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伴随着两岸陆续推动相关经贸政策的实施,以及两岸产业贸易往来日趋熟络的形势,拓展两岸物流业合作成为了发展大陆经贸的需求之一。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大陆“十二五规划”的公布内容中包含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该内容提及了物流行业由于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对促进生产及拉动消费均应有很大的效果。希望通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建立现代物流合作体系,促进其他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物流业的概念两岸物流产业合作的形势分析,系统的梳理和评述该领域的主要文献,并提出了应当被重视的几点问题,以便评估两岸物流产业合作对经贸的影响。
关键词 物流产业 GDP 产业产出 进出口 物价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物流是一种物的实体流通之行为, 物流业在当今社会以成为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产业, 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两岸经贸关系有逐步紧密的趋势,物流产业也成为两岸未来内需市场经济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两岸的物流枢纽城市作为区域物流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物流发展的基本载体,对整个区域物流网工作效率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关于物流的定义
关于物流的定义可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说明,就广义而言,物流分为物品的流通与服务项的志愿活动;狭义来看,物流的定义近似于物品的流通,物流是一种实体流通活动的行为,而在流通过程中,透过管理城市有效的结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资讯等相关物流机能性活动,以创造价值、满足顾客与社会需求。
(一)国外关于物流的定义。
美国的Borsodi博士 (1927)对物流按用途对物流给予了这样的定义,物流是一种用来描述实体配销,诸如运输、储存、等的一种较佳的行销手法。这于美国行销管理协会在1985年指出的定义有一定的相同之处——物流,乃是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等从产出地到消费地之间做有效率的移动,而以计划、执行、管制为目的进行的统合活动。Shapiro Heskett 在对物流的定义中强调,物流是为商品和咨询的传递,从原物料的取得经过生产和分配流到顾客手中的设施、人、设备、以及作业政策的集合。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从物流的用途上面对物流给予了定义。
(二)国内关于物流的定义。
在1990年,我国台湾地区物流协会对物流给予了定义:物流是一种无的实体流通活动的行为,在流通过程中,透过管理程式有效地结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资讯情报等相关物流机能性活动,以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的需求。
李宗儒等学者,在2004年对物流下了这样的定义,物流是一种物的实体流通作业活动,透过管理程式继而创造其附加价值,重视顾客服务,增加顾客价值,并以顾客为导向做决策。
二、关于物流枢纽区域发展的相关研究
(一)国外关于区域物流规划理论。
区域物流规划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已成为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不少学者投身其中。美国学者James J.Asher 早在1993年就将区域货运模型应用于区域网络的规划。区域货运模型包括“四阶段法”中的产生、吸引、和分布几个步驟,虽然可以用于预测区域内个小区发生、吸引的货运量及在各小区之间的分布,丹江区域货运模型作为区域物流规划的理论模型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在同年深受新古典均衡发展理论影响的美国学者 Bolton对前者的研究进行了很大的补充,他认为区域经济和区域交通运输状况相辅相成这一观点应具体处理。经济发达的地区物流运输就繁茂,为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经济就相对发达;用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理论完全可以用于区域物流规划。他强调均衡的、大规模投资和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市场机制的局限性,认为实施宏观物流设施强制性规划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在往后的几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博士 Olive.Fisher也就这一问题做出了更为详尽的补充。并认为将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分为网络规划和节点规划两部分,其中网络规划沿用传统的运输规划程序(即“四阶段法”)的思想,点规划则根据节点功能的不同划分为生产性配送、消费型配送和运输转运三类中心进行选址和规模的研究和规划汇。而其他学者展开了以单个地方为例的区域物流研究。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Francisco J. Escobedo是针对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周边地区域为例,结合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价值链理论的分析,提出了以产品价值的流向来指导区域物流规划的观点。
