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学校友为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捐赠部分钱物已成为校庆活动的常规内容之一。据中国校友会网数据统计,仅一年间,北京大学的校友捐款总额就增加了9.25亿元人民币。不仅如此,个人校庆捐款金额也屡创新高。步步高董事长曾在2006年向母校浙江大学捐赠2.35亿元人民币。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校友裘国根在母校校庆前夕,通过其创办的企业向母校捐赠2亿元人民币,刷新了校庆个人单笔捐款的数额纪录;而华中科技大学在60周年校庆前夕收到的房地产界校友捐赠也达1亿元人民币。一时间,频频出现的大额校友捐款引起社会的关注,“校庆捐款”成为舆论热词。
捐款新高下的复杂感情
是什么促使校友为母校巨额捐赠?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安德鲁·阿尔伯特认为,大学对学生从稚嫩发展到成熟作用关键。毕业生因接受到有意义的大学教育而受益终生,学有所成,进而略表感恩是大部分校友捐赠的初衷。为人大捐款2亿元的校友裘国根也表示,此次捐款表明自己认同母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路,对母校的发展充满信心,愿以此种方式回报母校。
然而,为母校捐赠巨额金钱的校友毕竟是少数。离开校园后,大部分毕业生与校园接触的机会减少,毕业生对母校是否留有感情呢?国内媒体《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针对该问题展开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在1146名参与者中,大多数学生表示对母校印象不深,甚至认为自己与母校“只是一场交易”而已。
学校和学生之间感情的亲疏是隐藏在校友捐赠背后最重要的问题。高等教育问题研究学者熊丙奇表示:“这些年,受教育产业化的影响,高校的学费越来越高,扩招后师资力量反而不足,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也不像以前那么精细。再加上高校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教育,让学生感觉不好。”
熊丙奇分析,在大学教育中,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大部分大学生都觉得在学校里没有遇到真正的好老师”。这种师生交流减少,对学生教育效果欠佳的现象很难让学生热爱母校。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成刚博士表示:“如果说目前我国高校捐赠过少是因为我们培养的人才赚钱不多,不如说我国高校培养的学生并不怀念、感恩自己的高校。另一方面,捐赠无论多少,都是学生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恩,是对过去求学时光的纪念。”
捐款与造富正相关
随着我国经济腾飞,接受高等教育似乎已成为“知识创造财富”的必经路之一,因而有人认为高等教育是在培养“赚钱机器”。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厦门大学冯用军博士指出,对比中国校友会网“2011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和“2011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上榜高校名次可以看出,在“大学造富榜”上靠前的高校往往也是“大学校友捐赠榜”上靠前的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罗云博士表示:“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校友的‘捐赠能力’应该是多面的。关注母校的发展,能够为母校带来声誉和积极的影响,为母校做贡献,都可理解为‘捐赠力’。”
上亿元的捐款数目庞大,人们更关心这笔捐款在高校运行中去向何处。以裘国根2亿元捐款为例,中国人民大学陈雨露校长介绍,这笔捐款将用于人大十年腾飞战略相关的5大规划重点建设、中关村校园建设及金融投资学科的现代化建设,并由专门成立的理事会进行统一管理。
总体而言,在整个大学教育运作中,依靠校友捐款所得的经费比例并不大。据成刚介绍,我国的公立大学经费分两类,一类是高水平大学,主要依赖政府拨款、学杂费和学校自筹及服务收入,另一类是以教学为主的高校,主要依赖学杂费,学校科研和自筹服务收入比较低,国内大学运行经费中校友捐赠比例不大,只起辅助作用。与国外相比,国外顶尖私立大学有很大一块收入依赖校友捐赠的基金运行获得的投资收益。但国外私立大学除了这部分经费外,也有学杂费收入和政府的部分科研拨款。长此以往,大学很可能无法应对财政危机,特别是无法应对政府遇到经济困难时候财政锐减的危机。
捐款新高下的复杂感情
是什么促使校友为母校巨额捐赠?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安德鲁·阿尔伯特认为,大学对学生从稚嫩发展到成熟作用关键。毕业生因接受到有意义的大学教育而受益终生,学有所成,进而略表感恩是大部分校友捐赠的初衷。为人大捐款2亿元的校友裘国根也表示,此次捐款表明自己认同母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路,对母校的发展充满信心,愿以此种方式回报母校。
然而,为母校捐赠巨额金钱的校友毕竟是少数。离开校园后,大部分毕业生与校园接触的机会减少,毕业生对母校是否留有感情呢?国内媒体《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针对该问题展开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在1146名参与者中,大多数学生表示对母校印象不深,甚至认为自己与母校“只是一场交易”而已。
学校和学生之间感情的亲疏是隐藏在校友捐赠背后最重要的问题。高等教育问题研究学者熊丙奇表示:“这些年,受教育产业化的影响,高校的学费越来越高,扩招后师资力量反而不足,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也不像以前那么精细。再加上高校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教育,让学生感觉不好。”
熊丙奇分析,在大学教育中,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大部分大学生都觉得在学校里没有遇到真正的好老师”。这种师生交流减少,对学生教育效果欠佳的现象很难让学生热爱母校。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成刚博士表示:“如果说目前我国高校捐赠过少是因为我们培养的人才赚钱不多,不如说我国高校培养的学生并不怀念、感恩自己的高校。另一方面,捐赠无论多少,都是学生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恩,是对过去求学时光的纪念。”
捐款与造富正相关
随着我国经济腾飞,接受高等教育似乎已成为“知识创造财富”的必经路之一,因而有人认为高等教育是在培养“赚钱机器”。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厦门大学冯用军博士指出,对比中国校友会网“2011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和“2011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上榜高校名次可以看出,在“大学造富榜”上靠前的高校往往也是“大学校友捐赠榜”上靠前的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罗云博士表示:“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校友的‘捐赠能力’应该是多面的。关注母校的发展,能够为母校带来声誉和积极的影响,为母校做贡献,都可理解为‘捐赠力’。”
上亿元的捐款数目庞大,人们更关心这笔捐款在高校运行中去向何处。以裘国根2亿元捐款为例,中国人民大学陈雨露校长介绍,这笔捐款将用于人大十年腾飞战略相关的5大规划重点建设、中关村校园建设及金融投资学科的现代化建设,并由专门成立的理事会进行统一管理。
总体而言,在整个大学教育运作中,依靠校友捐款所得的经费比例并不大。据成刚介绍,我国的公立大学经费分两类,一类是高水平大学,主要依赖政府拨款、学杂费和学校自筹及服务收入,另一类是以教学为主的高校,主要依赖学杂费,学校科研和自筹服务收入比较低,国内大学运行经费中校友捐赠比例不大,只起辅助作用。与国外相比,国外顶尖私立大学有很大一块收入依赖校友捐赠的基金运行获得的投资收益。但国外私立大学除了这部分经费外,也有学杂费收入和政府的部分科研拨款。长此以往,大学很可能无法应对财政危机,特别是无法应对政府遇到经济困难时候财政锐减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