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编排国际新闻的趋向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7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重大”国际新闻,是指国际上新近发生的、影响强烈、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事件。从晚报的性质来讲,重大的国际新闻在版面安排顺序上,有时不一定非要安排在头题位置上。由于功能、读者对象的差异,晚报国际时事版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特点,成为一种值得注意的趋向。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
  
  一、超凡脱俗,突破日报旧模式
  
  以1998年7月7日为例,这天国际上共发生了三件大事:1.英国北爱尔兰新教徒游行;2.以色列拒绝开放加沙公路;3.日本利用体细胞克隆出两头牛犊。若论重要性,可按上述顺序排列。但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则可按3.1.2顺序排列。当天的大多数晚报和《大河报》都是这样选择头条和安排版面的,不仅把克隆牛犊放在头题,且还配发了图片。再如1998年7月24日,《大河报》把《克隆鼠的诞生又一次验证了培育多利的实验是可重复的》和《英国克隆羊多利验明正身》两篇科技稿件,也都安排在非常抢眼的位置上,并采用大标题、加框等编排手段,让读者明白编辑的匠心。
  
  二、打好“时间差”,树立抢新闻意识,及时把最新的国际新闻呈现给读者
  
  所谓“时间差”,是指日报凌晨2点截稿后,直到上午11点这段时间内所发生的新闻。晚报就是要利用好這种优势,刊登最新的国际新闻。如1995年11月21日有关波黑和谈的报道,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当天日报的消息说,由于前南三方首脑会谈围绕波黑未来的版图划分问题,发生激烈争吵,未能达成协议。而《大河报》的国际版刊登的头题却是波黑和平协议草签的新闻。草签和平协议,正是在日报关机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此事足可看出晚报的优势所在,因此打好“时间差”,晚报是大有希望的。
  
  三、运用好新闻背景材料,让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背景材料类似于新闻分析,与西方国家所说的解释性新闻差不多,它以刚刚发生的重大事件为引子,完整清楚地交代事件的背景,揭示新闻事件当时发生的原因、过程、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帮助读者对此事件有个全面的了解。如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绯闻案自1998年1月曝光后,共和党和民主党党争愈演愈烈,直到12月19日美众议院以简单多数通过了对克林顿总统的两项弹劾条款:在莱温斯基绯闻案中作伪证和妨碍司法,随后提交参议院审理。克林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被弹劾的总统。此事件发生后,《大河报》一直关注着此案的动向,凡是新华社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一直都是来函照登,一般不作大的删节,满足读者的读报欲望。在1998年11月21日的专版上,《大河报》是这样安排的:通栏大标题《“沙漠之狐”刚收利爪驴象之战好戏连台》。版面左上角刊登美众议院弹劾克林顿的消息,中间及时穿插了三幅照片:一幅是克林顿同夫人希拉里,一幅是投票后反对弹劾的民主党议员到白宫安慰克林顿的照片,另一幅是群众在白宫外等待结果的照片。左下发的是美国历史上曾受弹劾调查的两位总统的国际资料及右中克林顿结局会如何的新闻分析。右上发的是共和党议员利文斯宣布不再担任下届议长和克林顿表示他将继续工作到任期的最后一小时等两条新闻,把它们串在一起,标题倾向分明,相映成趣。从版面的编排上,暗示着克林顿将不会遭弹劾。编辑把以上事实给读者和盘托出,让读者去分析克林顿未来的命运究竟会如何。现在,最后的结果大家都很清楚,参议院以多数否决了弹劾克林顿的两项罪名,民主党在这次党争中终于占了上风,克林顿弹劾案就此宣告结束。
  
  四、使国际版成为新闻专版
  
  对重大国际新闻的报道,晚报的国际版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以一个整版报道一个新闻事件,围绕一个新闻事件全方位、深层次报道,这种现象已持续了好几年,至今仍长盛不衰,大有继续发展下去的势头。大家知道,晚报版面比日报小,不可能像日报那样显得有规模有气势,这是晚报的劣势。晚报如何扬长避短,这是晚报编辑一直探索的问题。因此,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把报纸推向市场,新闻专版也就自然而然地应运而生了。吸收众家之长,更好地为晚报国际新闻专版服务,成了晚报的一道风景线。如1998年2月以来,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科索沃省的塞族警察同要求独立的阿尔巴尼亚族人之间连续发生了流血冲突。北约和美国以解决科索沃危机为由,多次威胁对南联盟动武。直到10月,此事件形成高潮。《大河报》在10月14日的新闻专版上,用整版篇幅全面地报道了13日事件全天的过程。《大河报》是这样处理的:整版用大栏标题《巴尔干云谲波诡的一天(引题)拔刀出鞘 北约发布空袭动员令 浓云转晴 最后关头缔结城下盟(两行主题)》两行主题统管,在栏题的左下标出了三行小标题:《新华社13日9时15分电:北约发出军事干预科索沃危机的动员令》、《新华社13日11时09分电:美特使与南联盟总统举行会谈》、《新华社14日0时56分电:南联盟和美国达成解决科索沃危机协议》。头题发北约秘书长索拉纳正式向南联盟下战书的消息,同南联盟和美达成协议的最新消息都加框,上下呼应。中间穿插当天各国的反应,深层次、全方位报道,并配发科索沃局势缘何趋缓的新闻分析,让读者了解科索沃危机的全过程。又如,1998年里出现了三次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年初、年中(8月份)和10月底。前两次伊作出妥协,避免了军事打击。最后一次,伊拉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同情,萨达姆拒不让步,直到12月17日凌晨发生了美英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突然对伊拉克实施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军事打击。美英在70个小时内共向伊发射500枚导弹,造成200多人伤亡,受到国际社会强烈谴责。18日的《大河报》是这样处理的:空袭的消息及中俄美三国首脑互通热线电话的消息发在一版重要位置。6版和7版(两个整版)编发了《午夜:“战斧”劈向巴格达》,这是新闻幕后的新闻。专版(8版)上挂通栏大标题《巴格达上空爆炸声响彻云霄》,接着是两幅醒目的大照片,一幅是美英轰炸伊拉克示意图,一幅是白宫新闻官展示克林顿下令对伊实施空袭讲话的直播画面,冲击力强;右下发新华社的特写,美英夜袭巴格达,同时配发国际资料,专门向读者介绍“战斧”式巡航导弹。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当然,晚报重大国际新闻的报道不仅仅是以上几点,但时事编辑们确有互相交流的必要,办出晚报新闻专版的特色来。
  (作者单位:大河报社)
  编校:杨彩霞
其他文献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农民工权益被损害现象十分突出,实际上暴露了在该问题上法律失效、政府不作为,未能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最基本的保障原则。本文认为保障农民工权益是落实
有三种宪政理论影响中国:形式宪政论、实质宪政论和程序宪政论。通过比较,程序宪政应当最契合中国法治变革的理论范式。
沿着历史长河追溯.历朝历代都重视“廉政建设”,都懂得建立完善的“保廉”机制.要求“为官必廉”,综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不会忘记因腐败曾经引发的一次次农民起义,导致过一顶顶
当前,在出版领域里,期刊之间的竞争愈趋激烈。相对于其他期刊产业而言,高校学报这个期刊系列总体上显得比较沉寂、缺乏活力,其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多数学报的经费主要来源
文章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战略为主线,采取宏观观察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在对湖北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态势、主要制约因素及其原因进行全面阐述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相
村民自治的行政化倾向使得村民委员会的自治功能减弱,农民对它的认同度和参与度下降。成都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因势利导,创设了新村发展议事会,即“村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