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农铃贩卖心境和文化

来源 :玉龙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9634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农其人,布农铃的老板,剃了个锃亮锃亮的光头,喜欢穿着随意休闲且带有一点宗教风格的服饰,他说这样让自己感觉舒服。他身上带有一种神秘感,就像他的铃一样。
  漂泊的布农1995年沿着著名的滇藏茶马古道徒步骑马跋涉到西藏拉萨,历时三个余月,行程1900余公里。饱经沧桑。一路上马铃声单调寂寞,他拾起两片木板画上澜沧江和梅里雪山,分别系于马铃上和自己胸前,受到沿途9位活佛的开光保佑,保得一路平安。后用横断山的珍贵木材绘制大量,被誉为“布农铃”。此铃声已飘向世界数十个国家,为人们带来吉祥平安,并成为滇藏线上一大文化景观。
  每一位到过丽江的朋友,应该对布农铃不会感到陌生。而位于四方街大石桥头的布农铃小店,不仅在丽江古城只此一家,在全国也别无分店,就是在全世界也總共只有四家:除了丽江,再就是尼泊尔的加德满都 印度的加尔各答和希腊的雅典各有一个分店了。
  布农铃与丽江其他小店里的铃铛比起来,除了有这样一段奇异美丽的故事外,其外形也与众不同,每一个铃下,都挂了一片布农所绘的丽江风景木片,材质是原木,背面有配合画面的诗意文字;而它的铃,分为手工的和机制的,所以每一个铃的声音都不相同。不仅如此,这些铃还分为青铜铃和古铜铃、阴铃和阳铃,挂在家里的吉祥铃和挂在车上、行囊上的平安铃……
  布农说他卖的这些玩意并非都是必须品,它只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并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但有很大的空间,所以它也是商品。但是布农给他的这些商品赋予了文化,于是自己变成了在贩卖商品和文化的人,但是我认为他是在贩卖文化和心境。而这种心境可以触动我们每一个人。
其他文献
当大地震袭击汶川,举国哀悼的日子里,我们思痛,我们镇定,我们众志成城。在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镜头前,我们看见了生命的伟大,我们看见了人性的光辉,我们都很自豪地说真的很骄傲,我们是中国人!  地震前,孩子们还在教室里念书,写字,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老师也在讲台上讲课。传授知识,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人才;  地震时,一些孩子还没有来得及明白发生了什么,就一瞬间与这个精彩世界告别,老师用身躯护住了孩子,自己却永
期刊
最后部落  随心而作随你所愿    丽江的木雕真的太多了,而这作为丽江传统特色的工艺品,自然也是倍受游客青睐,也因此才会有这么多的人来卖。只是,我们能够中意的东西也许并不多,因为太多的相似,已经让我们无从选择。除了那些早已名声在外的店,除了真正靠自己精湛的工艺吸引有识之士的店,也许我们还会在一些并不起眼的地方,就找到属于自己心意的店。最后部落,就是这样被我们发现了。  最后部落的主人阿路,地道的丽
期刊
从四川地震灾区采访归来已经有一段日子了,这期间,不断有人问及在灾区采访的情况。亲人、朋友、同事关心我的此行当属自然,然而,几次上街,对面总会有陌生人投来友善的目光,甚至有人会加以问候:“你回来了,那边情况怎么样?”就是这样一句普通的问话,总让我不知所措。自己仅仅是一个客观的记录者,有幸记录了别人的善举,为何也如此受到关注。过后则释然,大家都在关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點点滴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
期刊
丽江是迷人的,丽江是神奇的,丽江是一个可以让人的心灵艳遇的地方。因为这里有美丽的山、灵动的水和永远燃烧着激情与梦想的丽江人。2008年6月10日,当从奥林匹亚远涉万里山河,经历无数艰苦险阻的奥运圣火来到丽江时,圣火点燃了古老的丽江本已沸腾的热情,使世人的目光再一次聚焦拥了三项世界遗产的丽江。    纳西民族体育与奥运的历史渊源    奥运圣火来到丽江,来到玉龙雪山下,仿佛又回到故乡——古希腊伊利斯
期刊
幾年前,一位同事给我看了两张美丽的图片。张是古老的屋顶上,有几座雪山,缕缕阳光温柔地照射,使这些屋顶浸润在一片华丽中。一张穿着特色民族服装的女子手拉手跳舞的图片,那是多少快乐而美丽的脸庞啊,同事告诉我说这是纳西族女子。  他的家乡是昆明,去过几次丽江,拍了很多美丽的风光照片,在我的威逼下,他才告诉我那是座梦样的古城和漂亮多情的纳西女子,还有我最惊叹最心动的雪山。当时,他看我被说得意乱神迷的样子,就
期刊
还记得第一次背包出行,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去做健身强化,为的只是那短短几天的行程,想做一会真正的徒步者。如今已独自走过了很多地方,却依然乐此不疲。朋友说这是一种自虐倾向,但自己却在这其中收获了其它旅行方式无法体会的快乐。每一次徒步,除了沿途的风光别无他处可寻让人感觉满足以外,还有每一段艰辛的路途被自己征服后的成就感。当然,整个过程中与同伴的那种感情更是得到了升华。每一个萍水相逢的朋友,都会不经意
期刊
“江”没有了水,就只剩下“工”。假如没有水,那么丽江就只是丽工。丽工是什么,一座浩大华丽的工程?一组徒有其表、失去本心的工业堆砌?关于水,这不仅仅是个拆字游戏。水是丽江的灵魂所在,在“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通过理由中,“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水乡风貌,被认为是丽江区别于其他古建筑群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而在今天,除了连年干旱等气候原因,与日俱增的游客和用水量也使古老的水系不堪重荷,丽江水已经成为一个
期刊
走在大研古镇的巷子,可能偶遇一两个近百岁的阿奶,会让你在四处皆是游客的街道多一种突然的惊喜。又或是在四方街静坐等待观赏那一群打跳的纳西妇女,看见她们自然满足的神情,感觉温馨。不论是偶遇的一两个,还是等待到的一大群,几乎都是因为他们特有的民族气质吸引了我们,除了身着的纳西传统民族服装外,在他们的耳垂下,手腕间,总戴着各式各样的银器,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一切交融后定格的画面,总让我们对丽江特有的,民族
期刊
Q:关于樱花屋其实已经有很多的资料在网上可以查到,但很多都说法不一,所以我们还是希望请牟总简单谈谈樱花屋的成长经历。    A:樱花屋是我和夫人在1997年10月份左右开的,地点选在了新华街。当时的樱花屋并不大,一间小小的铺面,也就摆放能容纳一二十个人的两张长桌子,楼下经营楼上自己住。其实樱花屋最初主要是经营西餐,顺便再做些旅游咨询服务,后来慢慢开始卖些酒和咖啡。一直到1999年世博会之后,樱花屋
期刊
想象着穿梭在古老的巷子,它渗透远古的历史文化却能演绎着今世的盛世繁华。古镇的样子,时常是让我们难于辨别丽江的今昔往昔的,除了繁华,它可能还是躲在一处守候你安静地到来,它亦或又犹如一个藏在深闰的女子等待缘份安排的一场相遇。    大研古镇,茶马古道重镇,古时的繁华演绎成了今昔的游客络绎不绝,至今仍可见马帮穿梭其中,但不同的是如今变成了驮着游客在这里寻梦。现代商业的冲斥让沉默多年的古镇变得活跃起来了,
期刊