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烧伤患儿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aringr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烧伤科手术患儿在保留自主呼吸的情况下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效果.方法 烧伤科择期手术患儿60 例,年龄4~12岁,按年龄和麻醉药物分为两组(n=30),Ⅰ组为静脉单次推注氯胺酮2 mg/kg,瑞芬太尼0.025~0.100 μg/(kg·min)复合异丙酚60~200 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维持组,Ⅱ组为静脉单次推注氯胺酮2mg/kg,氯胺酮10~25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维持组.记录患儿术中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 术后苏醒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精神症状(恶梦、幻觉、错视、哭闹等) 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SpO2均较平稳,但Ⅰ组HR较术前明显减慢(P<0.05),MAP波动较小(P>0.05),而Ⅱ组HR 和MAP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Ⅰ组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快于Ⅱ组(P<0.05);Ⅰ组术后恶心呕吐、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Ⅱ组低(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烧伤患儿手术的麻醉,具有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患儿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58例心脏器质性病变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依那普利,要5 mg/次,2次/d,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P波离散度的改善情况。结果 58例心脏器质性病变患者治疗12周后,P波离散度(Pd),Pmax明显下降,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均排除依那普利禁忌证,治疗组58例,在常规治疗药物外加服依那普利,2次/d,5 mg/次,对照组38
Due to the rigorous fiscal terms and huge potential risk of risk service contracts,optimizing oil production paths is one of the main challenges in designing 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