(二)我国对物流枢纽区域发展研究。
我国大部分学者对物流枢纽区域建设的研究,有以下两个方面:区域、城市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物流枢纽城市、城市物流系统建设 和发展。2006 年 “十一五规划纲要”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专题中提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 。国内许多大城市对“建设大型物流枢纽”的理解是将一些地方的物流中心城市建设为物流枢纽。
早在2004年,东南大学李旭宏教授就强调应合理的制定区域的物流发展规划。这既是区域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进一步发挥区域的区位优势,实现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需要,对提升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06年韩美贵等学者又在探讨区域物流规划的基础上强调,制定区域物流规划需要真正认识并处理好几个关系,即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间的关系;物流系统内容的层次关系;区域物流主体、客体和载体之间的关系;区域物流与企业物流间的关系;物流规划中整体和局部利益间的关系;物流规划中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间的关系;物流规划中物流节点与线路间的关系等。但只是局部的探讨,并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
三、我国两岸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海西经济区。
目前海西经济区已成为两岸经济发展合作的先行地区。学者庄文涛强调,加强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研究与探索,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任务,同时对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和提高两岸在东亚经济圈中的战略地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以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位置的福建的现代物流产业做为考察对象,论述现代物流业发展对海峡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意义、发展物流业的经济条件和区位优势、物流基础设施完备性和海峡两岸物流产业的合作与发展。黄良文等学者从台湾国际物流的发展现状着眼,指出台湾国际物流与国际接轨早,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策略联盟,达到速递的效果;他认为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面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工业以纺织、食品、塑胶及家用电子产品的生产、出口为支柱,钢铁、石油、化工等重工业亦具较大规模,农业除种植水稻、甘蔗外,以蔬菜、水果为主的园艺业也很发达。但是台湾物流产业发展长久的遗憾是少了一块大陆,网络难以健全,竞争力受到影响。显然,地处海峡西岸的福建提出的物流发展规划和构想,为正到处寻找出路的台湾业者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同时,两岸同胞同种同文同俗,也为海峡两岸合作提供了巨大空间。 (二)长、珠三角经济区。
目前长三角经济区重点发展为第三方物流产业,以专业化物流服务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并扩大发展功能型与枢纽型交通建设。根据江苏省流通业发展规划研究院学者研究显示,整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资源,合力推进水道建设。并以上海市深水港物流园区、浦东空港物流园区、浙江省重点扶持义乌物流园区为物流发展重点基地,持续给予物流产业税收优惠、规费减免、资金协助等优惠政策。参照国际标准制定物流产业资讯、服务与管理标准。同时中山市物流发展规划研究院学者表示,珠三角经济区以辅助培育专业化、资讯化的重点物流企业为发展主轴,开展两岸合作、互动、学习模式,积极研习先进的现代物流产业成功经验,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使两岸共同发展绿色物流,建立以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并加大物流人才的教育力度,以政、产、学、研的结合模式,透过“两岸院企合作”的模式加强两岸人才交流。
四、我国两岸物流业合作发展对经济的影响结果
(一)两岸物流合作对各地区总体经济的影响结果。
两岸物流产业合作对我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及港澳地区均有不同层面上的经济影响,主要应归因于运输技术,如两岸直航效应等的影响,在总体经济方面,台湾地区受益程度要比中国大陆要明显一些,若相对GDP而言则受益程度差距更大,具体分析如下
