经过策划的娱乐新闻报道,它通常是围绕一个主题或者热点进行连续或者比较深入的报道,有时甚至是深挖一些花边和明星隐私。这些经过精心策划的娱乐新闻就像饕餮盛宴一样,满足受众不同口味。此次“曾轶可现象”就是由电视和网络媒体策划而形成的。
“一切社会矛盾都不可避免地引起连绵不绝的街谈巷议,伴随强烈的意见交换。凡发生‘内障’的公共事务,其内部结构或利益分配出现冲撞,陷入非正常状态,激起人们的关注,公众会不断发出解决矛盾的强烈呼声。”③2009年6月19日,曾轶可在快乐女声20强晋级赛里颇具争议的晋级和评委包小柏的愤然离席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议论。在百度网站里,以 “曾轶可晋级20强,包小柏离席”搜索,可以找到相关网页约110,000篇,其中腾讯网女性频道、太平洋女性网等设立了专门的曾轶可专版,网站更新速度很快,并且针对曾轶可的一些敏感话题展开系列报道。网络上人们分成了挺曾派和踩曾派,挺曾派认为曾轶可创作动人,实有才华,而踩曾派坚持曾轶可不具备进入全国20强的实力,她的晋级值得怀疑,更所谓内部人员爆出曾轶可父亲是“烟草大王”,后来被证实曾轶可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老师。对于曾轶可的不同意见其实已经形成了一种矛盾,激起了受众的不同情绪。而这时候新闻策划就是一种利用和操纵公众情绪的手段,策划人尽量按照公众的心理需求制造言论和观点。④我们以腾讯网女性频道曾轶可专题网页为例,这一名为《55%评委狂挺晋级70%的观众想砸电视机,为什么曾轶可这么红?》的专题网页又分为6个部分加以详述,其第二部分为挺曾派PK踩曾派,把版面划分两块,分别记录两个派别支持抑或是反对的言论。
(摘自腾讯网女性频道)
把挺曾派和踩曾派的观点分别罗列出来,一方面不管受众站在哪边,媒体的言论和观点都会有符合受众期望、直达受众内心的部分;另一方面,两种相悖意见共同罗列出来,不管是挺曾派和踩曾派都不认同对方的观点,从而引起更加激烈的争论。这种类似于辩论赛式的正反两方面观点的罗列,堪称娱乐新闻策划的一个典型。目的也更加明确:引起网友的关注和争论。
二、提升媒介影响力
此次快乐女声从初赛开始就受到众多非议,广电总局在审批之初对这档节目要求甚多。广电总局下达了“三不准”:有负面新闻不能当评委;主持人不得喧宾夺主;不雅镜头别播出。目的就是限制煽情和炒作等等。这样一来快乐女声的看点就少了很多,噱头寥寥无几。
这档节目自创始之初就面临来自湖南卫视内部其他娱乐节目以及央视和其他地方媒体竞争压力。为了异军突起,湖南卫视就加大了宣传力度,积极报道全国各个赛区的初选情况。在节目进行的前期,终于出现了一个报道热点:贡米。由于贡米长相酷似张柏芝。也就是这个“小张柏芝”让很多只知道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人知道了湖南卫视还有一个快乐女声。电视和网络媒体积极跟进,针对贡米的整容与否,唱功,真名,专业推手,节目炒作等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炒作。但是贡米在关键时以身体不适为由退赛了,在快女受众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但是贡米热点还没退却,另外一个人物的出现让这一节目再次升温。并且引起了更大的社会关注,这就是曾轶可。她的出场始终伴随着业余的吉他弹奏和跑调的歌声,但是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比赛中,选手都展现出专业和准专业实力下,她依然过关斩将。观众看到自己喜爱的选手被曾轶可PK掉,心里的不快都发泄到了网络上,一时间关于她的各种批评和非议在网络上漫天飞舞。这正是节目组希望看到的结果,于是出现了电视和网络媒体积极跟进报道的状况。各种关于曾轶可的报道都是各个娱乐节目的头版头条。据悉,湖南卫视 “2009快乐女声”于6月26日正式上星播出,虽然播出时间推迟到晚上10点30分,但是观众热情依然不减,“索福瑞收视调查中显示快乐女声全国突围赛第一场比赛获得了1.9的收视率和10.66%的收视份额,也就是说约有4400万观众收看了本场比赛,在同时段排名全国第一。此外,今年的‘快乐女声’非黄金时段收视数据已经与湖南卫视周末黄金档王牌节目《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持平,创下该频道非黄金时段收视之最。”⑤
三
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有时候只是一线之隔,策划如果过了头,就会变成新闻炒作。所谓新闻炒作,是指媒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大规模报道,加大渲染力度,以达到广告宣传或正常新闻宣传难以达到的商业效果。之前炒得沸沸扬扬的“茶水发炎”事件和“杨丽娟追星”事件正是新闻炒作的典型案例。在“曾轶可事件”的整个过程中也存在新闻炒作的痕迹,曾轶可的众多事件都被视为炒作,从入围20强包小柏离席,到走音跑调被疑抄袭陈绮贞,再到后来的烟草大王“芙蓉王”爸爸等等。
新闻炒作的危害众多。首先,它对新闻当事人的利益有着直接的损害,各种各样生活细节和隐私都会毫无保留地被媒体挖掘出来,并大肆报道,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关系。其次,新闻炒作损害了尊重真理及尊重公众获得真实情况的权利,损害了公民的知晓权、受教育权与受尊重权等多种权利。⑥再次,新闻炒作损害媒体形象,对新闻媒体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在新闻策划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一个基本的“度”,莫把策划变炒作。■
注释
①蔡雯,《试论新闻》,《中国报刊月报》,1998年3期
②艾风,《新闻策划是新闻改革的产物》,《新闻界》,1997年2期
③刘建明,《舆论传播》,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④李希光,《发言人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⑤摘自嘻嘻网(www.xixik.com),《快女取得同时段收视率第一,曾轶可在争议中爆发》
⑥张骏德、闫丽,《新闻炒作的危害、根源与治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8卷第5期
(作者: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姚少宝 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