中华经济研究院的学者在《两岸经济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中发表了最新研究显示,自两岸开通直航以来,两岸间流通运输距离与时间等交易成本大为缩短,平均每航次节省时间为16-27小时(中国大陆委员会2008年11月4日《海峡两岸海运协议说明》)计每航次运输成本总计节省15%-30%,针对两岸直航效应对各地总体经济效应的评估得出我国台湾地区GDP增加幅度为0.12%,而中国大陆GDP增幅为0.02%,我国台湾地区福利水准将增加661百万美元,而中国大陆福利水准将增加529百万美元。这也显示在两岸物流整合方面对两岸皆有利。
(二)两岸物流合作对各区物价的影响结果。
根据台电综合研究所研究员方文秀的研究表示,自发展两岸物流产业合作以来,我国台湾地区平均物价变动率为0.18%,而大陆则为0.02%,香港地区为-0.01%。中华经济研究院学者从另一个角度,通过对期间数据的完整分析得出了部分结论。他们以“2001至2006年台湾产业关联表”之“购买者价格交易表”作为数据研究基础,以投入产出数据——“国内运费与商业差距”为分析评估依据,研究得出2001至2006我国台湾地区物价平均变动率为0.5305%。随着开放两岸直航与两岸搭桥专案的政策推动,两岸产业贸易往来热络,导致两岸物流产业需求大幅提高。物流行业间的合作也进一步促进了各地区物价的稳定。
(三)两岸物流合作对两岸产业产出及进出口的影响。
1、对出口的影响结果。
两岸物流产业合作的经济效果对两岸产业出口影响变化依据各行业产出有不同的表示。我国台湾地区中华发展基金管理会学者郭乃峰研究得出,我国台湾地区产业出口影响变动增幅最多的三名依次为矿产(15.83%)、林业(4.22%)、塑化业(2.08%);而产业出口影响变动幅度减少前三名依次为贸易(-0.67%)、其他服务业(-0.63%)、其他运输工具(-0.63)。对于我国产业出口变化排序略有不同,我国产业出口变动增加前三名的行业为矿业(0.82%)、塑化业(0.46%)、钢铁(0.34%);而出口变动最少的三个行业依次为畜产(-0.19%)、农业(-0.13%)、运输业(-0.1%)。
2、两岸物流合作对进口的影响结果。
同样根据我国台湾地区中华发展基金管理会的学者研究显示,两岸物流产业合作对我国台湾地区产业进口变动增加幅度影响最多的行业前三名依序为塑化业(1.76%)、纺织品(1.47%)、矿业(1.16%);台湾产业进口变动有所减少的行业只有电子产品(-0.32%)。而中国大陆物流产业影响进口变动都为增幅,前三名依序为纺织品(0.65%)、塑化业(0.6%)、非铁金属(0.56%)。
四、評述
纵观整体针对物流领域尤其是我国海峡两岸区域物流行业的研究,前人对定义的研究已十分充分;学者们对我国大陆物流领域发展的研究也十分的丰富。但是整体物流领域的研究在国内或国际上仍有不成熟的地方。总结以往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数据和研究方法是在大三通前所进行的抑或定性抑或定量的研究,没有收集最近最新的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另外在区域物流领域,学者对个经济区之间的关联影响也没有做到总结;关注两岸产业的合作当前的经贸及物流发展状况,不仅能解决我国物流行业的温饱问题,更有助于拉升我国内陆物流行产业效率层次的提升并拉动整体经济朝正向发展。以数据分析的结果来展望两岸未来的合作前景及对物流模式的选择。□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关键词 物流产业 GDP 产业产出 进出口 物价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物流是一种物的实体流通之行为, 物流业在当今社会以成为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产业, 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两岸经贸关系有逐步紧密的趋势,物流产业也成为两岸未来内需市场经济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两岸的物流枢纽城市作为区域物流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物流发展的基本载体,对整个区域物流网工作效率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关于物流的定义
关于物流的定义可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说明,就广义而言,物流分为物品的流通与服务项的志愿活动;狭义来看,物流的定义近似于物品的流通,物流是一种实体流通活动的行为,而在流通过程中,透过管理城市有效的结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资讯等相关物流机能性活动,以创造价值、满足顾客与社会需求。
(一)国外关于物流的定义。
美国的Borsodi博士 (1927)对物流按用途对物流给予了这样的定义,物流是一种用来描述实体配销,诸如运输、储存、等的一种较佳的行销手法。这于美国行销管理协会在1985年指出的定义有一定的相同之处——物流,乃是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等从产出地到消费地之间做有效率的移动,而以计划、执行、管制为目的进行的统合活动。Shapiro Heskett 在对物流的定义中强调,物流是为商品和咨询的传递,从原物料的取得经过生产和分配流到顾客手中的设施、人、设备、以及作业政策的集合。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从物流的用途上面对物流给予了定义。
(二)国内关于物流的定义。
在1990年,我国台湾地区物流协会对物流给予了定义:物流是一种无的实体流通活动的行为,在流通过程中,透过管理程式有效地结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资讯情报等相关物流机能性活动,以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的需求。
李宗儒等学者,在2004年对物流下了这样的定义,物流是一种物的实体流通作业活动,透过管理程式继而创造其附加价值,重视顾客服务,增加顾客价值,并以顾客为导向做决策。
二、关于物流枢纽区域发展的相关研究
(一)国外关于区域物流规划理论。
区域物流规划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已成为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不少学者投身其中。美国学者James J.Asher 早在1993年就将区域货运模型应用于区域网络的规划。区域货运模型包括“四阶段法”中的产生、吸引、和分布几个步驟,虽然可以用于预测区域内个小区发生、吸引的货运量及在各小区之间的分布,丹江区域货运模型作为区域物流规划的理论模型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在同年深受新古典均衡发展理论影响的美国学者 Bolton对前者的研究进行了很大的补充,他认为区域经济和区域交通运输状况相辅相成这一观点应具体处理。经济发达的地区物流运输就繁茂,为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经济就相对发达;用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理论完全可以用于区域物流规划。他强调均衡的、大规模投资和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市场机制的局限性,认为实施宏观物流设施强制性规划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在往后的几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博士 Olive.Fisher也就这一问题做出了更为详尽的补充。并认为将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分为网络规划和节点规划两部分,其中网络规划沿用传统的运输规划程序(即“四阶段法”)的思想,点规划则根据节点功能的不同划分为生产性配送、消费型配送和运输转运三类中心进行选址和规模的研究和规划汇。而其他学者展开了以单个地方为例的区域物流研究。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Francisco J. Escobedo是针对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周边地区域为例,结合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价值链理论的分析,提出了以产品价值的流向来指导区域物流规划的观点。
(二)我国对物流枢纽区域发展研究。
我国大部分学者对物流枢纽区域建设的研究,有以下两个方面:区域、城市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物流枢纽城市、城市物流系统建设 和发展。2006 年 “十一五规划纲要”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专题中提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 。国内许多大城市对“建设大型物流枢纽”的理解是将一些地方的物流中心城市建设为物流枢纽。
早在2004年,东南大学李旭宏教授就强调应合理的制定区域的物流发展规划。这既是区域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进一步发挥区域的区位优势,实现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需要,对提升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06年韩美贵等学者又在探讨区域物流规划的基础上强调,制定区域物流规划需要真正认识并处理好几个关系,即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间的关系;物流系统内容的层次关系;区域物流主体、客体和载体之间的关系;区域物流与企业物流间的关系;物流规划中整体和局部利益间的关系;物流规划中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间的关系;物流规划中物流节点与线路间的关系等。但只是局部的探讨,并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
三、我国两岸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海西经济区。
目前海西经济区已成为两岸经济发展合作的先行地区。学者庄文涛强调,加强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研究与探索,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任务,同时对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和提高两岸在东亚经济圈中的战略地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以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位置的福建的现代物流产业做为考察对象,论述现代物流业发展对海峡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意义、发展物流业的经济条件和区位优势、物流基础设施完备性和海峡两岸物流产业的合作与发展。黄良文等学者从台湾国际物流的发展现状着眼,指出台湾国际物流与国际接轨早,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策略联盟,达到速递的效果;他认为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面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工业以纺织、食品、塑胶及家用电子产品的生产、出口为支柱,钢铁、石油、化工等重工业亦具较大规模,农业除种植水稻、甘蔗外,以蔬菜、水果为主的园艺业也很发达。但是台湾物流产业发展长久的遗憾是少了一块大陆,网络难以健全,竞争力受到影响。显然,地处海峡西岸的福建提出的物流发展规划和构想,为正到处寻找出路的台湾业者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同时,两岸同胞同种同文同俗,也为海峡两岸合作提供了巨大空间。 (二)长、珠三角经济区。
目前长三角经济区重点发展为第三方物流产业,以专业化物流服务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并扩大发展功能型与枢纽型交通建设。根据江苏省流通业发展规划研究院学者研究显示,整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资源,合力推进水道建设。并以上海市深水港物流园区、浦东空港物流园区、浙江省重点扶持义乌物流园区为物流发展重点基地,持续给予物流产业税收优惠、规费减免、资金协助等优惠政策。参照国际标准制定物流产业资讯、服务与管理标准。同时中山市物流发展规划研究院学者表示,珠三角经济区以辅助培育专业化、资讯化的重点物流企业为发展主轴,开展两岸合作、互动、学习模式,积极研习先进的现代物流产业成功经验,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使两岸共同发展绿色物流,建立以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并加大物流人才的教育力度,以政、产、学、研的结合模式,透过“两岸院企合作”的模式加强两岸人才交流。
四、我国两岸物流业合作发展对经济的影响结果
(一)两岸物流合作对各地区总体经济的影响结果。
两岸物流产业合作对我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及港澳地区均有不同层面上的经济影响,主要应归因于运输技术,如两岸直航效应等的影响,在总体经济方面,台湾地区受益程度要比中国大陆要明显一些,若相对GDP而言则受益程度差距更大,具体分析如下
中华经济研究院的学者在《两岸经济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中发表了最新研究显示,自两岸开通直航以来,两岸间流通运输距离与时间等交易成本大为缩短,平均每航次节省时间为16-27小时(中国大陆委员会2008年11月4日《海峡两岸海运协议说明》)计每航次运输成本总计节省15%-30%,针对两岸直航效应对各地总体经济效应的评估得出我国台湾地区GDP增加幅度为0.12%,而中国大陆GDP增幅为0.02%,我国台湾地区福利水准将增加661百万美元,而中国大陆福利水准将增加529百万美元。这也显示在两岸物流整合方面对两岸皆有利。
(二)两岸物流合作对各区物价的影响结果。
根据台电综合研究所研究员方文秀的研究表示,自发展两岸物流产业合作以来,我国台湾地区平均物价变动率为0.18%,而大陆则为0.02%,香港地区为-0.01%。中华经济研究院学者从另一个角度,通过对期间数据的完整分析得出了部分结论。他们以“2001至2006年台湾产业关联表”之“购买者价格交易表”作为数据研究基础,以投入产出数据——“国内运费与商业差距”为分析评估依据,研究得出2001至2006我国台湾地区物价平均变动率为0.5305%。随着开放两岸直航与两岸搭桥专案的政策推动,两岸产业贸易往来热络,导致两岸物流产业需求大幅提高。物流行业间的合作也进一步促进了各地区物价的稳定。
(三)两岸物流合作对两岸产业产出及进出口的影响。
1、对出口的影响结果。
两岸物流产业合作的经济效果对两岸产业出口影响变化依据各行业产出有不同的表示。我国台湾地区中华发展基金管理会学者郭乃峰研究得出,我国台湾地区产业出口影响变动增幅最多的三名依次为矿产(15.83%)、林业(4.22%)、塑化业(2.08%);而产业出口影响变动幅度减少前三名依次为贸易(-0.67%)、其他服务业(-0.63%)、其他运输工具(-0.63)。对于我国产业出口变化排序略有不同,我国产业出口变动增加前三名的行业为矿业(0.82%)、塑化业(0.46%)、钢铁(0.34%);而出口变动最少的三个行业依次为畜产(-0.19%)、农业(-0.13%)、运输业(-0.1%)。
2、两岸物流合作对进口的影响结果。
同样根据我国台湾地区中华发展基金管理会的学者研究显示,两岸物流产业合作对我国台湾地区产业进口变动增加幅度影响最多的行业前三名依序为塑化业(1.76%)、纺织品(1.47%)、矿业(1.16%);台湾产业进口变动有所减少的行业只有电子产品(-0.32%)。而中国大陆物流产业影响进口变动都为增幅,前三名依序为纺织品(0.65%)、塑化业(0.6%)、非铁金属(0.56%)。
四、評述
纵观整体针对物流领域尤其是我国海峡两岸区域物流行业的研究,前人对定义的研究已十分充分;学者们对我国大陆物流领域发展的研究也十分的丰富。但是整体物流领域的研究在国内或国际上仍有不成熟的地方。总结以往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数据和研究方法是在大三通前所进行的抑或定性抑或定量的研究,没有收集最近最新的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另外在区域物流领域,学者对个经济区之间的关联影响也没有做到总结;关注两岸产业的合作当前的经贸及物流发展状况,不仅能解决我国物流行业的温饱问题,更有助于拉升我国内陆物流行产业效率层次的提升并拉动整体经济朝正向发展。以数据分析的结果来展望两岸未来的合作前景及对物流模式的选择。□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